南海里水引进9个现代农业项目,发展潜力大
当前,灏岚农业百亩蓝莓园迎来了丰收季,放眼望去蓝莓苗连绵成片,身上挂满了“蓝精灵”。蓝莓花飘香四溢、洁白透亮,蓝莓果实圆圆的、鼓鼓的,颗颗个头十足。
2月25日,佛山市市长白涛,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里水镇镇长邓秀娟一行人来到灏岚农业蓝莓园,考察里水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详细了解了该园区蓝莓的种植技术以及日常管理手段等。据了解,一般蓝莓的果径在8-15mm不等,而这里的蓝莓个头比市面上的大得多,果径都在18mm以上。除了个头大,还具有爽、脆、甜的特点。
据了解,广东灏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先进的种源和种植技术,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蓝莓种植,次果率不超于2%,果径都在18mm以上,预计今年上市量超21万斤。
👍科技含量高
园区是里水近来引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陈日远教授团队科研成果,产品得到不断的更新和优化,确保水果品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种植设施先进
园区采用钢架大棚、无土基质单苗盆栽、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确保每棵果苗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能“饮饱水”“吃饱肥”。
谈及里水现代农业的发展,白涛对此表示认可,鼓励里水继续发展都市型、休闲型农业,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产品。
当前,里水镇现代农业发展势头正猛,正向高质量发展加速开跑。目前已经引进鸿景农业有限公司、千亩鱼塘美丽渔场、蔬源农产品公司、里水蝴蝶兰大观园、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灏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梦里菜园、科达恒生、佛山市果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九个大型现代农业项目,致力于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镇域样本”。
未来,里水将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农业发展潜能,提升文旅发展活力,全力以赴将里水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奋力书写“梦里水乡 湾区名镇”新篇章。
2月16日,河南郑州“1岁婴儿近视600度”的新闻一经发布就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二、郑州同城榜第一,话题阅读量超2.4亿,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新闻中,慕女士在儿子1岁时带他去做视力检查,眼睛的度数是600度和650度。她和丈夫都近视600度左右,医生判断孩子是携带有近视基因,并携带病理性近视基因。
“父母高度近视1岁婴儿近视600度”登上微博热搜和郑州同城热搜
慕女士在视频中表示,在给孩子配戴眼镜之后,她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但儿子的近视度数还在继续增长。慕女士说,现在医学上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现在不采取外部介入的方式去控制,最坏的结果将是失明。
近视遗传的概率有多少?
在这条新闻的微博评论区,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原来近视也会遗传啊,看来真得好好保护视力了。”由此可见,大家对于近视的遗传属性还不甚了解。
部分评论截图
医学研究表明,近视遗传的概率主要取决于父母近视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近视都会遗传,只有携带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基因的父母会产生遗传。医学界普遍认为,如果父母双方是高度近视人群,孩子发生遗传性近视的可能性达90%以上;如果父母中一方为高度近视人群,另一方视力正常,孩子发生遗传性近视的可能性仍超过一半;如果双方父母都没有高度近视眼,那么他们的孩子仍有可能发生高度近视眼[1][2]。
面对低龄儿童高度近视,我们能做些什么?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2020年,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其中幼儿园中6岁儿童高度近视率达1.5%[3]。随着我国近视低龄化和高度近视率较高等问题的出现,高度近视在孩童群体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面对孩子出现高度近视,且疑似遗传性近视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爱尔眼视光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
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总院视光科主任蔡晶晶建议,首先,需要前往眼科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孩子发生高度近视,可能是由于先天遗传性近视,也可能是因为后天用眼姿势不正确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等。只有在明确诊断后,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减少环境因素对遗传性近视的累加。如果确诊为遗传性近视,家长们需要认识到遗传性近视是无法阻止的,目前的治疗还达不到改造基因的水平,但是家长可以通过外部干预,减少由于环境因素带来的近视加重。例如,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遵循“20-20-20”法则、确保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有效户外活动等。
再次,可以采取相关近视控制手段。《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中指出,目前经研究论证控制近视的有效技术手段主要有: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特殊设计框架眼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这些手段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效果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对后期效果进行追踪。
最后,加强眼健康知识科普。通过眼健康科普,可以让广大近视人群认识到:近视具备遗传的可能性,这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到未来的下一代。尤其对于高度近视人群,可以采取优生优育的方案。同时,在孕育下一代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孩子的眼健康问题,通过尽早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视力检查、饮食控制、增加户外活动等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呵护孩子的眼健康。
爱尔眼科5P近视防控模式 让近视管理更有效
面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呈现发病率逐年增高、年龄低龄化、高度近视比例逐年提升的三大趋势,爱尔眼科创新性地提出了近视管理解决方案。
方案基于《近视管理白皮书》专家理论共识,深化服务,科学精研,并结合独创5P近视防控模式,从Prevention预防为先、Prediction科学预测、Process流程标准化及个性化、Platform平台支撑、Parents家长守护五大维度,推进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的全新升级,全方面助力家长科学防控孩子近视,做好孩子近视防控守门人!
[1]李凤鸣,谢立信 主编. 中华眼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P5573,P2590.
[2]葛坚,王宁利.眼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新京报.国家卫健委:近十分之一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136850942315769&wfr=spider&for=pc
近日,一些地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引发部分群众关注。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针对此次改革中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负责人回应了问题。
改革背景
随着2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个人账户风险自担、自我保障门诊费用的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保障群众健康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三个不适应”。
不适应日益慢性病化的疾病谱
全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治疗慢性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门诊早诊早治、健康管理,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有效减轻群众病痛和经济负担。原有制度安排中,以个人账户保障普通门诊费用的方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不适应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
2001年到2021年,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数从19.5亿次增至80.4亿次,增长了312%。个人账户有限的资金积累,难以适应参保人对门诊需求的大幅增长。
不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据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021年,退休人员人均门诊就诊次数是在职职工的2.17倍,门诊次均费用是在职职工的1.15倍。
但原有制度对门诊保障力度不足,老年人小病时不舍得花钱治疗,小病拖成大病,最终不得不住院治疗的现象不在少数。这既增加了老年人身心痛苦,也增加了家人的照护负担,还导致花费了更多费用。
此次改革可为参保人带来哪些获益?
“增”,让大部分地区实现普通门诊报销从无到有的转变
原来职工医保参保人看普通门诊不报销的地区,改革后可以报销;原来看普通门诊可以报销的地区,报销额度进一步提升。
第一,除了药品费用可以报销外,符合规定的检查、检验、治疗等费用也可以报销。
第二,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将被纳入普通门诊报销,并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和额度。
第三,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也被纳入门诊报销范围。
“优”,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一定程度缓解“住院难”问题
改革前,由于普通门诊保障不足,“无指征住院”“挂床住院”“小病住院”等不合理的医疗行为频发。改革后,参保人在普通门诊就能享受报销,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此前居高不下的住院率,把优质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病人。
“拓”,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由参保人本人拓展到家庭成员
本次改革在三方面拓展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第一,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第二,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第三,部分地区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
改革后
参保人个人账户结余受影响吗?
3个“不变”
第一,个人账户结余的归属不变。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无论是改革前的历史结余,还是改革后新划入形成的结余,都仍然归个人所有,都仍然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
第二,在职职工个人缴费的比例、流向不变。在职职工个人医保缴费仍然全额划入个人账户。
第三,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不变。退休人员仍然不需缴费,个人账户资金仍然由医保统筹基金划入。
2个“调整”
第一,对于在职职工,改革前,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由单位缴费的一部分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改革后,个人缴费依然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原来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划入统筹基金。
第二,对于退休人员,改革前,大部分地方每月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为“个人养老金实际发放数×划入标准”;改革后,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为“本统筹地区实施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划入标准”,其中,改革后的划入标准比改革前有所降低。
此次改革的核心,是用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方式,来“置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不少参保人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改革在济病济困方面有什么考虑?
在本次改革中,考虑了群众实际困难并予以倾斜。
注重向患病群众倾斜
改革前,职工门诊就医主要依靠个人账户保障,风险自担、费用自付。对于健康人群而言,个人账户往往用不完,形成资金沉淀;对于患病多的群体而言,个人账户又常常不够用,影响了就医诊疗。改革建立门诊统筹报销,将推动医保基金更多用于患病多的人群。
注重向老年群体倾斜
改革明确要求,各地设计报销政策时,针对退休人员要在“一低两高”方面有所安排,即报销“起付线”比在职职工更低、报销比例比在职职工更高、报销“封顶线”比在职职工更高。目前,已开展改革的各统筹地区基本都明确了退休职工享受更高的报销待遇,以更好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
对基层医疗机构给予倾斜
考虑到许多参保人特别是退休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取药比较方便,改革要求在门诊报销待遇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给予倾斜,并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纳入报销范围,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医购药。
如何解决门诊费用高的问题?
降低药品价格
国家组织开展294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一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门诊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平均降价超过50%。得益于大幅降价,患者使用高质量药品的比例从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
每年按“价同效优、效同价宜”原则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累计新增618种药品报销,其中341种药品通过“灵魂砍价”平均降价超过50%,保障更多患者用上了过去用不起、买不到的新药好药。
优化医保服务
在持续优化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范围,2022年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惠及3243.56万人次。
优化规范长期处方管理,满足慢性病患者长期用药需求,一次就医可开具的处方量最长达12周。
加强医药价格费用的监管
持续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小病大治”、多收费、乱收费、价格失信等危害群众利益行为。
2018年以来,累计处理医疗机构154.3万家次,曝光典型案例24.5万件,积极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努力让群众享受质优价宜的医药服务。
各地推进改革落实情况如何?
如何持续优化完善配套措施?
目前,全国已有99%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普通门诊统筹。2022年,普通门诊统筹减轻职工就医负担1086亿元。2023年以来,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普通门诊统筹结算4.41亿人次,日均结算超过780万人次,完成结算金额462.4亿元。通过“待遇置换、资金平移”,改革的效果逐步显现。如何持续优化完善配套措施?
将更多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报销范围
有群众反映,改革后虽然普通门诊费用能报销,但对于习惯在药店购药的患者来说,购药报销不方便。对此,国家医保局近期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明确,参保人凭定点医药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可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报销。《通知》还要求各地加大力度,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处方顺畅流转到定点零售药店,方便参保人凭处方开药。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更多药品
有群众担心,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备不足,无法在一、二级医疗机构买到自己需要的药品。对此,国家医保局将加强部门协同,联合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加强药品配备等,努力让群众就近享受医疗服务。
提供更加优质的医保便民服务
国家医保局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全流程应用、扩大医保移动支付接入范围,让参保人通过手机就能完成挂号就诊、医保结算、参保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等相关服务。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