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长王伟中在佛山开展专题调研时的指示精神
5月11日,佛山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广东省长王伟中在佛山开展专题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研究佛山贯彻落实意见。佛山市委书记郑轲主持会议。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黄宏达到会指导。
会议指出,省长王伟中到佛山,就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对经济稳增长、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美生态建设、防汛备汛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王伟中省长在佛山开展专题调研时的指示精神,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会议强调,要切实扛起经济大市的职责使命,坚持制造业当家,下大力气抓好工业投资,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推动外贸保稳提质,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要坚持服务产业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提升区、镇综合实力,改革创新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方式,携手茂名、云浮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做好产业转移工作。要全力推进绿美佛山生态建设,突出抓好林分优化、林相提升工作,加快推进江心示范岛绿化彩化美化,深入实施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强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和值班值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处置到位。
相关稿件:
5月11日,佛山召开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大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剑锋、广东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钱永成、佛山市市长白涛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上,市知识产权局分别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签署《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广东佛山)实践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佛山研究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广东佛山)实践基地在会上揭牌。
白剑锋指出,在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中,佛山的知识产权工作可圈可点,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希望佛山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以知识产权增强产业的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打造知识产权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钱永成充分肯定佛山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强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等重大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广东经济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希望佛山努力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生态体系,创造更多知识产权“佛山经验”,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样板。
白涛表示,去年佛山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上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未来,佛山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决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各项任务,把知识产权与产业规划、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还对《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佛山市人民政府共建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市知识产权局与各区政府及佛山高新区签署共建知识产权强县(园区)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了“佛山市知识产权咨询专家”聘任仪式。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娜、市领导陈伟明参加会议。
相关稿件:
高标准厂房拔节生长,推动工业上楼升级
华南创谷是禅城“工业上楼”的标杆载体。
繁忙的张槎一路佛开高速东侧,逾10万平方米的亿锋数智产业园开园。五年前这里还只是废弃的幼儿园和旧厂房,如今升级为9层数字化、物联网产业载体。
就在旁边,从针织园区蝶变而来的华南创谷,容积率高达4.0,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不仅是佛山“工业上楼”的先行标杆,也站在了万亿新型储能产业的风口之上。
一栋栋崭新、高端的厂房在禅城拔节生长,吸引各路资本的押注,更迸发出这座城市突破用地瓶颈的向上力量。
作为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的中心城区,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的禅城,一直面临产业空间制约。不久前,禅城启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3年时间建设超千万平方米载体,打响了“空间突围战”。
这场产业空间的大“爆发”,能为中心城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什么?又如何托举起这座城市的工业再腾飞?
资本竞逐
做大都市工业载体“蛋糕”
摊开佛山工业用地分布图,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的禅城,土地开发强度高达81%。空间受限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此同时,禅城仍保留超26平方公里的现状工业用地,坚守着21平方公里的工业保护红线。
腾空间、造载体是禅城制造业突围的必然选择,吸引了各路资本抢滩。看着5层高的崭新厂房拔地而起,饶贵生的信心与日俱增。
饶贵生是资深的产业园区“操盘手”,曾开发过上千亩的园区。如今却对禅城这个寸土寸金的区域情有独钟。
“禅城地处城市中心,虽然土地成本相对要高一些,但区位条件和营商环境都是其他地方无法媲美的。”虽然遇上了疫情,但饶贵生还是坚定在禅城投资,打造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润和聚锦科创园。
同样敢于逆势投资的还有陆润锡。
陆润锡在禅城深耕制造业40多年,被业内称为“中国陶瓷印花机大王”。但近年来建陶行业下行,他果断地尝试新赛道,将原有地块低矮简陋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建成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科技园。
“制造业是禅城产业的根基,高端制造发展、创新企业培育都需要大量高端载体支撑。”对于新一轮投资,陆润锡成竹在胸。
像饶贵生、陆润锡那样,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将资本投向禅城工业空间的再造。今年首批动工的200万平方米载体中,大部分系民企投资,体现了市场对禅城发展工业的价值认可。
在民企唱主角的同时,国资也是助推禅城工业载体升级的关键力量。
华南创谷,这个张槎街道公有资产管辖的物业,曾经只是低端针织产业园,在禅城区政府、张槎街道的推动下,通过“三旧”改造推倒连片低矮旧厂房,建造起集聚新兴产业的高端园区。
在禅城工业另一个主战场南庄,湾区智造港还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是南庄镇公资企业主动介入,投入15亿元重点打造的“工改工”示范园区。
随着政府积极引导、市场踊跃参与,掌握着大量工业用地的农村,改造的热情也被点燃起来。大富村推动村小组土地整合、统一开发,建设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下朗村携手央企,联合投资约1.5亿元打造中恒纺织智能仓储项目;古灶村引入当地龙头企业,改造村中低效用地,建成亿锋数智产业园。
如今,民企、国资、村集体等多种力量自发加入禅城产业空间变革的大潮中,或开放合作,或勇闯新路,搅动起制造业江湖的一池春水。
乘势而上,禅城启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累计建设都市工业载体超1000万平方米,每年建设都市工业载体超300万平方米,来一场产业空间的“狂飙”。
“齐心协力把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蛋糕’做大。”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认为,禅城此举的目的是向外界释放制造业当家的鲜明信号,让市场活跃起来,吸引和集聚产业。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表示,通过都市工业空间载体的打造,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招引企业200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翻番。
工业上楼
存量土地做出十倍增量空间
从空中俯瞰禅城,越来越多的厂房把存量土地做成了增量空间,工业“向上生长”正成为新趋势。
不同于在传统单层厂房进行生产作业,“工业上楼”是在高密度园区的高层楼宇中开展生产、研发、设计、办公的新型工业载体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突破中心城区空间和成本的制约。
在佛山,这一新型产业空间的变革,禅城是最早一批弄潮儿。
繁华的广佛高速出口旁,华南创谷一栋栋白色的高楼格外醒目,这里最高可达12层,外观看上去就像商务写字楼,但走进其间,机器转动,工人忙碌。
这个建造于10多年前的园区,放在当下来看也属标杆,是禅城“工业上楼”蝶变的典型。
2000年以前,这里最早只是一片养鸡场。2003年,因应张槎针织产业的发展需要,建标准厂房,推动了一批大圆机上楼。
2013年前后,随着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对低端针织企业“腾笼换鸟”,打造一批楼层更高、可定制的承重不低于800公斤/平方米的新型厂房,基本奠定了如今华南创谷的格局。
伴随产业的变迁,园区的土地利用水平节节攀升:厂房的容积率从最早不到1.0到后来的2.0再到如今的4.0,产业空间不断迭代升级。
美世乐(广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中华南创谷良好的空间载体,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整体迁至禅城。前几年拿下近2万平方米厂房,最近又扩充了1.3万平方米的空间。
不仅是华南创谷,“工业上楼”已在禅城从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在湾区智造港,12层的产业大厦和6层高的标准厂房今年下半年就能交付。不久前动工的建源科创园,前身是低效的仓储场地,未来容积率要增长10倍以上。
“工业上楼”的兴起,不仅拔高了产业的空间利用率,也带动了厂房建造品质提升。
厂房外立面采用大理石和双层隔音隔热玻璃,每栋厂房配有10吨货梯,小货车可“搭电梯”上下楼装卸货……每次谈及自己的园区,陆润锡总是如数家珍。这是他亲自设计、督造的心血之作。如此高配置的厂房,令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投资机构赞叹不已。
不远处,润和聚锦科创园以灰白为底色,点缀橙色线条,简约别致的现代工业风也颇为吸睛。
“很多人来问是不是办公用的,其实我们建的都是厂房。”饶贵生笑言,园区从制造业长远发展考虑,按照写字楼的高标准设计,力求在城市中心打造高端工业厂房。
园区的二期,还将建设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高13米、深80米,可供大型机械进场。
“不仅能满足本地企业发展需求,其外观酷炫,就像一座展览馆。”饶贵生说,园区有望成为禅城制造业一道亮丽风景线。
生态迭代
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随着一座座高品质厂房拔节生长,产业空间的变革必然推动产业生态的迭代。
几经蜕变,如今的华南创谷已褪去传统针织产业的气息,站在万亿新型储能产业风口之上。
从事新能源光伏电力电子和家庭储能的美世乐,进驻园区4年,每年均保持营收超100%的爆发式增长。航天柏克(广东)科技有限公司从20多人的初创团队到300多人的员工队伍,成长为央企航天科工集团旗下尖端电源技术研发的骨干企业。
目前,华南创谷已聚集200多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约30家、专精特新企业近10家,成为佛山现代电源产业配套最完备的集聚地。
刚刚崭露头角的润和聚锦科创园,也在改变着所在片区的产业形态。
园区所在的地块,原来主要盘踞着五金、陶瓷、纺织等低端的产业,随着厂房的破旧纳新,如今已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引入旗创视觉科技、广鹰电子等企业,未来将朝着专精特新产业园方向迈进。
按照饶贵生的设想,园区将对标香港、新加坡等都市产业园,按照“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的理念布局。“比方说将整个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移植到园区来。”
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博对此十分认同。目前,他大力推进的中国针织智能制造总部基地,就是要聚合张槎针织全产业链要素,打造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展示交易、电商采购、仓储物流、运营总部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未来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杨博说。
相似的场景也将在湾区智造港上演。佛山蓝动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口气租下了6层整栋厂房,密锣紧鼓地建设企业总部、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数字中心、展示中心等。
不久的将来,一栋工厂大楼内,楼上研发热火朝天,楼下生产开足马力。在蓝动力总经理王敏看来,这是大势所趋,更利于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产业链的上下协同也带动了亩产效益的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目前禅城年亩产税收平均约为4万元。而湾区智造港入驻企业亩产税收门槛在6万元以上;华南创谷亩均产值达909万元、每亩创税超45万元;正在建设的联东u谷一期占地仅42亩,建成投产后可创税2000万元。
“以全域视角谋划产业空间,打造都市制造中心。”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表示,今后禅城要坚持“亩产论英雄”,探索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严格的产业准入政策,推动园区载体向高产出、高效益、高附加值跃升。
从“三年千万”行动到“工业上楼”生长再到“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都市工业正在禅城风起云涌,假以时日将迎来厚积薄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