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老集群焕新活力,禅城传统产业如何不“传统”
详细内容

老集群焕新活力,禅城传统产业如何不“传统”

时间:2023-05-16     人气:618     来源:www.chancheng.gov.cn     作者:
概述:......

  坚持制造业当家,禅城高举大旗,重返制造业主战场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决胜区域竞争的关键。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的中心城区、佛山制造重要起源地,禅城提出大力构建

  都市工业体系,争当全市都市工业发展样本示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背景下,南方日报联合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发起“禅城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一线调研”,深入禅城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等走访,观察禅城发展都市制造的发展新空间集群新画像、产业新动能,呈现城市中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禅城区朝东村,佛山童装产业的重要聚集地。40年前,在此附近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童装加工作坊及工厂。如今,这里鳞次栉比的厂房,依然密集分布成百上千家企业,每日货如轮转。

  同样热闹的还有千年积淀的禅城陶瓷产业。新明珠、金意陶等龙头企业争相布局数字化示范工厂,众陶联等平台赋能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加“数”转型,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车间里激荡。

  走进中华老字号石湾酒厂,扑面而来不仅有清雅的酒香,还有融合了粤酒、粤菜、石湾陶艺的浓浓文化味。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背后是对传统产业重要性的重新审视。

  禅城是佛山制造业的重要发源地,孕育出童装、针织、建陶、食品饮料等闻名全国的传统产业集群。尽管面对时代变迁等挑战,但这些老集群坚持推陈出新,让传统产业不“传统”,不断振兴佛山制造“金字招牌”。

  “佛山童装”突围重振江湖地位

  朝东村大围九亩工业区,佛山天天娃服饰有限公司藏在一座不起眼的楼栋里,缝纫机哒哒作响,工人加班加点。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迎来了春天。”天天娃总经理陈世昌说,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劲增168%。

  600米外,一辆辆载满童装的货车从佛山市猫爸爸服饰有限公司出发,这些童服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全球。

  猫爸爸是佛山童装最早一批跨境电商“弄潮儿”。经过多年的探索,近年来每年都保持双位数快速增长。据业界测算,目前佛山童装跨境电商业务年销售额达200亿元。

  禅城是中国童装产业的发源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南桂西路诞生第一批童装加工作坊及工厂,后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获得“中国童装名镇”的称号。

  “最高峰时,我们成为引领全国童装产业的风向标,市场占有率高达40%。”佛山市儿童用品产业协会会长卢良添说。

  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佛山童装拥有近3000多个品牌、3000多家企业及4000家相关配套企业,产业工人近20万,年销售额达300多亿元,形成国内最完善的童装产业链。

  

  然而,历史荣光也面临着时代变迁的考验。近十年,山东青岛、浙江织里等地的童装产业发展迅猛,对禅城形成一定冲击。

  从内部看,随着中心城区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禅城童装产业发展深受空间制约。数千家企业零落分散在禅桂交界的城中村,存量厂房日显局促,不少产能被迫外迁。

  天天娃也将大部分的产能迁到了广西、湖南,但这只是陈世昌的权宜之计。

  “禅城供应链配套成熟,更利于童装产业快速反应。”陈世昌坦言,如果禅城有一片集中充足的空间供企业发展,哪怕是需要企业自建厂房,他也更愿意把生产基地和产能留在禅城。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秘书长王江波认为,佛山童装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局,需要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突围。

  打破发展“天花板”,禅城童装产业正积极抱团突围。

  中国针织名镇张槎,塱宝西路边,6栋建筑楼房拔地而起。这是佛山市儿童用品产业协会与张槎上朗村合作打造的佛山童装织梦基地,占地面积约120亩,其中一期项目已全面建成,计划今年6月验收投用。

  卢良添介绍,基地将引进研发设计、跨境电商、网红拍摄等产业链中高端环节,以及一批规上企业、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成佛山童装产业总部基地。

  除此之外,佛山童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也将入驻基地,整合政府、院校、协会、企业等各方力量,提升佛山童装产业发展质量。

  助力童装产业突围,当地政府也在添薪加火。目前禅城已实施童装产业振兴计划,未来五年将重点推进三大行动,推动童装产业跃迁升级。

  卢良添对此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加快发力,一定可以重塑‘世界童装看中国,中国童装看佛山’的江湖地位。”


  加“数”转型

  示范工厂、云平台引领提质增效

  禅城传统产业的新动能,既有集群内部的抱团进击,也来自企业自发数字化改造的“老树发新芽”。

  长达415.8米的双层窑炉吞吐着原料与成品,传送带、机械臂快速转动,无人叉车有序装卸瓷砖,一抔陶土从压制成型到打包发货仅需约200分钟。在新明珠集团,整个生产过程在5G数智化中央控制系统的屏幕上一一呈现。

  新明珠集团是禅城建陶产业的执牛耳者,近年来大举投入,应用了5G通讯、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BI辅助决策等多项技术,建成了佛山乃至全行业的数字化示范工厂。

  而在金意陶,偌大的车间内工人屈指可数,更多的是宛如长龙的上百米自动化设备。没有粉尘、噪声和高温,工人不再“搬砖”,而是“叹”着空调,对着大数据看板实时监测、远程调控。

  “过去一条陶瓷生产线要150多人,而现在只需80人左右。按照‘三班倒’的工作模式,平均每班只需20多人。”金意陶集团副总经理朱炜煜说。

  经过数字化改造升级,金意陶岩板工厂产能增长13.4%,总体成本下降18%,品质却提升23.6%。而新明珠的智能岩板生产线综合节能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0%-50%,产能提升15%,真正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视线从建陶转向纺织,一个个制衣工厂也正在与数字化打得火热。

  走进佛山市摩力克家居布业有限公司,不管是车间工位还是运营中心,智能显示屏随处可见,滚动着生产流程、工序、线上销售、直播平台等各项数据。每个订单都与工厂车间直接对接。

  “近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通生产、销售、直播三个端口的数据链接,以解决淡季和旺季间的订单差异矛盾,同时实现个性化、柔性化生产。”摩力克家居总经理庞振权说。

  这是被形势倒逼出来转型出路。近年来,禅城纺织产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劳动力红利消退、行业竞争激烈等挑战,唯有数字化赋能,方能冲出红海、突围而出。

  陈世昌对此很有紧迫感。这几年,他眼看着生产线上的技工减少了60%。“我们现在不做数字化升级改造,将来就可能会丧失竞争力。”

  在他的数字化改造计划中,4-5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每个工位上配置可视化系统,AGV、机器人搬运物料,智能吊挂系统传送成衣,全流程无缝衔接,年产值可达6-8亿元。

  在制造型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的同时,一批“云平台”崛起,也从更大范围带动起行业“加数”步伐。

  脱胎于IT企业的智布互联,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调度,推动针织产业上下游有效对接,赋能纺织厂年盈利水平提升50%,制衣厂产品交付时间从45天缩短至7到25天,采购成本节省10%。

  众陶联成立不到7年时间,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起全国最大陶瓷产业链集采平台,入选全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环节。从建陶到纺织,通过加装“数字引擎”,一个个数智变革的生动场景,在传统产业集群上演。


  品牌跃升

  从设计驱动到打好“文化牌”

  传统产业焕新,不仅掀起生产的变革,更迈向品牌的跃升。

  石湾,佛山建陶工业的发源地。张婉云特意将自创的品牌慕瓷的总部,放在这里由佛陶集团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园区,以表达对佛山工业文明的传承和敬意。

  创立慕瓷之前,张婉云一直从事陶瓷外贸。她发现,质量、花色越来越好的中国瓷砖在海外市场却不受青睐。“在美国,意大利瓷砖可以卖到20多美元/㎡,而中国瓷砖的售价只有1/4。”

  在张婉云看来,意大利瓷砖之所以能占据国际市场顶端,不仅凭借先进的生产工艺,更关键在于引领行业的审美设计。

  为此,2016年创业后,她并未盲目跟随市场热点,而是聚焦在较为小众的哑光砖品类,专注打造中国瓷砖原创设计品牌。

  经过6年多的潜心研发经营,如今慕瓷已成长为行业新锐。让张婉云自豪的是,以香云纱为灵感设计的锦绣系列售价高达1980元/片。“可以媲美意大利瓷砖,中国瓷砖在国外不只有便宜货。”

  张婉云还有更大的“野心”:将品牌往家居美学方向升维。为此,她将展厅改造成瓷砖艺术馆,以自身的瓷砖产品为媒,链接起国内外设计师作品、本土石湾陶艺,打造一个“瓷砖+”的家居展销空间。

  作为佛山建陶的老牌企业,鹰牌陶瓷也从“卖瓷砖”向“卖整装”转型,打法更为大开大合。

  “陶瓷行业发展到今天,消费者需要的已不再是一块砖,而是一个空间系统解决方案。”收购鹰牌后,天安新材董事长吴启超推动“天安+鹰牌”进军整装大家居赛道,开启产品扩充、渠道共融,助力这只建陶“老鹰”振翅再翱翔。

  比鹰牌更老的石湾酒厂也在焕发着新的活力。

  这个有着近2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近年来扛起粤酒振兴大旗,努力向中高档进阶。

  近200年历史的石湾酒厂近年来扛起粤酒振兴大旗,努力向中高档进阶。 南方+ 罗湛贤 拍摄

  “广东白酒在中高端市场上的品牌建设是有缺失的。”石湾酒厂集团副总经理蔡壮筠直言,1962年,佛山玉冰烧作为粤酒代表,与贵州茅台酒的单位容量价差仅为26%。但后来由于产品和品牌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两者的价格差距和市场地位越拉越大。

  打好“文化牌”,成为石湾酒厂绝地反击的制胜一招。

  打造岭南酒文化博物馆、新石湾美术馆,开发生肖酒文创产品,跨界融合粤菜、石湾陶艺等文化元素,携手政府重现当年朱紫街的繁盛,打造国潮复古集市+沉浸式核心体验街区……通过持续的文化赋能和消费引导,石湾酒厂成为粤酒进军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品质升级的同时带动中高端产品售价提升了6倍。

  无独有偶,张婉云也将文化植入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中:融入香云纱巧思,将中国传统国风元素与意大利手工艺术瓷砖相结合。“设计驱动、文化铸魂,让品牌调性更高。”

  而在蔡壮筠看来,文化、创意一旦找到与产业的融合点,将会迸发出极大的市场潜力和生命力。传统产业也会变得越来越不“传统”,变得有岭南味、年轻态和时尚感。

  【转自】南方+【撰文】罗湛贤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