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区探索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活力新道路
傍晚的松塘村,恬静而美丽。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坐落于岭南四大名山之一的西樵山脚下,有山有水,风景秀美。古井古巷古风古韵环绕着村庄,一片宁静与祥和。
数百年来,松塘村科甲鼎盛,励学之风源远流长。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多人入职翰林院,松塘村便有了“翰林村”的美誉。因村内宗祠众多,古朴悠久,村民们不断自发修缮文物建筑,保育先辈遗传下来的古迹文物。
宗祠修缮的背后,是松塘村注重古村文化保育和活化的体现,彰显了村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而对古村的保育活化,不仅使松塘村完整保留了本土的历史文化肌理,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从激发村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到掀起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从试点乡村振兴研学游,到以文旅融合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作为南海乡村振兴的样板——通过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活力的“松塘模式”,正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海实践的有益探索。
文化归属感
在守护精神家园中汲取奋进力量
仲夏时节,微风不燥。走进西樵镇上金瓯社区松塘村,村中池塘绵延不绝,荷叶满池、锦鲤游弋,村居环塘而立,清幽而古朴。
抬头见古迹,举目皆诗画。踏着花岗石板铺筑的长街深巷,区氏宗祠、世大夫庙、东山祖祠、见五大夫祠等宗祠家庙、家塾书舍一字排开,几百年的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一间间述说着宗族历史的祠堂,一幢幢彪炳着古村荣耀的镬耳大屋,静静地流淌在历史空间,向人们展现只属于松塘的魅力。
“南海衣冠推望族,西樵灵秀萃吾门。”自南宋开村以来,松塘村科甲鼎盛,励学之风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曾走出了4位翰林、6位进士,是名副其实的“翰林村”。
如果说山水环境让区氏族人血脉相承,那么村内林立的宗祠、书塾建筑、文武圣庙就是区氏族人的精神家园。松塘村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仍有祠堂11座、镬耳屋65座、家塾书舍5座、历史名人故居4座。在岁月的洗礼下,这些见证了松塘村村民繁衍生息的古建筑,也难免遭受风雨侵蚀。
2021年9月,松塘村以村内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传承敬祖孝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发出修缮松塘区氏宗祠和完善族谱的倡议。有别于其他村“先筹款、再修缮”的做法,松塘村先垫支了30万元启动修缮,随后再全面发动大家参与筹款。
自2022年1月发出筹款倡议,短短13天,便筹得善款300多万元作为祠堂维修资金。截至目前,累计筹得600多万元,创下南海村民自发修缮文物捐款规模最大的纪录。
对文物建筑的自发修缮、保育,这是刻进松塘村人骨子里的担当和使命。
“没有传承就没有根,保育好先辈遗传下来的古迹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70多岁的区伟权是族中仲房父老,在发动筹款过程中,他多次召集同房族人进行文物保护宣讲和筹款流程解读。在他看来,祠堂不仅是维系海外乡亲与本土血缘关系,也是给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祠堂文化和当地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村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掀起了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
于松塘人而言,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停留于精神上,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表现出来。
在松塘父老的带动下,村民们因地制宜盘活传统文化,对村庄的人物、历史、地理、建筑、传说等文化事项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并在高校学者的帮助下,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历史文化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恢复“烧番塔”“孔子诞”“出色”等各种非遗展示活动,为古村落活化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
“来了松塘,看到了文化,感受了自豪,记住了乡愁……”今年63岁的区子广自2010年起就担任村里的导赏员,松塘村看不尽、游不完的800年历史在他的娓娓道来中传递出别样的文化自豪感,“有别于其他古村落的萧条,松塘村至今还有2100多人居住,不少年轻人下班就驱车回村里住,这是松塘人独有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坐拥“亿年山川、万年水脉、千年文化、百年工业”的南海,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藏匿于200多个村居的各个角落,这些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显示出深沉的乡土情怀,值得南海因地制宜去开发,增强居民的传统文化自信,提升大家的归属感,让本地人扎根,让外出人回流。
家园 责任感
在深厚文化滋养下探索振兴之路
“历史会感谢保护历史的人。”时至今日,松塘村荷池边的公告栏上,仍就宗祠修缮事宜张贴着一张鲜红底色的《告全体村民书》。从一名乡贤能人捐款十多万元,到一位普通村民捐款一千元,那一张张笔墨写就的名单里,藏着松塘惊人的动员力。
正是高度的本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老松塘人、新松塘人、在外松塘人聚沙成塔、串珠成链,让古村的活化保育有了坚实的群众力量。
“移居港澳、广州等地的乡亲们都能一呼百应,纷纷回村捐资修缮祠堂和祖屋,村民们当然也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为一名资深讲解员,区子广对松塘村的人和事如数家珍,他觉得是全体松塘人与政府同向而行,才让区氏宗祠重现了昔日光辉。
事实上,松塘人基于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担当有为回馈家乡、建设家园的例子,比比皆是。
24年前,乡贤区邦燊回乡设立济美堂敬老基金,至今仍每年坚持举办敬老活动;乡贤区奇贞女士移居香港多年,作为清光绪年间进士区大典的后人,她在2012年回乡创立“松塘区大典奖学基金”,令松塘崇文重教之风更盛;而“松塘区维瀚奖学基金”,则由清光绪年间官至三品的区维瀚后人创立,两大奖学基金使村里每一个上大学的子弟都能获得奖励。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于南海而言,新乡贤群体的出现,会更容易带动“新乡村”在基层自治方面,发掘出契约精神和法理社会的自觉、自律。
源于“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责任感,松塘村民在乡贤群体的影响带动下,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是这一观点的真实写照。
2008年,村民在港澳乡亲的带动下,自发筹集200多万元成立“翰林文化基金”,对村内古建筑和珍贵文物进行修复、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2011年,村民们自发制订并全体表决通过《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要求村内的有证土地、祠堂、民居等项目的改造,应当保持古村岭南建筑风格;村里还有一支由5名小学生组成的义务导赏员队伍,为市民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当松塘古村迎来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村民们又行动起来,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建设了60多个“四小园”装点美丽乡村。上金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陆祖桥记得,松塘八个经济社的村民们二话不说,有地出地,没地出钱,新建了公园、篮球场、停车场等一批基础设施。
群贤毕至,热火朝天,松塘古村人才济济;民心淳朴,上下同德,松塘古村新风习习。在向上向善精神的滋养下,松塘村人的日子也犹如每年垒高一块砖的番塔,节节攀高、越烧越旺。从古村保育到文化活化,从敬老助学到志愿服务,松塘村为南海调动各方力量促进基层善治、赋能乡村振兴做了有益探索。
毫无疑问,南海需要更多“松塘模式”。我们欣喜地看到,长期坚持全区一盘棋推进古村保育和活化,越来越多怀揣梦想外出闯荡的乡贤们,在家乡的呼唤下回来了;越来越多关心公共事务的普通村民,在家园的蝶变中站出来了。带着责任,怀着深情,这一次,他们把乡村振兴的梦想种在南海的青山绿水间。
发展紧迫感
加速引业态“活水”育消费“良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无往而不在的流动时代,乡村逐渐成为人们疗愈、探寻和创造的实验场,人们正以更主动的态度、更多元的方式走进乡村。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雕琢,正在焕发光彩的松塘村,发展经济的紧迫感也更加强烈。“我们修复那么多古建筑,但不能止步于保育。”陆祖桥深知,守护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共生共存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院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认为: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国内大循环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主要需求导向,拉动中国的投资转向农村。
他还认为,推动乡村振兴,即消除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城乡融合”不可忽视,其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城乡两个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
如何通过激活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将城市的人流和消费力吸引回乡?西樵镇、松塘村围绕充分挖掘和利用村中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建成活态化的翰林文化博物馆、松塘学堂体验馆,引入福厚博物馆等旅游项目,举行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将城市的人流和消费力带到乡村。每年,松塘村客流量达10万人次。
始于“客流”,赢在“客留”。“源源不断的人流,说明古村落并不缺少魅力,缺的是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新型消费业态。”陆祖桥直言,人流聚集带来巨大消费潜力,但传统的消费业态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松塘村迫切面临创新升级,加速引业态“活水”,育消费“良田”。
今年以来,松塘村以创建国家3A景区为契机,筹备成立南海松塘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统一规划松塘村商业体系,合理有序地植入民宿、餐饮店、文创店等业态、业种组合,满足游客多样需求,拓宽文旅融合发展路子。
新业态为松塘村的全域旅游发展带来了品质化、差异化的旅游供给,研学游就是新机遇。
研学游是南海区落实推进青少年的区情乡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和时代新人热爱家乡和回报桑梓的重要举措。目前,南海区正在联动39个研学基地,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青少年研学路线。
就在6月底,松塘村被评为“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乘此东风,松塘村依托村里的古建筑等历史资源,开设松塘村研学项目。
“松塘村有丰富的古建筑等文化资源,非常适合开展寓教于学的研学游。”松塘村里,广东省大正文博运营研究管理院策划部主任杜丽卿拿着《松塘村南海研学馆项目方案》核对。方案中,古祠堂、翰林门、区梦觉故居都是研学大课堂。该院已经完成松塘村研学线路规划、场地布置等工作,预计7月底全面启动,并与全区研学资源进行整合串联。
古老、淳厚、宜居、宜游的松塘村正在全国打响名号。看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慕名前来的游客、研学游团队络绎不绝,村民陈阿姨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我特意数了一下,游客多的时候,停车场停满12辆旅游大巴车!”
瞧见首批研学团的到访,陆祖桥眼里有紧张、有期待,转身掏起手机:“喂,新乡贤座谈会邀请到哪些人参加了?我们要把资源盘活成资产,带着村民捧起旅游‘金饭碗’,就必须多回引新乡贤、青创客这些人才,他们更有创意和活力,更懂新场景和新业态……”
在松塘村保育和活化古村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村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掀起了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我们看到,在“一核引领、多元共治”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下,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我们更看到,在文化引领下,文旅融合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在南海,还有许多像松塘村这样大大小小的村落,正乘着乡村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寻求自身发展道路,“松塘模式”为西樵乃至南海乡村振兴、基层善治持续贡献“松塘力量”。
7月6日,顺德区卫生监督“三进”普法宣传系列活动走进陈村职业技术学校,专家现场以案释法,向区内学校的卫生管理人员科普日常公共卫生管理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健全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共筑校园卫生健康屏障。
抓实抓细学校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关乎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健康成长。围绕学校卫生监督的重点、难点、热点,广州市卫生监督所学校卫生监督科四级调研员卢旭作“学校卫生监督执法”专题培训,结合实际案例,从学校医疗机构与传染病防控、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监督、学校生活饮用水监督三个方面进行科普。卢旭强调,学校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学校卫生管理早部署、强落实。
其中,在学校医疗机构与传染病防控方面,卢旭从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等5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紧密联系校园实际,列举了学校医务室未按照规定落实传染病预防工作、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未定期消毒和清洁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法律法规与真实案例相结合,卢旭给学校的卫生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律教育课。
看似枯燥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能够深入浅出地一一呈现,引得在场人员连连称赞,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习到先进地区的学校卫生管理经验。”碧桂花城学校校医洪小姐表示,此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加深了自己对完善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重要性的认识,日后将从细节处着手,做好、做实、做优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始终把学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唐建军介绍,学校组建了一支由校长亲自挂帅的健康管理队伍,探索出一套科学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落地见效。同时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下来,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将结合培训内容,进一步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管理工作,努力构筑更强大更安全的校园健康屏障。
为营造健康安全环境,顺德区卫生监督所下阶段将继续联合各镇(街道)卫健办推进卫生监督“三进”普法宣传系列活动,深入企业、村居等场所,通过现场宣传、专题讲座、展板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病防治、打击无证行医等主题宣传活动。
7月6日下午,顺德区“学思践悟开新局 竞标争先建新功”优秀党员、重点项目支部书记座谈会在龙江镇新华西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来自全区各领域的优秀党员、重点项目支部书记等参加了会议,现场交流分享党建工作经验。
本次座谈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来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城市品质提升、民生事业发展以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一线的优秀党员,以及省、市重点项目支部书记座谈交流。
会上,多位优秀党员、支部书记发言,分享自身工作经历和经验。容桂海尾小学德育处副主任林玉芬曾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作为一线教师党员,她深刻认识到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中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她表示,今后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全力以赴为构建顺德“五好教育”新形态,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强国贡献力量。顺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艳生谈到,高新区党工委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同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其中今年上半年推动佛山市首张制造业营业执照“一照多址”落户高新区,更全力推进六个“一”,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座谈会召开前,参会人员到龙江镇海天高端装备生态产业基地走访调研,了解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临时党支部成立一年来,对项目推进起到了全面统领和核心推动的作用,整体工作形成了更大的合力和执行力。”龙江镇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临时联合党支部书记、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廖仲汝认为,重点项目临时党支部的成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工作活力,强化了工作作风和工作担当,是打造最友好制造业强镇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线阵地和一面旗帜。
本次座谈会,顺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华东还为党员讲授专题党课。高华东表示,希望各优秀党员和重点项目支部书记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真正保证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同时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认真履职尽责,创造工作价值,继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德实践中贡献自身力量。
相关稿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