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首次发现氨基酸重要成分碳酸
有助揭示地球生命如何形成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8月1日报道,西班牙科学家首次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一团气体内,发现了氨基酸的重要成分碳酸,这可能有助于揭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相关论文已经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
碳酸在人们的呼吸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转移到肺部,以便呼出;也在大气和地质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地球生命的繁衍生息。
在太空中找到碳酸可帮助解释生命在地球上是如何形成的,但科学家们此前只在太空中发现了最简单的甲酸和乙酸。
在最新研究中,西班牙天体生物学中心研究团队首次在名为G+0.693-0.027的气体和尘埃云中发现了碳酸,这团气体和尘埃云靠近银河系中心,距地约10万光年。
研究人员解释称,在地球上找到碳酸非常困难,因为其会迅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可由一个水分子触发,但在太空的无水空间,这种酸能以气体形式更稳定地存在。
为找到碳酸,研究团队使用西班牙Yebes望远镜和IRAM射电望远镜,寻找来自G+0.693-0.027的光,随后与之前实验室对碳酸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酸可能是在云中的冰粒内形成的。当这些颗粒以某种方式受到干扰时,碳酸就会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一旦进入气相,它就会旋转并以精确的频率发射光子。这使科学家们能够收集到光谱,并将这些数据与实验室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对理解恒星大气和天体粒子物理具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北京8月6日电 (记者张佳欣)在《物理评论快报》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观察到迄今为止从太阳探测到的最高能量的光。墨西哥高海拔水切伦科夫天文台(HAWC)科学家团队还发现,这种伽马射线比预期的更亮。
过去十年的观测表明,太阳释放的伽马射线处于千兆电子伏特(GeV)范围内时,其能量远远超出建模预期。现在,HAWC观测结果表明,这些伽马射线的能量达到了万亿电子伏特(TeV),与大型强子对撞机中撞击在一起的粒子的能量相近。这一发现对理解恒星大气和天体粒子物理都有重要意义。
当宇宙射线撞击太阳时,那里的磁场会使它们转向并将它们射向地球,在此过程中,宇宙射线与太阳大气中的粒子碰撞,产生伽马射线。
HAWC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的TeV范围的伽马射线,其能量远高于预测。研究人员表示,TeV范围的伽马射线能量水平会如此之高,这完全是史无前例的,这种光的能量比普通灯泡的光强一万亿倍。
这项研究丰富了人们对高能伽马射线及其来源的了解。2011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了能量超过10亿电子伏特的伽马射线。之后几年的观测表明,似乎还有更高能量的伽马射线有待发现。
这些发现不仅挑战了人们对太阳行为的理解,而且凸显了观测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理解这一开创性观察结果的影响。
【总编辑圈点】
宇宙射线就像来自遥远时空的“信使”,传递着丰富的信息。例如,作为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伽马射线暴几秒钟辐射的能量,就相当于太阳100亿年辐射能量的总和。这种惊人的能量从何而来?几十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研究,科学家逐渐认识到,极高的磁场、极强的引力、极快的速度等十分极端的物理环境,是伽马射线暴诞生之处。而研究伽马射线暴,就像打开来自宇宙深处的“盲盒”,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不为人知的一面。
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8月8日举办的2023广东文旅推介大会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将于9月份举行。广东旅博会是广东省多年打造的重要文旅品牌,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旅游展会之一。今年广东旅博会将继续沿用“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线下展会将于9月15日~17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举办,线上展会平台计划于9月11日~30日期间开放。9月,还将举办2023广东文旅推介大会,并启动广东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同期还将举办2023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等系列活动。
据悉,本届旅博会预计将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旅游机构、使领馆和企业参展。其中,多个海外新兴目的地,如沙特阿拉伯王国、格鲁吉亚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堪察加半岛、阿穆尔州、诺夫哥罗德州等展团首次参展旅博会。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之一——拉斯海马将首次在广东亮相,马耳他、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和瓦努阿图也将首次在华南地区设立独立形象展台。此外,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越南、坦桑尼亚等再次悉数参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