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梅社事,巍巍冠古今
“漱珠衍香——岭南梅社成立95周年暨梅社书画院成立15周年作品邀请展” 将于10月17日至11月5日在十香园纪念馆美术展厅展出。该展览共邀请陈金章、梁世雄、陈永锵、方楚雄、方土等60多位梅社书画名家参加。“梅社”与“十香园”,在这个展览中交集,开启文人墨客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梅社只有在深入挖掘它的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真正赓续岭南文脉的路径。
梅社•梅花
梅社成立于1928年,是一个以诗赋、书画雅集为主要方式的文化艺术社团,起源于岭南画派的先贤居廉、居巢在纯阳观的艺术交流活动,后来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易石公等文人墨客结社,以独特的文化交流方式,开艺术风气之先。他们以开拓的艺术理念、高洁的艺术品格,践行“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艺术理念,让梅社成为当时岭南地区影响力较大的文化社团,逐步成为岭南画派的发祥地之一。
梅社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漱珠岗的纯阳观内,与居廉、居巢所居住的十香园相距不远,二居经常与友人结伴同游纯阳观,有记载他们曾在漱珠岗上广植梅花,且经常和弟子前往纯阳观赏梅画梅。
梅社成立时,要求入社的成员种梅花一棵。1928年,《海珠星期画报》第一期曾报道 :“昨岁易石公、高冠天、高奇峰、陈侠卿诸人,以河南名胜,而须点缀,乃约同该观道流陈理公等,发起梅社。每人种梅一株,即认为社友。”“于漱珠岗后开梅田数十亩”。当时梅社的石刻的照片也刊登于画报上。梅社的石刻为鹤山诗人易石公手书,但易石公史料所载不详,据当时报道,第一次社员大会时,大家推举他为社长,易石公以“校务正忙,不暇兼顾”力辞。《海珠星期画报》第二期报道了梅社第一次种梅的盛况,并把“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画家高奇峰所拍摄的合照登报发表。“第一次种梅时,名流备集,兹将种梅诸君合照制版登报,以见雅人深致。”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道教协会会长潘崇贤指出,梅社的命名与梅花密不可分。除了因为当时梅社所处之地漱珠岗的满山梅林外,更是因为梅花具有“经苦寒而溢芬芳”的高洁品质和坚贞品格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相通,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
1949年12月,著名学者陈寅恪夫妇与被誉为岭南才女的中山大学教授冼玉清结伴登漱珠岗赏梅,有诗《己丑仲冬纯阳观探梅,柬冼玉清教授》曰:“我来只及见寒梅,太息今年特早开。花事已随尘世改,苔根犹是旧时载。”冼玉清以“漱珠冈探梅,次陈寅恪韵(己丑仲冬)”和之:“骚怀惘惘对寒梅,劫罅谁来讯落开。铁干肯随春气暖,孤根犹倚岭云栽。苔碑有字留残篆,药灶无烟剩冷灰。谁信两周花甲后,有人思古又登台。”原来,陈寅恪一行到来时由于天气暖和梅花已经早开了,只见残梅,遗憾之外,年事已高的陈寅恪还有如此雅兴“思古”登临了“朝斗台”并留下赏梅的诗句,也是一桩雅事。
2008年,岭南梅社书画院建立于梅社的原址之上,秉持梅社的艺术精神,现已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名家云集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举办了与梅花主题的系列相关文化活动展,“梅社风雅——全国中国画名家梅花作品邀请展”“广东新锐画家梅花中国画作品展”“古韵留馨——院藏历代名家梅花展”。弘扬了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和高洁的梅花精神。
最近十多年来,在潘崇贤道长的支持下,漱珠岗重新种上梅花,现在每年花开时节,花香怡人,游人赏梅络绎不绝。
梅社•古松
梅社所在的漱珠岗以古松、怪石、幽梅而名世。现在石刻“凤凰台”附近有一株古松,姿态奇崛,很入画境,和古画里面的松树极为相似。相传,汉朝名臣杨孚尝试着从河南嵩山带回松树的树苗,种植于其住宅和附近的山岗上,后来成为一片松林,以致漱珠岗又称万松岗,不知这棵松树是否杨孚所带回的品种呢。清代叶梦麟在《冬日游漱珠岗》中有“地有古松余积雪,山多奇石入层云”句,典故出自有一年杨孚种植在住宅前的松树上居然有积雪,当时人们以为是河南松树引来了雪,故把杨孚所住的地方叫“河南”。据说,珠江南岸也叫河南,也由此而来。阮元《漱珠冈万松山建汉杨子祠》中也有“五鬣长松今万树,我来应建孝元祠”。
据《鼎建纯阳观碑记》中也对漱珠岗环境有细致地描写:“一遍平原青翠,嶙峋奇石玲珑。珠冈高耸接云天,绕道苍松蔽日。奇花遍径,异草生香”。
岭南画派一直主张写生,直面自然。纯阳观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古松奇石无疑为画家提供了极佳的写生场所。据岭南梅社书画院院长张森霖介绍,高剑父先生的儿子高励节在参观梅社时曾讲起,小时候他常随父亲过来写生,他还有一张父亲高剑父的纯阳观写生作品,有意捐赠岭南梅社书画院收藏。后来,高励节先生病故,此事就搁置了。
梅社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吸引了大量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师生过来写生。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广州美院中国画系的学生都有过来纯阳观写生的记忆。现在岭南梅社书画院也成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生基地,传承岭南画学的写生传统。
梅社•石刻
现在梅社所在地漱珠岗留下了不少文人的足迹和历史痕迹。现存的碑刻有“纯阳观”“梅社”“凤凰台”“金石循环”“朝斗台”等。
“梅社”石刻。
“朝斗台”石刻。
现仍矗立在纯阳观的巨石之上的“梅社”石刻,由易石公题写,至今保存完好,苍劲有力。
朝斗台是广东地区今存世最早的天文台,甚至比香港的皇家天文台还要早十几年历史。清末官员、诗人易顺鼎《庐余集》中有《访杨议郎祠》诗:“五客来游如五凤,更添一鹤是纯阳”,在其注释中记载“有阮文达书纯阳观额、伊墨卿书朝斗台额),可以推测“朝斗台”三字隶书可能为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书。伊秉绶号墨卿,晚号默庵,书法尤精篆隶。清代画家蒋宝龄《墨林今话》称其:“以篆隶名当代,劲秀古媚独创一家”。伊秉绶和当时主要资助纯阳观建造的两广总督阮元是好友,常有诗词唱和。历史上,伊秉绶做过惠州知府,多次到访广州各处的名胜古迹,并留下了《云泉山馆记》《光孝寺虞仲翔祠碑记》等碑刻。“朝斗台”书写风格和白云山伊秉绶隶书《云泉山馆记》石碑拓片极为相似——用篆籀法写古隶,兼具金石和古拙之气。其中“斗”字的结体取法汉代金文,篆隶互掺,有极强的装饰性。
阮元书纯阳观额今不可见,现在山门的“纯阳观”篆书和对联“灵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为十三行富商、海上仙馆主人潘仕成所书。
此外,漱珠岗在宋代时,因为冈上多松树,故称万松岗,岗顶则称凤凰台,清道光年间在石壁上雕琢摩崖石刻“凤凰台”,石刻下现为一片梅林,花开时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遥相呼应,蔚为大观。
朝斗台附近有块椭圆形大石上面刻着“金石循环”四个大字。是道光年间人们为纪念吕洞宾而镌刻。
正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题咏、纪游之作以及画迹石刻,以致海幢寺、漱珠岗纯阳观和以收藏黎简书画著名的黎斋,成为当时中原人士来粤的必游之地。
2023年4月,著名书画家林墉、苏华伉俪到访梅社,并分别正式受聘为梅社名誉社长和岭南梅社书画院名誉院长,苏华女士欣然题写“梅社”,并刻于纯阳观内的石壁之上。
漱珠岗留下的诗文、碑刻、古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诉说着梅社古今不凡的历史。
书画名家心目中的梅社
著名书画家
苏华:读书时经常走路去纯阳观写生
纯阳观自然环境很好、历史悠久,距离广州美术学院又近,岭南梅社书画院成立后又举办了很多有意义的画展和活动,很有人文气息。纯阳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殿旁边的一颗鸡蛋花树,现在越发苍劲,很好看。1961年,我从附中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一年级山水科,陈金章、梁世雄老师和几个年轻的助教经常带我们从美院走路过去纯阳观写生,当时四周都是农田,一个道观耸立眼前,很突出。我画了一些纯阳观的写生,可惜时间跨度太长了,找不到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突然想再过去看看。今年四月我和林墉过去梅社参观,重游纯阳观,感慨万千。
广东中国画学会会长、广州梅社社长
陈永锵:梅社的成立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特点
小时候,我家住在瑞宝,在纯阳观的附近,我经常和小朋友过去玩耍,很幽静。
梅社的成立,它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基本特点,那就是开放、包容、务实、创新。岭南画派缘起于本地文化,无疑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和情感。作为一个对近代南方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社团——“梅社”,有幸成为岭南画派的画家主要活动基地和文化交流场所之一,是因为近代中国的许多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鲜明印记,这对于岭南文化乃至中国近代文化,都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方楚雄:缅怀先贤,岭南画家乐于雅聚于梅社
纯阳观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近二百年,印象中的纯阳观地势较高,由熔岩堆积而成,有许多巨石、古木,曲径通幽,环境清静。与其它道观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岭南画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个名气不小的梅社。95年前岭南画派的先贤们在这里有着很多的故事,因有这个情结,当今岭南的画家们也常常乐于雅聚于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我在广州美院工作,离纯阳观很近,所以我多次到纯阳观写生,我最喜欢后山顶的那棵木棉树,挺拔而富有张力。花开时节,我会前往写生。还有纯阳宝殿前左侧的老鸡蛋花树,老干横斜侧卧,犹如降龙出海。2012年3月,我带美院学生前来写生,时值早春,我为学生现场写生示范作品《古木逢春》,画面古木老枝初发新叶,配上喜鹊小鸟,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气象。
据史载,在梅社成立之际,有岭南先贤们每人手植一棵梅花的故事。经历多少年的风雨岁月,如今的纯阳观,梅花又将再度盛放。寓意岭南文化代代相传,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
梁江:梅社活动更能体现画家轻松自由的创作状态
我一直很关注梅社的书画艺术活动。从岭南画派的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讲,除了十香园,另外一个地点就是梅社。因为梅社也是当年居廉、居巢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所以,说起来岭南画派的发生、发展和繁衍,梅社肯定是不能忽略和绕不开的一个地方。
岭南梅社书画院在团结岭南书画艺术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好的口碑。我认为,推动岭南书画艺术的发展,除了关注专业机构外,民间的这种力量不可忽视,如民营机构、民营美术馆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梅社的艺术活动参与者都是书画界的骨干。相对带有主题性创作不同,梅社的艺术活动书画家以更放松的心态参与其中。我觉得更能直接体现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从中可以看到他们轻松、灵活、自由的一面。这种纯粹以文会友的艺术雅集,陶冶心性,以美育人,特别有意义。
梅社所在地道家文化深厚,是中华文化中非常有特色且不可忽略的板块。梅社应深入挖掘道家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凸显自身的特色。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
方土:用当下的方式来缅怀先辈很有意义
我觉得梅社的意义在于:沿着岭南文脉,凝聚了一批画家,各自用画笔书写我们这个时代;同时,从梅社开始,让更多的人看到岭南画派渊源包括传承关系,以及在中国画继承和创新上,特别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上的贡献,从而让岭南文化更为厚实。
如今,整个艺术进入多元,生活方式的改变,艺术主张也各自不一样,艺术样式的呈现五花八门。梅社的出现在历史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梅社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繁荣当下美术创作,凝聚更多人投入到创作中,脚踏实地地用当下的方式来呈现、来纪念、来缅怀先辈,本身的意义,我觉得就已经很饱满了。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岭南梅社书画院执行院长
刘思东:梅社在推动岭南文化方面做了很大贡献
岭南梅社书画院成立15年来,广东省道教协会会长潘崇贤道长做的很多工作,他不仅把传统的道家文化的精神,以精致的方式优化和改善环境,也在推动岭南文化发展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把梅社的传统遗迹进行梳理和挖掘,建立一个文化艺术基地,然后融汇岭南美术界精英,举办了一些全国性的艺术活动,让岭南美术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特别是近年以梅花为题材的专题展,从梅花精神中体现岭南的文化含量和精髓。让艺术家得到了文化交流、艺术的碰撞,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梅社的魅力。
我父亲刘济荣(著名人物画家)也常讲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经常带学生去纯阳观写生。
近日,佛山市公布“城市品质提升打擂台”主题宣传活动(第一期)优秀项目名单。禅城区东平路智慧示范路建设、三龙湾红星天桥项目、季华路三路大江路口品质提升整治等三个项目入选,项目数量位居五区之最。
今年7月,为落实佛山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现场会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与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在全市五区范围内开展以“城市品质大提升、竞标争先打擂台”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第一期主题为“强化沿路两边景观提升”。
在众多参选项目中,禅城区东平路智慧示范路建设、三龙湾红星天桥项目、季华路三路大江路口品质提升整治等三个项目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在授牌仪式上,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作为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未来禅城区将坚持以民为本、服务民生,努力构建通达、便捷、智能、安全的高质量交通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最便捷”的高品质城区,不断提升城市形态和人居环境,奋力打造“六最”现代化禅城,为佛山高质量发展贡献禅城力量。
东平路智慧示范路建设项目
东平路智慧示范道路建设项目西起禅西大道,东至桂澜路,全长约11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建设,依托东平路路面改造工程同步实施智能化提升。
该项目针对原状道路及配套设施便捷性不足,缺乏安全过街、出行诱导、公共交通服务和停车设施等便民交通配套的问题,以及东平路通行效率待提升、交通需求较大的情况,创新打造智慧交通示范道路,为市民提供更通达、更便捷、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体验。将沿线两边的12个景观公园,3个展馆,1个4A级大型景区全部串珠成链,并均设置公交停靠站,开通东平路公交旅游专线。
三龙湾红星天桥项目
红星天桥横跨东平路,北接保利碧桂园天汇,南邻东平水轴,横跨东平路,连接两侧绿地公园,是一座方便行人过街的网红天桥。
红星天桥以“水晶”作为设计原型,通过钢化玻璃的整体运用,化解天桥钢结构所造成过于工业化的视觉感官,宛如东平河畔的一颗闪亮水晶,打造集休闲娱乐、交流观赏、艺术摄影等多功能的“网红桥”。
季华路三路大江路口品质提升整治
季华路三路大江路品质提升项目所在地块有破旧围挡80米,是道路建设所遗留;围挡地块杂草丛生,且有建筑垃圾堆放,与周边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环境存在巨大反差,潜藏卫生安全隐患。
为推进城市提质提升,今年5月中旬,张槎街道以“腾、降、拆、清、管、围”为抓手,对季华路等主要道路沿线围挡开展全面整治。其中,季华路三路大江路口品质提升整治是一个重要的整治节点。
在街道办主导下,与相关村委会、企业共同实施整治,通过拆除围挡、清理垃圾、平整土地、新建绿化,最终将季华路这处短板补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秋风送爽的时节,广州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盛大回归。10月14日下午4时,首场演出在二沙岛广东星海演艺集团大楼前草坪开演。广东歌舞剧院紫罗兰乐队带来流行乐专场。一首首经典歌曲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一起合唱。
据了解,本届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主办,广东星海演艺集团、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广州交响乐团、广东省星海音乐厅、广东星海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作为广东省文化惠民活动的“金字招牌”,十四年来二沙岛户外音乐季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本届音乐季一连十场,持续八周,时间安排在10月-12月的周末下午4时。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民族乐团等参演团队闪亮登场,交响乐、民族乐、流行乐等轮番上演。每场演出场内观众区均设1000个免费座席,提前预约领取。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沙岛户外音乐季是省市区建设“二沙音乐岛”的重要文化品牌活动。今后会有更多音乐节目在这里上演,为广大市民带来更精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诚挚邀请大家来二沙岛,感受音乐流动的无限魅力和品质城市生活。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