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禅城”突破城市中心添绿三大难题
绿意盎然的王借岗森林公园吸引了市民前来骑行、散步。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高密度建设是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必然,但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与人们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
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对很多地方来言,都是城市发展新命题。
禅城是一个典型的人口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8600人,甚至超过了国内一线城市。在这样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内“见缝插绿”,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见缝插绿”破解空间有限难题
首先,难在空间有限。高密度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城市空间有限,且已经挤满了人、建筑,以及各种的公共设施,想要开辟新的空间已经不容易,而且还是经济效益相对较小的绿色空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不少如巴黎、米兰等国外城市考虑向上拓展绿色空间,建设“垂直花园”,但这样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无疑是巨大的。
而禅城则选择更加经济且精准的方法,一方面是重塑原有的绿色空间,如江心岛、公园等,例如海心沙就是从一个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荒岛,经修复和保护后,如今成为了城市里面,多种动植物生物群和谐共荣的绿洲。
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城市整体规划,充分运用城市独有的“灰色地带”,如高架桥下、隧道旁边等一些限制的空地,禅城都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做成了绿地、公园、体育场等,让城市增添不少亮色。
此外,还有社区居民楼下的“口袋公园”,主干道上四季花香的绿化带,这都是禅城高效率“见缝插绿”的妙招。
“空间共享”破解人与自然共融难题
高密度城市要提升绿色空间,还难在如何变环境为“生境”。绿色空间已经从过去一种人与自然边界隔离的单向环境,成为如今面向市民共享开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境”。
禅城在这方面也在持续探索。例如禅城的水道网络丰富,但未能与市民生活联系紧密。但近年来,禅城紧抓机遇,按照全市东平河水轴线总体规划,持续丰富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品质和提升城市形态,东平河水轴线(禅城段)七大滨水亮点区域建设同步推进,打造了不少优美的公园,让市民在水道边散步,吹着江风游玩,让蓝天碧水河滨成为禅城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让禅城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大步迈进。
“多元参与”破解“护绿”难题
在城市里,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增绿”不“护绿”到头一场空。要市民主动参与“增绿”“保绿”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让自然生态的绿色空间,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态体验,成为可供市民想用的公共休闲产品。
而禅城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如推出主题特色的“林长+志愿者”巡林路线,成立佛山市禅城区绿美林长志愿者服务队,吸引社会各界一起来参与巡林工作,让市民大众在王借岗森林公园和中山公园两条不同主题的巡林路线中,得到不同的体验。
此外,禅城还根据不同公园的实际情况,在公园内增添不少趣味休闲内容,如王借岗森林公园增加了萌宠乐园,为市民提供亲子玩乐体验;而在亚艺—文华公园,白天可游园赏花,晚上可看水舞声光秀;青年公园在今年国庆假期期间举办了国潮音乐会,成为青年狂欢的海洋。这些绿色空间都成为了禅城市民以及游客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在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路上,国内外不少城市也作出了探索,如深圳推出“山海连城计划”,开展空间资源的全要素设计,创造一种山、海、城相依的新型城市格局关系;上海将生态作为媒介注入不同空间类型中,构建“双环、九廊、十区”的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并尝试在北外滩核心区布局了中央绿轴、无车区等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德国的曼海姆则走得更远,他们设计了一个无车街区,房屋之间被成排的树木和果园隔开,鼓励居民从家里走出来,在公共空间里活动。在街区的边缘留有一条主路,也可以通过电车车站到达城市的其他地区。
为追求更好的宜居环境,人类探索理想城市的脚步从未停歇。让人心向往之的城市,总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支撑的。可以看到,如今的禅城比过去更绿更美更宜居,未来的禅城,我们更加期待。
禅城将代表佛山出征《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总决赛,展现绿美建设探索路径
亚艺公园满眼皆绿、风景如画。
在近日举办的《绿美广东竞风华》(佛山赛区)海选赛中,禅城的绿美风采打动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网友,在全市五区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将代表佛山参加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广东省林业局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23《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总决赛,再展现“佛山之心”的实力和担当。
禅城为何可以代表佛山对决全省绿美战场?这都源于禅城这些年的努力和探索。
近年来,禅城持续推进建设特色绿美生态城市,通过实施八大行动,克服林地资源匮乏、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等困难,打造绿美生态建设的标杆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禅城样板。在城市园丁的辛勤耕耘下,一座“全域绿美”的“诗画禅城”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加强。
精雕细琢 让城市处处皆景
在海心沙岛上,过半区域为竹林所覆盖,数十亩树林参天蔽日,隔江相望,鹭鸟三五成群,融入绿景,一片祥和景象映入眼帘;在王借岗公园内,花草繁盛空气清新,最近还新开设一处萌宠童乐园,成为闹市中亲子互动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华灯初上,在城市中心各种公园人气渐旺,不少市民在下班放学后,与家人朋友在水道边、公园内休闲聊天,享受惬意生活……
这样的绿色生态美景,在禅城可不止这两三处。位于万亿城央的禅城向来以“小而美”“小而精”著称,要在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为全市之最的城市中心上“增绿”,其难度不亚于“米上微雕”。
为此,禅城以规划为引领,点线面结合推进“岛、岸、路、桥、山、园”绿美建设,打造王借岗百亩生态示范点、海心沙等先行示范“江心岛”,推进城市干道沿线综合整治及环境提升,高标准打造东平河水轴线,规划建设城市核心区河道生态碧环,构建大型公园、村居公园、口袋公园、街心小景等多层次公园体系。
为推动实现“全域绿美”“步步换景”,禅城统筹打造滩涂地、邻水边角地块、桥底空间等城市“边角料”,通过量身设计和改造,将这些经常被忽略的边边角角升级为绿色城市景观的“金边银角”。
至今,禅城已完成对澜石大桥西侧、东平隧道北、石湾酒厂段、东平河西岸、吉利涌北岸等一批滨水空间的改造,将佛陈大桥、东平大桥、澜石大桥等5座桥下空间改造成城市绿地、体育场地、停车站场等公共空间,东平河北岸人居环境和生态景观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在1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禅城已经建成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游园等各类公园共计365个。近5年,全区累计新增绿地面积达305.21公顷, 相当于427个标准足球场;近期正在推进的11个公园已经纳入全市万亩千亩公园规划,涉及辖区内面积超过3万亩,为绿美佛山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民护绿 展现城市的温度
承载千百年沧桑的古树是城市发展和变迁的见证。作为千年古镇所在地的禅城,不乏历经岁月洗涤的古树名木,对它们爱护有加,是这座城市温度的体现,彰显了人们骨子里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历史文脉的尊重。
6月9日,禅城推出佛山首个古树名木保护智慧管理平台,将南风古灶的古榕树作为试点,利用物联网和GIS等前沿技术,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管理与养护措施、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动态管理,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信息化、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本,让市民参与其中,正是绿美禅城建设的思路。在全面更新各级林长信息和推动林长公示牌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禅城还推出了“林长+志愿者”巡林路线。以林长制为抓手,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林长制工作,成立佛山市禅城区绿美林长志愿者服务队。
其中,王借岗森林公园主打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保护特色巡林路线,中山公园主打古树名木保护管养和科普宣传特色巡林路线,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对绿美禅城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与此同时,禅城还通过发动全民义务植树、组织亲子家庭观鸟等活动,增强市民的生态保护自觉性。并计划结合教育、文化、露营等方式,拓展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如今的禅城,推窗见绿、一步一景,一块块闲置地、荒废地被嵌满绿意,大大小小的公园风景如画,一条条蜿蜒碧道建成开放,一条条主干道四季花香,多种候鸟筑巢,吸引着市民游客用脚步丈量绿美城市建设成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接下来,禅城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建设,打造近悦远来的“佛山之心”。
禅城区优质幼儿园与罗定市幼儿园结对交流
近日,禅城区开展全方位融入式教育帮扶工作。在学前教育优质名园帮扶项目中,禅城区石湾第一幼儿园、禅城区张槎中心幼儿园、禅城区南庄镇龙湾幼儿园3所优质幼儿园分别与罗定市罗城街道中心幼儿园、罗定市罗城街道新城幼儿园、罗定市泗纶镇中心幼儿园3所幼儿园开展结对交流活动。
活动邀请了罗定市的园长及老师们前来跟岗交流,佛山市禅城区吴小碧名师工作室也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环境观摩、课例共研等形式,让罗定市姐妹幼儿园的园长及教师得以浸润式地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结合罗定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学习需求,活动邀请了禅城区名教师主任谭瑞贞、禅城区教育局教师发展研究室老师黄韶斌、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副主任吴劲茵分别开展《技术赋能 融合创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寸天地缀华章——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师艺功法,五步精炼——幼儿园教师说课比赛攻略》等专题讲座。鲜活的案例、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学员们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这种名园“一对一”的帮扶形式,充分发挥了禅城区优质名园的引领示范作用。“跟岗学习的过程中,带动罗定市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在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环境创设、专业说课等领域的提升。”禅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禅城区将持续不断地加强双方的交流,全力推进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持续为罗定市幼儿园赋能,将禅城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课程改革成果及园所管理经验等与对口帮扶幼儿园分享交流,努力推进广东省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