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扶西大冲窦水闸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城北片区排涝能力再上新台阶
近日,由禅城区住建水利部门统筹推进实施的扶西大冲窦水闸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该工程建成后,祖庙街道敦厚片区防洪排涝能力将得到提升,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安居乐业提供水利安全保障。
扶西大冲窦水闸改造工程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永厚围桩号为5+600处,属于禅城区水环境整治计划项目之一。该工程主要是对扶西大冲窦水闸进行改造增加排水与引水功能,通过改建原有水闸和新建泵站,改善该片区的水质,增加动力提水,并通过增加水泵引水功能,提高引水的可靠性。
根据敦厚片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建设要求,结合片区河涌水质水环境提升需要,新建泵站规划设计流量为1.5m3/s,引水流量为0.66 m3/s,在外江水位比较低时,能够提高引水保证率。同时,在扶西涌入口处,增建节制闸1座来控制水流方向与流量,为方便维护河涌,在扶西涌边新建河涌人行道180米。
该工程的总工期为8个月,于今年3月开工,10月完工。该项目建设提高了敦厚片涝区的排涝能力,涝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得到保障,有效改善该片区的水质。
禅城区住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扶西大冲窦水闸改造工程的完成,直接为祖庙街道扶西村增加一条新的排水通道,通过与该片区敦厚北站、敦厚南站、郊边泵站等泵站联合调度,构建整个敦厚片区的排水防涝体系。同时也为片区主干河涌扶西涌的水质水环境提升提供水动力,工程河涌河岸设置景观绿化慢行带,有效改善周边水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滨河休闲空间。
接下来,禅城区住建水利部门将围绕广湛高铁佛山枢纽站片区的统一部署和整体发展,全力推进片区配套各相关河涌、泵站、水闸等水利设施建设,结合现有河涌及闸站体系,进一步完善片区防洪排涝体系,为广湛高铁佛山枢纽站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全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助力建设幸福宜居禅城,贡献禅城住建水利力量。
(转自禅城融媒体中心)
近期,气温持续走低,困难群众是否穿暖安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链接多方资源,加大入户探访频次,及时送上群众所需物资和支持……连日来,禅城民政系统的工作队伍奔走在街头巷里,构筑起温暖防线。
“谢谢你们,总是牵挂我缺什么。”看到众人冒寒风上门送来物资、关怀备至,禅城区特困人员玲姨不禁湿润了眼眶。
对困弱群体的关注程度,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禅城区民政局通过推动“1+5+6”救助服务模式,持续创新救助服务,着力破解以往“服务交叉、多头分散”的痛点问题,使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禅聚温暖,救在身边”的关怀和爱心,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落实到民生服务提质增效中。
“行动快”“够细心” 个性化救助暖人心
近日,禅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带队,联合党员志愿者、“双百”社工、社区居委人员等,来到石湾镇街道特困人员玲姨家中探视,及时送上救助物资,纾困送暖。
“社工在此前走访中、细心发现玲姨家中没有厚大衣,老人家仅靠几件旧衣服叠穿来保暖,这次专门链接社会志愿者的资源,为她添置羽绒服、防寒内衣、棉鞋等衣物。”禅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
玲姨年过七旬,自2020年老伴过世后就过着独居生活。她动情地说,早前自己治病出院后多有不适、心情低落,幸有民政部门、社工等人员经常关心她,常常上门送来爱心物资,还帮她解决疑难烦心事。现在,玲姨身体正慢慢恢复,时常下楼走动,心情也好了不少。
拿到崭新的羽绒服,玲姨更是爱不释手:“你们真是太贴心了,有了厚衣服,我下楼买菜也不怕冷了,谢谢你们。”
应对此轮低温天气影响,禅城区各相关部门早已行动起来,守护困难群体平安温暖过冬。
禅城区民政局重点面向辖区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关怀行动,落实每周一次的恒常探访工作,加强关爱保障,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各镇街落实冬令救济行动,向辖区内困难群体派发油、米以及棉被、暖炉等御寒物资。
在此基础上,村(居)委会人员、生态网格员、“双百”社工等队伍充分发挥力量,深入关注了解特殊困难群体防寒保暖情况、实际需求,通过链接资源,为有需要的群众解决疑难问题。
“以玲姨为例,她是我们的重点救助对象,在寒潮来袭前,民政部门就提前为老人家派发了电热毯、保温杯等御寒用品。其后通过社工开展专业服务,针对她短缺急需的物资,及时发动志愿者开展个性化救助。此外,我们也在密切留意着冰冷天气下玲姨买菜购物、看病等是否受阻,以提供更细致的关怀,全力保障她温暖过冬。” 石湾“双百”社工站社工陈芷瑜说。
不断创新救助服务 托举困难群众生活希望
正如玲姨感受到的那样,禅城致力于实施更贴心更有温度的民生救助服务。通过系列工作,体现禅城打造“1+5+6”救助服务模式的效能。
据介绍,禅城“1+5+6”救助服务模式,“1”,指立足党建引领的“1”个中心;“5”指凝聚“五社(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动”合力;“6”指实施6项专业社工服务。
开展社会救助,需要全社会参与、形成“大合奏”。禅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以往实施民生救助过程中,存在“服务交叉、多头申请”的痛点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局急群众之所急,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内在驱动力,结合“1+5+6”救助服务模式,不断推进救助机制完善及创新,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其中,坚持党建引领,禅城区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融合,全区2000多名党员结对帮扶1500多名困难群众,形成“党建+救助”常态化机制,推动党员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帮扶一线,积极为弱势群体解决“燃眉之急”。
同时,全区共有21个“双百”社工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兜底人群建立8700多份服务档案,通过“社工+救助”机制,使得民生救助服务“不落一人”,实现服务覆盖100%。
此外,禅城区依托“双百”社工站(点)建设,统筹整合民政、妇联、残联、人社的资源阵地、服务对象以及服务事项,推动兜底民生服务向系统化、综合化、集约化转变,把救助金或简单生活型救助延伸至“物质救助+服务保障”的综合性服务救助,更好落实全方位、个性化救助服务,解决“服务交叉分散”问题。
一系列“群体全覆盖、探访恒常化、服务精细化”救助服务,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救在身边”。家住祖庙街道同华社区的陈先生年过五旬,患有严重心脏病,虽然他已纳入低保救助,但家中负担较大,一家人生活窘迫。了解相关情况后,今年10月,党员志愿者和救助社工帮助陈先生申请临时救助以及申请纳入医疗救助,随后又指引其在读大专的儿子申请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和免息助学贷款,大大减轻陈先生一家负担。
今年11月,凭借开展“1+5+6”救助服务模式、提供全方位民生救助服务所取得的成效,禅城区社会救助服务案例获评广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先进工作经验获省民政厅在全省推广。
12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发布对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出的54个具有创新性和典型性的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进行公示,其中,足球项目18个,篮球项目26个,排球项目10个。广东省佛山市“西甲”足球联赛喜获提名入选其中,成为广东省足球项目唯一入选的精品赛事案例。
今年7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推荐工作的通知》,旨在进一步促进群众“三大球”赛事繁荣发展,充分发挥精品赛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面“三大球”参赛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有利于群众“三大球”赛事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申报审核、背景审查、评审推荐等环节,目前推选出54个具有创新性和典型性的优秀案例,并于12月19日至25日期间现进行公示。
在今年8月5日至10月5日结束的佛山“西甲”与贵州“村超”等赛事一同入选该名单。佛山“西甲”肇始于2002年,至今已举办十七届,由于历年赛事来都在三水区西南街道举办,被群众称为佛山“西甲”,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本届赛事8月5日赛事开幕以来,26支大湾区队伍鏖战2个月,吸引入场观赛人数超100万人次,实现全网直播流量超9000万、全媒体总流量超10亿,创下佛山“西甲”历届以来三个之“最”——参赛队最多、上座率最高、传播度最广,备受社会各界好评,充分彰显地域特点突出、群众参与广泛、综合效应明显、社会影响力大等鲜明特色。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