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月饼抽检结果出炉!
近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中秋月饼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工作,本次抽检覆盖了南海区全部镇街,涉及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共抽检55批次(月饼50批次、月饼馅料5批次),合格率为100%,未发现不合格产品,整体月饼质量良好。
月饼抽检结果
月饼抽检项目: 酸价、过氧化值、铅、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富马酸二甲酯、大肠菌群、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月饼馅料抽检项目: 酸价、过氧化值、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糖精钠、大肠菌群、霉菌。
选购提醒
中秋临近,应节食品必不可少,节前食品挑选一定要擦亮双眼!
乐享新消费,促进双循环。9月,“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正式启动。为进一步繁荣佛山夜间新消费市场,打造夜间经济城市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佛山市委、市政府推动开发三龙湾游船项目,这也是佛山第一个夜间水上观光旅游项目。
依托东平河水轴线建设及禅城、顺德区灯光亮化工程,三龙湾将首期开通“龙舟广场-北滘站(调头)-潭洲水道-东平水道-东平隧道-龙舟广场环线”航线,航线全长约17公里,游览时间约1小时,途经5个核心照明区域和3座桥梁,远眺2座桥梁。
未来,市民在夜游东平河时,能畅赏东平大桥、佛山文化中心(两馆一厅)、灯笼沙岛、华阳特大桥、潭洲国际会展中心、龙舟广场等多个地标,体验别具一格的沿岸夜景风光。
项目建设目前有哪些新进展?
龙舟广场是佛山首个以龙舟为文化主题的开放式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而龙舟广场码头是三龙湾游船项目的主要码头。目前,在龙舟广场及滨河景观带沿岸,一百多名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施工,积极推进游船码头、登船长廊、游客中心、售票厅、灯光夜景、绿化景观等各方面的建设。
▲龙舟广场码头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们分布在不同工区忙碌作业。
▲建设中的售票厅、游客中心。未来,计划乘坐游船观光的市民将在这里购票、咨询。
▲建设中的登船长廊。未来,市民将通过长廊,前往码头检票登船。
▲建设中的游船码头,施工人员正进行水上作业。未来,游船将在这里停靠、启航。
▲施工人员进行绿化景观建设。目前广场长廊上已种植了绿化树木。
作为佛山第一个夜间水上观光旅游项目,三龙湾游船项目肯定少不了一河两岸靓丽的夜景风光!目前,首期航线沿岸正开展项目亮化工程,各标段将根据夜游路线节点的五大主题——岭南春色、人文韵律、工业之光、时代畅想、宜居佛山等进行灯光夜景施工,力争国庆前全面亮灯。
▲施工人员进行灯光夜景施工,安装照明管线与设备。三龙湾游船项目通航后,将进一步提升夜经济品质,绽放出属于佛山的新活力、新魅力。
▲施工人员对信保广场的外墙进行施工,这里将做成整块的灯光幕墙,投射“佛山欢迎您”等灯光画面,形成一个律动的灯光效果。
游船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各单位、部门凝心聚力,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高效、安全推进。
9月30日,三龙湾游船首航活动将精彩开启,与大家一起乘风破浪!
国庆期间,首期夜游航线将正式开通,届时市民与游客将可以登船畅游三龙湾,在夜航模式下体验大美佛山。
石湾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石湾出现大型窑场的历史最迟可上溯唐朝。50~70年代先后在佛山石湾和南海奇石发现唐宋窑址,发掘出的均属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质松弛,属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器。
汉代以后,由于商业逐渐发达,货币流通量大,铜多用于铸造钱币,铜质日用品大多被陶器替代,陶业于是得以兴盛,也带动了陶艺的长进,制陶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陶器走向市场成为商品。
石湾艺术陶器的生产始于唐代。唐代石湾窑烧制陶瓷,采用平面近似半椭圆形的馒头窑;釉色以青釉为主,酱釉次之;制作技术与工艺则轮制与手轮兼制并用;产品以日用器皿为多,常见的有碗、碟、壶和丧葬用的高身陶坛、三足香炉等。
唐以前的人们席地而坐,器皿多放在地上,安上双耳或耳,便于穿绳携拿。唐以后有了家具,从早期的床到后期的桌,器皿可放在床上或桌上,位置高了,安上把手直接携取,而不必用绳子穿耳去提拿了。唐以前器形多模拟动物,唐以后则向植物发展。
唐末后,陶瓷器皿造型更趋简洁优美,款式多样,壶多为长流,流与柄和壶口几成平行,壶身往往作成瓜棱形,并有梅瓶、玉壶春等式样。碗有爪棱形、葵花形,而以斗笠形最为流行。
宋代是陶瓷极盛时期,整个社会的消费时尚推动了陶瓷业的空前发展。从事陶瓷制作的窑场遍布全国,日用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艺术陶瓷的品种急剧增多,造型、款式日益翻新,因而后世有"唐八百、宋三千"的赞誉。琉璃瓦脊的出现确立了石湾陶艺的面貌,它既被人们珍重,又不必在密室里珍藏。宋代的釉色品种也远比前代丰富。除传统的黄釉、黑釉、青白釉之外,还创造了彩釉、花釉、窑变釉等。 装饰纹样更为新奇多样,装饰手法更加丰富多采:刻花、划花、印花、绘花、堆贴、浮雕以及运用树叶、剪纸贴饰等等。陶瓷器生产是宋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商品生产之一,外销商品中绝大多数是陶瓷器。为适应外销扩大对外贸易,陶瓷业逐渐从内地向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发展。
当时石湾陶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交通便利和陶土比较丰富。官窑水道渐趋淤浅,水运交通中心不得不移至佛山和石湾。佛山与石湾相连,汾江和东平河直通广州,产品运往广州出口十分便利。台湾一带又有陶泥岗沙,取材方便,于是本来就有陶瓷业基础的石湾便很快发展成为岭南重要陶器生产基地。
宋代石湾生产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注入了艺术表现形式,器形饱满、均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种类也比唐代丰富得多,有魂坛、堆贴瓦檐重叠式矮身陶罐、彩绘花瓶、陶琴等,涉及器皿、文玩、动物、人物等各个陶塑类别。石湾陶器五弦琴,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是案头文玩类陶塑的佳作。
宋代石湾陶器的装饰艺术非常重视纹饰。纹样题材广泛,形象丰富,极尽工巧细密,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从石湾宋墓和奇石宋窑中出土的遗物来看,宋代“彩绘花卉颇有写意绘画的笔意,如绘兰草、竹叶,用笔疏朗,情趣盎然”。此外,还有绳纹,弦纹,波浪纹,瓜棱纹,缠枝花卉纹,二方连续纹等。
石湾陶瓷吸收了磁州的装饰手法,在其陶坯体上敷以化装刻划及捺塑,使原来只有实用功能的日用器皿的品味和格调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缠枝花卉纹十分精美,花卉蔓草舒展自如,卷曲合度,缠枝的曲、伸、卷、缠都饱含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石湾地处南国一隅,向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制陶技艺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准,但与北方诸名窑比较,要逊色得多,在宋代陶瓷之林中尚无显著地位。南宋至元,佛山是中原移民的聚居地。他们把北方的陶瓷技艺带到石湾,与石湾原有的制陶技艺相融合,大大地提高了石湾陶器制造水平与艺术水准。因此,则“石湾集宋代各名窑之大成”,定、汝、官、哥、钧诸名窑产品被石湾模仿得维妙维肖,八大瓷系的造型与釉色之美以及装饰手段也全被石湾消化吸收,从而成为南国"善仿"为特色的名窑,特别是以“广钧”“泥钧”而名闻天下。哥窑瓷器特征素以优美开片而闻名。釉色浑厚,以灰青为主。石湾陶艺在创作中不断借鉴名窑的工艺特点并运用其作品中。
作为民窑,石湾一直面向广大民众,因此,陶塑艺术均以实用为原则,并将秀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有着明显的装饰特色。石湾陶塑艺术与建筑的关系尤为密切,为了适应祠堂、庙宇和一些建筑的装饰需要,花盆、鱼缸、花座、花窗、影壁等制作艺术得以发展。为了满足宗教活动需要,石湾大量制作了偶像、门神。石湾后来的观赏、玩赏类陶塑艺术是从实用性很强的准艺术脱胎而来的,所以也带有实用性的痕迹。
石湾许多陶工是宋元官窑和钧窑制造者的直接后裔。因石湾窑是广窑,故又称“广钧”。石湾陶石除仿钧釉外,后来还广泛仿烧其它名窑釉色,如仿哥窑的“冰裂纹”、龙泉窑的“梅子青”、建窑的“鹧鸪斑”、磁州窑的“铁绣花”和汝窑的“玻璃绿”等。
石湾三彩花瓶在施釉工艺中吸收了唐三彩风格。因其质地的差异,烧制温度的不同,所以产生形成了自己粗犷纯朴的艺术特色。
自明代起,石湾打破了过去单一日用陶瓷出口的状况。艺术陶塑、建筑园林陶瓷、手工业用陶器等也不断输出国外,尤其是园林建筑陶瓷,很受东南亚人民的欢迎。至今在东南亚各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庙宇寺院屋檐瓦脊上,完整保留有石湾制造的瓦脊就有近百条之多,建筑饰品还是无法统计。
明代以后,种类和题材则渐趋广泛,渔、樵、耕、读、牧、奕、饮、琴、游、戏乃至拍蚊、搔痒、挖耳等等百姓日常劳动、生活情景,各类花鸟虫鱼、野兽家畜与菜蔬瓜果等百姓熟悉的事物,以及达摩罗汉、观音、寿星、济公、八仙、钟馗、关公等等百姓熟悉与喜爱的神仙人物与历史人物,都在石湾陶塑艺术中得到真实生动的表现,褒忠贬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爱幼等等百姓的道德观念与社会态度在石湾陶塑艺术中得到传神的体现。例如清代末年就出现过以欧洲侵略者的形象作为外部造型的尿壶,以表达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社会思潮。因此有人称石湾陶塑题材“堪称为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