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佛山桑园围
图/佛山水利
为保护农业生产,此地居民大规模修建堤围,横跨南海、顺德两区的桑园围亦是为防患护田,而在官方和民间力量的交互作用之下,逐渐从零星的土基连缀成绵延较长的石堤,农业生产与堤围维护相辅相成,官方与民间均形成了对桑园围的水利管理机制,并不断进行优化。
清代《桑园围总志》桑园围基图。图/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
围内除水稻等传统种植业之外,历史悠久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也延续至今,“桑园围”的名称也得自于此。
保存完好的吉赞横基古堤。
位于南海区西樵镇民乐社区的官山涌上的民乐窦。
西江甘竹支流,甘竹为桑园围的尾巴。
自清朝以来,佛山蚕桑经济空前繁荣,百姓富庶。
根据《桑园围总志》,1923年,“全属桑基,有三千顷,半在桑园围之内,直达官山九江,其余一半,与顺德接连,至达佛山。”
规模与特色兼具的佛山桑蚕业与交错纵横的河涌,浸润出国家级非遗香云纱。
佛山的鱼,是寻味佛山的重要美食。
松塘村
西樵山下的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自南宋开村有800多年历史,村中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熠熠生辉。
民乐窦
位于西樵民乐村的民乐窦,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四年重建。“民乐有个窦,家家纺织声”的谚语,在当地家喻户晓。
吉水窦
吉水窦始建于宋代徽宗年间,清光绪甲午年(1894),陈启沅捐资重修。吉水窦的结构采用中国石拱桥的建筑原理,重修至今仍坚固如初。
西樵山
西樵山,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的西樵镇,处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素有“南粤理学名山”“南狮发源地、黄飞鸿故里”之美誉,其所承载的西樵山文化更被考古学家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
烟桥何氏大宗祠
位于九江烟桥古村的何氏大宗祠,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祠堂,记载了何氏族人的风光伟绩,见证着烟桥世世代代人才辈出的时光。
下北石塘闸
九江何以能够成为鱼米之乡?当然少不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窦闸就是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种。而下北石塘闸是九江留存下来的窦闸之一。
探花桥
探花桥,这座看似普通的桥,却内涵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其背后更来自于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陈子壮,幼时在九江下西居住。自小受儒学思想熏陶,才学过人,品行耿直。凭借才学考中探花及第,出仕为官。而这座桥正是陈子壮中探花后,乡人为他修建的。
九江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原称吴慎德堂宅第,由越南华侨吴赓南先生及其兄弟吴畅如于1887年所建,距今已有133年历史。馆内为碉楼式洋房,造工坚固,形制与我省著名侨乡开平碉楼相同。
上月,“高明味道——2020年百村名菜争霸赛总决赛”在杨和镇大布村举行,62名来自高明区各镇街的厨艺高手同台竞技,以赛会友。去年凭借“双味合水粉葛”一道菜夺得第一届百村名菜争霸赛金奖的黄均红再度参赛。在短短50分钟之内,黄均红精心炮制了一道玻璃脆皮三宝烧鹅,赢得了现场评委的青睐,再次获得赛事金奖。
地道
用三洲黑鹅制作特色烧味
“老板,来一只烧鹅。”傍晚时分,在位于荷城文华路的澳门裕记烧味皇厨房旁小窗边,常有经过的食客高声叫唤。站在厨房中,黄均红快速回应一句,随后提起刚出炉的烧鹅,手起刀落,不用5分钟,一碟肥瘦适宜、表皮鲜亮红润的玻璃脆皮三宝烧鹅就摆好了,浓厚的酱汁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让人口水直流。
黄均红掌勺接近三十年,接触烧味也有二十多年时间。玻璃脆皮三宝烧鹅这一道菜浓缩了黄均红二十年间对烧味文化、烧味制作的理解与思考。经过去年参赛一番“试水”后,今年,黄均红终于亮出了手中皇牌。黄均红说,当带着玻璃烧鹅走上“百村名菜”的舞台,犹如展示珍藏多年的宝贝一样,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自他多年制作烧味的强烈自信,更源自美食背后的优质原材料——三洲黑鹅、合水老姜。
玻璃脆皮三宝烧鹅。
“三洲黑鹅肉质鲜嫩肥美,是我使用过最优质的鹅种之一。”厨房内,黄均红拍拍紧实的鹅身,随后,动作娴熟地往生鹅肚内放入提前准备好的“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再反复揉搓,让三件宝与酱料、清水充分融合。
完成“填肚”后,黄均红还往鹅身撒盐以除去多余油脂,随后将鹅只放入沸水锅使鹅身膨胀,方便烧制。在捞出鹅只晾干表皮的过程中,黄均红用鸡蛋清和牛奶准备着秘制的浆液,随后用刷子将浆液均匀涂抹在烧鹅表层,这是烧鹅表皮锃亮光滑的关键所在。随后,黄均红用钩杆将鹅只放入预热到230℃的热炉中,在持续控制炉温的过程中,烧鹅的香味不断增强,经过大约45分钟的烤制,一只香喷喷的玻璃烧鹅终于新鲜出炉。
取出鹅针,斩件装盘,冒着热气、状若玻璃的鹅皮十分酥脆,一口咬下可以听见清晰的脆响声。鹅皮下一层脂肪充分吸收酱汁,增添了丰富的口感。而皮下的鹅肉则十分嫩滑,轻咬一口,微甜的熏香就会顺着喷出的汁液不断流入口中。此时若再搭配上酸梅酱,甜与酸的完美邂逅反复刺激味蕾,让人欲罢不能。
传承
在创新中推广高明食材
鹅是粤菜中比较常见的食材,要做出新味实属不易。在下定决心要做出不一样的烧鹅后,黄均红每天挤出时间反复调试,他以表皮色泽、酥脆度为研究重点,从捕抓灵感到改变调料浆液的比例、烧制时间、火候大小,黄均红做过不少尝试,过程中不断推翻一些原有的设想,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牛奶浴”比例。之后,为了追求更诱人的味道,黄均红首次尝试往鹅肚放“广东三件宝”,让烧鹅的味道变得更醇香。
类比是黄均红捕抓灵感的重要方法。平时,黄均红会通过烹饪书籍查看不同区域制作相似菜式时用料的区别,还通过视频观察一些名厨在应用某种食材时的处理方法,也会常常询问厨师好友、前辈的经验做法。例如,黄均红制作“双味合水粉葛”的灵感来源于冰花官燕。以合水粉葛、生姜、陈皮熬制的粉葛水为原料,再放入冰糖,随后将手磨的葛粉均匀兑入粉葛水中,最后加入蛋清。该甜品营养丰富,其中一味冰花合水葛羹的形态颜色味道与冰花官燕非常相似,又因其制作原料合水粉葛是高明“四大才子”之一,该甜品又被称作“高明燕窝”。
黄均红认为,在创新的过程中,接近三十年的积累,扎实的功底、广阔的见闻为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小喜爱烹饪的黄均红,自18岁开始受亲人推荐,只身前往广州学厨数年。学有所成后,黄均红曾被高薪聘往上海等地任粤菜师傅。求学时,黄均红肯吃苦,肯吃亏,重视基本功,每学一道菜都会记牢火候、调料比例、烹调步骤等。独当一面时,他又不满足于既定的模式套路,不断调整配方用料,最终形成了自己强烈的烹饪风格。
“最高明的厨师,往往能够就地取材,即便使用最简单的方法,也能煮出最让人难忘的美味。”第二届“百村名菜”争霸赛虽已暂告一段落,但黄均红没有放缓研究高明食材的脚步。平时,他还兼职担任厨艺老师,并拍摄视频,向本地职工、厨师推广得奖的金牌菜式。黄均红说,高明拥有良好的自然基础和众多优质食材,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市民、厨师积极捕抓灵感,用新的视角发现高明食材之美,让高明优质食材广为人知。
作为皂幕山风景区范围内的重要通道,高明“四好农村路”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Y500大东线项目近日顺利完工并通车。截至目前,全区今年共完成了124.3公里农村路建设。
Y500大东线为杨和镇农村公路窄路提升工程(第一批)工程。道路位于杨和镇,连接大坑村与东陂村,是皂幕山风景区范围内的重要通道,对杨和镇乡村振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造前的大东线全长300米,宽4.5米,难以满足景区通行需求。为此,高明区交通运输事务中心、杨和镇等多方多次与村集体及租户协商,达成了建设的共识,通过削坡腾出了3米用地用以拓宽道路。
本次改造主要工作为挖补旧路、完善排水设施及边坡防护,加宽后铺设沥青。改造项目将对附近的大布村坚果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目前,随着大东线项目的完工,高明区共完成了124.3公里农村路建设。高明区交通运输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该中心始终坚持高标准设计,完善协调机制,促进区、镇、村合力,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路线。例如,已打造出最美风景路井皂线、军万线,施工最快路杨更线、苗旺线,助力旅游线路香石线、大石线、白旺线、新龟线、峰肖线,助力大交通路歌里线、王白线、军万线。
在“建好”的基础上,高明区在沙水村试点推进“村级协管机制”“快递进村”等创新举措,形成“建管护运”协调发展的沙水模式,并逐步向各村居推广。当前高明区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大大提升,用黑色化(沥青路)路面串联起高明绿色生态、红色革命底蕴等乡村特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