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罗岸村罗氏大宗祠见证耕读传家发展史
沿秀丽河一路向北,经过西黎、河江、新村、古杨等村庄,竹林掩映下的屋舍出现在河道左侧,这便是罗岸村,高明罗氏的重要开枝地之一。
开村已历八百载,罗岸村民至今仍保持着依水而居、耕读传家的朴素民风。一代又一代罗岸人,传颂着宗祠大门上的“诗书流泽远,水木本源深”对联,不断激励自我、砥砺前行,在高明乃至周边地区的历史中留下许多不朽诗篇。
依水而生 枝繁叶茂
记者从城区出发,沿祥福路北上,去探访秀丽河畔的“罗”姓发源地,探寻罗氏大宗祠的故事。
罗岸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的“靖康之变”。当时,随着金人铁蹄南下,士人纷纷衣冠南渡。绍兴八年(1138年),广东南雄珠玑巷迎来从江西宜黄逃难至此的八兄弟。
乱世生存不易,为保证宗族血脉繁衍,兄弟八人在珠玑巷分别。临行前八人约定,今后无论谁落籍何方,都要以“罗”名其村,以“疆窖”名其水,以便将来寻访。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南雄分别后,八兄弟中的一人辗转来到高明。他见此地风景秀丽、环境得天独厚,便在秀丽河畔购置了一块好地,决定世代定居于此,并为村庄起名“罗岸”,村后小河起名“疆水”,那便是秀丽河之前的名字“疆窖水”“疆窖溪”的由来。
定居高明后,罗岸罗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明中叶已枝繁叶茂、人口不断扩张,成为高明姓“罗”人家中的重要一支,有了联宗立庙的资格。在嘉靖年间“大礼议”推恩令的推动下,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占地面积约3亩的罗岸罗氏大宗祠正式开建。
从祥福路右拐进入罗岸大道,前行约4公里,就是罗岸村。一路上河网交织、波光粼粼,一派岭南水乡模样。绕过村头的几棵古榕,穿过蜿蜒狭窄的小巷,就能见到被一片新房子包围的罗氏大宗祠。
诗礼名家 胸怀天下
宗祠,是宗庙制度的延续。朱熹说,宗祠是“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所以开业传世之本也”。在崇拜祖先的国人手里,用于标本族姓世系源流,追忆先祖功业的宗祠,往往也是一族最值得纪念的建筑。
罗氏大宗祠也不例外。三间三进的建筑格局,宗祠占地面积达到1172平方米。博古硬山墙、灰塑龙船脊、红砂岩石脚,传统建筑式样,使宗祠看上去显得沉稳、大气。太阳散发出的光芒投照在老祠堂高高的翘脚上,映照在斑驳的老墙上。门楣上开始剥落的福禄壁画、已经褪了色的红白标语,以及大门前略带坑洼的巨石台阶、方身檐柱,无不见证着罗氏宗祠经历过的沧桑岁月。
由于一直联系不上宗祠管理员,我们没能走进罗氏大宗祠,一睹其内在风采。但祠堂正面广场前屹立的两块“功名碑”,已足够让人畅想当年罗岸学风鼎盛的模样。
两块石碑上记录的,是同一人乡试中举的功名:罗冕(1865~1923年)。他是清朝光绪二十三年的举人,也是高要县第一任民选县长。民国八年(1919年),罗冕在主理高要县阖邑总局事务期间,与同侪吴远基共同主持了羚峡旱路重修工作,使隔断多年的交通要道——肇庆羚羊峡古栈道从崎岖之境变成坦途,极大地促进了两地仕宦、商民的交通往来,至今仍为百姓所称颂。
从罗岸村走出的士人,多胸怀天下,关心民生疾苦。比罗冕年轻十来岁的罗功武(1878~1935年),也是其中之一。他先后任广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广西梧州培正中学国文教员,《广西新报》《广西商报》《西南日报》等报记者和主笔,时常著文抨击军阀争权和社会丑态,关心民疾,并为之呼吁。晚年还主编了《高要县志》地理篇与民族篇,是罗岸人留给要明鹤兴地区的又一份重礼。
据说,罗氏大宗祠门牌额上,是明朝万历年间曾任广东左布政使的陈性学题写的“诗礼名家”四个大字。罗岸士子,也当得起这样的美誉。
积善余庆 敬宗睦族
水,是每个罗岸人一生都绕不开的字。罗氏大宗祠坐东向西,依水而建,后殿墙壁外,就是潺潺南下的秀丽河水。
由于地处低洼,临近水网,罗氏刚定居小陌塱岸(即今天罗岸村所在)时,夏季泛滥的洪水常常冲垮农田,各种作物一年只有一次收成。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的罗岸人罗隐孙辞官回家后,捐钱在秀丽河畔修筑堤坝,又开通墩涌、小陌两条水沟,防备水灾旱灾。
“罗隐孙当年修筑的堤坝高约一丈,长二千余丈,大致从今天的罗岸村延伸到马宁泵站的位置,沿途维护农田有六十多顷。经过他的治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农田10年里有6~7年都可以顺利收获两造水稻,罗岸一带成为荷城附近物产丰饶的区域。”熟悉罗岸村掌故的罗文田说。
罗岸人与水的故事,还有每年端午准时开锣的“赛龙舟”。
炎炎夏日,龙舟水急。一阵暴雨过后,由西黎、古杨、新村、河江等村派出的大型龙舟便云集罗岸,在大宗祠的见证下一决高下。
只见河面上罗伞招展、河边一串串鞭炮此起彼伏,一声声鼓点传递着扒丁迎送的盛情与心意。岭南水乡独有的旖旎风情,就在水上和岸边的一张张笑脸中慢慢揭开。
一衣带水的岭南水乡景观,滋养了罗岸人守望相助的人情。沿河一带的龙舟活动串珠成链,已经形成包括“起龙-游龙-龙舟饭-赛龙”等独具人文情怀的龙舟文化,尊祖敬宗的祠堂,这时又成为“明孝道、敦教化”的文娱交流场所。
从十几岁起,老扒丁罗广贤就跟同村兄弟拿起木桡,在秀丽河上击流而行。他说,扒丁们巡游归来,吃一碗在祠堂里煮出来的濑粉就是最好的犒赏。
到了夜晚,在祠堂中举行的“龙船
饭”聚餐,成为联结村民的纽带。
罗氏大宗祠的堂中匾,挂着由明朝嘉靖年间抚州知府黄显题写的“睦敬堂”三个大字。中华民族“敬宗睦族,积善余庆”的传统习俗,一直被罗岸村的人们牢牢记住,并践行至今。
崇文尚学 耕读传家
环绕罗氏宗祠,便能找到不少近现代重新修葺的痕迹,比如镶着玻璃的木窗、环绕在祠堂上方的电线等。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当年大宗祠作为学校校舍使用时留下的印记。
据悉,作为秀丽河畔的大村,明、清两朝,罗氏族人曾多次对大宗祠进行翻新重修,使其越发宏伟壮丽。但历经清末到民国的动荡后,这样耗资巨大的重修工作已难以持续。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百废待兴、家园重建,原本尊祖敬宗的祠堂渐渐褪去传统功能,献出宽敞的建筑空间,成为教书育人的学堂。
宗祠里书声琅琅的日子,罗岸村稍微上点年纪的老人大都记忆犹新。“那时在大宗祠里办的小学是周边唯一的学校,连古杨村的孩童也要到这里上课。所有的老师都住在里面,现在还能看到的木板杂物都是当年留下的痕迹。”坐在祠堂前晒太阳的黎婆婆今年83岁,嫁到罗岸村已经有60多年。
事实上,崇文尚学也一直是罗岸大宗祠对族人的殷切期盼。宗祠大门上贴着一副由岭南大儒湛若水亲笔题写的对联:诗书流泽远,水木本源深。据说,这是湛若水应其得意门生——曾在江西、湖北仕官的村人罗一中的请求,为罗岸村题写的历史回顾与祝福。而这副对联蕴含的耕读传家精神,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罗岸人。
罗冕之孙罗希文,少年时代随父就读于广西梧州。1938年日寇侵占梧州后,他辍学随父任教的“梧州女师”辗转流离于外县,父子为团结抗日奔走呼号。1940年,罗希文投考军校,上阵杀敌。1947年离开部队后,他赴港步入商界,成为一名成功商人。
上世纪80年代,事业有成的罗希文听说族中子弟求学条件未尽理想,二话不说便拿出63万元,捐资建设了伯璘纪念学校。在纪念学校落成的碑记上,“教育为立国之本 又是一族一人立身之本”的记述至今仍清晰可见。
日上三竿,在灿烂阳光中,罗氏大宗祠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诗书流泽远,水木本源深”,秀丽河孕育着罗岸人,村民饮水思源,其乐融融,和谐共处。
三水交警举行“全国优秀县级车管所”授牌仪式。 /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摄
昨日上午,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交警大队举行“全国优秀县级车管所”授牌仪式。今年8月,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2018年至2019年度全国车辆管理所等级评定中,三水车管所获得“全国一等县级车辆管理所”荣誉称号。这是三水车管所连续第六次获此殊荣。
在今年全国参加评比的349家地市级车管所中,65家车管所被评为“全国一等车管所”,全省仅有5家获此荣誉。作为一家县级机构,三水车管所为何能够连续六次脱颖而出?
创新模式 一站式办理车管业务
“不到5分钟就搞定了,非常便民。”昨日,市民张女士来到三水车管所24小时交警自助服务区,快速办理了驾驶证换证手续。这是她第一次使用自助服务机办证,清晰的指引和简单的操作,让她体验极佳。
近年来,三水车管所在既有的“一窗式”“一站式”“限时办结”“延时服务”等高效服务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出台的48项新举措,不断满足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
在三水车管所服务大厅的24小时交警自助服务区,有5台新型自助机。市民凭身份证就能办理驾驶证补证换证、驾驶人及车辆信息查询、车辆6年免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交通违法信息查询和处理等9项交管业务。
三水车管所还突破以前“当日无法出证”的短板,推动“制证前移”。从2019年8月开始,三水车管所将部分制证岗位及其专用设备前移至车管服务大厅,将群众办理补换驾驶证的时间,从1个工作日提升为现场1小时内出证,有效提升了整体办理业务的效率。
为了让市民不再为办事奔波,三水车管所还将推出交管业务“线上预约、上门即办”的新措施,涵盖机动车驾驶证转入换证、机动车抵押等12类业务,填补了部分业务不能网上办、只能窗口办的空白。
服务下沉 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想不到在公司门口就可以办理车管业务。”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员工陈先生高兴地说。前不久,三水交警主动来到欧神诺陶瓷办理车管业务,让不少公司员工都惊喜不已。
以往,群众办理车管业务,唯一途径就是到三水车管所业务大厅排队办理。在日常工作中,不少业务其实都很简单,十几分钟就可以办结,却要群众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回奔波,排队等候。
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三水车管所已先后在乐平、白坭、大塘、南山4个镇街的派出所、行政服务中心和摩托车检测站设置车管业务便民服务点,进一步扩大车管业务的覆盖面,延伸便民服务的触角。
三水车管所还充分运用“流动车管所”专用车辆及其相关业务平台,定期组织民警到客运企业、学校上门服务,现场受理补换领行驶证、补换领驾驶证、变更车主和驾驶人联系电话、邮寄地址等车管业务。
今年以来,三水车管所共计办理驾驶证遗失补办、期满换证、驾驶证更改联系方式、车辆六年免检等业务123宗,接受咨询800多人次。车管所顺利在全区3个交警网点、11个邮政网点开展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共计为44370辆电动自行车上牌。
“便民利民服务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三水区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吕丰华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三水车管所将以这次授牌仪式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国优秀县级车辆管理所”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拓进取,不折不扣地兑现“放管服”改革惠民承诺,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当前,南海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牛鼻子”,提升南海城市格局的“突破口”。狮山镇今年以来全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预计投入447亿元推进一批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以此谋求空间格局重构,为产业狮山拓宽未来。
作为推进全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狮山正坚守制造业根基,坚持招商引资与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同步推进,拆建结合,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开发,为加快孵化培育和引进“两高四新”产业提供空间支撑,助力狮山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地、广佛西部枢纽、佛山科创新城。
过硬作风攻坚万亩村改
作风过硬、真抓实干是狮山镇在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中一以贯之的工作方式。镇委书记、镇长担任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抽调240多人组成专责团队,分13个重点项目组、24个子项目组开展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扶持和保障作用,使全镇上下团结一致。截至10月底,已上报拆除整理8067.54亩,完成率100.84%,其中物理拆除面积1883.02亩。
根据《狮山镇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及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扶持办法(试行)》,在狮山镇开展“工改工”项目中,每亩地除能获得区政府50万元的补贴,还能得到狮山镇政府20万元~30万元的增补,最高将获得区镇两级共90万元/亩的扶持。全镇四个社区管理处的村改总意愿表决,平均通过率高达97.03%。“群众利益不仅没受到伤害,收益还十分有保证。”狮山镇镇长黄伟明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大会上如此表示。
另一方面,狮山镇创新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模式,以解决土地权属复杂、改造成本过高、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等难题。以黄牛牯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为例,经过村集体商谈后,全村表决后协议租赁给公有资产公司。村(社区)仅需协助开展工作,由公司承担整理拆除及载体建设,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成为国资统租模式的典范。
兴贤社区“风梅岭”工业园片区改造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佛山日报记者刘浩斌摄
根据实际情况,狮山镇还采取混改模式、托管模式、微改造模式、整理挂账模式等9种改造模式,有效推动实施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只要根据模式开展村级工业园改造,区、镇两级都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奖补。
目前狮山在建产业载体约21万平方米,今年拟报建产业载体约58.2万平方米。接下来狮山将会为产业载体、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村改重点项目建设。
释放空间
助推产业升级
狮山全镇拥有145个村级工业园,占地面积达6.25万亩。按照全区统一部署,2020年~2022年,狮山要完成26000亩村级工业园改造任务。
10月16日,狮山镇举办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大会上,狮山镇委书记林健表示,狮山镇主推“工改工”方式改造升级村级工业园,确保制造业留在狮山镇发展壮大。
狮山镇将“工改工”作为村级工业园改造的主要方式,打造50万平方米以上的高端产业载体,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例如,小塘五星工业园片区村改面积约3033亩,其中“工改工”项目约为953亩,后期工改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66亩,“工改工”方式改造的土地占比达83%;兴贤社区“风梅岭”工业园片区改造后,将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医疗器械为主要产业方向,并兼顾产业与生活配套功能,致力打造成为南海的智造创新园。
随着村改推进,一批重磅项目相继落户,包括引入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改造项目,占地约150亩,建设期为3年,建成后计划引入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15家,项目进驻的所有企业实现年纳税额不低于7500万元/年;平谦国际智慧产业园,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有60%为外资,计划引进企业涵盖新能源汽车配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工业自动化等产业,按约定将引进两家制造业世界500强企业,到第10年纳税要达到12亿元。
随着这些项目推进,包括五星工业园片区等在内的连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将成为狮山镇助力南海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项目。
优化环境
推进产城人融合
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狮山人居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
兴贤社区黄牛牯、风梅岭工业园曾是废旧塑料、废旧金属收集、加工及铜铝小冶炼等污染较严重产业的集中区域,借村级工业园转型升级的契机,彻底解决片区环境污染问题,周边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位于禅炭路东风水库地段的汇江餐具厂“工改居”项目改造后,将与周边多个已开发的商住项目共同打造成为南国桃园地区生态旅游服务基地、高品质宜居新城组团及官窑交通枢纽节点地带。而位于孝德湖东侧的沙坑东华项目未来将建设一所小学和幼儿园以及公交站场、公园绿地等设施。截至今年11月,官窑汇江餐具厂、罗村沙坑东华“工改居”项目已成功出让,可以预期项目周边居住环境将实现全面提升。
黄伟明指出,将把天子帽、马头岗沿线的工业园区都要纳入整治范围,围绕天子帽森林公园打造小塘滨江新城片区以博爱新城、南海大学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三城”融合为核心,并与狮山镇科技工业园(南园)紧密连接构成100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打造成为科创产业的集聚区和佛山科创新城,以此进一步吸引产业和人才集聚,使建设“城在江畔、林在城中、人在林里”的美好愿景更加清晰。
以村改为契机,狮山将加快建设集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型社区,提升城市品质,助推狮山镇探索全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成南海的产业之核、创新之核,为全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在大湾区建设中擦亮狮山招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