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三章 无为之治
详细内容

第三章 无为之治

时间:2020-02-04     人气:1686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第三章 无为之治

1.【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注解】

本章接着上一章的意思,继续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前面一章只给出了六对阴阳的句子,长短高下等。这里再加上不分贤愚,不分贵贱,这里讲到虚实,强弱,这都是互为阴阳的。世人往往崇尚圣贤,使得百姓个个都是见贤思齐,都以当圣贤为荣。这也是使得百姓有了成名成圣的欲望。如果不能达到圣贤的人,也假意为善,伪装起来了,这个有心的德行更不可取。世人本来没有贵贱的概念,不会以为金子就贵,石头就便宜。有了贵贱的分别就会扰乱民心,为了得到难得的货物甚至会铤而走险的。圣人行无为之事,不言之教。虚其心,使得百姓内心减少了欲望。实其腹,使得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使得肚子里面有货,有真正的道德。弱其志,使得百姓的志向减弱,不以圣贤为志向,不知道圣贤是什么,但是所言所行合乎圣贤之道。强其骨,使得百姓筋骨强壮不至于多病,道德已经浸入百姓的骨髓里面去了。


不追求美,也不厌恶丑。不崇尚贤,也不排斥贤,如果崇尚贤,那么就会使得人们都争着当贤人,都想得到贤的美名。如果区分物品的贵贱,人们就争相得到贵的物品,为了利益不折手段,会促使人们产生偷盗的行为。假使人们都没有分别心,没有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人们的心不会被利益驱动,老百姓的心就比较纯净。老百姓没有太多的欲望,也不知道追求成名、发财,自然就很好治理了。我们在日常的教育中,通常喜欢树立榜样,让大家学习,比如圣人孔子、孟子等。上古时期,人们不知不识,不知道何谓贤人,何谓普通人,人心反而比较淳朴。我们通常都会把圣贤并列起来说,圣人是已经见道了的,贤人是虽然还没有见道但是顺承大道来为人处世和修行。社会上宣传圣贤,老百姓从小就教导小孩子要像这些贤人一样,去学习他们的言行。小孩子被从小教育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做真正的自己,反而失去了自己。成为贤人有时很难区分清楚到底是理想,还是欲望,成佛成圣也是一种执着。地球上的有各种各样的石头,有些被人们尊为无价之宝,有些如同草芥。原本在上古时期,人们只知道如何满足吃饱穿暖,对于玉石这些美丽的石头并无特别的偏爱,大家也不会争着想得到它们。正是因为世人区分了世上难得的货物,才使得人们都想得到贵重的东西,放弃低贱的东西,甚至会为了得到珍贵的东西铤而走险。巴菲特有个出名的比喻,“人类把黄金从非洲或其他地方挖掘出来,然后将其溶化并铸成金砖,再挖个大洞(指各国央行的地下金库)将其埋进洞里,还必须花很多钱雇人看守。任何一个火星人看到这种事都会百思不得其解。”本来黄金对于远古蛮荒时代的人们来说,没有太多的用处,还不如食物和动物的毛皮来得实在。


如果人们都在追求功名利禄,那么天下人心就会比较乱。每个人在欲望面前,都很难抵制诱惑的。有一个夜狸偷鸡的典故。有只野猫偷了郁离子家的鸡,郁离子起来追赶,却没有追上。后来,郁离子叫仆人在野猫钻出来的地方安置了捕兽工具,并用鸡作诱饵。当天晚上,就用绳索捆住了野猫。野猫虽然被绳索捆住了,但嘴和爪子都死死捉着鸡。不管人们怎样打和夺,野猫仍不肯把鸡放开。郁离子叹了一口气说:"为钱财利禄而死的人们,大概也像这只野猫吧!"小孩子可能有钓蜻蜓的经验,用个小蜻蜓做诱饵,大蜻蜓咬住小蜻蜓,牢牢的咬住,不肯放松。即使是有人用手去抓它,它也不会放开的。阿拉伯国家有这么一则故事,口小、肚大的细颈瓶被牢牢固定在大树上,瓶子里放着核桃,精明的猴子禁不住诱惑就伸手进去。核桃是抓住了,然而手却抽不出来了。美味就在掌心,猴子不肯撒手,结果就这么被瓶口死死卡住束手就擒。人们在嘲笑猴子,但古往今来这样类似猴子的贪婪者却不乏其人。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尚贤、使民不争。因为尚贤,尚美名,人们就喜欢虚名,想有好的名声。名,引起世间纷争的起因之一。如果位居高位的君臣不崇尚美名和虚名,那么老百姓自然不会为名而争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许许多多忠臣名将为了忠孝的虚名,冒死进谏,而遭杀身之祸。如果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还好,可是有一些是为了成就个人美名而就死,那就不足取了。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区分货物的贵贱,使得百姓不产生偷盗的念头和行为。世间的东西越稀缺的就越贵,越随手可得的就越廉价。世间稀有的货物,奇货可居,世人就争着得到它。世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利是导致人们偷盗的根源。如果君臣都不好利益,人们自然不会从事偷盗的恶行。佛家讲人们的本心如同古老的铜镜一样,被尘垢所层层覆盖。尘垢就是人们心中的贪念、嗔恨心、骄傲心、疑心和痴心。人们喜欢金银财宝,就升起了贪念。如果得到利益就开心,如果和别人有利益之争,就会有嗔恨心。人们手头积累万贯家财就自然会非常的自然和骄傲。人们因为有利益之争,很难相信别人,也会升起怀疑之心。利益和物欲蒙蔽人们的真心,就会变痴。物欲和利益,实在是对人们的一种伤害,也是造成人们偷盗、杀生等恶行的根本。


(2)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如果世人没有欲望,内心就不会散乱了。崇尚贤圣,想成名成圣也是一种欲望。追求难得的货物,追求奇珍异宝,也是一种欲望。如果人们不喜欢利益,没有物欲,即使赏赐给他都不会贪恋。好名好利的人,因为见到名声和利益的好处,就起心动念。如果身居高位的君臣不追求名利,世间百姓各安其志,而心不会散乱。治国之术以百数,可是清净自化最为紧要。如果作为君主能够清心寡欲,臣民就不会千方百计的搜刮民脂民膏去满足上面的需求。我们每个人的心类似于君主,五官类似于君主的股肱之臣。心也要保持清虚寂静,才能够身心安泰。


人们追求利益,然而利并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幻的,可能并不是真的那么贵重。假如人们并不认为黄金、钻石等是贵重的珠宝,人们并不会去争夺它。人们以珠宝为珍贵的物件,用它来投向麻雀,鸟儿反而惊吓的飞走了,珠宝对于鸟儿来说,跟一般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还不如一把大米有吸引力。人们以西施为美色,麋鹿见到她并不会主动靠近,而是惊吓跑掉了。鱼儿看到她在河边洗脸反而马上沉到深深地水里去了。名,是人们的虚假名声罢了。人们以崇尚圣贤为荣,追求美名,然而古代圣人许由则避而远之。美食,让人们觉得口爽。人们以太牢为珍羞,海鸟则会看到它觉得悲伤。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人们喜欢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除了财色名食之外,睡也是作为人们的一种欲望。人们处于昏沉之中,没有觉醒,才需要睡眠。如果人们通过修行,守中抱一,处于禅定的状态,是睡醒一如的,不需要太多的睡眠。因为人们尚贤,尚名,尚利,有所区分,才让人们追求名利,从而让人们内心散乱,言语和行为造恶。


(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是以圣人之治。怀道的君主是这样治理国家和管理百姓的。圣人是这样来治理世人追求名利的心的。世人的心被物欲遮蔽了,圣人就启迪世人减少物欲。


虚其心。圣人之治,教人先断妄想思虑的心,这样是拔本塞源。人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然而虚心这个词有其深刻的含义。善于做生意的商贾深藏不露,似乎没有什么大钱。君子含光内敛,具有很高的德行,但是容貌却看似愚钝。如果锋芒毕露,也容易招致别人嫉妒,招来祸害。孙膑受到同窗庞涓的陷害。韩非子受到同窗李斯的陷害。世人如果不能心有挂碍会生病。君主如果被物欲所束缚生病了,就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了。古代有个文挚治齐王的悲壮故事。齐王得了忧虑病,也就是得了心病了。专门派人到宋国迎接文挚来治。文挚用各种办法激怒了齐王,齐王按捺不住了,翻身站起来大骂,病就神奇的好了。这是用了中医中的怒胜思来进行治病。思虑过多,脾气郁结,用怒气就能发脾气。病虽然是治好了,齐王怒气不息,准备把文挚放在烹杀罪人的鼎中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后急忙上前争请宽赦,齐王不听,还是把文挚投入鼎中活生生煮死了。


实其腹。虚实相对,互为阴阳。先虚其心,然后使老百姓安饱自足。让人们吃饱穿暖,对外不思慕。其实大多数百姓要求的并不多,如果身居高位的人抽取的赋税过于高了,遇见天灾人祸就吃不饱了。如果没有在百姓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安抚,百姓只有去当盗贼了。百姓既然不怕死,为什么要用严苛的法令来吓唬他们呢?


弱其志。人心刚强好争斗的原因,是因为外物诱惑人们,而使人们升起奔竞、争夺之志。小人鸡鸣而起,孳孳为利。君子鸡鸣而起,孳孳为名,此是强志。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并不足以为尚。他这是为名为利而精进努力研读鬼谷子送给他的经书。最终他也因为名利招来杀身之祸。志向可能很多时候是代表着欲望而已。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了。身居高位的人不可以用名利外诱民心,老百姓自然会绝贪求,不起奔竞之志,其志自弱。老子曾劝诫孔子说:“把你身上的傲慢之气和欲望去掉吧,很强的志向对你并没有什么益处,我能够告诉你的,也不过这些了。”


强其骨。如果道德浸入世人的骨髓里面了,不知不觉回归本真了,就有了仙风道骨了,民风自然纯朴了。对于人的身体来讲,肾主骨,牙齿为骨之余,而肾为生命之源。筋骨强壮就能够度百岁而去。假使老百姓都无欲无求,自己挖井来喝水,自己耕田打粮食来养活自己,自己织布来做衣服穿,自食其力民风就会归于淳朴了。


(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圣人行无为之事,不言之教,使得百姓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分别心,也没有什么欲望。这里说的知者并不是有智慧的人,而是有知有识的人,就是有分别心的人。这里也是对应前面崇尚名利,分别高低贵贱长短的人,追求难得之货的人。对于想追求名利的人,有贼心但是没有贼胆。即使偶尔有一两个邪恶的人,虽然想追求功利,也不敢有妄为的心。火从木头中生出来,奸从国家内部生出来。如果木头没有给合适的条件,也不会烧起来。如果君主英明,奸臣和小人也不敢为所欲为。怀道的君主以仁德治理天下,深得民心就会使得奸臣小人不敢轻举妄动。假如我们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比较和谐友善相处的,即使有一两个不安分的人,也不敢胆大妄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君王如果能够体悟到此而依此以治天下,那么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怀道的君主并不会树立贤臣作为标杆,让世人争取都像他那样。这样世人不管做得到还是做不到都会想办法讨得君主的欢心。就扰乱了世人的心了。君主喜欢圣贤,世人都以圣贤为荣。齐王喜欢穿紫色的衣裳,齐国的人都以紫色的衣服为美。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楚国的人都以细腰的女子为美。君主喜欢某种玉石,就会变得很昂贵,世人都会去争夺,甚至铤而走险。这里也呼应了前面高下、前后和有无等。如果君主这个源头有了开端,下面就会分出很多的支流了,这也是祸乱的缘起。这里也对应于前面的行无为之事,不言之教。这里也对应后面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治。老子在文中多阐述上古圣贤治国安民的方法,通过引用上古圣贤的古语,来阐释无为而治的道理。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