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详细内容

第八章 刻意

时间:2020-02-05     人气:1221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第八章 刻意

1.刻意尚行

【原文】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解释】(1)山谷之士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削减和压制自己的欲望,磨砺自己的心志,而使得行为高尚;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谈阔论,怨恨自己怀才不遇,讥笑世间无道;这只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罢了。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上面所讲的这种人属于在山谷的隐士,属于厌恶世事的人。只是形容枯槁,自甘沉寂的人所爱好的。


(2)平世之士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谈论仁义忠信,恭敬俭朴礼让的人,只是为了修身罢了。


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上面所谈论的属于以平治天下为己任的人,以教诲天下人为己任的人。所谓平天下,并非扫平天下,而是使得天下归于太平。这些人属于出游讲学的人,或者在家著述的人。


(3)朝廷之士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谈论建立不世功业,树立大名,制定君臣礼仪,确定上下尊卑地位名分,这只是为了治理天下而已。


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上述的这种人属于朝廷中做官的人。尊崇君主,富国强兵的人。致力于建立功业,兼并邻国,开疆扩土罢了。


(4)江湖之士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栖息在草野湖泽,居身于无边无际的旷野,悠闲地垂钓,这只是无为而已,追求闲散自由自在罢了。薮泽,草野湖泽。


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上述的这种人属于江湖之士,避开尘世的纷扰的人。爱好闲暇,喜欢逍遥自在的人会这么做。


(5)道引之士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嘴巴合拢用力吹气称之为吹。嘴巴张开慢慢出气称之为呴。鼻子呼气称之为呼。鼻子吸气称之为吸。吐出肺里的旧气,吸收进来新鲜空气。像熊一样举目引气,以强身健体;像鸟儿伸脖子舒展双翅那样,使得气血流畅。这样做只是为了长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上述的这种人属于修炼道家导引术的人,属于修身养性的人,像彭祖那样爱好追求长寿罢了。


前面所谈论的这五种人,都有所偏好,并不能做到物我两忘。


2.不刻意而高

【原文】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解释】若夫不刻意而高。什么是刻意呢?所谓的刻意是有为地去磨砺自己的心志,削减和压制自己的欲望。正如所谓的去人欲,存天理。心性不能有丝毫刻意,心性如同牛脾气,不能硬压着牛喝水,牛口渴自然会低头喝水。心性如同葫芦,这头压住,另一头就会翘起来。心性如同驴脾气,越抽打越不动,只能顺着毛来撸。心性如同野草,石头不能压制,野草总会从另外一个地方冒出来。念头不能压制,总会冒出来。只有不去刻意了,随意了,顺着心性就好了。把念头提起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里承接前面那五种人,假如不刻意去做而行为高尚。


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假如能够不讲仁义而能够修身;不讲建立功名而能够治理天下;不处于江海之间而能悠闲自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不修习道家导引术而能够长寿。真人如此,对世事无不忘怀,不会有这五种偏见。虽然看似忘却所有,可是却无比富有,自性具足一切。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只要能做到澹然寂静,就能归于无极,入于大道之乡,而一切美好也就随之而来了。


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这是符合于天地之道的,这是圣人的盛德。


3.不为福先

【原文】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苦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解释】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所以说,恬淡无为,归于寂寞,虚无无为的大道之乡,这是天地的准则和道德的根本。


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所以说,圣人的妄心休止了,所以能够如此平易。如果能够做到平易,就可以恬淡无为了。圣人不讲求仁义,不追求功名,不追求长寿,不追求平天下,不会有所偏颇,所以妄心休止了。妄心如同奔跑的野马,终于歇息了。平常心是道,如果心归于平静,也就近于道了。此道最简单最易行,世人却难知难行,只是由于本有的良心被物欲所遮蔽罢了。


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如果能够做到平易,恬淡无为,则忧患不能入于本心,不能污染本有的良知。外来的邪气不能袭击人体了,所以德性得以保全而精神不至于亏损。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所以说,圣人生在世间而随着天意而行,顺着自然而变化;死去也随着万物变化而变化。前面庄子有讲过,天地如同一个大熔炉,有时左手可以变成一只雄鸡而报晓。有时偶尔得到人形而惊喜赞叹,不可高兴过早的,也不要因为失去人形而悲伤。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圣人处于静定的时候,就跟阴气一样宁静;动起来,就跟阳气一样波动流行。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圣人不会刻意去行善,因为行善是得福报的先兆;圣人也不会刻意去造恶,因为行恶是得祸的开始。六祖大师圆寂前留下一首偈颂,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圣人的心如同明镜一般,有感而后相应,受到压力而后动,外事万物来了,方才动起来。这是不得已而后发起而已。


去知与故,循天之理。圣人去除智巧和旧的东西,只是因循天理罢了。心如生锈的铜镜,要把过去的旧的东西都去除,也就是把锈迹清除干净。如果能够清除干净,就可以恢复自性本心了,就能够恢复天理了。


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所以不会遭遇天灾,其实天灾都是人祸罢了。成汤刚开始登基,连续发生了七年大旱。他亲自坐在柴火堆上,向苍天乞讨,如果有罪于苍天,一切罪责他一个人承担。也许诚意感动了上苍,降下了甘霖。没有外事外物的牵累,不会遭受世人的非议,不会遭受鬼神的谴责。


其生若浮,其死苦休。圣人生死都看透了,生就好像暂时在水面浮动罢了,随遇而安;死去就好像是疲劳困苦终于得到休息罢了。


不思虑,不豫谋。圣人不去过多地思虑,也不会过多地去预先谋划什么。


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圣人光耀天下而不会刻意去炫耀,极其有信义而不期许。虽然不期许,但是百姓却能够信任他。一般建立信任需要先有期许,然后多次应验了,才养成了信用。圣人不需要这样也能够建立信任。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圣人入侵睡着的时候不会做梦;醒了也没有什么忧虑;精神极其纯粹而专一,归于未发之中,归于静定;魂魄不会感到疲劳,不会散乱。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圣人虚无恬淡的样子,这是符合于上天的德性的。


4.一而不变

【原文】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解释】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所以说,悲哀和快乐都是违背于本有光明德性的邪气罢了。


喜怒者,道之过也。喜和怒,都是失去大道的过错罢了。中医讲,喜伤心,怒伤肝。


好恶者,德之失也。有喜好和厌恶,这是失去本有的德性了。如果喜好仁义、长寿等,这也是失去本有的德性了。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所以说心没有忧愁,也没有欢乐,不忧不乐,这是德性光明到极点了。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心归于一,归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这是静定到极点了。


无所于忤,虚之至也。无所违背于本心自性,不逆着来,都是顺着心性和大道,就能够归于虚无的极点了。


不与物交,惔之至也。不与物相交,不被物欲所束缚,就能够做到恬淡无为到极点了。


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无所逆于本心自性,就不会夹杂什么物欲,本心就纯粹了。


5.不杂则清

【原文】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解释】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所以说,如果形体劳累而不及时休息,就会疲弊;如果精力消耗太多,而无有止息,就会劳累了,过于劳累了,就会枯竭了。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水的本性,如果不夹杂污渍就会清澈,如果不妄动就会平静。心的本性也是如此,如果不夹杂物欲就会清澈,如果不妄动就会宁静。


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如果水郁结闭塞而不能流动,也是不可能清澈的。心如果不能流动,也不可能清澈。《金刚经》中讲,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没有粘滞,在一事物,就专注于一事物,活在当下。水如果流动,就能够保持清澈,这是上天赋予水的本有德性。


6.纯粹不杂

【原文】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解释】故曰:纯粹而不杂。所以说,要做到纯粹而不夹杂。金子当中往往夹杂着一些杂质,需要把这些夹杂的东西去掉。真金类似于我们的自性真心。真心如果不纯粹,就会夹杂着许多的物欲。


静一而不变。静定而专一,精深持一守中而不变。如果不能专一,也不可能做到精深。这里打一个坑,那里打一个坑,永远都只能浅尝辄止。


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如果能够做到恬淡而无为,不追求重口味,不追求名利物欲;只是应天而动,符合于天道,这就是养神之道了。如此可以凝神聚气,聚气而生精了。


7.谓之真人

【原文】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解释】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吴国有个叫干溪的地方,越国有个越山,这两个地方都生产名剑。干越两地的名剑,都收入匣子里收藏,不舍得轻易使用,这都是天下的至宝。用宝剑来比喻人的精气神,不能轻易使用,太过于使用不利于养生。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人的精神,也就是这个本心,能通达于四方,并流没有停滞,无所不到。能够上接近于天际,下遍及环绕于大地,化育万物而没有任何形迹。其名可以等同于天帝了。


纯素之道,惟神是守。此道纯粹而朴素,唯有守神方能符合于大道。不可以心猿意马,跟随着物欲漂流。


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只有持一守中,方能不失去精气神,方能做到无漏。所谓的无漏,是很形象的。六根如同城门一般,如果不把持好城门,那些恶的东西就漏进来了,污染君主了。君主也就是我们的心,安居于宫中。所以一定要守住城门,不要失去城门的管理权。如果能够守中,就能够使得形体与精神合一了。


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形体和精神合一,精神就能够畅通无阻了,就能够合于天理了,符合于大道了。


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有句俗话这么讲:世俗的人重利益,廉洁的人重名节,贤德的人看重高尚的志向,圣人以保全精神为贵。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所以说,这里所说的素,是说没有什么夹杂在其中罢了。真心如果有物欲夹杂就不能称之为真心。道如果有物欲夹杂就不能称之为无间道。真金如果有杂质夹杂就不能称之为真金。


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所说的纯,是说不使得精神亏损。如果精神亏损了,就不能纯是天理了。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如果能够做到纯粹和朴素,可以称之为真人了。真人如同宝剑,为纯而朴素的天地之气锻造而成。天地大熔炉锻造真人,而熔炉锻造宝剑。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