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持续培育科创平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制造业大市、大区来说,科技创新正成为产业“命脉之穴”,影响着经济的未来走向。
从多项指标来看,南海的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954家,占全市的41%;国家高层次人才占全市的80%以上;2个落户佛山的省实验室均位于南海;集聚院士项目近40个;创新团队数量、省科技奖数量连年保持全市前列。
创新要素集聚,重点是更好地发挥效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对南海历史负责、对南海人民负责、对南海未来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场硬仗。”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多次强调当前南海所面临的历史问题,提出要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科创投入无上限,不封顶。”南海区区长王勇进一步表达了南海坚定落实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
南海制造企业必须看到,唯有搭上科技的快车,才能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引大院大所建平台是南海科创特色
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是国内大中城市的共同选择,但是其实现路径却各不相同。北京市国家级实验室数量领先,高校、国家部委和中科院资源集聚,属于源头裂变型的创新模式;深圳高校资源并不突出,但是科创氛围非常凸显,人才集聚度高,属于创新创业型的创新模式;合肥是缺少先天优势的中部城市,但却在近年来集聚爆发了巨大的科技能量,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加持息息相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校并进型创新模式。
这么多的路径选择,哪一条适合南海?必须看到,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时代使命。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佛山积累了大量的产业财富,在中国南方闯出了一条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而今,佛山需要一次“转型”的涅槃——制造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大量的传统制造业要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形态要加速形成支柱支撑。
作为佛山的经济大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制造业创新是南海在转型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南海的企业数量大、中小企业多,但是高校少、本土的科研院所少,对创新工作带来了挑战。在多年连续不断的努力下,南海区因地制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新模式,其中就包括引进大院大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近年来,市、区财政投入超100亿元,在南海培育科创平台超30家。这些平台包含省实验室、成果转化类平台和公共服务类平台。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全面起势,成为南海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广东中科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桃园先进制造研究院等专注于细分领域,是南海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共同构建起符合南海发展需要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管理让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南海所需
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用起来。在南海上下甩开膀子奋力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这些平台是否起到了“智库”引领作用?是否有效地支撑起企业转型升级的“科创源动力”?
6月30日上午,南海区召开科技创新平台座谈会,梳理创新平台工作思路。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引导,《南海区加强创新平台分类管理办法》已制定实施,7家单位评价为“优秀”。
南海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平台在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成势,助力制造业企业、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4个创新平台已申请专利2980项,累计服务企业5789家,集纳研发人员2034人。
这些科创平台成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基地。目前,由平台创办或孵化的机器人、精密装备、半导体等科技企业达618家,迸发出了无限活力。例如广工大研究院累计孵化229家企业,佛山中科产业研究院孵化120家企业,佛山智能装备研究院构建了“1+2+N”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引进及孵化企业年营业收入超4亿元。
但在平台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平台创新引领潜力有待挖掘,与企业合作方面有待加强。
“科创平台建设的导向一定要围绕南海所需。”南海区委常委乔吉飞在发言中表示。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接下来一定要加快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落实平台主要负责人到岗到位。为此,南海拟出台《关于财政奖补扶持科创平台建设的管理办法》,建立与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南海也将创新金融手段,提高资本与技术结合度,推动具有产业化价值的科技成果在南海转化应用或规模化生产,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设立投资管理机构,明确投资决策权限,充分发挥金融手段对科技创新“助推器”作用。
企业必须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发挥创新效能,一头是科创平台,一头是企业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发挥创新主体地位。
南海的科创平台着力的领域与南海本土产业的契合度非常高。比如季华实验室作为一间综合实验室,先期确定了六个学科方向。“实验室成立以来调研了佛山200余家相关企业。”季华实验室主任助理李贺军透露,现已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聚焦材料领域,是材料企业创新发展的绝佳助力。研究院副院长刘耀春介绍,目前开展的五个方向的材料研究,都可以与本地企业深度融合。一些企业能够主动对接,例如南海的汉丰科技,主要产品是柔性线路板,可以与研究院的电子浆料相结合,开拓新型电子器件的应用市场。双方的合作非常紧密,汉丰科技的董事长每周有两三天时间会到研究院,一起沟通技术问题。
但也必须看到,主动与创新平台对接的企业仍是少数。南海企业的创新意识必须提升,摒弃对科技成果转化“拿来主义”的看法,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中需要的小试、中试等投入意愿,加强对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的信任度。
今年,南海区委、区政府向创新平台和科技工作者发出继续支持的声音,只要是有利于南海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扶持无上限、不封顶。
同时,南海也出台了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从需求出发,着重构建企业牵头、科创平台支撑的创新联合体;要建立科创平台与本地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集聚和延伸效应的科创成果对接转化的“标杆项目”。
相信通过科创平台与本地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协作,南海可以快速收获一批创新发展的果实,建设科创更自主自如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7月1日,珠江流域正式开渔。今年三水开渔节主会场设在白坭镇、芦苞镇,为八方来客送上一场精彩的文旅盛宴。
白坭镇举办“味力三水·渔漆鱼醉”白坭漆艺文创节。该镇以“乐享西江三十六个时辰”为主题,亮出其倾力打造的“漆艺文创”“西江画廊”“西江美食”三张文旅名片。当日,西江河鲜美食街内的疍家美食店在改造提升后重新对外开放,西江嘉鱼、和顺鱼、西江河虾、黄沙蚬等鲜美河鲜重回餐桌,为游客带来“品美食就是品文化”的体验。
同时,白坭镇国漆工坊首批漆艺文创产品正式亮相,漆艺大师凌展鹏制作的8幅漆艺佳作拍得12.8万元。镇内最佳游玩线路“西江画廊”则以向日葵等时花的“盛装”向外推介。入夜时分,白坭地标建筑聚贤楼下,一场国潮风格融合古镇文化底蕴的江畔音乐会上演。
另一个主会场芦苞镇则举办“味力三水·年年有渔”芦苞河鲜美食文化节,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情,以开渔为契机打造“美食+旅游+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在开渔仪式上,祈福祝酒、燃炮敲锣等环节简单而热烈,向渔民送上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美好祝福。此外,芦苞镇将于7月9日举办芦苞水文化博物馆揭牌仪式,以及三水十大河鲜名菜、芦苞古墟镇改造提升落成暨招商推介、头鱼义卖、仲夏音乐晚会等精彩活动。
当前,佛山正以超常规力度稳住经济大盘。本次开渔节是三水区稳增长促消费的一道“大餐”。接下来,三水将进一步落实稳增长各项措施,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擦亮品牌,推动“美食+旅游+文化”深度互动,赋能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
佛山市领导刘珊、黄少文出席活动。
开设五大主题展区、行业顶尖专家学者齐聚……7月8日-10日,第二届中国(佛山)智能机器人博览会将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涵盖全球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与产业峰会、中国(佛山)智能机器人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等丰富板块,同期举办“第二届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年会”,将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聚焦机器人、智能产业领域的一场盛会。
本届博览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理委员会协办,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总设计师陈善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兵器首席专家毛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等顶尖专家学者将亮相潭洲,共同围绕智能机器人前沿课题掀起“智慧风暴”。
多样化配套活动,链接人才、机遇、产业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共设五大主题展区,分别是工业机器人展区、服务机器人展区、特种机器人展区,安防及智能停车展区以及零部件及制造工艺展区,将展示智能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商、核心零部件、制造工艺等领域,实现展示、洽谈、交易、发布、互动的生态闭环建设。
其中,同期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与产业峰会,将由“1 场峰会+多场平行论坛+其他配套活动”组成,围绕智慧城市发展、新业态模式创新、行业与场景应用等方面,组织“医用机器人产业发展”“数字化工厂机器人创新应用的新实践”等多场平行论坛,及相关座谈会、技术成果发布会等多样化配套活动。
而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WRCF)将围绕科研类、技能类、科普类三大竞赛方向,设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共四大赛事,共计41个赛项98个竞赛组别,将有2000余支赛队、7000余人参赛。
此外,为推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打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本届博览会将特别推出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包括投融资项目路演、供需对接会、人才双选会等,积极为企业搭建桥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顶尖专家学者齐聚,空间机器人引领话题热点
人机混合智能将是未来智能的发展方向,人机交互是连接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桥梁,是实现人机混合智能的关键要素。博览会期间,第二届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年会将同步开启。该年会由主论坛、平行论坛及特色活动组成,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邀请智能人机交互与协同技术领域核心专家、科研团队、企业家、政府领导、投资机构等汇聚一堂,深入探讨智能人机交互、人因工程、智能机器人、人机协同等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成果、产业发展的动态和需求。
届时,领衔国内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40余位顶尖专家将出席年会系列活动,并与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代表共话热点议题,为智能交互技术的研究及行业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同时,“空间机器人”“人机混合智能与协同”“人机交互与人因工程”“青年学者论坛”等多场平行论坛也将精彩开启,近百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出席,引领前所未有的“高精尖”智能技术创新对话,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