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莲花山旅游区临时闭园
日前,广州莲花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临时闭园通告: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贯彻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广州莲花山旅游区于2022年11月6日下午3时起临时闭园,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已网上预订景区门票未入园的游客,费用可在原渠道申请全额退还。
景区内莲花山粤海度假村酒店客房、包间餐饮等服务照常,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
日前,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表彰2022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的决定》,增城区被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本次评选中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增城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理论宣讲的主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立足基层实际,依托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1”是指增城区委宣传部,“7”是指增城7所民办高校,“N”是指区教育局、团区委、各镇街、增城开发区园区发展局等单位),以深入推进理论宣讲校地结对为契机,搭建大宣传思政新平台,进一步推进宣讲资源共享,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增城区平均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宣讲2000场以上,受众超20万人次。区委宣传部《微宣讲阐述大道理 多平台传递新思想》微宣讲品牌入选增城区党建十大优秀案例,两名百姓宣讲员入选省级百姓宣讲团。
优配队伍 构建多元理论宣讲矩阵
“起初学习制作云吞和濑粉,是出于兴趣爱好,没想到现在成了我的创业项目……”日前,在正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增城区“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宣讲暨“喜迎二十大 做新时代文明人”主题实践活动中,百姓宣讲员、美食类非遗传承人、美食创业者、正果老街商铺代表等齐聚一堂,分享自己在正果的“寻味”故事。在增城区百姓宣讲团内,这样接地气的宣讲员比比皆是。
基层理论宣讲,关键是要有一支坚定信仰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队伍。增城区依托“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在区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师资优势组建思政宣讲团队等特色团队,不断构建完善“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学校教师讲思政、青年学生诵经典、基层百姓讲故事”的多元宣讲矩阵。
一方面,增城区充分利用校地宣讲资源,挖掘、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道德模范、学校教师、致富能手等,推动宣讲主体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转变,累计组建各级基层宣讲团队48个,基层宣讲骨干460人。另一方面,增城区紧扣重大主题印发工作通知、宣讲提纲、参考课件、学习书籍等,开展专题备课,组织观摩省市知名专家学者宣讲,专门开设增城思政教师“红荔讲坛”,每季度邀请专家学者宣讲授课,不断提升宣讲队伍能力素质。
此外,增城区以深入推进理论宣讲校地结对为契机,推动属地7所高校分别与增城区13个镇街及开发区结对共建,并在理论宣讲、共建思政研修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宣讲队伍,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基层社区、中小学校开展宣讲,真正打通宣传教育干部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形式 理论宣讲走“新”更走“心”
今年5月,增城区举办首场万名学生(线上)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全区221所大中小学校共约23万名学生以观看直播的形式线上同上一堂思政课,有力引导青少年坚定政治立场,受到各级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报道,效果反响热烈。
从线上到线下、从固定到流动、从文艺到宣讲……近年来,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新路径、新渠道、新形式,在氛围营造、学习互动、宣传推广等方面大力创新,推动理论宣讲活动走“新”更走“心”,不断提高理论宣讲的人气。
——打造“线上+线下”课堂。增城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直播,采用“故事宣讲+文明实践”等形式,搭建“云”宣讲平台,2020年以来开展在线宣讲活动18场,受众超200万人次。
——打造“固定+流动”课堂。增城区首创“名人工作室”宣讲形式,借助增城本土名人效应,引进五老“学海讲坛”,定时定点开展“名人名家”红色经典讲座,建成中共增城历史展览馆、李旭初革命事迹陈列室等一批红色学堂,将宣讲融入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加强宣讲轻骑兵建设,突破原有的室内宣讲模式,将宣讲搬到荔枝树下、田间地头、生产一线。
——打造“文艺+宣讲”课堂。增城区组建思政工作队伍、区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共约600人,通过乡村彩绘、助农支教、科普宣讲等方式,开展“文艺+宣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有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拓宽渠道 形成宣讲传播新格局增城区充分运用报、刊、台、网、微、端等宣传平台和载体,构建理论传播矩阵,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宣讲格局,实现理论宣讲的立体化呈现、精准化传播。
除了在电视、电台、报纸、“阅增城”App等平台载体开设理论学习专题专栏,定期推送党史理论知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资料等“固定动作”外,增城区还充分发挥网络宣讲功能,把深受群众欢迎的宣讲精彩片段编辑成微视频、H5等融媒产品,实现一次宣讲、多种传播、随时可看。2021年,增城区委宣传部举办的“红心永向党 建功新时代”微宣讲比赛决赛网络直播吸引13.5万人次线上观看,制作的微宣讲短视频在人民网等平台播放量超8万次。
“学习强国”是新形势下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学习平台,增城区一方面持续加大平台推广力度,开展“指尖学习宣讲”,全区注册用户超3.5万人,实现在职党员注册全覆盖。另一方面,制作上传一批宣讲音视频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多篇被总台采用。2019年以来,增城区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签发稿件5000多篇,被全国总台采用超700篇次,总台采用量逐年递增,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各区第一。
立足实际 宣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今年8月,增城区“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首场宣讲活动巧妙运用“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的宣讲方式,以原创民族歌曲《昂啰喂》拉开序幕,迅速将观众拉进乡村振兴大舞台的情境中,切实增强了理论宣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这是增城区密切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要,以“小切口”讲好“大故事”,让基层党员、普通群众在听故事中学理论、受教育,推动宣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的一个缩影。
——用“小切口”阐释“大主题”。增城区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等入手,以群众身边人和事作为切入点,开设短小精悍微课堂,通过小话题阐释大主题、小切口剖解大问题、小案例演绎大道理,让抽象理论具体化、复杂逻辑简单化、深奥道理通俗化。
——用“小载体”讲好“大道理”。增城区坚持寓教于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情景剧、客家山歌、小品、歌舞、经典诵读等舞台艺术形式开展宣讲,使宣讲内容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让群众看得懂听得进。
——用“小细节”做出“大效果”。增城区根据群众需要和宣讲员特长,有针对性设计理论学习“菜单”,不断充实内容、细化分类,采用你点菜我掌勺“菜单式”理论学习宣讲模式,让老百姓愿意来、坐得住、听得懂,让理论宣讲触角直抵最基层。
增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区工作要求,建强用好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组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基层宣讲队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讲,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为增城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注入不竭动力,为增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贡献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九章 一相无相分
1.而无所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呢?须陀洹能够有如此念想吗?‘我得须陀洹这个果’了吗?”
什么须陀洹呢?这是梵文的称呼。从凡夫逐步修持直至成佛,分为很多个层次。玄奘大师所翻译《瑜伽师地论》,就是讲如何从一个凡夫一层层修行,直至成佛的。修行有很多的果位,很多个层次,就好像是学位一样,而须陀洹是初果,但是这个初果也不简单。
佛陀把自己的相给破了,自己的佛法给破了,是不是其它各个水平的菩萨,阿罗汉都不执著于自己水平了呢?既然连佛陀都如此谦虚,那些水平的菩萨就不必执着于自己所得了。
须陀洹为见道的果位,断除了束缚:比如我见,疑见等。此部经典种讲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首要的就是要破除我见,破除我相,如果我相破了,其它就跟着瓦解了。
见道了,就有信心了,不会有疑虑了,对于佛陀所说已经深信不疑了。不疑佛法这是很难得的。《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小不足以为道。
须陀洹只是方便的说法罢了。并无这个果位可得。
须菩提听了赶紧回答道:“不是的,世尊!”佛陀这个最终果位都不可执着,更不用说初果了。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呢?须陀洹这个果位可以称之为入流。虽然说是入流,实则外贼贪嗔痴慢疑已经不能混进去城里面了,不能漏进去了。如果漏入,就会污染本心了。世间颠倒众生,都是六根顺着把外界的污染流入心中,长期熏染。这个果位已经可以逆着来了,管住了六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通过六个城门入于城中了。这个果位对于眼睛所见的色、耳朵所听的声、鼻子所闻的香味、舌头所尝到的美味、身体所触碰感觉到的、头脑意念所想到的法,这些都不能随便出入流进心房了,不能污染本心了。这样的见道初果果位,可以称之为须陀洹。”
2.实无往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呢?斯陀含能否做以下念想:‘我得斯陀含这个果位’了吗?”实则无这个果位可得,这个名字也是勉强起的。
须菩提回答道:“不可以说得到这个果位了,世尊!”什么是斯陀含呢?这是梵文说的修行果位,这个果位比初果见道位要高,但是还残留一些欲念,需要一次来欲界修炼,然后就可以不用来了。王阳明先生让我们在生活中修行,在事情上磨炼,也是这个意思。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斯陀含可以称之位一往来,实际上并无往来实在的住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起名斯陀含。”这个菩萨可以说是潇洒走一回,就可以不用来修世间法了。
3.实无不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这么说呢?阿那含能不能做如是念想:‘我得阿那含果位’呢?”
什么是阿那含呢?这也是修行的一个果位,比前面的果位都要高,这个果位不需要来欲界受生,起名称之为不来。看到这里,终于明白为什么佛陀也叫如来了。前面一个来一次;这个果位干脆叫不来;佛陀更厉害了,叫如来。其实禅宗更加直接了,直指人心,不用搞那么复杂的名称和果位,见性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每个人的自性本心如同一个铜镜一样,可以照天照地,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不滞留一丝痕迹。不同的果位只是对应于镜子锈迹打磨的程度而已。
4.人中第一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这么说呢?阿罗汉能否做如是念想:‘我得阿罗汉果位’呢?”阿罗汉果位比之前的果位更高了,我们在寺庙经常看到的五百罗汉真是不简单。
须菩提回答道:“不可以说得阿罗汉果位,世尊!为什么不能这么说呢?实在不存在证得阿罗汉得法,只是起名称这个果位为阿罗汉罢了。”前面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的法也是无自性,也是空的。这里更是不让着阿罗汉的相,不着阿罗汉的法相了。
须菩提又说道:“世尊!如果阿罗汉做如是念想:‘我得阿罗汉果位’,如果这么一想,就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者了。”
须菩提又说道:“世尊!佛陀您虽然每每说我证得了无诤三昧,称赞我是人中最为第一,最上之人,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是我不会做如是念想:‘我是离欲阿罗汉’。”须菩提看来得了如来真传了,自己一点都不骄傲自满,不着相。虽然佛陀对这个弟子很满意,老是表扬称赞他,但是他不着阿罗汉相,不会把自己称为离欲阿罗汉。
什么是无诤三昧呢?须菩提解空第一,不会去违背佛法,不争讼。对内无争讼,无烦恼,入于正定;对外也令众生无烦恼,善于顺群心,令大家都没有争讼,这样的定名佛陀称之为无诤三昧。这只是权且起得名字罢了。这样的正定无我相,人相;没有高下之分,凡圣之分;一相平等。这里也呼应了此章的名字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又说道:“世尊!如果我做如是念想:‘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会说我须菩提是乐寂静行者了。”什么是阿兰那行者呢?行者是修行者。所谓乐阿兰那是乐于处于寂静处,喜欢处于禅定当中的行者。须菩提说,如果心里面还有这个念想,还有这个想法,那就不是寂静了,不是正定了。入于正定,只是有觉知,心里面不会有杂七杂八的念想。
须菩提又说道:“因为须菩提实在并不去行走,只是寂静不动罢了,所以说须菩提是乐于寂静修行的。”所谓行者,并不是心妄动,而是心寂静不动。行住坐卧都在禅定当中,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寂静。如果枯坐在那里,可是心却行万里路,心里妄想纷飞,如此不能称之为寂静,关键是心要入于正定。
此章佛陀把很多果位都破相了,归于平等无分别,无高下的一相;凡圣本来是一体的,只是一线之隔罢了。由一相又入于无相,破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又破了佛法法相。因此称之为一相无相分。
查看金刚经所有章节:https://www.fs0757.com/home/article/nlist/catId/25.html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