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12月26日,“雄师奋击 空间无限”2022年度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阶段成果展示会举办。一年以来,南海全区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超万亩,集约农用地超万亩,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超8600亩,低效用地腾退并复垦复绿超5000亩,新增耕地及垦造水田超2700亩,一批优质生态公园开放,多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全区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1.06万亩,历年累计拆除6.78万亩;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4.06万亩,历年累计整治13.07万亩;连片产业用地整备8613.2亩;产业保障房建设116.5万平方米。通过有效的整治工作,确保产业的发展空间,兑现“把土地交到实业家手里”的承诺。
南海区进一步降低土地开发强度,减少建设用地总量,推动耕地面积增加;同时,土地破碎化的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集约发展成为现实。
过去一年,南海区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并复垦复绿5051.4亩。与此同时,完成新增耕地及垦造水田2784.7亩,集约农用地1.18万亩,划定农业产保区18万亩,打造5个万亩核心农业产业示范片区,面积合计约8万亩。在生态用地方面,全区全力推进万里碧道南海段建设,半月岛生态公园等多个公园节点开放使用。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绿道系统、新型文体空间,高质量建设12个万亩千亩公园,精细修复20个河心岛,实现全民畅享绿色活力。
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突破,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全区创立“1+3+4”政策体系,2022年已出台57份创新文件。其中,创新性提出的“三券”制度,成为破解土地碎片问题的关键。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未来一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出成果、出经验的关键之年。要坚持“敢”字当头、“干”字为要,找准突破口、全员跑起来,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为全省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探索有效路径。
12月26日,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日前公布了文化强省建设、岭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优秀案例,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获得“2022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镇)”荣誉。
杏坛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在这里发展传承近千年,拥有“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其中,杏坛镇的龙舟说唱、光华人龙舞、八音锣鼓已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拳被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推广项目。近年来,杏坛镇大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持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并成立非遗文化青创中心,为青年人才传承非遗文化提供支持与服务,统筹全镇非遗人才培训及交流展示。今年,该镇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古村活动20多场,新增省级传承人1人、区级传承人5人、区级传承基地10处。
在历史上,杏坛镇先后出过黄士俊、梁耀枢两位状元,拥有浓厚的状元文化,同时该镇河网交织,大小河涌交相呼应,现存古桥16座,是古石拱桥之乡。一直以来,杏坛镇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筹资4000多万元,推进右滩黄氏大宗祠等30多处文物单位的修缮。值得一提的是,杏坛推动实施文物活化利用“杏韵守望工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今年,针对和之梁公祠活化,该镇成功引入阅生活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将和之梁公祠打造成高端时尚的“和之美学馆”,成为了杏坛镇文物老建筑活化探索实践的优秀案例。
近几年,杏坛镇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探索“青田范式”,通过“政府+高校+基金会+村民”的运作模式,实现多方联动,推动实现“复兴乡村文明,重构乡村价值,保育乡村文化,实现本心回归”,探寻中国乡村文化复兴路径。今年,“青田范式”还被收录进《中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2018—2021)》蓝皮书。
以水为脉,杏坛镇正在打造滨水文物连片长廊,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保育传承,打造一站一特色的滨水文化景观体系。接下来,该镇还将深挖“状元文化”“永春文化”“水乡文化”“龙舟文化”,将文化基因渗透到杏坛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古村落活化、产品制造等方面,让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作为三水区第二条南北向主干道,塘西大道三期南延线在近期完成首个连续梁合拢,该项目计划2022年底完成虹岭路以北及虹岭路以南左幅段主体工程。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交通运输工作作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等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
三水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绍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动员令,区交通运输局结合省、市、区重点工作任务,加快完善三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助力打造“开放三水”。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
统一思想和行动
问:请谈谈接下来将如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张绍华:我们局把学习领会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会、中心组会、“三会一课”等形式,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比如12月9日,我们举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邀请了四位市级宣讲团成员作专题宣讲。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三水交通事业落实抓好,我们认为就得结合省、市、区重点工作任务,加快完善三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质量。
一是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持续开展“畅通工程”建设,畅通城市微循环;二是积极协调加快佛山轨道4号线项目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三水”;三是强化南海结对三水紧密协作机制,加强与南海区互联互通,为两区合作提供坚实交通基础。
优化路网结构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问:近年来,三水全面推进区域交通、城市交通、品质交通建设,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如何在优化路网结构,推动在建交通工程方面有新突破?
张绍华:“十四五”期间,三水持续推进跨市、跨区道路规划建设,促进与周边地区交通联系。规划年要形成5条与广州衔接道路,形成7条与肇庆衔接道路以及形成6条与清远衔接道路,另外还会促进跨区交通联系,规划年共形成22条佛山跨区衔接道路。
此外我们会推进城市骨架路网建设,打造“六纵十八横一环”骨架路网体系,比如南北方向,推进云东海大道拓宽改造和塘西三期公路工程建设,与现状广州绕城高速、佛清从高速,远期规划清远至高明高速、兴业路北延等共同构建六纵骨架道路,支撑三水南北向交通联系。东西方向则推进三花公路改造等3条道路工程规划、建设,重点加强与花都中心、广佛中心间交通联系。
另外,三水将完善组团内部路网,持续打通“断头路”。即结合佛高区万亩核心产业园、聚龙湾等城市重点发展片区,持续推进主、次支路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各组团路网连通性。
在建交通项目,我们局全力抓好塘西三期公路、虹岭路西延线、荷园路Ⅰ标等在建项目的建设,积极协调推进塘西大道三期及其南延线(三水三桥)、富龙西江特大桥等市统筹项目的建设。
三水多渠道
做好城市“畅通工程”
问:佛山市政府当前力推城市“畅通工程”,三水区有哪些办法和措施,来提升居民幸福感?
张绍华:城市“畅通工程”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有利于完善城市交通路网规划与市政配套设施,提高道路路网密度和土地利用价值,加强片区的交通联系,能有效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为此三水区设计了如下措施:
一是针对校园、医院等交通拥堵点、热点区域,早在2021年就开展了文锋西路-口岸大道路口改造、三达路全线拓宽、西南街道道路标志标线整治提升、宝南大街单行道等堵点治理项目,并于同年完成。以上项目有效缓解了三水人民体育场、西南六小、西南四中、西南中心小学周边道路拥堵情况,使得校园,医院周边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组织平稳、有序运行。
今年我们谋划开展了西南第十一小学人行天桥、教育西路单行道、赤岗路单行道、育才路的单行道设置等交通拥堵治理措施。上述项目均已完成,对缓解西南第十一小学、西南中心小学、西南四中、三水中医院等处周边道路拥堵情况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保障了上下学高峰期学生及就诊人员的出行安全,规范了机动车行驶秩序。
二是通过打通“断头路”,提升通行效率。近年来,区局始终把打通“断头路”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根据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部署,按照“确保一批、推进一批、备选一批”的原则持续推动“断头路”打通。2022年全区需打通10条“断头路”,截至目前,已完工通车道路6条;基本完工道路2条;另有2条“断头路”正在加快建设中。2023年三水区还将新增打通2条“断头路”。
加快铺路进度
助力“南三协作”
问:今年南海区与三水区形成了《南海-三水结对协作共建重点项目》,而交通一直以来都是区域合作的“先行军”,目前进展如何?
张绍华:在《南海-三水结对协作共建重点项目》里交通内容有5个,当前正有序推进。
目前环站路工程累计完成工程形象进度68%;河岗大道及外延线改造工程项目整体建设完成程度约10%;沙头大道完成立项、初步设计(概算审核),同步完成施工图设计(含预算编制)修编,拟送审预算。
另外,站西路工程由南三公司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上文请示上级部门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建设主体以及资金来源。
对于佛山市福田大道建设工程,目前已明确两区将佛山市福田大道(原三水称福田大道东延线,南海称货场大道)建设工程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各自上报纳入市级统筹,并尽可能利用佛北战新产业园、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南三协作等政策支持争取市级建设用地指标对物流枢纽联络线、福田大道的倾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