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审计局党建征文创佳绩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年伊始,捷报频传。近日,广州市海珠区审计局课题组报送的经验性总结与理论性探讨相结合的调研论文《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以海珠区审计局为例》,在全区48个单位报送的179篇文章中独占鳌头斩获一等奖,为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树立了审计标杆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近年来,海珠区审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始终秉持“党建引领、党业融合、从严治党”带队治局理念,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审计特点特色的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保障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12345”工作法。
“1”即始终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区委审计委员会在审计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组织领导,确保审计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2”即始终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牢固树立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的理念,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实现党建和业务的联动推进、良性互促。“3”即始终坚持筑牢支部委员会、党小组、群团组织3个堡垒。充分发挥党支部委员会指挥部作用,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把党性强、业务精、群众基础好的骨干推选为党小组组长,有效发挥党小组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中枢作用,将群团工作主动融入到党建之中,实现资源整合、阵地融合。“4”即始终坚持党建贯穿计划、实施、审理、整改等审计工作4个环节。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把党的领导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5”即始终坚持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能讲政治、能查、能说、能写、能善沟通”5能复合型审计人才。努力营造“面对急难险重,党员当先锋、树模范”的组织氛围,打造专业、担当、团结、廉洁、高效的审计铁军。
“12345”工作法探索实施以来,有效促进该局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建引领提站位、服务监督树权威、自身建设促发展”的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基层评议排名由三年前的排名倒数跃升至各部门首位,先后获得“优秀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等系列集体荣誉称号。党建工作经验作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审计特点特色的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保障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典型单位,先后在省审计厅《党建工作简报》和《中国审计报》刊发推广,成为全省122个县(区)审计机关唯一代表。
海珠区审计局将以此次征文获奖为契机,始终坚持和不断优化“12345”工作法,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深度融合的特有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建设,增强“党建+民生审计”品牌意识,牢固树立先锋意识和旗帜意识,继续发扬“海审突击队”的先锋模范和“研究型审计攻坚连”的锐意创新精神,争创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促进业务发展成为党建工作的“着陆仓”,党建工作成为业务发展的“助推器”,努力激发党建工作和业务融合的乘数效应,推动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保障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陈敏儿)
市审计局综合计划处全体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殷殷嘱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人民情怀,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体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一、问计于民,聚焦民生纾难解困兜底线。精准把握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谋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首先征求市人大、政协以及特约审计员意见,并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意见进行充分研究,在法定权限内逐一予以落实,推动民生审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审计项目计划要求所有审计项目关注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十件民生实事”审计力度,特别关爱低保低收特困孤儿等重点保障群体,促进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兜牢民生底线。
二、奋勇争先,深入一线冲锋陷阵守初心。新冠疫情期间,处室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奋勇争先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王涛同志两次主动报名参加市陆路与航空口岸疫情防控专班,在疫情防控中淬炼初心使命、砥砺政治品格,迅速从入党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2022年在我市疫情防控紧要关头,全体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10月中下旬,黄慧敏同志身处海珠区疫情最复杂、最严峻的区域,尽管还在哺乳期,她在安顿好孩子和家庭事务后,毅然报名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的忠诚,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
三、甘于奉献,加强党建助弱帮困暖人心。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情,处室党员干部都全力以赴,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两年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党建共建的形式认领群众“微心愿”近40个,先后携手荔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越秀区光塔街怡乐里社区党委帮助老党员、空巢老人、困难群众实现心愿近50人次,支持社区“微项目”建设2个。量力而行,多次购买滞销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热心参与社会公益,累计参加志愿活动150余人次,以小小善举彰显为民服务大情怀。(肖晓华)
(综合计划处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认领群众“微心愿”活动)
(综合计划处党支部认领“微心愿”慰问社区抗疫志愿者)
云山珠水掩映,千年商都繁盛。广州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近年来,广州警方以“精准警务、预防警务、智慧警务”为方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靶向式改革与创新,创建智能感知、动态布防、要素管控、应急处置“四张网” ,探索走出一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构建智能化感知网 实现风险精准预警
2022年10月4日,信息平台预警:一名在逃人员何某出现在中山五路与新民路交界处。越秀区公安分局北京派出所迅速开展指挥调度,立即通知执勤民警进行抓捕,在广东省公安厅支援民警的配合下,合力在北京路某商场抓获该名在逃人员。
这是广州警方利用智能化感知网协助破获年均2万宗刑事案件的一个缩影。这份亮眼的成绩,得益于广州市近年构筑并日臻完善的卡口等多维信息感知网络。广州市将“雪亮工程”建设纳入城市“新基建”,积极推动“雪亮工程”从社会面延伸到行业、交通、社区和农村,全市建成联网35.7万个、电子卡口4500多个等,获评全国首批唯一超大型“雪亮工程”示范城市。
不仅如此,广州警方还把大数据和信息化作为新引擎,打造汇聚公安、社会、行业、互联网等1.5万亿条的数据基座。推出“智慧搜”通用应用,日均访问量达109万人次,形成“全领域、全场景、全流程”智能应用生态,引领警务实战驶入“快车道”。
二、织密动态化布防网 实现勤务精准落地
2022年10月14日晚,荔湾区公安分局逢源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根据预警,发现2名布控的盗窃嫌疑人出现在中山八路一带,于是迅速通过“指挥一张图”就近调度附近的“5分钟快速反应圈”巡组和派出所便衣巡组,在5分钟内将2人抓获。
广州警方以防突发、防警情为目标,科学规划全市298个“1、3、5分钟快速反应勤务圈”,精准定制“快速反应范围”和“快速反应时段”,让平安可知可感、触手可及。优化建设“指挥一张图”平台,实现警情、勤务、基础信息“一键调度”。织密空中、水上、地下立体巡防网,确保社会面防控“无盲区”。
三、筑牢全要素管控网 实现全域精准治理
“太感谢张警官了,多年来,我第一次睡了个安稳觉。”
居住在荔湾区某小区的关先生多年前开始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此后反复投诉楼上邻居余女士产生噪音影响其睡眠。2022年4月23日,荔湾区公安分局南源派出所社区民警张俊荣诚邀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协助调解,耐心调和。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调解和心理辅导,关先生与余女士签订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多年的恩怨划上一个句号。这起多年邻里纠纷的成功化解,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为实现全域精准治理,近年来,广州警方强势推进“五大要素”摸排管控、城中村社会治理、实有人口摸排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通过搭建57个智能分析模型,精准输出核查指令,建立常态化精准清查、治安勤务令等机制,排查化解“人、事、地、物、组织”各类隐患。同时,政法、公安联合搭建矛盾多元化解平台,建立“双下发”“双核查”机制。高标准打造28个面积200平方米以上,集服务、调解、装备、备勤于一体的中心警务室,切实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四、搭建扁平化处置网 实现资源精准配置
广州警方优化警务资源配置,完善“情指勤舆”一体化模式,创新“4+N”网上网下合成作战、最小应急单元响应、群防力量共治“一套机制”,搭建扁平化应急处置网,实现警务资源精准配置。
2021年6月16日,一名女子在天河区石牌岗顶百脑汇电脑城门口突然倒地,头部撞到台阶后大量出血。百脑汇电脑城最小应急单元队员接到群众求助后,立刻前往救助受伤女子,并使用专用频道对讲机紧急报警。为争取抢救时间,队员协助现场民警指挥交通,疏散围观群众,使用商场应急担架将受伤女子抬去附近医院救治。因抢救及时,该女子没有生命危险,伤者家属对队员的救助行为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喇叭、小哨子、红袖章、红马甲”和必要处置装备,这是在全国率先组建的最小应急单元,作为警力资源的有力补充,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目标。打造“广州街坊”群防共治模式,实名注册超过67万人,共筑平安“同心圆”。
立长治大业,保久安宏图。广州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征程上,广州警方将更加聚焦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领域风险防控,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推动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州模式”新发展,为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夯实平安之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