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噪音区治理项目花都保良北融资区市政配套工程第三方检测监测
- 项目名称: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噪音区治理项目花都保良北融资区市政配套工程第三方检测监测
- 项目编号:JG2023-0774
- 本项目采用资格审查方式:资格后审
- 项目所在区域: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投标登记时间:2023年2月28日 0时0分~2023年3月20日 10时0分
- 投标登记方式:网上登记
- 是否允许联合体投标登记:是
- 保证金金额(万元):6
- 最高投标限价(万元):310.0433
- 投标人资格条件:3. 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投标人(若为联合体投标,指承担检测任务的单位)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且资质证书在有效期以内,检测范围须覆盖本次招标主要内容[见证取样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等]; 3.2投标人(若为联合体投标,指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须具备以下①、②、③之一资质:①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②同时具备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岩土工程乙级或以上资质和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工程测量乙级或以上资质;③同时具备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甲级或以上和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工程测量乙级或以上资质。 3.3投标人(若为联合体投标,指联合体各方)具备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CMA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或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认证范围应涵盖本次招标主要内容:①工程材料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道路工程检测、桥梁动静载检测;②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认证范围需覆盖本次招标主要内容:基坑监测、边坡(挡土墙)监测、高大支模监测等),且计量认证证书需在有效期内。如投标人CMA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或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中的项目与上述名称不同,但表达的意思一致也视为满足该项条件。 3.4本次招标接受联合体投标; 注:(1)联合体各方应按招标公告提供的格式签订联合体协议书,明确联合体牵头人(主办方)和各方权利义务,并将该联合体协议书随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 (2)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3)联合体各方不得再以自己名义单独或参加其他联合体在本招标项目中投标,否则各相关投标均无效; (4)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只接受不多于2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且须以承担检测任务的单位为牵头人(主办方),并签定联合体协议书。投标人拟任本工程项目负责人须为牵头人(主办方)正式员工,联合体各方不得再以自己名义或组成新的联合体参加本项目投标; (5)联合体牵头人(主办方)的被授权人作为联合体各方的代表,承担责任和指令,并负责整个投标过程中的一切责任; (6)联合体投标时,除“联合体协议书”需由联合体各方分别按要求进行签字或盖章外,其他资料若需要签字或盖章的均可由联合体牵头人(主办方)签字或盖章即可;投标资料封面及其他内容及落款中的“投标人”应填写联合体各方的单位全称【格式示例为:(主)单位全称(成)单位全称】,由联合体牵头人(主办方)按要求签字或盖章即可。电子签章由牵头人(主办方)进行签章即可。 3.5拟委派项目负责人具有工程类相关专业工程师或以上职称【若为联合体投标,项目负责人须是联合体牵头人(主办方)正式员工,须提供投标人为其购买的近1个月(2023年1月)社保证明等证明材料】; 3.6其他要求: 3.6.1投标人参加投标的意思表达清楚,投标人代表被授权有效; 3.6.2投标人(若为联合体投标,指联合体各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且在有效期内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且在有效期内;按国家法律经营。 3.6.3投标人自2021年1月1日至今未因以往检测工作中存在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行为被各级建设、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或通报。(按投标人提供的《投标人声明》内容进行评审); 3.6.4资格审查前,投标人须在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信息登记等相关投标登记手续; 3.6.5投标人已按规定格式签名盖章《投标人声明》(详见本招标公告附件一)。 3.6.6投标人未出现以下情形:与其它投标人的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按投标人提供的《投标人声明》第六条内容进行评审)。如不同投标申请人出现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情形,则相关投标均无效。
- 投标人拟担任本工程项目负责人要求:3.5拟委派项目负责人具有工程类相关专业工程师或以上职称【若为联合体投标,项目负责人须是联合体牵头人(主办方)正式员工,须提供投标人为其购买的近1个月(2023年1月)社保证明等证明材料】;
- 使用企业库数据源:交易集团企业库
- 开标时间:2023年3月20日 10时0分 - 2023年3月20日 11时0分
- 开标地点:第12开标室(天润路333号)
- 投标文件递交时间:2023年2月28日 0时0分 - 2023年3月20日 10时0分
- 资审申请文件递交时间:/
- 递交电子光盘备用(投标)时间:2023年3月20日 9时45分 - 2023年3月20日 10时0分
- 递交电子光盘备用(投标)地点:第12开标室(天润路333号)
- 自助签到日程安排:/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
(2022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固碳中和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环境,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为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民至上、增进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加高质量林业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绿美生态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促进乡村振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求真务实、科学绿化。尊重当地气候条件,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审慎使用外来树种,坚决防止乱砍滥伐,坚决反对“天然大树进城”、“一夜成景”、只搞“奇花异草”等急功近利行为。
——系统谋划、分类推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严守耕地红线,高标准、全方位谋划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注重整体与局部相协调,不搞“一刀切”。
——群策群力、久久为功。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弘扬塞罕坝精神,创新社会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制度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生动局面,持续提升绿美广东生态质量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城乡绿美环境显著优化,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显,全域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5年,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5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3000万亩,混交林比例达到60%以上,森林结构更加优化,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成为南粤秀美山川的鲜明底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广东亮丽名片,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
二、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
(四)优化绿美广东的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和空间管控,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发挥“多规合一”优势,合理安排绿化用地,统筹点、线、面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打造自然保护地和城市绿地体系,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等建设,持续提升点状生态空间质量。全面打造生态廊道,推进优化绿道、碧道、古驿道等建设,持续提升带状生态空间绿化美化水平。
(五)建设陆海统筹的秀美山川。结合全省自然地理空间分布,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优化提升南岭、莲花山、云开山等主要山脉的森林景观和生态质量。强化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等主要江河流域,以及重要水源地和大中型水库集雨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推进海岸带保护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打造山海相连、蓝绿交织的生态景观,拓展亲山傍海、和谐共生的自然格局,建设通山达海、色彩多样的魅力绿美空间。
(六)打造城乡协同的美丽家园。以森林城市创建和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推进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协同构建“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坚持以本土物种为主,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按照“一条绿化景观路、一处乡村休闲绿地、一个庭院绿化示范点、一片生态景观林”标准,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三、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
(七)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优化重要生态区域低效林的林分结构,持续改善林相,提升林分质量。科学开展森林经营,以自然地理单元和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调整和优化树种林种结构,营造高质高效乡土阔叶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加强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促进中幼林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蓄积量。实施区域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集中连片打造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推动森林资源增量、生态增效、景观增色,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
(八)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水平,加快创建汕潮揭、湛茂阳森林城市群。持续提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五边”绿化美化品质,深入开展“四旁”植绿活动,推进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加强立体绿化美化,建设公共绿地和美丽庭院。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让山体重披绿装、重展绿颜。依托城乡特色景观禀赋,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和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等,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
(九)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持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推动南岭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森林生态景观营造,打造多彩岭南山地,建设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山地公园、郊野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彰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绿色名片,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植物园、树木园。高水平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加快红树林营造修复,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全面提升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
(十)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省道等主要通道两侧山体,营建森林景观带,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升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景观,建设森林步道,推动邻近的古村落、历史遗迹、自然公园等串珠成链,让森林融入城乡,让人们贴近自然。以生态化海堤、滨海湿地、魅力沙滩、美丽海湾、活力人居海岸线建设为重点,打造滨海绿美景观带,畅通山海相连的林廊绿道。
(十一)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推进重要古树名木视频监控和保护工程建设,开展古树名木资源监测调查,加强实时动态管理。强化古树群保护,推进古树公园建设,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对濒危古树名木及时抢救复壮。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分级管护制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迁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在城乡建设和城市更新中,最大限度避让古树名木,促进古树名木与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
(十二)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全面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表率作用,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营造“青年林”、“巾帼林”等主题林。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完善义务植树网络平台,拓宽“认种、认养、认捐”渠道,建立一批“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打通义务植树“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发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
(十三)提高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产出率,向森林要食物、要蛋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林业龙头企业,打造林业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林产品品牌建设,打造“粤林+”特色品牌。搭建林产品交易平台,提升优质林产品经济价值。建立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十四)增强绿美广东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储碳作用,增强“双碳”服务功能。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力度,探索提高林业碳汇在广东碳交易抵消总量中的比例。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增加优质森林生态产品供给,增进生态民生福祉。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适时调整公益林补偿标准,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天然林生态补偿制度。
(十五)挖掘绿美广东的文化价值。深入挖掘绿色生态产品文化内涵,繁荣发展生态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开发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孵化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活化利用丰富的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建设高品质的自然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馆等,打造粤港澳自然教育特色品牌。加快构建广东特色生态文化传播体系,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五、提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治理水平
(十六)全面落实林长制。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强化各级林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体系作用,全面加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执法和护林力量,增强全省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能力。
(十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推进林业产权确权、登记、监管、流转、定价、抵(质)押等工作。探索建立林权收储机构,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健全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完善林权交易服务体系,提高林业综合管理效率。
(十八)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完善造林激励政策,创新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造抚一体、造采挂钩的森林资源培育和管理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以奖代补、先造后补、以工代赈,完善造林项目管护机制。
(十九)强化资源保护监管。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加强森林督查、巡护,强化林地使用和林木采伐监管。推动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加强林业领域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健全有害生物监测预防体系,加大松材线虫病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力度。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森林防灭火责任、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林业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强化林业行政执法和司法协同联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组织保障
(二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明确任务分工,强化督促落实。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牵头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细化落实举措,形成全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十一)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各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加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资金保障。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鼓励开发符合林业生产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推动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大力推广林业特色险种。完善产权激励、资源利用、金融等政策,落实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机制。
(二十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生态保护、绿色产业领域科技创新,重点突破林木良种选育、乡土珍贵树种扩繁、森林质量提升、生态修复、有害生物防控、林草智能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示范推广和标准实施应用,积极推广实用、高效、便捷的绿化机械。依托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加快“感知林业”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十三)注重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绿色发展科学知识,倡导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绿色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美广东专题宣传活动,培养一批宣讲志愿者,推动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成为时代新风尚。
2月27日,主题为“数聚广州 贸通天下”的2023广州数字贸易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活动由广州市商务局主办,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广州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共同承办。
论坛聚焦新政策、新动力、新方向,广州市、南沙区分别发布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新型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启动成立广州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联盟和南沙“离岸易”综合服务平台两个综合性新兴贸易服务平台,19家企业评选为广州市服务贸易示范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
论坛还设置了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环节,行业大咖、专家学者研讨分享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业界把握数字贸易、离岸贸易发展新机遇,以数字经济赋能贸易创新,高质量建设数字贸易核心枢纽,共享数字经济“新蓝海”。
新政策:8部门联合出台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为充分发挥开放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以数字经济赋能贸易创新,加速构建广州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体系,广州市商务局会同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文广旅局等8个部门联合出台《广州市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从数字新基建、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数据安全流动等方面为数字贸易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预计每年支持金额1.5亿元。“自去年起,我们在服务贸易示范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评选中加大了数字贸易企业权重。”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彦川在推介中讲到,今年新政策再加码,首次设置了对服务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支持。
活动还举行了广州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联盟启动仪式。
广州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联盟由广州市商务局指导,广州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发起成立,为广州数字贸易企业服务出海提供供应链管理、技术支撑、市场推广、检验检测、信息资讯、知识产权、法律咨询、人才引育、融资支持等9大公共服务和解决方案,成员涵盖“政、产、学、研、金、服”一体化完整链条,为广州数贸链接全球提供强大支撑。
“我们将依托这些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广州优质服务资源,为数字贸易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广州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生态圈。”陈彦川讲到。
“广州是一座数字产业基础雄厚、集群效应强、国际开放交流度高的城市。通过深耕本地化创造,三七互娱携手联盟有关文化企业,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出国门。”广州三七互娱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程琳讲到,广州为数字贸易创新提供了很多支持政策,对于加速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有非常大的助力作用。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22年,广州市数字贸易实现进出口411.23亿美元,同比增长20%,近三年平均增长27.8%,远远高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速。集成电路设计、网络与数据安全、电商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高附加值服务外包均实现倍增,特别是知识产权服务执行额同比增长7.6倍。广州数字贸易额超亿美元的企业20家,超千万美元的企业147家,在金融服务、数字音乐、广告营销、生物医药、游戏动漫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
新动力:南沙“离岸易” 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揭牌
“我们将对新型离岸贸易重点企业开展相关业务给予本区经济贡献75%的奖励力度。”南沙区常务副区长魏敏在会上推介了《关于促进新型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平台建设、政策支持等10个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促进新型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
魏敏表示,新政策的出台,将大幅缩小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本差距,结合南沙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等方面的便利性,吸引专业的贸易企业、总部企业、跨国公司等集聚南沙。
为配合新型离岸贸易政策出台,南沙首创性地打造了一站办、强协同、优联通、强价值的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离岸易”,并在论坛现场正式启动。
“针对解决离岸贸易业务发展中真实性校验难、重复性审核难、业务流程长监管难等三大痛点,我们重拳打造了融数字贸易、金融服务、银企服务‘三位一体’的跨境数字贸易基础设施。”魏敏说,“离岸易”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将为贸易企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提供跨境收付汇业务办理、政策咨询、全球贸易信息查阅全天候、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同时,“离岸易”还将建立白名单监管模式,提升商务、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管理等部门联合监测、系统检测能力;整合20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关数据、涵盖全球超过90%的集装箱数据以及相关海运提单数据、交易对手黑名单信息等多类数据,并与南沙特有的三大名片系统耦合链接,相互赋能,提升贸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广州数据交易所强强联手,深度挖掘新型国际贸易数据经济价值;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力,简化对账服务、跨境支付结算等流程,助力贸易企业实现“无纸化”线上结售汇与国际收支申报,全面提升国际贸易交易时效性及数据安全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南沙方案》的落地实施,南沙对外开放进入战略机遇期、数字贸易进入发展黄金期、转型升级进入关键突破期。
“南沙将持续深化规则机制软联通,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发展”,魏敏讲到,南沙将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领域不断发力,持续强化“精明增长”理念,以数字贸易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南沙口岸跨境电商首次突破千亿,综保区进出口1320亿元、增长61%,带动南沙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提升至3成。
新方向:广州打造数字企业出海新格局
即使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全球数字经济增长规模仍然可观,2021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38.1万亿美元、增长15.6%。对于广州数字企业而言,出海无疑会让企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原主任、全球服务贸易联盟资深专家邢厚媛建议:“广州数字产业化核心是软件产业,优势在数字技术应用领域,要抢抓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开放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筑数字经济良好生态。”
去年12月,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落地广州,试点方案中提出多项支持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任务。“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对广州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更好对接国际标准和经贸规则”,普华永道中国广东市场主管合伙人王斌说,比如广州试点方案中提到,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取消应用商店信息服务外资股比限制并取消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等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探索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以及港澳地区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开展合作等内容,都将为广州的数字贸易带来更多国际化的新机遇。
上周,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广州市商务局、黄埔区人民政府和金沙江联合资本共同支持设立的科技品牌出海基金以及数字贸易投资发展联盟签订合作协议。“联盟将助力广大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并辐射各行业领域,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支撑。科技品牌出海及数字贸易产业发展基金,主要聚焦投资科技型全球化品牌企业,将助力中国数字企业全球化。”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奇介绍。
“广电运通最早在2003年就开始出海发展,经过多年布局,公司已在国际市场拥有八大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全球 110 个国家和地区”,广州无线电集团董事长黄跃珍说,未来数字出海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将挖掘数据价值,借鉴国内经验、优秀案例,向海外输出优秀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
论坛进一步聚焦优化数字贸易企业全链条数据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广仲推出了“五个一”服务企业出海,即:一个平台——ODR平台,一个标准——广州标准,一个模式——广州模式,一个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一个专委——数字贸易纠纷专业委员会。”广州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总监张小建说。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政策和保障机制,集中出台一批数字文旅产业领域的细分政策,市区联动推进数字文旅产业聚集区发展试点。”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陈泽华表示。
“南沙自贸片区具备离岸贸易中心的独特优势”,上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景建国认为,南沙能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吸引到大量资金入场,这会大大降低离岸贸易的融资成本。同时,南沙探索全球数字治理新机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比如南沙打造的全球溯源中心已有效促进了离岸贸易的开展。他建议,南沙要大力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和离岸金融,争取将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企业走向海外的桥头堡。
“近年来出海趋势正从数字化出海向出海数字化扩展”,粤港澳国际供应链(广州)有限公司总裁于崇刚说,南沙已经开始布局全球溯源中心、数据交易所以及国际贸易的数据综合服务体,这将帮助传统外贸企业用数字化思维,赋能传统贸易的组织管理和创新。
“南沙不仅是有成熟的跨境电商产业、完善的跨境物流,还将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综合服务基地”,王斌认为,南沙将率先探索粤港澳三地的规则对接和制度创新,与香港共同打造面向世界的“第一站”。
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弯道超车持续扩展,以及我国制造业中心和航运中心地位的日益巩固,企业对开展新型离岸贸易的需求不断加大。“南沙将进一步发挥南沙区位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红利、营商环境等优势,吸引龙头企业集聚、促进新型离岸贸易业务回流,建设新型离岸贸易试验区。”魏敏表示,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助推广州以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打造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新格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