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法法修正草案四大看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是时隔8年继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之后,该法又一次进行的重要修改。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作为“管法的法”,本轮立法法的修改有哪些重要看点?将对国家治理产生哪些影响?
看点一:完善指导思想和原则,形成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的法律规范体系
立法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怎么办?法律规定之间不一致、不协调、不适应如何解决?修正草案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制定、修改、废止、解释法律和编纂法典等多种形式,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当前立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里赞认为,修正草案着眼于提升立法质量,对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修正草案规定了诸多具体措施。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专项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由委员长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编制立法技术规范。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达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子程表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听证会制度,增加听取利益相关方和行政相对人代表的意见,推广完善法工委发言人机制。
看点二: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明确合宪性审查要求
修正草案的另一大亮点,是从制度设计上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明确法律草案的说明、统一审议等环节和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完善备案审查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英华表示,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是落实依法立法原则的重要途径,维护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具有最高效力的宪法的权威,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保障良法善治。
“修正草案将现行法律中的‘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增加主动审查和专项审查的规定,建立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监督制度,将有效维护法制统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
看点三: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任务职责,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意见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修正草案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介绍,自2015年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就142部(次)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计划稿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收到1.5万余条意见建议,其中有2800多条被吸收采纳。
“从地方立法实践来看,基层立法联系点搭建起联系群众与立法机关的桥梁,特别是涉及民生的法律,征求到不少来自基层群众的真知灼见,让立法更具科学性。”梁英华说。
汤维建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入法,是修正草案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在制度细节层面的具体体现,将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进一步推动实践发展。
看点四:完善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加强因地制宜和区域协调
目前的立法法赋予了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本次修正草案在设区的市立法权限中增加了“基层治理”事项,同时将“环境保护”事项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意味着设区的市立法权限有望进一步扩大。
“地方立法权限的边界,决定了地方立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里赞认为,过去设区的市立法权仅有“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三项,难以满足地方发展需求。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了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
修正草案还吸纳了近年来地方协同立法实践的经验成果,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
童卫东表示,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协同立法工作机制,在跨区域生态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疫情联防联控、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处修改为地方建立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为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制度支撑。
高子程建议,地方立法工作应因地制宜,在秉承立法原意的基础上,把有限的立法资源用在解决各地的突出问题上,紧扣国家大局和实践需求,完善国家立法的不足,助力新发展格局。对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建议增设新的区域立法主体,聚焦区域内难点堵点,加强协同立法的统筹规划等事宜。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举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亮相并接受媒体采访,讲述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故事,感叹中国科学家不再“难为无米之炊”。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幸运、幸福,因为我们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特别重视。”薛其坤动情地说,“党和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成就了这一代科教工作者。”
2013年,薛其坤带领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一起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量子物理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该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一发现的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说:“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个关于电子在材料中运动的全新物理规律,对未来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有序,减少中间阻碍,降低电子运动中的能量损耗。这一发现经转化应用,对普通大众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有可能会解决手机或电脑发热、耗电快、运行慢等问题。
薛其坤回忆,在前后4年的实验过程中,他们组织了4个研究团队联合攻关,仅参与实验的博士研究生就有20多名,团队制备了上千个样品,才取得成功。“这不仅需要团队坚强的意志和越挫越勇的韧劲,也需要强有力的财力物力支撑。”
“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能力不够强,即使我们科学家有非常好的想法,也只能无奈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薛其坤感叹道,现在,咱们国家逐渐变得富强了,这给我们提供了攀登科学高峰和挑战世界难题的好条件和好平台,才使我们能够取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样的科学发现。
薛其坤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学建校仅12年,这12年正值中国科教事业腾飞和深圳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时期。南科大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之一。
“目前,我国正在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广东也在全力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和人才强省,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薛其坤说,这些新举措为科教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今后,他将更加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努力进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用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大的科研突破回报自己的祖国。“展望未来,我衷心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投入科教事业中来。”
2023-03-08 15:55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团结务实、锐意进取,以五大具体措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2022年以来执法成效取得新突破。
一是强化统筹部署,构建全区环保“一盘棋”体系。充分发挥番禺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大对全区涉生态环境领域执法工作的督办力度。每月定期召开执法工作会议,从大局上把控研讨环境风险,及时优化调整执法方式及重点。推行三级执法监管工作机制,实施污染源分级监管,明确该局执法科、环保所和各镇街污染源监管重点。印发《番禺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实施镇街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并将各镇街生态环境监管与执法工作情况作为重要考核事项,督促镇街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压实镇街责任。
二是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建立“三审”处罚制度。制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时限流程图》,并及时修订、制定执法相关工作制度25项,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创新性设立“立案初审制度”,成立案件初审组,实行有案必审,在负责人对案件集体审议前进行合法性及合理性审核,从源头上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同时,严格落实法制审核制度,增强对重大案件的集体决策保障,该局构建起“立案初审-法制中审-党组终审”的三审体系,全流程保障执法处罚的合法合规,合理合情。
三是开展镇街执法帮扶,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局领导带队到镇街实地调研,帮扶指导各镇街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升29项涉生态环境领域行政职权下放事项的实施效果。同时,开展镇街执法帮扶,制定环保员队伍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建立镇街环保员跟班学习制度,手把手实地指导镇街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执法工作,提升镇街生态环境治理水平。2022年,各镇街环保员队伍巡查污染源41221个,处理信访案件5459件。生态环境领域29项行政处罚事项下放以来,番禺区16个镇街共立案73宗(全市第2),处罚63宗(全市第2)。
四是优化执法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实施“减负不减效”监管,对番禺区42家纳入2022年广州市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名录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充分利用在线监控、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对清单内企业减少现场执法检查272家次。利用无人机灵活机动、取证隐蔽等特点,发挥其在环境调查、执法检查、扬尘巡查等领域优势,累计飞行81余架次。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实行监管执法重指导、轻微问题促自纠、知错不改抓责改、拒不改正严处罚的“四步执法原则”,坚决杜绝“一刀切”式执法,彰显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力度和温度。2022年,该局指导1239家轻微违法企业及时改正免予立案处理,督促74家被立案的轻微违法企业改正违法行为并免予处罚,对38家企业依法从轻处罚。
五是聚焦重点工作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治气:扎实开展大气专项执法,根据镇街行业特点分类开展专项整治;发挥区扬尘联合执法优势,发现问题移交相关部门和镇街跟进整改。联动治水:建立水污染源镇街巡查制度,实现区镇联动;开展暖企专家帮扶,实现政企联动;会同南沙区、佛山市顺德区相关部门建立水源保护区三地联合执法,实现区域联动;扎实治土: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污染地块现场执法检查72次,强化危险废物审核及管控,及时开展各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2022年,该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4238人次,检查企业17119家次,开展大气、水、噪声、危废、环境安全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68次,发出整改通知1239宗,立案120宗,处罚案件49宗,罚款总额644万元,移送涉刑案件3宗,刑拘5人,查封1宗。
下阶段,该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正创新,精准施策,继续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