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黄埔“声音”来了!
迈普医学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研发实验
瑞松科技智能装调线生产车间
3月7日,黄埔融媒连线采访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迈普医学董事长袁玉宇,全国政协委员、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围绕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袁玉宇代表、孙志强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迈普医学董事长袁玉宇: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营科技企业的力量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作为近3000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一员,肩负人民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在现场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海归创业代表、科技企业负责人,我更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一直重点关注的。今年全国两会,围绕着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我也提出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建议。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非常重视创新在引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广州开发区连续4年科创能力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全区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2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8家、上市企业77家,上市企业总数稳居全市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第一。同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注重中小企业创新作用,从政策引导到平台搭建、项目建设,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作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迈普医学感受到区域勃发的创新力量、良好的创新生态。
比如,迈普医学最早进行生物增材制造技术的产品开发时,尚无先例。但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政府给予扶持,并宽容我们在技术研发中的挫折和失败。2011年8月,在迈普医学发展最艰难的时候,广州开发区继2009年11月给予50万元“广州开发区留学人员科技创业资金项目”资助之后,再次送来了共600万元的“广州开发区领军人才”项目启动资金。
在“新型人体组织再生修复技术”的人才支持项目中,迈普医学在技术平台上实现了生物増材制造、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等方面的积累和沉淀,为后续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企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现在我们由人工硬脑膜一个方向,发展到颅颌面修补产品、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等四个方向,能办更多大事。
技术型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产品转化能力和人才实力。作为技术型制造业企业,我们迈普医学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让产品的创新发挥更好的市场价值。
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广州黄埔区,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加大研发投入,以临床为导向开发更多优质创新产品,推进产品国际化进程,推动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营科技企业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全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可控,实现制造强国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很荣幸能够贡献我多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工作的经验,为推动机器人产业自主可控,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出贡献。
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可控,从国产替代走向国际竞争,是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国产机器人产业小而散,多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在汽车、3C 半导体、新能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中高端应用领域,机器人国产替代的“最后一公里”难以突破。
今年,我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突破机器人中高端领域应用国产替代最后一公里的提案》。希望通过提案推动国产机器人应用验证工程的组织实施,在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建立机器人国产化替代应用示范线,有效填补应用空白。发挥我国体制优势,整合国产机器人产业链“供给侧”优势资源,针对性解决重点领域“需求侧”的难点痛点,形成国产机器人在重点领域的解决方案并推广应用。
目前,瑞松科技所在的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形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地,汇聚了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国机集团、发那科、广州数控、达意隆等一批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与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同时,以黄埔智能制造产业为枢纽的广州机器人产业集群,与深圳、东莞、佛山的产业链以及香港国际渠道形成闭环系统,构建了一个辐射全国的产业大集群,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这得益于政府对产业的重视及给予产业的好政策。
作为扎根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瑞松科技深切地感受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未来,希望黄埔区在产业链接、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继续发力,助力产业升级,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黄蓉芳、张成)
附件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是时隔8年继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之后,该法又一次进行的重要修改。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作为“管法的法”,本轮立法法的修改有哪些重要看点?将对国家治理产生哪些影响?
看点一:完善指导思想和原则,形成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的法律规范体系
立法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怎么办?法律规定之间不一致、不协调、不适应如何解决?修正草案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制定、修改、废止、解释法律和编纂法典等多种形式,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当前立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里赞认为,修正草案着眼于提升立法质量,对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修正草案规定了诸多具体措施。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专项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由委员长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编制立法技术规范。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达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子程表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听证会制度,增加听取利益相关方和行政相对人代表的意见,推广完善法工委发言人机制。
看点二: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明确合宪性审查要求
修正草案的另一大亮点,是从制度设计上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明确法律草案的说明、统一审议等环节和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完善备案审查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英华表示,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是落实依法立法原则的重要途径,维护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具有最高效力的宪法的权威,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保障良法善治。
“修正草案将现行法律中的‘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增加主动审查和专项审查的规定,建立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监督制度,将有效维护法制统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
看点三: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任务职责,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意见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修正草案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介绍,自2015年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就142部(次)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计划稿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收到1.5万余条意见建议,其中有2800多条被吸收采纳。
“从地方立法实践来看,基层立法联系点搭建起联系群众与立法机关的桥梁,特别是涉及民生的法律,征求到不少来自基层群众的真知灼见,让立法更具科学性。”梁英华说。
汤维建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入法,是修正草案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在制度细节层面的具体体现,将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进一步推动实践发展。
看点四:完善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加强因地制宜和区域协调
目前的立法法赋予了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本次修正草案在设区的市立法权限中增加了“基层治理”事项,同时将“环境保护”事项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意味着设区的市立法权限有望进一步扩大。
“地方立法权限的边界,决定了地方立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里赞认为,过去设区的市立法权仅有“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三项,难以满足地方发展需求。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了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
修正草案还吸纳了近年来地方协同立法实践的经验成果,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
童卫东表示,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协同立法工作机制,在跨区域生态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疫情联防联控、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处修改为地方建立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为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制度支撑。
高子程建议,地方立法工作应因地制宜,在秉承立法原意的基础上,把有限的立法资源用在解决各地的突出问题上,紧扣国家大局和实践需求,完善国家立法的不足,助力新发展格局。对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建议增设新的区域立法主体,聚焦区域内难点堵点,加强协同立法的统筹规划等事宜。
2023-03-08 15:51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荔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现场
3月3日,2023年荔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区会议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副区长游志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局长郑占红作工作报告。区科工信局、区住建园林局、区水务局、区城管执法局、西村街、东沙街分管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区政府办、区发改局等17个部门,22个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同志,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中层以上干部共6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贯彻“三个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全力推动、全面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上来,以更高水平保护引领推动荔湾更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2022年,荔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同比改善9.1%,改善程度全市列第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中心四区保持较优水平;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排名第2,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东朗断面优于考核目标1个类别;重点流域一级支流水质已消除劣Ⅴ类;荔湾湖水质达到Ⅳ类,优于考核目标1个类别;全区35条黑臭水体均保持不黑不臭。
会议要求,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年。全区各部门、街道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污染防治攻坚的政治责任,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着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服务绿美荔湾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懈奋斗!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