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农业巨头聚首广州南沙 多个农业重点项目落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伴随着省、市相继吹响了向着高质量发展冲锋、“大招商、招大商”的号角,为促进广州市农业农村项目投资,奋力开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3月6日,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南沙区人民政府,在广州南沙花园酒店举办“广州市乡村振兴暨都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引智活动”。
活动由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承办,广州其他各区农业农村局协办,邀请到20余位来自中山大学、省农科院等专业领域的嘉宾,40余位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及逾百名省内外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目标招商企业代表参加。
南沙农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居全市之首
走好乡村振兴“一盘大棋”,立足资源禀赋创效增收是关键一步,位于“湾区之心”的广州南沙深谙此道。近年来,南沙农业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政策优势,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据了解,去年南沙区农业总产值超126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市之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万元,城乡收入占比连续4年持续收窄。“南沙先后举办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和三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建成全国最大的临港冷链仓储群和分拨基地。南沙种业之芯的地位日益凸显。刘少军院士工作站落户南沙;全国首个淡水鱼类南繁基地建成投产;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正式入驻;新晋独角兽榜首企业——广东中芯种业有限公司成功落地,绿亨科技上市成为‘蔬菜种业第一股’。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加快建设中。”南沙区副区长刘小潼在活动现场向来宾们进行推介。
南沙发展驶进“快车道”,释放引资“强磁力”,吸引了多家头部企业扎堆入驻。作为新引进企业代表,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是大湾区核心,是国家级新区,是新时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载体。面对国家种业振兴的历史重任,在南沙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航母级”畜禽种业集团。公司成立后,目前估值已超100亿元,荣登福布斯2022年新晋独角兽企业的榜首。
此次活动中,广州青青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新认定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代表获颁牌匾,新评定的7家广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获颁牌匾。
同时,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及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金融控股集团、广州银行、广州市农商行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在签订仪式上,广东利泰智农产业园项目、海大集团南沙工厂化育繁养现代渔业综合产业园配套项目、广东中芯种业项目、大湾区预制菜(南沙)出口基地及展销中心项目、中山大学南沙水产科技产业园项目等落地南沙,投资金额达到22.4亿元。
多个农业重点项目落地南沙
乡村振兴要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时下,南沙以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项目涵盖农业、渔业、畜禽种业、预制菜、水产业等产业。
广东利泰智农产业园项目投资主体为广东利泰智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榄核镇,占地600亩,总投资约2亿元,规划建设广东利泰智农产业园。项目以番茄、阿鲁丝瓜及小西瓜种植采摘等内容为核心,建设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同时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产业,采用“产学研+教育+培训”模式,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标杆项目。
海大集团南沙工厂化育繁养现代渔业综合产业园配套项目,投资主体为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万顷沙镇红钢路,总面积147亩,总投资9亿元,主要建设集大湾区水产种质资源及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名优水产育种中心、水产品智能加工中心、动物营养素生产中心等四大核心内容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基地为一体的工厂化育繁养现代渔业综合产业园总部研发生产基地。
广东中芯种业项目投资主体为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万顷沙镇三民岛,总投资1.2亿元,依托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畜禽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通过创新研发平台和育种试验基地建设,集聚最高精尖的技术与设备,突破种源“卡脖子”,做强做优做大广东畜禽种业,打造真正的“中国芯”。
大湾区预制菜(南沙)出口基地及展销中心项目投资主体为广州雪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南沙区,总投资5亿元,首期占地约1400平方米,二期计划占地约100亩。项目对接并引入百家预制菜上下游企业进驻,引入全国有代表性的预制菜知名品牌进入展销中心展示,同时搭建预制菜线上销售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为中心,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分拨体系,开拓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中山大学南沙水产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主体为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位于龙穴岛。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5.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兼具水产科技研发、养殖模式示范、产业化模式推广、科普和休闲功能的产业园。作为政校企合作、产学研推销融合的典型农业产业园,项目将发挥产学研旅融合示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广东省水产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下一步瞄准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
据悉,作为羊城“新核”,在广州市“一带一廊、双核五极”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部署下,南沙区积极把握各项利好指标及资源禀赋,向海洋要资源、向土地寻发展,聚焦渔业种业、畜禽种业、蔬菜粮食种业、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等重点内容,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优化招商营商环境。
目前,南沙已成功打造南沙现代渔业产业园、南沙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南沙预制菜产业园等现代农业重要承载区。下一步,南沙将瞄准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两大领域,加快推进湾区现代种业研究院筹建工作,大力推进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广东中芯种业项目正式运营,着力解决农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加快广州南沙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建立农业对外开放保障机制和配套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预制菜产业园,发布预制菜产业扶持措施,成立预制菜产业协会,推动预制菜研发、数据、进出口贸易三个中心建设,以“数字化新路径、品牌新形象、监管新模式、产业新生态、标准新高地”创新预制菜发展模式,精准发力打造预制菜进出口贸易区。
3月6日,南沙区举行广州市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南沙)、南沙区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暨民营企业家政企恳谈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魏国华,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阮晓红,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欧阳刘兵,区政协副主席、区商务局局长谢晓晖,区工商联主席、东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宁昌,民营企业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30多人出席。
活动中,魏国华、吴扬、阮晓红、欧阳刘兵、赖宁昌、区工商联主要负责人首先一同为广州市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南沙)、南沙区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揭牌。随后召开政企恳谈会,以“立足高质量发展、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为主题,倾听民营企业发展诉求,与企业家共谋高质量发展。
魏国华指出,民营企业很重要,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工商联要利用好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完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各部门要继续支持广州创建省“两个健康”示范城市、支持统战和工商联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持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发挥作用。民营企业家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南沙方案》落地的历史机遇,共同为广州、为南沙区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扬强调,省、市高度重视南沙,南沙的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要牢牢把握发展的“时”与“势”,持续加大政策供给,落实“亲商强企”行动,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重视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做实问题反馈处置的管理闭环,做好全程跟踪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完善企业服务体系,确保服务规上规下企业全覆盖。做好各项要素保障,加大协调跑办的力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阮晓红表示,要畅通政企联系沟通渠道、整合资源、抢抓时间窗口、做实工作举措、积极引导企业创新,汇聚市场主体强大合力,推动南沙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介绍了恳谈会筹备情况。为开好本次恳谈会。区工商联利用政策宣讲、企业座谈、走访调研、专题调查等契机,广泛征求意见,凝聚思想共识,主动靠前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协调落实解决问题510个,办结率93%。东凌控股、广州海缝、芯粤能、花城创投、广东稳固、诚昌纸业、番南液化、长嘉电子、固生堂等企业负责人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踊跃发言,积极献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时回应企业家的关切,针对诉求问题表示马上开展调研,想方设法解决或寻找协调路径。
赖宁昌表示,区工商联作为“民营经济人士之家”,将以恳谈会为新起点,利用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平台,与区内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服务民营经济平台机制,在日常沟通、联合调研、助企服务、政策宣传等领域加强合作,最大限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是市、区共建打造的政企沟通服务平台,着力为民营企业解决非标准化、制度性障碍、跨领域、生态建设性的四大问题,优化政企面对面、政企直通车等机制,推动好政策落地生根、企业应享尽享。
2022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实践,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筑牢生态法治屏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地方立法工作,健全法规政策体系。2022年颁布实施《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组织制定《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修订《广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定》,修订禁止黑烟车上路行驶、高污染汽车限行等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污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将扬尘污染防治规定的制定项目列入2022-2026年地方性法规建议项目,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二是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印发《广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方案》,部署“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八五”普法期间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推进生态环保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制度,截至2022年底,组建起局系统141人的普法队伍、113人的法制员队伍、19人的公职律师队伍,进一步健全法治建设组织体系。
三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行建设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机制,试点环评与排污许可“联合审批”,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设3个“云窗口”,实现18个事项“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可视化业务办理”全流程政务服务新模式,为企业省时省心;出台公开道歉承诺守法从轻处罚暂行规定、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教育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免于处罚案件184宗,公开道歉承诺守法减轻处罚案件45宗。制定执法正面清单、执法“观察期”制度,对企业无事不扰;强化环境信用管理,完成2710家企业年度环境信用评价,引导、帮扶140家企业开展环境信用修复,助企业良性发展。
四是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全面规范文明执法,修订印发“三项制度”实施方案,完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自由裁量权规定,规范案件调查取证、审理、法制审核等全流程及文书模板。建立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加强以案释法。组织编制分局规范管理事项作业指导书共四大类108项,持续加强执法规范管理。编制下放镇街事项行政执法手册,制作“15分钟学环境执法”系列课程,强化镇街环保员队伍业务指导,帮扶各镇街“接得住、管得好”。加强“两法衔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与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签订《涉生态环境纠纷联动联调机制共建协议》,整合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资源,并以联动联调方式处理的一起涉噪声扰民纠纷,通过耐心释法解疑并向当事人发出诉前禁止令而成功调解。该案件近期入选全国“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
五是全面开展普法宣传。制定实施普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组织全员参加法治讲座和学法考试,举办局系统法治建设暨依法行政等培训。围绕《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方位普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宣贯培训,会同市委组织部将培训视频纳入干部培训课程,在各类媒体发布政策解读,在广州地铁、公交、城区公信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广州塔播放公益标语,印贴宣传海报、派发宣传小册,利用微信平台举行线上有奖问答活动,结合六五环境日集中宣传,组建条例宣传先锋队开展环湖徒步宣传活动,组织《条例我知道》大型闯关迷宫和掀掀乐知识问答游戏。以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21财经等直播平台直播新法新规解读,在线观看达38万人次,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良好普法局面。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