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要加速向高端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明确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的战略地位,并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多次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为筑牢中国制造业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为制造业发展送来“及时雨”,让中国制造业优势获得了有力支撑。
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等要素,为中国制造业不断提升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依托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且日益凸显。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世界主要工业大国纷纷布局制造业,抢占竞争制高点,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从外部看,近年来,一些国家针对我国先进制造业的打压不断升级,中国制造业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从内部看,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大而不强、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供需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制造业向上走,务必练好内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目前,我国制造业门类、品种齐全,下一步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全面提升。推动中国制造业加速向高端迈进,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首要在筑牢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实践证明,想要不掉链子就得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关键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仍要巩固,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信、电力装备等领域擦亮更多中国名片;传统产业要通过改造升级焕发新优势,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新兴产业要积极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应前瞻布局,抢占竞争制高点。
根本在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核心动力,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强,产业才能强。中国制造业既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也需要掌握独门绝技的中小企业。只有打造完善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产业生态,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才能为中国制造业输入更多原动力,真正筑牢制造业根基。
(图:西关民间小林长宣誓演讲)
(图:领导嘉宾与西关民间林长、小林长合影)
2023年3月9日上午,西村街道联合荔湾区教育局、荔湾区住建局、环市西路小学共同开展“拥抱绿森林 播种星希望”植树主题活动暨第二届西关民间林长(小林长)聘请活动。
首先,进行了区级林长与西关民间林长、小林长面对面座谈活动。就全面推行林长制、如何深化民间林长宣讲和实践活动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小林长们表示受益匪浅,会继续坚持践行生态文明活动。
随后,举行了第二届西关民间林长和小林长的聘请活动。嘉宾们为代表们颁发聘书,小林长们进行了《我是西关民间小林长》的宣誓演讲,表示了他们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会继续坚持爱绿护绿行动,为绿美荔湾、绿美广州、绿美广东增绿添彩。
最后,在“植一棵树,绿一方土”幸福园植树活动上,领导嘉宾与小林长代表们共同种下象征绿色希望的树苗,最后一起为大树进行了挂牌仪式,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了爱绿护绿的种子。
本次活动从覆盖范围、活动规模以及影响范围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环市西路小学的同学们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不论是“林小绿”吉祥物的创意设计、林长活动的出谋划策还是民间小林长的选拔,都充满了孩子们的身影。今后西村街道会继续依托辖内丰富扎实的生态与教育资源,切实发挥党政机关的纽带作用,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的方式,为孩子们搭建走进生态、了解生态、保护生态的桥梁,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四方联动将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辐射到街道的每个社区、每个家庭,让更多民间力量参与到建设“生态西村、绿色西村、美丽西村”的队伍中来。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东如何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我国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此,来自广东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在大湾区加速布局同步辐射光源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作为一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孙志嘉表示,“大科学装置能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资源,全链条推动各行各业和各类基础研究的整体研发,也能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顶尖的科研人员与团队聚集到广东,具有比较高的人才聚集性和粘滞力”。
“对比国际上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们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还缺少另外一个‘利器’,也就是同步辐射光源。‘中子源’加‘光源’的强强联合,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孙志嘉建议,在大湾区加速布局同步辐射光源,更好地提升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他表示,广东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有责任也有实力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高端科研仪器等方面,广东需要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大湾区建设中,粤港澳三地也要进一步打破制度壁垒,解决好阻碍人财物流动的共性问题,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合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急需自主培育一大批顶尖科学家,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化人才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
王桂林说,一方面,要以全球化人才政策铸就顶尖人才“强磁场”,建设支撑自立自强的海外人才政策法规体系,通过探索实施独立技术移民工作签证类别、对外籍高精尖人才设立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直通车”等举措,完善外籍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制度。
与此同时,要自主培养世界级顶尖科学家,以战略性重大工程点燃顶尖人才“主引擎”。要继续深化独立自主,拓展更多优势赛道。除了最前沿的基础科学外,要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予以大力度资源倾斜,让更多人才在重大任务中得到锻炼、脱颖而出。
此外,要以创新性教育体制开垦顶尖人才“育苗地”。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树立崇尚科学与创新的思维导向。提升高等教育STEM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大学STEM博士“蓄水池”。在大学科研院所开设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建立教育、科研、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王桂林说:“我们还要用稳定支持、低频考核保障基础研究人才潜心研究;以支撑国家安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实际贡献作为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的评价指标;把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作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的评价导向,打造兼容并包、活力四射的创新创业生态。”
加快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广东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五年翻了一番多。
“创新是第一动力,要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者,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企业应尽之责。”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
吴丰礼建议,加快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加快数据开发、开放和共享的步伐,进一步提升广东及我国的产业和经济竞争力。
此外,在他看来,人才紧缺也是广东及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他建议从研究、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做好分类培养计划,对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内容上进行分层设计,充分发挥各教育层面的培养特色和教育优势,培养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