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详细内容

第六章 名实论

时间:2020-03-26     人气:3818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地互为阴阳,所衍生出来的,都可以称之为物。天地自己也是被称之为物的。天地为有形的父母,而父母为无形的天地。天地万物为一体,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也与万物为一体。......

第六章名实论

1.天地所产

【原文】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


【解释】天地互为阴阳,所衍生出来的,都可以称之为物。天地自己也是被称之为物的。天地为有形的父母,而父母为无形的天地。


天地万物为一体,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也与万物为一体。


我们去观测电子的时候,电子才诞生了。由于人心去观测有定的精度,最小时间为普朗克时间,最小空间为普朗克空间。人去观测的时候,电子才成为粒子。人用波动的方式去测量,电子才成为物质波。


庄子中大风吹大树中的万种孔窍,而产生了万种声音。万种孔窍对应着万物的实相;万种声音实则是万物的影像,这也就是我们眼中的万物。万种粒子对应着万种声音,万种粒子谱写美妙的粒子乐章。


2.物其所物

【原文】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


【解释】前面讲什么是物,这里讲物的实相。


每一个物都有名字,这个不是物的实相。每一个物都是视觉影像,这个也只是影像,这个不是物的实相。需要透过物的这些名相指向物的实相。


物,只需要各自成为各自的本然,各自为物,不加一丝一毫是非,不加一丝一毫的人为的判断,就是实相了。正所谓一物一是非,一物一世界,一物一太极。每一物的实相都是寂然的。只是有人去观测,而且这个人的内心会影响,而产生了贵贱、大小、轻重、高矮、黑白等信息。如果加了人的观测进去,物就不能称之为物了,就已经过了的。这样就会产生了干扰了的。就像我们去观测微观的粒子,加进了观测,就加进了是非,加进了干扰,就不是实相了的。


3.实其所实

【原文】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


【解释】大的木头取来可以担当栋梁的重任;细木取来可以任用为筷子。如果不过,可以称之为实,名需要符合实。


对于能够胜任筷子之任的木头,就当筷子;对于能够胜任栋梁的,就当栋梁。而不会不匹配,如此称之为位。位为尊卑的秩序,贵贱存乎位。


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我们把物安放在该放的地方,使得位置不空着,使得万物各得其所,如此就可以称之为位。


这个位,需要站在万物各自的位上来观察、考虑才可以理解。人也要换位思考,站在各自的角度去思考。要当栋梁,就要站在栋梁的位上去考虑,就必须要选择大的木材了;要当筷子,就要站在筷子的位上去考虑,就必须要选择细的木材,即使大的木头也要切分细了才可以用了。


如果我们要观测微观世界,我们需要站在微观世界的位置上去,如此观测就不会觉得不可思议了。量子理论是站在宏观世界的位上,观测微观世界,如此就是过了,就会有测不准原理,如此就不可思议了。相对论是站在宏观世界的位上,观测宇观世界,如此也是过了的,就会有空间弯曲、时间变慢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爱因斯坦年轻时想象自己骑着光马旅行,如此就是站在了光的位上去考虑,就创造出了狭义相对论了。


4.出其所位

【原文】出其所位,非位。


【解释】如果栋梁之材拿来做筷子;筷子之材拿来做栋梁,这个都是非位的,都不是各自该待的位。


如果用一个国家的地图来用在另外一个国家,也是非位的。


如果用量子理论来描述宏观世界、宇观世界,也是非位的。


如果用相对论来描述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也是非位的。


一物都有一位,需要站在物的角度去观察物。一物都有自己的时空参照系的。


5.位其所位

【原文】位其所位焉,正也。


【解释】万物要站在各自对的位上,如此就可以称之为正了,也就是归于正位了。万物本身各自都在各自的位上,只是人心越位了而已,万物自然就是各得其所的。各物在各自的位上,看到的都不同,如何统一呢?如何建立大统一理论呢?


6.疑其所正

【原文】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


【解释】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如果站在了正位上去,就可以纠正不正的了。如果我们站在量子的角度去看量子世界,就会纠正不正的了。我们缩小钻入原子内部,量子理论就不适用了。


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如果自己不在正位,反而怀疑别人是不正的,自己是正的。一个色盲的人看白马,假如看成了黄马;如此色盲的人所在的位不正。然而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不是色盲,其它人都是色盲的,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形呢?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站在不正的位上去看量子世界,并没有站在微观世界的位上去观测,正的也就成了不正的了。请注意了,这里讲怀疑。要完全破解物理学难题,不仅仅是外在的实验,还需要我们内心去实证的。内心的实证,是站在自己的位上去考虑,去观察,这个是每个人的正位。但是各自所看到的,所观测到的又不同,如此即使把大统一理论放在面前,也会产生怀疑的。


7.正其名

【原文】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解释】其『正』者,正其所实也。这里所说的正,是正确的物放在正确的位上,这个就是实了。也只有站在正确的位上看才认为是正确的。比如把能够做栋梁的木头放在栋梁的位上;能够做筷子的木头放在筷子的位上。站在筷子上看栋梁,就会觉得,这么大的木头,该可以做多少的筷子,真是不可思议的。


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把正确的物放在正确的位上,这个也是正其所实。栋梁、筷子这个是名。白马、白石、光子、电子、中微子、希格斯粒子这些都是名。名实要互相对应。白马这个名字对应于人眼中的幻象。马这个名字对应于马的实相。物有所指,所以才能称之为指。我们不能把脚趾改为脚指,因为脚不能拿来指,而手指就是指。万物需要正名,名正言才顺。


8.彼此之名

【原文】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


【解释】名正了以后,彼就是彼,此就是此了。起名字只是为了区分罢了。当然彼的名也可以应在此上,此的名也可以应在彼上。这个就是离名。这就打破了大脑的惯性,习惯性的把名字等同于实了。


名对应于指月的手指,这个手指不仅仅可以指向彼月亮,也可以指向此太阳。电子、中子的名字可以彼此互换,这也不影响使用。


9.彼谓不行

【原文】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


【解释】名实要互相对应上。如果不对应上,呼彼而彼不站在彼的位相应,那么彼不行。


量子理论为彼,而相对论为此。量子理论的理论计算要和实验测量保持一致。实验测量离不开观测,所以量子理论也是离不开观测者的,也就是说离不开我们的心。呼彼,就是要用量子理论了,就要对应于量子世界,这就行的通了。如果用了相对论,这就行不通了的。


10.此谓不行

【原文】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


【解释】这句话跟上面那一句是连贯的。在此施行命令,如果不适当,名不符实,此命也不得行。同样的,把相对论用在微观世界不行;把量子理论用在宇观世界也不行。


11.不当而当

【原文】其以当,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


【解释】其以当,不当也。以为名实能够相当,能够相应,实则不当的,不能相应。我们会以为所看到的白马就是马的实相,实际上不相应的,不当的。我们会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实则是不当的,不相应的。以前人们习惯性以地球为中心,虽然说不当,但是已经纠正过来了。以自我为中心这个对我的执着,这个不当,要纠正更加的艰难。


不当而当,乱也。如果不能名实不能相符,不能担任栋梁的木材放在了栋梁之位,就会乱了。我们的心为君主之官,该居于主宰的位置。如果心被外物牵着走,被五官牵着走,就是不在其位了。五官不能当君主,不能越主代庖,这样就乱了的。如果以粒子的测量方式去测量电子,电子就是粒子;如果以波动的测量方式去测量电子,电子就是物质波。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波粒二象性并不代表着电子的实相。用粒子、波动来描述电子还不足以描述清楚,有些人却妄想用超弦理论来描述清楚宇宙的实相,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只能是乱了。


12.以当而当

【原文】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当,正也。


【解释】前面说是彼此不当的时候,自然是不行,这里是说相当的时候,就行了。


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所以说,彼的名实相当,就能够与彼对应了,在彼就可行了。量子理论与量子世界相当,而且是从宏观世界的位观测微观世界,如此就可行了。如果位不对也不行,从原子内部去观测微观世界,量子理论就不正确了的。


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这一句跟上面那一句也是相应的,前面讲彼,这里讲此。彼此互为阴阳。


其以当而当也。能够担当栋梁之材的就放在栋梁的位上,就可以当了。白马的名字对应于白马的幻象。马的名字对应于马的实相。这些都是一一对应的。


以当而当,正也。如果能够把能够当的物放在恰当的位上,这就正了。一物一世界,也要站在各物自己的位上去才可以理解。否则也是不正的。相对论要像爱因斯坦那样骑在光马上才可以理解的。


13.彼止于彼

【原文】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


【解释】故彼彼止于彼。所以彼名止于彼实。量子理论就专门止步于量子世界,不要管那么多宏观的事,这样井水不犯河水就可以了。每个东西都有每个东西的适用范围。还要站在对的位上面去观测,如果是站在微观世界去观测,这样来使用量子理论,这样也不对了的。


此此止于此,可。此名止于此实。两者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这样就可以了的。用手去触摸石头,就可以得到坚;用眼睛去看石头,就可以得到白。两个感知的渠道,各自在各自的维度,互相不混淆,止步于各自的范畴,这样就可以了的。对于我们观测到的这个世界,也都是一个指世界来的,并不是实相。我们在这个现象界,就止于此就可以了。光子、电子、中微子等这些,研究得不亦乐乎,也是各得其乐来的。


14.彼名此实

【原文】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解释】彼此而彼且此。如果把彼名滥于此实,而还说彼名就是此实,这就不可以了。彼名对应于彼实,还不能说彼名就是彼实,更何况交换了呢?张冠李戴倒是可以原谅了,如果把张的帽子就当成李这个活生生的人了,这样就错得远了。


此彼而此且彼,不可。如果把此名滥于彼实,而还说此名就是彼实,也是不可以的。


15.知此非此

【原文】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


【解释】夫名实,谓也。名实,往往被人们看作是等同的了。白马的名对应于白马的幻象。人眼睛看马的实相,而产生了白马的幻象的。这个幻象真的太真实了,人们都以为这个就是真的了。白马的幻象并不等于白马的实相的。白马的实相是没有任何颜色的。


知此之非此也。知此并非就是此的,并不是实在的。知白马并非就是白马的,只是幻象而已。知光子并不是实在的,只是由于人去观测光而有了光子。知指之非指,手指虽然指着月亮,但是不执著于手指,还要看到手指和月亮是两个东西来的。


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此并不在于此,知白马并不存在于此的,而是人眼睛去看白马,才有了白马的幻象在于此。这样名和实就分离了的,这就是离相了。公孙龙反反复复的说,就是为了说明白这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太顽固了,不好讲明白。外离相即禅,如果能够打破这个东西,就进入禅境了。公孙龙这个也是直指人心呀!


16.知彼非彼

【原文】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解释】前面讲知此,这里讲知彼。为什么公孙龙反复的讲彼此呢?孙子也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键还是要站在此的位,才能知此;站在彼的位,才能知彼。地心说完全错了吗?近期科学家做实验,说明地心说并不完全错。一物一太极,一物都是一个小宇宙,一物都是一个参照系。地球这么大,也是一物,站在地球的角度来观测宇宙,以地球为中心,这个也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执着于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那就是错的了。同样的,我们可以站在月球的角度来观测宇宙,如此就是以月球为中心,月心说也是对的。


知彼之非彼也。知彼在于能够非彼。非彼是不能执着于有彼,也不能执着于绝对的没有彼。不能落于空,也不能落于有。知白马非马,也知白石非石,也知光子非子。白马只是幻象,白石也只是幻象。光子也只是人观测光子的产物,光的实相并非是粒子。


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如果能够知彼不在于彼,就可以说离相了的。测不准原理讲,知量子的位置,就不能知量子的速度;知量子的速度,就不能知量子的位置。观测到了光的粒子性,就不能观测到光的波动性;观测到光的波动性,就不能观测到光的粒子性。


17.古之明王

【原文】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


【解释】至矣哉!古之明王。名实的论说,公孙龙可能更多的是讲如何治国安民的。这里只是借来阐释物理学的。最后这一句就离不开国事了。王道真是至大至广啊,至于至善了的。特别是古代的明王,古代如同尧舜这样的圣王。明王不是光有名,而还是要符合于实的。之所以称之为明王,首先这个明王需要发明自己本有的明德,需要已经修好了自己,恢复了大爱的本心。不仅仅如此,还要去发明百姓本有的明德,还要去恩泽百姓。如此就可以有了明王之实了。


审其名实,慎其所谓。圣人对于名实是很慎重的。请注意,这里的名不单单指名字,而是指外在的名相。名并非事物的实相,但是事物如果无名,就无以说明的。名如果离开了事物的实相,也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说名是因为实而立的,白马的幻象也是因为有马的实相而立的。光子的幻象也是因为有光的实相而立的。


至矣哉!古之明王。古代的明王向来注重名实相符的。有一州之才,就委托一州,称之为知州;有一县之才,就委托一县,称之为知县。如此就相当了的,就不会乱了的。心为君主之官,此心也是自古以来的明王。此心光明,为君主之官。此心止于至善。如果能够恢复我们的本心,物理学不学而明了,物理学不统一而统一了。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