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王莉:我有几千位爷爷奶奶
编者按:近日,广州日报采访市政协委员、颐年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莉,挖掘其动人故事,解读企业成长密码。现转载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对于王莉来说,最想要的不是企业扩大几倍规模、获得多几倍的营收,而是如何“有所作为”。这种情怀与她近年重点关注的养老行业有关。“你猜我有几位爷爷奶奶?”王莉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有几千位。”面对别人的错愕,她这才娓娓道来:“我们的养老机构,现在服务着几千位长者。”
从王莉的办公室往窗外望,是琶洲正在快速发展的热土。在这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摆满年轻艺术家的雕塑、画作,令人心情愉悦,王莉却很少允许自己在这里放松精神——从创业之时起,她就不允许自己停留在舒适圈里。
王莉不仅是白手起家、不辞劳苦的创业者,更是扎根一线、亲力亲为的公益人。在她柔美的外表背后,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坚定。“有人说我是完美主义者,其实不然。”王莉笑着说,“我只认准我自己的方向,不顾一切全力前进。”
先生工资养家,“我先出来闯”
20年前,这名湖北妹子与自己的“教授先生”来到广州。置身于包容、开放、蓬勃发展、充满可能性的城市,王莉跃跃欲试:“因为家里本来就有做生意的‘传统’,我跟先生说,我先出来闯,他用他那份工资先养家吧。”
没想到,看起来娇娇弱弱的王莉,从租赁一个小厂房开始,到不断拓展扩大企业规模,逐渐在广州站稳脚跟,闯出了一片天地,不但不需要先生“养”自己,还“养”起了一个庞大的团队,建造起自己的“大健康产业王国”——颐年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公司已掌握近百项专利,连续9年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王莉赢得了众多的荣誉: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授予的“优秀企业家”,担任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手。因为事业上的贡献,王莉更逐渐增加着身份的维度: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南沙区工商联合会副主席、南沙区政协常委、广东省湖北黄冈商会会长、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常务会长……
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前,王莉总是强调自己的“幸运”:“幸运的是我选择了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幸运的是这个城市给了我机遇。”
此前参加广州高质量发展大会,王莉感受到企业家们深得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现场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士气大振,想要大干一场。”她在大家的脸上看到振奋和信心:“人最怕是没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多努力多辛苦都不怕。”
王莉的“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座右铭在圈内无人不知。“我就是爱折腾。”王莉说,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她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因为企业的发展永远在路上,现在只是“开了个不错的头”,肯定还会面对很多艰辛和困难,如果不激励自己,可能会停下脚步,“很多人笑我日子‘还能过’,为啥要折腾,但我就怕自己太早松懈。”
养老行业不可过于强调效益
王莉对养老行业的关注,和自身经历有关。她表示,自己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扎根广州后,每一年冬天都会带二老到广州避寒。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获悉朋友的养老院已无法交物业租金,经营不下去,面临几十名长者无人照顾,心中担忧。回到家中,她看到爷爷奶奶,更是伤感:“从小都被教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想知道我能不能做点什么。”就因为这样简单的理由,她扛下了这家养老院,开始“被动”进入了养老行业。
凭着女性的细腻和温柔,她把养老院布置、管理得温馨、舒适,自己的爷爷奶奶也愿意住进去。“爷爷一直住到95岁去世,奶奶住到95岁还不喜欢回家,因为有几位‘90后80后’的‘闺蜜’跟她每天早上打两个小时麻将。”怀念起爷爷,王莉更多的是欣慰,“我问奶奶,老姐妹们讲粤语,您耳朵又不好,听得到吗,奶奶说,‘我教她们打湖北麻将’。”在这么多爷爷奶奶身上,她能体会到老人的心声,希望能帮助他们衣食住行医,晚年有安全感,心里不慌。
在企业内部,她把养老事业称为“公益事业”,所有业务板块,只有养老没有盈利指标,因为一旦下达盈利指标,成本就有可能转嫁到长者身上:“我们只定服务指标。”她深知,如果在现阶段提效益,给长者提供的服务一定不是“带着温度”,而是“充满金钱的味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林琳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廖雪明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廖雪明、林琳、温翔茵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4月4日上午,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主任、一级巡视员叶锦祥带队到市水务局调研“百姓提案”办理工作。市水务局局长姚汉忠、副局长李化军、总工程师冯明谦,广州水投集团总经理吴学伟,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副主任吉力、刘怀君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参加活动。
市水务局介绍了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37号提案《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及移交管理》的主办意见,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广州水投集团以及越秀、荔湾区水务主管部门分别补充介绍会办意见。与会人员围绕拓宽二次供水改造资金筹措渠道、明确收费标准和服务范围、指导基层建立改造项目攻坚小组、强化项目场地保障、推广应用智能供水终端设备以及推动二次供水改造与雨污分流、外立面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惠民项目结合施工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城建资源环境委调研组认为,提案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协商办理,工作扎实有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民生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调研组希望提案承办单位认真吸纳委员的意见建议,完善答复内容,提高办理实效,以高质量办好“百姓提案”为抓手,加快推进二次供水改造,全力解决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办公室 谢予健
广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实践,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筑牢生态法治屏障
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地方立法工作,健全法规政策体系。2022年颁布实施《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组织制定《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修订《广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定》,修订禁止黑烟车上路行驶、高污染汽车限行等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污提供有力保障。印发《广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方案》,部署“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将扬尘污染防治规定的制定项目列入2022-2026年地方性法规建议项目,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涉生态环境纠纷联动调机制共建协议》签约现场
深化综合执法改革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修订印发“三项制度”实施方案,完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自由裁量权规定,规范案件调查取证、审理、法制审核等全流程及文书模板。建立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加强以案释法。组织编制生态环境分局规范管理事项作业指导书,共包含四大类108项管理事项,持续加强执法规范管理。编制下放镇街事项行政执法手册,制作“15分钟学环境执法”系列课程,强化镇街环保员队伍业务指导,帮扶各镇街“接得住、管得好”。加强“两法衔接”,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与海珠区人民法院签订《涉生态环境纠纷联动联调机制共建协议》,整合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资源,并以联动联调方式处理了一起涉噪音扰民纠纷,通过耐心释法解疑并向当事人发出诉前禁止令而成功调解。该案件近期入选全国“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行建设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机制,试点环评与排污许可“联合审批”,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设3个“云窗口”,实现18个事项“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可视化业务办理”全流程政务服务新模式,为企业省时省心。出台公开道歉承诺守法从轻处罚暂行规定、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教育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免于处罚案件184宗,公开道歉承诺守法减轻处罚案件45宗。制定执法正面清单、执法“观察期”制度,对企业无事不扰。强化环境信用管理,完成2710家企业年度环境信用评价,引导、帮扶140家企业开展环境信用修复,助企业良性发展。
全面开展普法宣传
围绕《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方位普法,结合六五环境日集中宣传,组建条例宣传先锋队开展环湖徒步宣传活动,组织《条例我知道》大型闯关迷宫和掀掀乐知识问答游戏。以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21财经等直播平台直播新法新规解读,在线观看达38万人次,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良好普法局面。
条例宣传先锋队成员开展环湖徒步宣传活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