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作技能 拓宽就业途径
“禅城灵姐”灵活就业公益培训班启动
培训课堂上,学员们边听边看边练习。
如何拓展育儿妈妈、“40+”女性的灵活就业渠道?继3月份举办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后,禅城区妇联再出新招,推出“禅城灵姐”灵活就业公益培训班,提升育儿妈妈、40岁以上待岗妇女的灵活就业创业能力。
近日,以育婴师为培训内容的首场培训班在禅城区张槎大富村妇女之家举行,标志着“禅城灵姐”灵活就业公益培训班正式启动。
理论+实操
提升育婴技能
为期3天的首场公益培训吸引了50余名妇女报名参加。佛山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刘秉坤介绍,这次公益培训课的培训内容包括婴幼儿生长发育基础知识、婴幼儿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基础知识、安全工作常识、生活照料等育儿知识相关的职业技能,包含理论讲解和实操课程。
“不同月龄的宝宝,用不同的姿势去抱。首先是0~3个月的宝宝,我们会用到横抱式、面对面抱……”当日上午,国家高级育婴师、佛山“十佳”月嫂汪红妹为现场学员带来一堂题为《不同月龄宝宝的正确抱姿》的实操课。她在台上讲解、演示,学员也纷纷使用模拟宝宝边听边看边练。
张槎街道大富村妇联主席江顺彩介绍,此前村妇联执委通过入户、线上调研等多渠道了解过就业群体的需求,结果显示选择家政类培训的比例较高。针对诉求,在区、街道妇联的指导下, 张槎街道大富村妇联开展了本次公益培训班。本次公益培训班还重点关爱单亲特困母亲、困境儿童家庭等低收入妇女群体,为她们搭建就业技能提升平台。
今年46岁的陈顺结是张槎大富村村民,此前一直在家做全职妈妈,随着孩子长大,她有了再就业的想法。她说:“这次培训很好,很专业,除了理论还有实操,感觉对我的帮助很大,接下来的课程我会用心去学,希望可以学以致用,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链接资源
拓展灵活就业新途径
对于育儿妈妈、40岁以上待岗妇女这类灵活就业群体来说,就业技能不足是她们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对此,禅城区妇联继续深入发挥“联”字优势,链接发动各方资源力量,从育儿妈妈、40岁以上待岗妇女的需求出发,推出“禅城灵姐”灵活就业公益培训班,构建“20分钟灵活就业培训圈”,提升妇女工作技能和灵活创业就业能力。
结合各镇街的行业特色和公益资源,禅城区妇联以一镇街一类型的形式,将于5月为辖区内的育儿妈妈、灵活就业妇女提供多场多类型就业技能公益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家政类、美容类、医疗护理类、餐饮服务类,培训时长达36个小时。
禅城区妇联主席康莉表示,区妇联探索“禅城灵姐”灵活就业服务品牌,希望通过搭建供需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开展技能培训、优化就业环境,精准对接企业用工和女性灵活就业需求,让育儿妈妈、40岁以上待岗妇女工作、带娃和家庭三不误,拓宽新时代下女性灵活就业的途径,打造“禅城样板”。
康莉介绍,下一步,禅城区妇联将继续充分链接资源,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持,并找准企业需求和妇女需求的结合点,对接更有针对性的“禅城灵姐”灵活就业岗位,并进一步发掘可复制推广的新业态灵活就业项目,拓展妇女灵活就业新途径,营造全区上下关心支持妇女灵活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作出“巾帼贡献”。
温馨提示:
禅城区内的育儿妈妈、40岁以上待岗妇女可通过“禅城女性”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微课堂”,填写报名表。报名成功与否,请以工作人员通知的短信为准。若有任何课程相关问题,可咨询禅城区妇联相关工作人员王小姐:82340209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再获全市第一
书香四溢的南庄村耕读园。
美丽的黎冲村。
环境优美的张槎村。
日前,佛山2023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现场会召开,会上通报了2022年第四季度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检查评比成绩,禅城区再获五区排名第一。
回顾过去一年,禅城区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2022年四个季度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检查评比中,禅城区有三个季度第一,一个季度第二,可谓成绩斐然。
禅城区乡村振兴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区内推行的“美丽共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选活动的激励。自2020年启动以来,禅城区每个季度都会开展一次红黑榜评比,对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表现突出的红榜村、先进村进行表彰,构建“比学赶帮”的比拼舞台。
在红黑榜的激励下,禅城“三农”工作不断出现新变化、新趋势,全区53个村在乡村治理上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因应时势变化,红黑榜自身制度同样不断优化改进,持续推动禅城农村走向高质量发展。
环境变美: 承载都市乡愁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形成
三年红黑榜,带给禅城农村的是肉眼可见的环境变好,让53个村真正承载起都市人的那一抹乡愁。
不管是红黑榜发布会随团到现场参观,抑或是深入村居日常采访,记者观察到,在红黑榜的激励下,禅城大部分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不断减少,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进步明显,农村的公共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乡村颜值有效提升,农村逐渐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在环境变美变好的基础上,各村纷纷找寻自身特色,挖掘本村文化,因地制宜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如石湾镇街道黎冲村,历史上出过南汉简文会和明代伦文叙两位状元。依托本村深厚的状元文化,黎冲村规划建设状元文化馆、状元文化广场,争创3A级景区,努力成为城中村高质量发展标杆。
又如南庄镇南庄村,探花文化是本村特色。该村以出过清代探花罗文俊的罗园村小组为标杆,全域开展其他三个小组的整治,整体提升全村的环境卫生。如今走进南庄村,可以见到引人入胜的荷香园,书香四溢的耕读园,厚德载物的崇文园,精雕细琢的探花文化中心,还有大片有渔耕特色的美丽田园,每一园、每一景,都寄托着南庄村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村一特色”的打造,进一步推动禅城农村整体风貌的提升。“目前全区53个村都是美丽宜居村、干净整洁村,其中11个村是特色精品村。”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红黑榜的激励,禅城逐渐形成一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地铁2号线的辐射加持下,一些相邻的村落谋划组团式发展,比如凤翔湾片区的东村村、上元村、溶洲村,石湾片区的黎冲村、番村村、塘头村。它们连点成线,推动新的“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成形。
据悉,禅城区正谋划打造“百里芳华·季华乡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精品路线,以魁奇路为纽带,地铁轨道为辅助,串连沿线9个村庄,根据人文历史及地理位置分为陶醉石湾、展翅凤翔、醉美南庄3个片区,形成一带三圈的空间格局。
其中陶醉石湾片以陶瓷为底蕴、状元文化为品牌,包括素有“一井二状元”美誉的黎冲村、雕塑大师潘鹤的故里番村村以及祠堂建筑精巧美观的塘头村;展翅凤翔片包括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火龙”的上元村、中国现代教育家李应林的家乡东村村、“溶洲刺绣”的起源地溶洲村;醉美南庄片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与乡村休闲度假,发扬儒学教育传承,包括“禅乡渔歌”农业公园、拥有粤“四大藏书楼”岳雪楼的罗格村、“探花故里”南庄村和国家4A级景区紫南村。
行动变强: 涵养乡风文明 多个村庄荣获国家、省、市荣誉
农村人居环境的向好向善,离不开各村主体的行动变化。红黑榜评选一手抓奖励,一手抓惩罚,激励着各村争先创优的意识不断增强。各村不仅在区级乡村振兴交流微信群每日展示整治措施、心得,还经常组织线下实地走访、交流,更加主动去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将“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敢于拿出干劲、闯劲、韧劲去破解拆除乱搭建、清理杂物堆积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局,村民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
在这种比学赶超、不甘落后的浓厚氛围下,南庄镇醒群村、堤田村、吉利村,石湾镇街道湾华村、沙岗村,张槎街道海口村、上朗村,祖庙街道敦厚村等曾经的后进生,经过自我革新、奋起直追,实现了人居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获得市、区的红榜奖励。据统计,三年来全区获得市级“红榜村”16个,区级“红榜村”45个。
记者发现,这些村原来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环境基础非常薄弱,人居环境短板多、欠账多,他们能打赢翻身仗,靠的是守着一份情、拼上一口气、使出一身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持之以恒促改变,用汗水、泪水换来环境的提升和村民的信任,形成整村注重环境卫生、建设美丽乡村的集体认知、行动自觉、工作惯性。
“三年来,沙岗村的村容村貌获得了极大提升,大家对红黑榜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沙岗村党委书记张耀波表示,村干部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工作任务,转变为主动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村党委、村委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村小组充分配合、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村民从最初的不理解,在看到村内“厕所革命”“三线整治”工作都得到显著效果后,转变为积极参与,房前屋后不再乱堆乱放,共同维护本村的人居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沙岗村的“三线”整治模式还成为区内各村学习的样板。
“红黑榜评比制度的设计初衷,就是通过村与村比拼,进而改变村民想法、做法,经过3年取得一定效果,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现在下到村,他们会主动问这季度几时开始评选,他们如何再提升等,形成一种比拼意识。”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大家尝到了甜头,思想观念才跟着改变,正是发自内心的改变,才带来了真正效果。
三年红黑榜评比,区、镇街投入9000多万元激励,最终撬动各村投入8亿多元用于乡村振兴,这背后是良性正向循环的确立并发挥作用。梳理一下,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物业租金与出租率提升,使村民收入提高,更加支持环境提升。村民身处美好环境中,言行举止逐渐向好向善,素质不断提高,涵养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治理。而且,各村不断比学赶超,先进帮后进,后进主动学习,相互间交流比以往更加密切,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得到推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因此,三年来,禅城越来越多乡村获取国家、省、市荣誉,为全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如紫南村打造的紫南文化旅游区在今年成功成为佛山首个村庄上的4A级景区,该村在2022年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上榜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黎冲村、南庄村在2022年入选佛山市十大最具乡愁美丽乡村;下朗村在2021年入选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制度变优: 规则愈加完善 推动禅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三年来,禅城区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从治理“脏乱差”,逐步转变为如何变得更好看、更有吸引力上来。形势的变化,让区红黑榜评比制度本身也跟着完善改进。
检查评比指标越来越规范、细化。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入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比拼更激烈的常态,一些原本被忽略的“硬骨头”“旧时账”不断被触碰,比如天上的“三线”、地上的明渠、交界处的黑点等,都不像以前那样一扫就干净、一拆就完事。通过规范、细化评比指标,红黑榜评比推动各村不断协调、不断投入、不断整修,让人居环境整治的广度和深度更大。
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重长效治理。2022年初,禅城第二次修订了红黑榜评选的工作方案,在明检的检查项目中新增了“建立长效机制”这一大项,希望各村从根源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并且从去年开始,每季度每条村暗检的范围从2个村小组增加到50%村小组,通过长效常态的机制,巩固已有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今年,禅城区草拟了《关于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推广运用积分制实施方案》,年内将会选取合适的村作为试点开展工作,希望以积分制的方式引导村民自觉管护人居环境。
评比联动挂钩多部门相关工作要求。“红黑榜评比结合了组织、市场监管、宣传、卫健、城管等部门的考评要求,届时还可争取妇联、工会等的融入。可以说,只要和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联,我们都会统筹考虑其工作落实情况,从而形成有效合力。”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红黑榜评分规则以明检、暗检、城管季度考评、镇街评分、主管部门评分等5个环节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应部门需求增加评分项目。
譬如组织部对村两委干部管理纳入了评选规则,村想要上红榜获得表彰,除了环境优美,还要在组织管理、乡村治理方面做好。再如禅城区铺开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假设村有改造任务,在参与红黑榜评比时同样会被纳入考量。
回顾三年红黑榜,禅城各镇街在奖惩激励下奋力争先、落实落细,同时自我加码,因地制宜出台对村、村小组的考核,推动整体的制度性建设不断完善,干事氛围日渐浓厚。镇街之间、镇街内部的村之间,有较劲比拼、有结对帮扶、有交流学习,全区农村形成了“比学赶帮超”集体共识和工作惯性,最终让禅城乡村振兴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5月6日,丹灶金沙岛迎来一场艺术盛事,“可抵达的彼岸”文献展暨“新南海一号”全球艺术航海启航地标揭幕仪式在此举行。作为南海文化高质量发展“艺术营城”战略的最新举措,“新南海一号”人文交流计划发布,以全球艺术航海启航新地标,打造城市文化艺术活力新高地,推进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区委书记顾耀辉出席活动。
“南海一号”是古代中国海丝贸易和中外文化交往的代表性符号。2022年,考古证实了“南海一号”大量器物源自南海区的文头岭窑和奇石窑,从而实证了南海县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如今,古郡南海以现代化方式传承千年传统,承担起中外文化交往和多元文明互鉴的使命。“新南海一号”人文交流计划是在“水上南海”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战略框架下,由南海区西樵山书院发起,联合中国顶级艺术家、生活家、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面向全球多元文化交流的公共IP。该计划将以南海为起点,开展一系列、多元化的全球人文交流公共项目,并主张“东方美学、国际表达、全球交流”。
作为“新南海一号”人文交流计划的首个项目,“新南海一号”全球艺术航海项目在艺术家向阳10年的策划和筹备之下正式发布。“南海很真诚、包容、博大,让我感动,这也是我愿意把筹备10年的全球艺术航海计划的启航点落在这里的原因。”向阳表示,希望携手更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出去。
现场,向阳获颁“文产特派员”徽章,这也是南海入围全国第一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县候选名单,并率先在丹灶试点“文产特派员”制度以来的首个“文产特派员”聘任仪式。
从去年9月受邀参展南海大地艺术节,到今年2月在丹灶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进驻工作室,再到有了“文产特派员”身份,向阳表示,将发挥影响力和创造力,引导支持在地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
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表示,向阳艺术工作室是“水上南海”一张闪亮的名片,将发挥虹吸效应。南海将邀请更多的艺术家、科学家来到这里,共同为南海歌唱,谱写南海新的城市形象,让科学与文化在南海大地上交相辉映。
相关稿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