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电动自行车(口诀歌)
严管电动自行车
文/自强不息
电动单车数千万,
管理不好是隐患。
交通出行虽便捷,
一旦出事悔已晚。
动看马路横竖窜,
事故多发常出乱。
静见屋内随意放,
易生燃爆致人亡。
市民群众皆须明,
不开就要户外停。
风险意识刻在心,
安全日日伴你行。
管好电池最关键,
坚决不进屋充电。
充电应到楼外桩,
养好习惯长久安。
驾驶电摩路上走,
交通规则要遵守。
家人盼你准时回,
措施做足平安随。
开车要走单车道,
杜绝逆行抢车道。
戴稳头盔莫超速,
遇见红灯即停住。
整顿切忌宽松软,
部门基层同严管。
违法行为铁手腕,
教育警示多宣传。
源头问题紧盯住,
疏堵结合两兼顾。
建足电桩快加马,
伪劣电池下货架。
巡查落实到村居,
打通最后一毫厘。
发现违规即报告,
消除隐患应尽早。
生命第一须牢记,
幸福生活长珍惜。
管好摩电为人民,
平安快乐万里行。
——2023年05月20日

广州民生实事“关爱特殊少年儿童专项”中期汇报
今年年初,由团市委牵头、广州市少年宫具体实施的“关爱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免费融合教育课程和公开课活动”项目入选“2023年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5月21日,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同在一座城 我们更有爱”大型融合教育公益开放日活动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
活动现场,广州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发展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计划以广州市少年宫原有普惠性公益课程为基础,共同搭建“宫+家+校+社”关爱特殊少年儿童协同育人平台,链接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打造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有效模式,助力广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25年来提供超2.4万个融合教育免费公益学位
今年年初,由团市委牵头、广州市少年宫具体实施的“关爱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免费融合教育课程和公开课活动”项目入选“2023年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2023年进程即将过半,这项民生实事进展如何?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广州民生实事“关爱特殊少年儿童专项”中期汇报。
“今年入选民生实事后,我们在融合教育上有几个指标。首先是要供给2000个以上的免费公益学位,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50%的公益培训量的供给,接下来在6月份的暑期班以及下个学期的教育班,会推出剩下的1000多个免费公益培训学位,按期完成计划。”广州市少年宫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展演、体验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完成量几乎过半,“今年能够入选民生实事,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对融合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艺术打开孩子们的心。”
据了解,广州市少年宫自1998年开办全国第一个“特殊儿童美术实验班”以来,25年来为市内特殊儿童、重症儿童、困境儿童等提供超过2.4万个融合教育免费公益学位,并成立“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以文艺展演和艺术展览等方式,促进普特儿童融为一体,倡导特殊人士和社会大众的融合。
融合课堂为特殊孩子们带来了自信和光
孩子们在融合课堂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在“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现代舞团舞蹈公开课和特殊少年儿童美术学习创作公开课上,以上的疑问都可以找到答案。艺术给特殊孩子们带来了自信和光,释放了孩子们无限的可能。
在特殊少年儿童美术学习创作公开课上,学员在帮助下开展学习
“特殊人士虽然天生有残缺,但他们同样有无限可能。”视障青年王子安的家长十分感慨。记者了解到,王子安曾在广州市少年宫长期学习音乐,现在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就读硕士。“从前很多人甚至部分老师都认为,只有学习盲人按摩,才是视力障碍人士唯一的出路,但是广州市少年宫的融合艺术教育,给了子安不一样的人生。广州市少年宫为特殊孩子们提供了教育资源、平台和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王子安家长告诉记者。
“雨后彩虹”融合合唱团成员蔡仙佑是一名“来自星星”的孩子,在广州市少年宫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钢琴,钢琴给了他信心、勇气和力量。“未来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把我所学所感所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学生,我希望像我的钢琴老师一样,给学生带来快乐和幸福。”
融合教育发展2023年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在活动当天,广州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发展2023年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行动计划包括面向特殊少年儿童的“融合教育成长计划”、面向特殊少年儿童家长的“融合教育互助计划”、面向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融合教育种子计划”、面向企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的“融合教育伙伴计划”以及面向热心公益市民群众的“融合教育服务计划”五大部分组成,搭建共享共建互惠互利公益平台,打造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有效模式,助力广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在活动现场,广东省孤独症康复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说,多年前曾诊疗过的儿童在广州市少年宫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修钢琴,目前已经成为一名钢琴调律师。“孤独症儿童非常需要家庭的介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广州市少年宫的融合教育板块将社会各界力量聚集在一起,挖掘孩子们的艺术天赋,让孩子们融入广州这个有爱的城市。”
据悉,近三年广州市少年宫已培训大湾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机构的老师3000多人次,组织近4200名志愿者,形成21支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提供服务,“1对1”陪伴特殊青少年成长。
5月20日,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在琶洲·灵感创新展馆启幕。今年的科技活动周将持续至5月31日,广州市、区多个部门将推出430余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16%。
触摸精尖,市民可走进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免费体验红外热成像。洞察深邃,在广州大学天文台,市民可借助光学元器件捕捉裸眼看不到的光之奥秘。对话高端,院士专家与青少年一起点燃“科技传承”火炬……
王迎军、罗锡文、庄巍等专家倾情代言,陈俊龙、张季超、邱成利、姜鹏、刘维宁、韦建瑞、刘金山等科学家作为“科普爱心大使”出席活动。“希望广大市民群众,抓住这次机遇,打开科技之门,探索科技奥秘,感受科技魅力,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寄语道。
近年来,广州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优质科普创作充分涌现。开幕式外场设置了五大专题展览,包括羊城科普展、广州科普作品展、科技政策宣教展、天文与智能制造特装展、中国美妆历史展。
在这里,市民可以聆听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总工程师姜鹏的独家科普讲座,了解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这台“国之重器”背后的科学知识和研发历程。在这里,主办方将组织全市100名乡村学校师生开展科普体验行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栽植创新探索、开拓未来的科学梦想,为推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这里,市民还能在广州创新科普嘉年华六大主题展区,体验科研院所面对面、高校科学群英会、科技赋能新生产、全民共建享科普、虚拟现实探真知、打卡科普新地标……
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活动方供图
5月20日,“广州科技开放日”活动举行。全市11区168家科普资源单位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生产场地、科研场所、实验设备等。全市各科普基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行业特色,线上线下举办超430场主题科普活动,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科技体验参与选择。
在华南植物园举办“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自然观察活动,通过植物管窥地质环境变迁。广东药科大学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开放展示人类胚胎发育标本,包括56天“袖珍胎儿”到十个月分娩前的胎儿标本。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带领观众VR沉浸式体验电梯救援及起重机械实操……
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活动方供图
科学之夜,绽放出色彩斑斓的科技之光。
5月20日晚,广州科学之夜主场“元宇宙+定向越野”奇妙夜首次亮相。全市23家科普资源单位同步开辟“科学之夜”分会场,包括广州动物园的“动物园奇妙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夜探索活动、花都区气象局的“仰望星空,魅力无限”璀璨星空天文活动、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馆长说恐龙”等。这些特色科普活动充实了市民的夜间休闲生活,让大家领略了白昼之外的自然奥妙和创新实践。
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引领社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广州打造纵贯全天的科普盛宴,让广大市民深入走进科技研发生产一线、近距离接触先进科创成果,感受科技发展独特魅力。
从白云区的绿美云山到海珠区的湿地公园,从黄埔区的智慧城管到越秀区的肿瘤防治,从花都区的地心探秘到番禺区的超算世界……全天候的科普在羊城上演。
科技活动周主会场首次推出裸眼3D折幕,“深海鲸鱼”“星际航班”等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作品,给观众带来新奇、震撼而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超写实虚拟人、自动演奏钢琴、宇宙线缪子探测器等琳琅满目的高科技展品集聚嘉年华现场,市民可“一站式”解锁前沿科技。
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活动方供图
除了广州市科技局组织的系列活动外,广州市教育局组织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科学竞赛和交流展示活动;广州市科协组织了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等活动;广州市妇联组织了儿童专场活动。此外,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等21家部门也围绕各自领域和资源特色,面向广大群众开展70余场惠民科普活动。
广州各区紧扣活动周主题,结合当地实际,以应急救护、生态环境、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等为主题,开展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公民科学素质竞赛、科创成果宣传、科普“四进”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技发展红利和优质科普资源释放惠民,掀起全市科普参与热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