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着力为学子们打造另一条“黄金赛道”
2022年5月1日,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再次腾飞提供了更有力、更全面的法律支撑。作为万亿工业强区,拥有12所中职学校、1所高职院校的职教强区,顺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新法实施一周年之际,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两大重任,顺德职业教育在这个五月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剑指“到2025年,顺德区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初显成效,办学条件大幅改善”的工作目标,擦亮“顺德职教”的品牌,顺德将围绕“规范”“提振”“奋进”三个主题词,将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作为顺德职教的三大发力点,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能力,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顺德样本。
亮相全国舞台
以一技之长重拾自信
五月的天气阴晴不定,但在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室里,每天呈现的都是同一个景象:高一的学生反复练习,希望自己的天赋能被老师所看到,从而被选中加入竞赛班;已经有了第一次省赛的经验,高二的学生在不断复盘中寻找突破点,希望能在下一次的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已经拿到国赛入场券的高三学生,更在精益求精的打磨中,备战国赛。
高标准的梯队建设,是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顺德,乃至佛山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大户的基础。入选、出赛、获奖,在新一轮的梯队选拔中,每一个中职学子摩拳擦掌。亮相全国舞台,是他们努力的目标。
竞技的舞台能让人成长,也让人能找回信心。顺德中等专业学校高一学生黄芷澄,今年首次参加省赛就收获模特表演赛项二等奖。职校生的身份曾经让她感到自卑,但她在竞赛中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证明了自己在职教的道路上,也能走得很好。
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去年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新增了“国家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内容,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将吸引更多的职校生走上赛场大展身手。
有了一技之长,在重拾自信的同时,还让中职生打通了升学之路。在广东春季高职自主招生政策中,有一类招生计划专门面向中职学生。这些学生如果在省级或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就有机会免试被高职院校录取,直接入读大学。在今年的省赛中,斩获数控综合技术应用项目一等奖,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203班学生陈朗涛计划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交入学申请。
作为佛山的获奖大户,通过参加竞赛,已经有不少的中职学生尝到了甜头。以2021—2022年度省赛为例,顺德12所中职学子共获奖项176个,其获奖比例占佛山市的59%,其中获省一等奖的就有60个。在2022—2023年度省赛中,顺德共获奖210个,其中一等奖67个。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通过职业竞赛,走向更大的人生舞台。
多元升学之路
让中职学子实现“换道领跑”
尽管以技能大赛为突破口的优秀职校学子不断涌现,但不少家长对职业教育仍存有“没有前途”“低人一等”等偏见,其归根结底,能否有一条畅通的升学通道,正是偏见产生的根源。但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近年来,顺德区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职教高考相关政策,畅通中职升学通道,实现中职毕业生就业、升学等多元选择。各中职学校学生可通过普通高考、对口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技能拔尖人才免试以及依托高职扩招政策等途径,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人生路千万条,“退”并不是求其“次”。去年5月,新修订的职教法实施,职教本科的招生规模随之扩大。不同的赛道,同样的精彩。2023年,顺德205名中职学生在全省超过17.3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被本科院校录取,占全省比例达18.5%,比2022年增加82人,再创历史新高。
从中职考取本科院校,只是中职生逆袭的开始。在顺德,成功从专升本,再到本升研的中职学生也为数不少。今年5月份,2018年毕业于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林嘉焕收到了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录取通知书。
“在校三年时间里,为了更好学习专业技术,他不落下任何一门专业课程,不仅完成课堂老师布置的内容,而且在课余的时间里,乐此不疲地学习电脑知识,请教老师问题,锻炼自身技能。”林嘉焕的努力给任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单纯“以就业为方向”转变为“升学与就业并重”,为了培养和帮助更多有志升学的学生圆梦本科,多所职校今年将探索开办职教本科培养实验班。其中,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乡村工匠职教本科实验生”,自主招生75人;顺德区中专学校2023年面向招生艺术设计与制作等5个专业开设“职教本科提质实验班”,共招收100人;而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自2022年起重点打造的“琢玉”本科实验班,2023级面向机械部等5个专业招收250人等。
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重点夯实其文化基础,为学生通过高职高考升入本科院校创造条件,随着实验班的开设,中职生考上重点本科,指日可待。
市域联盟崛起
架起产教融合新平台
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发展,是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动力源泉。长期以来,顺德职业教育都以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来推进,分布在10个镇街的12所中职学校,为每个镇街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作为万亿工业强区,为适应经济发展,顺德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去年12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制定“一体两翼”三大战略任务,市域产教联合体便作为“两翼之一”被重点列出。
自今年3月份以来,从联合22个地区中职学校、企业、协会的大湾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诞生;到以产业园为依托,吸纳16家理事单位,成立佛山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技能人才“黄埔军校”;再到引入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组建广东(顺德)智能建造产教联盟,探索跨市域实体化运作……随着联盟的崛起,顺德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实现了从企业下单,学校培养的订单班模式,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再到多方联动打造跨区域产教联盟的新变革。
一系列变革的背后,是顺德职业教育助力顺德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心。
当前,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技术的更新迭代,现代产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仍然是以单打独斗为主,很难发挥出组团效益,把产教融合做深做大难以为继。
“产教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跨学科、多领域,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因此需要一个平台将不同环节和主体连接起来。”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刘志文表示,产教联盟的成立是对校企合作的全新升级迭代,这将进一步加速政、产、学、研等资源要素的汇聚和流通。
当前,顺德正在全力打造湾区开放合作前沿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集结了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在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冼弥冬看来,顺德各个产业联盟的成立非常及时,既契合了区域产业升级转型这一命题,又踩准了职业教育总体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
不同层级、不同范围的共同体接连成立,为不同领域的产业赋能。今年10月,聚焦家居设计和智能制造的华南(顺德)智慧家居产教融合发展联盟计划也即将面世。在龙江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义明看来,这一联盟将推动“产业链—人才供需链—院校教育链—技术创新链”的串联,实现多方资源共建、共享。“特别是能够满足企业对中职、高职、本科等各层次院校的不同人才需求,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对标新《职业教育法》的新要求,对标企业与群众的新需求,顺德职业教育的提升发展仍长路漫漫。下阶段,顺德职业院校将发挥龙舟竞渡、奋勇争先的精神,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顺德方案,为全省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合作示范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全面落实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处于“三江汇流”之地的三水,正努力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其中,打造水产品牌体系,加快推动水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就成为三水必然之选。29日三水区政府向三水区人大常委会汇报水产业发展情况,指出2022年当地水产品总产量约14.87万吨,总产值约29.2亿元。
在已有水产养殖面积约14.9万亩的条件下,三水如何通过补链讲好“鱼经济”?
省级水产产业园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2023年5月26日,三水区召开“白金鲫3号”新品种推介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朱华平称,“白金鲫3号”将从品种上弥补鲫鱼养殖技术上的短板,解决传统鲫鱼生长过程中的病害问题。
从市场前景看,广东是鲫鱼的消费大省,每年5月至9月该鱼价格稳定在11-15元/斤,随着今后“白金鲫3号”全面推向市场,将满足水产市场对优良鲫鱼养殖品种的巨大需求。
“白金鲫3号”成功问世,只是三水水产业近年的发展缩影,2022年当地水产品总产量约14.87万吨,总产值约29.2亿元。
“我们的省级水产产业园从无到有,现已创建3大省级园区,以县区为单位拥有省级产业园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三水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指出,以规划总面积达4万亩的三水区渔业产业园(青岐)为例,经过三年发展,园区主导产业(水产业)综合产值从2019年4.78亿元增加至2022年12.54亿元;特别是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园区内养殖户增收,按统计,2022年园区内养殖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502元,高于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另外,规划总面积超5万亩的三水区渔业加工与物流产业园(渔世界),以及规划超万亩的三水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产业园,都己见成效。
如何继续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提升水产业产值,三水区政府已有考量。
下阶段,三水将以“园区化”思维,重点推进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资源高效集聚。如三水渔业产业园(青岐)加快建设北江十里水岸示范性美丽渔场,串联各节点,提升参观路线等园区环境;三水区渔业加工与物流产业园万亩核心区结合莘田示范性美丽渔场,完善道路、北入口等基础设施;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产业园推进生态智慧渔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和农耕文化旅游示范区全面运营。
“政府要围绕国家的产业发展导向和区水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大引强,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招商,带动提升全区水产业发展水平。”三水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浩明表示,区政府要科学编制水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全区水产业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向现代水产业快速转变。
以龙头企业为水产业发展补链
所以三水水产业发展,需要强化龙头企业的优势地位。作为佛山最大的预制菜工厂,位于芦苞镇的何氏水产智慧渔业项目一期项目已动工,现正开展打桩等基建工程建设。
另外在三水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产业园里,约4100亩的生态智慧渔业区已引入省级龙头企业——广东诚一集团,目前正加速开展养殖池塘改造提升,预计项目近期全面建成并投产。
“佛山市有4家省级水产良种场,三水占了3家,水产种苗年产约500亿尾。”三水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地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就是为了加速构建水产业全链条。
未来三水拟通过多种途径,物色和引进能为水产业进行“强链、补链”的优质龙头企业,重点是引进一、二、三产融合型加工流通类企业,形成水产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发展,以此促进水产园区加快建设,带动全区水产养殖效益提升。
对于何氏水产、合洋水产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水力争何氏水产一期项目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合洋水产二期项目启动建设。
“区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即通过政策引领,探索水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和突破点,进一步壮大规模、延链补链、引进人才,补齐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短板,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快向产业后端发展,探索打造聚合养殖、加工、冷链、配送、市场和品牌建设的新型全产业链经营形态。”陈浩明指出,区政府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抓手,挖掘三水区水产业发展的特色和潜力,做大做强“三水鱼”品牌,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城市渔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三水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此外,三水区人大建议区政府继续完善水产业服务体系,加大品牌宣传、市场开拓和诚信体系建设力度,依法规范水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支持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提升水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数读三水水产业
目前全区水产类预制菜企业已有9家,现已投产7家,水产预制菜品种主要包括酸菜鱼、皇帝鱼等35个产品。
全区水产业共有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级水产种业基地1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4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水产种苗)1个。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养殖池塘改造提升面积约1.83万亩,正在改造1.41万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