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在黄埔召开
5月25日到27日,为期三天的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在黄埔举办。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曲凤宏、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等来自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的10位科学家出席26日举行的开幕式,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知名企业及机构代表近千人参会。
本次大会突出“产业”主题,围绕生物医药新基建、新分子药物研发、细胞药物开发、创新药商业化、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临床研发、肿瘤疫苗等11个热点话题展开。12个生物医药优质项目在会上集中亮相签约,14位行业领军人物获聘为广州(黄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顾问。针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行业备受关注的政策“港澳药械通”,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立了专题研讨沙龙。
优势凸显:黄埔打造生物产业投资首选地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重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始终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打造“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产业链格局。
与国内其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比,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形成两大突出优势:一是产能优势,在建大分子生物药原液生产规模超60万升;二是数量优势,创新药数量在全国开发区中位居前列。
与会的多位专家及企业家代表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优势凸显,市场前景广阔,黄埔区作为大湾区生物产业发展核心区,如今已然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投资落户的首选地之一。
魏于全院士团队的广州威斯克疫苗研发生产项目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两年签约引进的重点项目。5月17日,由威斯克生物/川大华西医院针对最新流行XBB等新冠变异株研发的重组多价新冠蛋白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这也是在全球率先进入临床试验的针对XBB等变异株的新冠疫苗。魏于全院士在会上表示,“未来威斯克生物将继续深耕黄埔,将最新最好的成果在黄埔区落地转化,实现产业化,共同推动广州、黄埔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英国皇家病理学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院士马尔克姆•瑞查森也在主题报告中表示:“在广州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瑞查森医学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建设了国内第一家医学真菌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取得了持续发展。”
法国国家科学院荣誉科学家、百吉生物首席科学家和科学委员会主席Jean Paul Thiery也在主题演讲中介绍,新加坡百吉生物作为2016年首批入驻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研发全球首创的创新型免疫细胞疗法。“知识城优渥的投资环境、高效超前的管理理念和手段,让百吉生物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在本次大会上,12个生物医药优质项目集中签约,包括梯瓦制药(TEVA)中国创新药转化基地、加瑞密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中心项目(CPI)等外资项目,东富龙生命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总部等总部项目,以及惠正奇mRNA创新药物研发总部、麦进嘉核酸药物研发中心、新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研发中心和配套项目。
“黄埔除了拥有适宜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以外,全方位助企的一系列配套资源也很完善。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的服务,是最吸引我到这里的原因。”惠正奇创始人回爱民表示。广州市恒诺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存也表示,生物医药企业做研发需要不断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的风险,而黄埔区在方方面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为企业办实事。
“智囊团”献策:打通行业交流壁垒
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投资到黄埔去,行业人才也在向黄埔集聚。活动现场,来自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思拓凡、龙沙、阿斯利康、百济神州、恒瑞、康方、绿叶等14位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人物,获聘为广州(黄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顾问。
据了解,接下来黄埔区将通过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产业顾问组成生物医药产业“智囊团”,发挥资源优势,打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与创新药品、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等企业的交流障碍,实现“政产学研用”充分对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内生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黄埔区已经成建制引进钟南山、赵宇亮、徐涛、王晓东等院士团队,集聚高端生命科学人才50多名,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507人,初步形成战略科学家、优秀临床医生、优秀企业家三支劲旅,造就了“到黄埔去”的强大势能。
知识兴产业,人才促发展。产业顾问的聘用,将进一步把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圈”越拉越紧,以紧密交流的“社交圈”转起前沿创新的“生态圈”。
辐射湾区:惠企举措推陈出新
产业优势的背后是政策优势。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相继推出了“高端生物制药8条”“生物医药10条”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今年5月22日,黄埔区重磅发布了“高质量发展30条”,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重点企业最高扶持达1亿元。
在黄埔区推陈出新的惠企举措中,区位优势是很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黄埔区创新政策持续加码,港澳药械通、港澳外用中成药简化审批等各项先行先试政策相继在区内落地,加快创新药械纳入医保、集采、挂网、入院。
其中,“港澳药械通”即允许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经批准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截至2023年4月3日,该政策已累计批准19家指定医疗机构,急需进口药品23个,医疗器械13个。
新政策已经落地,如何让创新举措惠及的范围更广?本次活动特别设立“港澳药械通”专题沙龙,来自广东省卫健委、药监局及相关医疗机构、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企业代表交流看法也提出了申请需求。本次开幕式上的签约方之一梯瓦制药,未来将通过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政策,将已在香港获批上市的药物率先引进广州市,并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将该集团的各类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小分子仿制药以及非处方药管线逐步导入。

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5月29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南沙开建集团在南沙创新大厦三楼大会议室举行“湾区青年乐安居,筑梦南沙启航程”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全面合作协议签署暨“港澳新青寓”按月付房租启动仪式。
南沙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阮晓红,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冯卫,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各部室、区委统战部、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南沙开建集团及其属下人才乐居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在活动现场,来自香港的专创国际青年社区运营经理何智彬在手机小程序上演示操作过程,通过刷脸认证即可申请使用公积金按月付房租,全过程不超过5分钟,即使人在香港也可异地办理,十分便利。
“不用专门记住交房租的日子去转账,也不需要使用自己的工资,直接用单位每个月缴存的公积金就能付房租,每个月可支配的资金就更灵活了。”在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工作的执行经理、香港青年萧惠萍表示。
“拎包入住,家具家电齐全,位置和交通便利,还有共享免费的健身房、电影室、阅览室等,最重要的是南沙国企提供24小时专业管家式服务,我们刚开始来南沙不用自己想办法去租房子,就能有既实惠又舒适的公寓入住,确实安心很多。”已经入住南沙“港澳新青寓”数月的何智彬表示。
南沙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业务为全国首例
据了解,去年,南沙区试点推动了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业务,并在全区人才公寓广泛应用,成为全国首例。
今年,南沙继续深化与广州住房公积金中心的合作,推动入住港澳新青寓的港澳青年可以用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此次战略合作签约,既是南沙人才公寓工作持续深化与广州住房公积金中心的合作交流,也是南沙区不断便利港澳青年安居生活的进一步探索。
南沙为港澳青年居住提供更大便利
据冯卫在活动上介绍,在广州市内,已有超过7000位港澳青年开通缴纳公积金,其中超过2000位港澳青年有提取使用公积金的记录,当中有约100位港澳青年使用公积金在广州购房。南沙在全国范围首创港澳青年使用公积金按月付房租后,将为港澳青年来广州南沙工作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性。
在签约仪式环节,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南沙开建集团负责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据悉,为助力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提升人才发展环境,南沙开建集团于2022年成立了专业化的人才安居业务运营主体——人才乐居公司,目前,自持物业已达25个,房源将近6000套,管理着将近50万平方米核心地段的住宅(公寓)物业。
为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多措并举实现“住有宜居”,人才乐居公司打造有“青俊人才社区”“港澳新青寓”等中长租公寓品牌,为南沙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粤港澳人才高地添砖加瓦。
5月26日,番禺区委书记黄彪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我区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锚定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要夯实工业发展“压舱石”。支持工业企业消化库存、开拓市场、拉动生产、扩大产能,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释放产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动“双循环”向好恢复。大力提振消费,用好汽车消费去库存政策,谋划推出更多促消费活动,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断释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力促珠宝首饰抢订单、拓市场,广交会订单落地。要精准高效安商暖企,深入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落实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帮助企业恢复元气提振信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