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联席机制凝聚历史文化传承合力
岭南古邑广州番禺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数据显示,番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3处,数量位列广州市各区之首,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5处、市级51处、区级30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73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传统村落17个、历史风貌区2个,其中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省历史文化名村潭山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沙湾北村等;另有广州市历史建筑58宗,传统风貌建筑36宗。
开展整改工作以来,番禺区合并成立区级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印发议事规则、召开22个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一套联席机制强化统筹引领、突出联合属性、提升协作联动、调动社会力量,凝聚合力,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番禺贡献。
番禺区南村镇罗边小学的孩子们练功学戏,传承粤剧薪火。
优化引领传承制度 打出保护利用组合拳
番禺区新合并成立的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全面覆盖22个职能部门,促进保护利用、经济建设、乡村振兴三驾齐驱,率先将城市更新、土地发展、农业农村等部门纳入委员会,提升城市更新、乡村旧改、土地收储等事宜在联合委员会中的参与度,推进在城乡建设中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留住记忆。
该委员会22个单位并肩协作,传递整改工作的决心和力度:共同审议通过4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议题;印发实施《广州市番禺区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议事规则》;通过沙湾镇、石楼大岭村、化龙镇潭山村三项保护规划;严格保护番禺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化遗产、传统肌理、环境风貌和人文景观等核心价值要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番禺区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吸纳71名省、市级专家委员的基础上,增设番禺本土专家委员库和社会委员库,让决议充分体现本土意识和民众意识,更有番禺味,更能留住番禺的乡愁。
《广州市番禺区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议事规则》广泛关注构成番禺区文化底蕴“塔基”、人文脉络的大量低等级资源,专题审议区县级专属的673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一批传统风貌建筑及线索,促进番禺区1个名镇、2个名村、2个历史风貌区、17个传统村落的环境风貌协调保护,提级保护底数庞大的基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完善文化遗产资源体系 协同保护成效彰显
在番禺区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制度框架下,文物、规划部门卓有成效地开展协作,联合调查、挖掘、认定,不断增补公布新批次的历史文化遗产名录,稳固区级文化遗产数量前列交椅。
番禺区在部门间互通推荐、协同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线索,不断丰富多层级多要素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体系。新增保护名录中,多处历史名人纪念建筑物,如竹间李公祠、黄艮庸家族故居、熊十力旧居、何贤故居、屈大均撰屈士燝屈士煌墓表碑等,有力促进番禺历史文化名人品牌打造;市头糖厂早期宿舍群、省粮油储运公司第二仓库粮仓、西坊大院等填补了番禺工业遗产名录的短板。
在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引导下,番禺区职能部门、属地镇街通力合作,业主积极配合,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了多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保护提升项目中,多渠道拓展保护利用资金,推进永思堂文物修缮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龙津桥古树名木保护等40个项目。在大岭村核心区,文物、规划、住建、城管、水务等多个职能部门协作推进,共同保护龙津桥、古榕树、显宗祠、大魁阁塔、玉带河,形成“一河一桥两树一祠一塔”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体化保护景观;留存“鱼骨状”街巷分布,“蛎江涌头,半月古村”的特色传统村落格局承载了浓浓乡愁。
聚焦
守护老建筑老街区 留住乡愁记忆
在番禺市桥街,起源于元代的先锋社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镬耳山墙、青砖墙等建筑,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如今,经过更新改造,该社区已成为一座“街头博物馆”,重塑极具老番禺生活情调的宜居社区,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让文化底蕴和现代生活融合为一,为城市留住乡愁记忆。
在先锋大街,12号、14号古民居背后有一段接力守护的故事。在先锋社区微改造更新项目中,区文物、规划部门在实地核查中发现该建筑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积极发动民间文物保护团体等社会力量呼吁进行保护。区规划部门将其列入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并推荐认定为文物;区文物部门接力启动文物认定程序,调查建筑产权情况、征询意见,要求预保护管理,暂停微改造项目对其的施工,避免价值流失;组织专家组评估论证,专家们认为该古民居格局保存较完整、构件装饰精美,形制独特,反映了广州20世纪20年代典型的西式洋楼建筑类型与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一致推荐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为后续更好修缮活化,使之成为亮点奠定基础。
声音
打造保护和活化历史建筑样板
汤国华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
位于番禺沙湾的历史建筑农荫厅是少见的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民居,曾经墙体倾斜开裂,渗水漏水,白蚁蛀蚀,一度面临坍塌的危险。
番禺区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为契机,规划部门与属地街道、国企、社会力量合作,通过农荫厅改造项目,探索出一条拓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资金渠道的新路径。采取公开招租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作为实施主体,率先试用政策红利,给予租期租金优惠,进一步平衡经济成本,成功筹集资金用于建筑修缮。虽然因专业设计、用料和材质、施工工艺等因素,修缮改造工程的造价比新建同等面积的建筑高了近一倍,但其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和格局,又适当融入新功能和新空间,活化利用为集民宿、聚会和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小型研讨会、设计沙龙等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让这座历史建筑重焕生机,成为沙湾历史文化名镇旅游经济的一个新亮点。农荫厅是保护和活化历史建筑的样板。

6月5日,随着一辆厢式冷藏货车缓缓驶入广东省疾控中心,一批4价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运抵广东,苗源充足,即将在广州开打广东首针!为什么现在仍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目前有哪些接种方案?哪些人可以接种4价苗?记者进行深入了解。
热点答疑
问:为什么现在仍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国家卫健委网站4月10日发布《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方案解读问答,我国已经经历了一轮全国范围的疫情流行,为什么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解读做了回答。
当前,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免疫水平还存在差距。
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感染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
加之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问:当前哪些人群需接种疫苗?
根据方案,现阶段疫苗接种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补齐免疫水平差距,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目标人群如下:
(一)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17岁未感染且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二)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
问:符合条件的人群应该如何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首先,如果是未感染的目标人群,按照既定免疫程序及其时间间隔要求完成后续剂次疫苗接种。其中,完成基础免疫的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
其次,如果是已感染的目标人群,可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1剂次疫苗。
问:目前有哪些接种方案?
在疫苗选择上,方案指出,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疫苗已纳入紧急使用,可用于18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
未感染目标人群基础免疫接种使用的疫苗:
参照前期有关要求执行,加强免疫优先推荐使用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疫苗接种,也可选择其他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疫苗或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8岁以上人群:
优先推荐使用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疫苗接种,也可选择其他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疫苗或病毒载体疫苗接种。
解码4价新冠疫苗
什么是4价新冠疫苗?
记者了解到,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简称“神州细胞4价新冠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4价重组蛋白疫苗。
这款4价新冠疫苗,最大特点是针对四种新冠病毒,疫苗活性成分包含四种WHO认定的主要变异株阿尔法(alphA)、贝塔(Bet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Ba.1)的重组S三聚体蛋白抗原,是针对新冠病毒变异快、以原始株为基础的国内外第一代单价疫苗对变异株中和抗体滴度和保护率下降等问题研发的新一代重组蛋白疫苗。
根据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价新冠疫苗可高效预防Ba.5、BF.7、DY.1等变异株引起的任何症状感染,以及包括无症状感染在内的所有感染,对奥密克戎毒株有较好的交叉保护效果,针对奥密克戎Ba.5的真病毒中和抗体4价新冠疫苗是mRNA疫苗的1.2倍。
此外,国内外首次在临床研究中证明,4价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无症状感染。
什么时候可以接种?
神州细胞4价新冠疫苗抵达广东,苗源充足,即将在广州开打广东首针,很快全省陆续可接种。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部副部长张春焕告诉记者,这款疫苗主要用于18岁及以上,使用了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的人群的加强免疫。符合条件的人群,可以前往所在地接种单位进行接种。接种单位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会适时公布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服务时间。
6月2日,广州市统计局局长陈小华主持召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五经普”)省级综合试点(以下简称“综合试点”)普查登记阶段小结会,小结省级综合试点普查登记阶段的工作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省统计局副局长王丽莹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丽莹指出,广州片区综合试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将主题教育与试点实践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亮诺”“践诺”带头先行,组织实施高效到位,对数据的审核把关到位,对问题的研究探讨深入到位,综合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王丽莹强调,各级统计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调查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更真切了解统计调查、普查的难点与痛点,为“五经普”工作的推进做好经验积累和业务指导。本次综合试点是普查工作全过程的一次全真演练,是对统计干部的一次业务锤炼,下一步要认真做好综合试点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技术总结,分行业对综合试点数据展开细致分析,为“五经普”实战提供解决办法和有效措施。
陈小华对下一步普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难点要突破。要紧紧围绕新业态、新问题,以及普查工作中单位难查找、行业难界定、数据难核实等工作难点,开展深入分析,研究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制定更精细的普查底册,要更有力地发动镇(街)基层部门、物业公司、中介公司等多方力量,点对点开展精准查找,细之又细核准普查数据。二是重点要强化。要强化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税务、市场监管、安监等职能部门单位查找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更强大的普查攻坚能力。要强化普查培训,切实提高普查培训质量,通过组建高素质的“两员”队伍,保障数据源头质量。三是着力点要优化。要严格落实普查“一把手”工程,充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力量,强化普查工作组织领导。要优化普查宣传方式,借助权威部门宣传优势,强化普查工作的权威性。
省统计局普查中心,佛山、清远、韶关统计局代表,广州市统计局各专业处室、中心,本次综合试点工作12个工作小组相关人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普查中心供稿
2023年6月5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