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侨联:广州市荔湾侨联举办庆祝成立60周年暨第八届侨胞节系列活动(组图)
(图:庆祝荔湾区侨联成立60周年展板)
(图:省市区领导及主协办单位为荔湾区侨联成立60周年暨第八届侨胞节专场音乐会启动)
(图:海内外侨领侨商“走进荔湾谋发展”考察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之际,为庆祝广州市荔湾区侨联成立60周年,弘扬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爱国情怀,6月2日晚,“侨心向党 同心筑梦 致敬侨界”——庆祝荔湾区侨联成立60周年暨第八届侨胞节专场音乐会和图片展览,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剧场举行。该活动由荔湾区侨联主办,广州市侨联和荔湾区委宣传部指导,区文广旅体局、区文联、区教育局侨联、粤剧艺术博物馆支持,区音乐家协会承办。
广东省侨联二级巡视员林克风,广州市侨联副主席童慧,荔湾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洪飙,荔湾区委常委、副区长卢绮文及区属有关单位负责人,来自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近30名侨领侨商代表,区侨联荣誉主席、顾问、委员,侨青会员,侨界嘉宾和各基层侨联工作者等2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和庆祝这一侨界盛大而喜庆的节日。未能亲临现场的部分海外侨团专门发来贺信和祝福视频。
场外主题展,展示侨界风采
粤博剧场外,两组色调鲜艳、主题鲜明的主题展览,吸引了大家驻足观看、认真欣赏。
一组是庆祝荔湾区侨联成立60周年展览,金黄色的主色调映衬60年的丰硕成果。荔湾区侨联1963年成立,因侨而生,为侨而立,聚侨而兴,今年迎来60华诞。10幅创新成果展示了荔湾区侨联60年的风雨征程和侨联工作“荔湾模式的老品牌、新活力,许多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甚至是全国前列。
一组是荔湾百年侨力量展览,鲜红色的主色调沉淀侨界的红色基因。选取10位代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侨界先锋人物,呈现华侨华人与荔湾百年革命和发展的密切联系,引导广大侨胞从百年光辉成就中汲取前进动力,把握时代机遇,积极担当作为,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场内音乐会,奏响时代侨声
荔湾区侨联2008年在全市首创侨胞节,今年是第八届。侨胞节以举办具有侨字特色、厚植侨味侨韵的文体活动为载体,讲好荔湾故事,传承岭南文化。本届侨胞节以荔湾区侨联成立60周年为契机,以专场音乐会的形式,奏响新时代侨界声音,展现侨心向党、同心筑梦的初心和风貌,引导侨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荔湾区侨联主席卜智群作为主办方致辞,回顾了荔湾侨联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对给予荔湾侨联事业关心、支持和贡献的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侨联工作者表示感谢,并提出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市侨联童慧副主席对荔湾区侨联60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希望荔湾侨联在政治引领、服务大局和暖侨护侨上展现新作为的要求。与会领导向第23届世界华人作文大赛获奖学生颁发证书,鼓励青年学子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和发扬者。
本场音乐会演员阵容强大,节目形式丰富,不仅有歌舞类表演,还有流行钢琴、小提琴等器乐类表演,戏剧粤曲类表演以及语言类(配乐诗朗诵)表演,还可扫码观看现场直播,为广大海内外侨胞、侨联工作者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
读懂荔湾,侨领侨商谋发展
同日下午,荔湾区侨联邀请专程前来参加庆祝荔湾区侨联成立60周年暨第八届侨胞节活动的海外侨领侨商代表开展“走进荔湾谋发展”考察活动。
来自波兰、英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挪威、哥斯达尼加、塞浦路斯、肯尼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侨领侨商代表一行参观了因扩容升级最近才对外开放的荔湾博物馆及全新的主题展览《利通四海 义济天下——广州商人风貌展》,展览立足建筑时代背景,选取广州商人主题,讲述广州商人崛起发展的历史背景,内外开拓、屡开先河的商业成就,挽利权重公益的家国情怀,以及兴学办报重教的文化贡献,带领侨众领略商都历史、商业繁荣,感受广州商人的精神风貌。考察团还参观了荔湾湾涌。
招商座谈交流会上,区侨联主席卜智群介绍了荔湾的区情区貌、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惠企政策,表示荔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正全力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欢迎广大侨商侨领来荔湾投资创业,将个人发展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大局中。

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6月2日上午,张颖副局长带队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精细化管理、“门前三包”工作调研。
调研组首先到文明路、北京路等重点商圈和主要道路,现场查看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情况,分析研究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规范修订思路和方向;接着到市户外广告行业协会和中侨广告公司座谈交流,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困难,听取意见建议。
张颖强调,一要摸清摸准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情况,优化精细化管理制度;二要以参与“门前三包”样本打造街为牵引,结合属地实际因地制宜,打通“门前三包”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三要多方联动、靠前服务,立足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助企纾困,助力行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2023-06-06 10: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方琬夷报道 为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
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包括关爱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环境监督、共建美丽中国等十条内容。
2018年6月5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发布,成为全国层面首个针对公民的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被称为“公民十条”。“公民十条”自发布实施以来,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推动,对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公民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对“公民十条”进行了修订完善,使其可操作性更强、传播效果更广,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汇聚全民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