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历时四年10万字绘就蓝图,黄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亮相
详细内容

历时四年10万字绘就蓝图,黄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亮相

时间:2023-06-14     人气:152     来源:湾区时报     作者:
概述:......

       近日,《黄埔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下称《规划》)对外公示。《规划》对黄埔区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合理保护与利用全区国土空间资源,为实施加速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三城一岛”联动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从“三城一岛”美丽蓝图到共筑科技创新网络,从保障产业空间到汇聚人才力量,从绿美魅力风貌到传承历史文脉,黄埔区坚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保护耕地和生态,“一张蓝图干到底”。《规划》重点围绕老城市新活力、高质量发展领头示范、黄金内湾区域协作等全新命题与要求,从响应国家、湾区战略到广州责任担当等方面,明确了黄埔在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制造业立市、绿美广东建设等方面的核心使命。

  ● 湾区时报 蔡伟斌 杨海卫 陈清 何冬华


  1686627694522.png



  1686627704866.png



  1686627712918.png



  1686627721992.png


  高点定位,构筑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2019年起,黄埔区着手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其间召开了百余次工作例会和各群体座谈会,采用多渠道公共参与,最终形成10万字涵盖“1套规划文本+1套规划图件+1套规划表格+1个数据库”的“四个一”成果。

  在城市定位上,黄埔区坚决扛起走前列做示范的责任,明确定位为“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湾区科技创新主引擎、海丝国际合作先行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埔样本”的目标愿景。

  随着广州科学城的“五年大变样”、中新广州知识城的飞跃崛起,广州海丝城的振兴,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飞速成长,“三城一岛”蓝图逐渐明朗。《规划》提出构筑“三城一岛”美丽国土空间格局,推动构建科学城、知识城、海丝城、生物岛战略互动、空间互联、产业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支撑广州活力创新走廊建设。

  “三城一岛”四个平台,各司其职。其中,知识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科学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海丝城建设“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生物岛建设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区域协调,共筑科技创新网络

  黄埔区作为广州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改革开放的主阵地,该区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共筑科技创新网络。

  在国际层面,《规划》提出,提升中新、中以、中欧等合作平台,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和实体化合作平台,链接国际高端要素,形成更加广泛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学术交流等合作网络,带动国际化创新要素、国际产业资本集聚。鼓励境外国际科技金融机构、科技行业组织落户黄埔,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与国际知名创投基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在湾区层面,《规划》提出共筑湾区创新网络,打造黄金内湾发展核心引擎——

  加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重大科技平台合作,协同深圳、东莞等地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助力“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依托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创新平台,联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围绕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优势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

  在广州层面,对接南沙新区,联动天河区,缝合广州“东进”与“南拓”两大牵引力,做实广州活力创新走廊,打通纵贯中新广州知识城至南沙科学城快捷交通廊道,强化黄埔与南沙在航运、低空飞行等硬联通方面深化合作,合力建设产业集群,与南沙共同推动城市功能联动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同时,串联“天河中央商务区+人工智能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数字经济为引领,集聚金融商务、会展贸易,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配置中心。以“五山高校区+天河智慧城+广州科学城”为核心,打造产学研创一体的示范基地。

  此外,黄埔区还强化与增城、白云两区的创新协作,支撑广州活力创新走廊北段发展。

  围绕“制造业立区”,保障产业空间载体

  黄埔区落实“产业第一”和“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要求,精准配置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保障产业用地,全区101平方公里增量空间的2/3用于保障重大产业平台,落实大科学装置等700余项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稳固制造业立市基础。

  《规划》提出,重点支持芯片、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生物科学等产业,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广州市战略新兴产业。打造“1个三千亿+2个两千亿+4个一千亿+若干未来产业”的万亿级产业体系,形成“千军万马齐创新”企业生态。

  《规划》强化战略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黄埔创新链条齐备的优势,用好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高校等基础创新能力;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龙头企业强大的应用创新能力;用好火村加速器、留创园等企业孵化配套能力;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制造业的雄厚基础,以1个广州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协同各类高水平研究机构,高质量构建“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黄埔力量”。

  构建高效交通网络,营造品质城乡汇聚人才

  黄埔区积极推动“高速轨道+高速公路”建设。加密区域联系通道,构建南北“双十字结构”300公里轨道网络,完善“9高14快4通道”区域路网联系,推动区内南北重点平台对接,与广州中心城区、周边重要城市快速联系,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60分钟可达大湾区的主要城市,30分钟可达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广州东站等主要交通枢纽,30分钟可达广州市中心。

  《规划》按照城镇空间功能互补、特色分明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构建和谐共生的产城关系,形成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三个综合型城市中心,带动生物岛、新龙、永和、云埔、西区等八个地区中心的“三级带动多点”城镇体系布局。进一步做强科学城、海丝城区域服务职能,向西融入广州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做优做强知识城,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一城四镇联动带动周边城镇协调发展。

  该区将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公服设施完善方面,建设“城市+片区+社区”的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与优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结合人才需求靶向供给优质公服设施,统筹城市更新配置教育设施,结合不同类型学校设置灵活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化。住房保障方面,分类保障青年人才刚需、核心家庭改善及低收入人群保障住房,围绕就业岗位与轨道站点分类增加居住用地供应。

  黄埔区充分尊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挖掘和提炼乡村文化,延续村庄传统肌理、乡村风土人情。《规划》提出,加强莲塘村、深井村、上庄村、燕塘村、埔心村、南湾村等历史文化要素集聚的传统村落的风貌管控和引导,塑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千村百花”等各具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规划》提出建设绿美黄埔,打造全域公园城市。塑造“北部山水新城、中部创新科城、南部人文港城”魅力风貌,新增各级公园82个,公园绿地15分钟服务覆盖率由71%提升至90%以上,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通山链水。

  黄埔区是展示广州的重要窗口。南海神庙是千余年海丝的重要起点、黄埔军校是民主革命的“将帅摇篮”、广州开发区是继经济特区之后改革开放的第二波热土。为彰显“千年海丝起点、百年民主革命先声、改革开放窗口”等重大历史节点和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特色,《规划》提出构建涵盖自然文化遗产、历史地段、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层次的遗产保护利用体系。

  《规划》要点一览

  ●黄埔区城市定位:

  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湾区科技创新主引擎、海丝国际合作先行区

  ●加强区域协调,促进高质量发展:

  融入黄金内湾,筑牢大湾区东西两岸科技创新轴交汇点

  对接南沙联动天河,共筑广州活力创新走廊

  携手增城面向深莞,共建东部中心

  协同白云带动从化,一城四镇联动打造国家中新知识城

  ●“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2”指两大国家创新航母平台:国家呼吸疾病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3”指三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慧眼大设施工程、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

  “N”指N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院所: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生物岛实验室、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多个高水平科研院所

  ●“三级带动多点”城镇体系布局: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三个综合型城市中心带动生物岛、新龙、永和、云埔、西区等八个地区中心。

  ●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60分钟可达大湾区的主要城市,30分钟可达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广州东站等主要交通枢纽,30分钟可达广州市中心。


附件下载: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