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全力推进南沙开发开放
南沙,从区域几何中心迈向功能枢纽中心
6月21日,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任务,其中提出要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推进南沙开发开放。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随着大湾区建设走向纵深,广州坚决扛起国家中心城市、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围绕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推动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携手港澳和湾区其他城市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基础设施“硬联通” “半小时交通圈”提速推进
5月30日,随着连续钢构中跨浇筑完成,南中高速项目万顷沙跨海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这是继5月21日洪奇门特大桥合龙后,南中高速项目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重要交通枢纽——南中高速与深中通道正式联通,向实现广州、深圳以及湾区互联互通迈出重要一步。
《南沙方案》提出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牟治平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南沙开发开放,充分发挥南沙重大平台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把《南沙方案》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广州正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形。
在南沙,服务大湾区区域交通中心加快建设,加快推进一批轨道交通、高快速路、航运物流项目,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南珠(中)城际正式开工建设,通车后15分钟即可到达中山;乘上最快地铁18号线,南沙30分钟便可到达广州中心城区。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开展;狮子洋通道通车后,南沙自贸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这两大经济发展平台即可实现异地串联。深中通道南沙支线、深茂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正在提速推进,“湾区通”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初见成效。
路通人和百业兴。从位于南沙的庆盛高铁站搭乘“复兴号”列车,大约半小时即可快速直达香港西九龙站。这样的交通优势是香港青年孙弘睿选择在南沙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南沙位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这里有成熟的港口码头,有多元化的硬件设施和不同的物流配套,商品贸易和交通都非常畅通。”
2015年,孙弘睿到南沙创业做跨境电商项目。2022年《南沙方案》公布后,在南沙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港澳青年发起成立广州市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为港澳青年来南沙实现创业梦想带头引路。
规则机制“软联通” 推动多领域职业资格认可
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提升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关键。职业资格互认为港澳专业人士进一步打开通向内地市场的大门。
“从澳门到大湾区,我们拥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事业空间。”2022年8月16日,澳门律师邝玉球代理的一宗涉港民间借贷纠纷案在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线上调解成功。这也成为港澳律师获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执业后,首个由澳门律师代理的案件。邝玉球等4名港澳律师,是全国首批获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执业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
随着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入,跨境法律服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吸纳港澳专业法律人才参与大湾区法治建设正当其时。南沙建成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孵化站,首批获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资格的4名港澳律师有3名率先在南沙执业,首宗由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澳门执业律师)代理的内地案件诞生于南沙。而且,南沙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
近日,记者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广州·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集聚区定位为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国际片区,在近9000平方米的区域内,集聚了包括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一带一路”域外法查明(广州)中心、金桥司徒邝(联营)律师事务所等30家法律机构,吸引各类法律专业人才近300人,整合诉讼、仲裁、调解、域外法查明、司法鉴定、律师服务等高端法律服务资源,全力打造立足湾区、协调港澳、面向世界的涉外法律服务示范区。
法律领域职业资格互认是大湾区民生领域规则衔接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广州正积极推进粤港澳合作办学、合作办医、职业资格互认等一系列重要内容。以南沙为例,已率先在法律服务、卫生、建筑、规划、税务、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对港澳人士专业资格认可;涵盖6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即将出台;试行建筑和交通工程专业港澳人才职称评价管理办法,23名港澳工程人才获得内地职称。
粤港澳三地在医疗卫生合作与防疫数据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突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获批成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随着“港澳药械通”试点实施,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产业协同“链联通” 港科大(广州)正孕育“硅谷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内物资、数据、资金、人才等科技要素加速流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浪潮奔涌向前,点燃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开放湾区,面向世界。《南沙方案》提出支持粤港澳三地在南沙携手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近日,“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共建启动,粤港澳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打造世界级航运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与广州市港务局签署合作协议,致力于将穗港打造成国际领先的港口航运管理示范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与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区域国际海事商事争议解决服务功能……多家单位近日在航运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为粤港澳携手打造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建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领先的航运服务、航运经纪、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等龙头企业正争相入驻南沙,形成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实现航运交易服务全业态要素覆盖。南沙累计开通154条国际班轮航线,落地4张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牌照,共交付超240架飞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租赁集聚地。
去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为大湾区产业协同注入了新活力。在港科大(广州)科技领创中心副主任白煜看来,港科大(广州)的学科设置与南沙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高度契合,正孕育形成“硅谷效应”。“从去年9月到现在,很多专家从香港或国外带着科创项目来到南沙,进行落地转化,涵盖微电子、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白煜说。
基础设施加快联通,规则衔接深入推进,要素流动更加便捷。“南沙是湾区之心,正在夯基垒土,推动产业基础创新向实。”广州南沙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南沙正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变身成为区域交通中心和功能枢纽中心。”
他们为18万余考生保驾护航
6月25日,广东高考放榜。几天前,广州中考顺利收官。今年,广州有5.8万名高考生,12.4万名中考生。考试结束后,广州市招考办依惯例发布了感谢信,信中提到“全市考生赴考顺利,试卷发放安全,考点周边环境良好,考试设备运转正常,考试秩序井然,考风考纪优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实话语背后,是并肩作战、齐抓共管;是纾困排难、夙夜在公;是理解包容,默默奉献。场内,少年奋笔疾书写就成长答卷,场外,各方保障、热心送考,共同完成一份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答卷,体现在时代“赶考”路上的广州担当,传递世代相接的羊城温度。
稳 凝心聚力为18万余考生保驾护航
6月7日8时,广州市第六中学考点,在父母师长、亲朋好友的夹道欢呼和加油鼓劲中,考生们陆续抵达。他们接受金属探测仪检查并通过智能安检门后进入考点。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要求,今年起广州首次在所有高考考点配备智能安检门,采取“2+1”安检模式,即考点入口处设人工安检、智能安检门两道安全检查区域以及考场入口处设第三道人工安全检查区域。
为做到“新举措,稳如常”,各考点组织考生和监考员进行高考入场安检门模拟演练,及时总结入场存在问题和不足,立行立改。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流程增加可能导致入场缓慢情况,各考点及时增加人手,在封闭区内为每个安检门配备4至6组金属探测仪。做到关口前移,各考点在考前做好考生进场的流量测算,在安检门旁设置物品存放台,考生进入安检门前可放下容易产生误报的手表等金属物品,由考点专人检查后,再由考生取走,提高考生通过安检门的入场速度。正是由于前期的反复演练和改进优化流程,全市60个高考考点的考生得以“丝滑”入场,心态平稳地参加考试。
考生们要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而高考8000余名、中考1.4万余名考务人员,教育、网信、公安、保密、卫健、工信、住建、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城管、水务、园林、气象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的综合保障体系,则是考生们安心赴考的底气:公安、生态环境、住建、交通、卫健、市场监管、城管等相关部门重点检查考点周边环境治理、食品安全、考试防疫等措施的落实情况;气象部门及时把考生赴考时段的天气预报短信发送到考生和家长的手机上;水务、应急、林业园林等部门积极防范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及时处置险情,确保考生安全赴考;高考、中考期间,广州警方在每个考点都设立了安保服务综合执勤点,做好现场受理、快速处置涉考报警求助及应急处突的准备,如配合考试主管部门为遗失、忘带身份证的考生提供远程身份查验和紧急临时身份证明办理等服务,安保便民服务点共现场处置涉考救助90起,帮助考生426人次;广州地铁增加备车、开设绿色通道、设置“爱心助考驿站”,邻近考点及全线网执行常态化客流管控的车站在安检点和进出闸机处设“考生快速绿色通道”;广州出租车爱心送考,每单预约都会预留一台应急车辆候命……各职能部门凝心聚力,各环节运转稳如磐石,为平安中高考提供了有力保障。
暖 悉心呵护留下温暖成长记忆
中高考期间,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的细心、关心、贴心,和社会多方力量凝聚合力,织成细密的关爱之网,守护着每位奔赴梦想的少年。
中高考恰逢雨季,各考点为考生准备了暖心保障。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搭建雨棚和走廊,为考生避雨挡阳;广州市第六中学考点设置了“心理加油站”和“考场医疗点”,还配备雨衣、鞋套、拖鞋、毛巾、雨伞、校服、风筒、一次性口罩供有需要的考生使用;广州市南武中学更细致到为路远有需要的同学临时提供住宿。
有学生因为紧张无法入睡甚至哭泣,老师的心理疏导和安慰持续到半夜。在广州市育才中学考点,高考期间,每场考试还没结束,接下来考试科目的科任老师就会早早等在考场外,等着在休息时间进去陪伴学生。考试结束后,有学生担心考试结果,广州市第十三中学的林老师就用自己的高考经历鼓励他们,叮嘱他们看向新起点,拥抱新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做善良、正直、勇敢的人,他们值得拥有所有美好的事物。”林老师说。
牵挂考生的,还有许多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他们在考生不知晓的角落,默默地守护、祝福着他们。从警23年的越秀交警大队梁警官坦言,高考期间开启“护航模式”后,自己的心情是有点紧张的,“尤其8时30分后如果收到求助信息,时间紧,就很怕帮不到考生。”
部分考点周边的公交站在考试期间采取“飞站”举措,中考期间,一汽巴士三分公司营运调度员罗志勇和同事们值守在“飞站”的公交站内,向前来乘车的市民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英语考试公交站点临时“飞站“期间,他在自己值守的站点大约向100多人解释了100多次。“累是有点累,但很有成就感。”罗志勇说。
奔赴理想的路上,温暖和爱从未缺席。这个夏天,全城涌动的暖意,多方释放出来的善意,将会成为考生们成长过程中最暖的回忆。
细 用心陪伴全盲考生追梦征程
6月9日下午6点15分,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2023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而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以下简称“华附”考点),一名特殊考生还在奋“笔”疾“书”,他就是今年广东省唯一一名全盲高考生小亮(化名)。由于盲人考生特殊性,小亮每科的考试时间比使用普通高考试卷的考生多出50%,这也让他成为广东省最后一位走出高考考场的考生。
左手触摸试卷读题,再用专属的盲文模具来打孔答题,三天的时间里,小亮就是这样摸索着“扎”完6科的考试。随着小亮答题结束,小亮的监考老师之一、华附体育老师陈鹏程心里长舒一口气,暗暗为小亮顺利完成考试欢喜。
小亮顺利完考的背后,是一群人巨细无遗的全心奉献和默默助力。为了确保小亮顺利完考,华附考点为他定制了专属方案并启用距离考务办公室最近的考场,以便特殊情况发生时作出最快的响应。六科考试里,一共有4位老师为小亮监考,两两组队,每组中都有一位盲文老师。一组负责监考时,另一组则负责接送小亮。这是陈鹏程第一次为盲人考生监考,考试进行期间,他习惯面向小亮的方向,以便小亮需要帮助时他可以及时看到、迅速响应。
小亮所使用的盲文试卷,也是细心呵护的对象。收发试卷时,监考老师格外小心。据了解,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这3科的盲文试卷由专门的箱子保存,避免压坏试卷导致考生无法触摸识别盲文,并安排专人从北京领回到广东。广东自主命题的科目试卷,则由专业的盲文打字员“翻译”成盲文,同时请两名以上的教师进行校对。
据悉,为了让每一个考生都能顺利参加中高考,广州为12名高考残障考生、84名中考特殊考生提供合理便利:如视力残疾考生可申请大字号试卷,听力残疾考生可申请携带助听器,伤病考生可申请携带使用必需的医疗器械,有特殊需要的考生可申请单独考场考试等,确保“应考尽考,一个不少”。
数说中高考保障
1.高考全市共设置考点60个,考务人员8210人;中考共设置考点170个,考务人员1.4万余人。
2.羊城铁骑“护考小分队”在高考期间累计护送33名考生及时安全到达考场;于中考期间护送38名考生。
3.今年4月1日至6月8日,全市通过“绿色通道”共加急处理高考考生居民身份证1563张、临时居民身份证136张;4月以来,共办理涉中考绿色通道加快制证601张,加急制发临时居民身份证325张,为考生制作考试临时身份证明23张。
4.自5月20日开始,广州警方提前会同教育、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检查400余次,针对全市各考点及周边治安、交通进行检查,共排查重点场所5700多间;高考前夜,广州警方在各考点及周边设置铁马、水马、防冲撞设施及交通设施5600余套件。
5.高考和中考期间,广州警方每天在全市部署1.4万余名防控力量,营造安全稳定的考试环境。
6.350辆优质车辆组成如约爱心送考车队,为有出行困难的考生提供爱心送考服务。高考期间,如约出行集团1.3万辆出租车优先为考生提供应急接载服务。
7.高考期间,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投入超3000人应急队伍深入走访全市各高考重点保供电场所,截至6月6日,25辆应急发电车进驻考场,32辆应急发电车应急备用。中考期间,广州供电局保供电人员现场24小时应急值班,截至6月19日,22辆应急发电车进驻考场,29辆应急发电车应急备用。
5月25日-6月14日,在广州市农科院南沙总部基地举办的为期20天的第25届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暨西甜瓜新品种展示会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展会面积300亩,设置4大特色展区、19个专业展区,参展单位76家,展示品种1220个,省内外机关团体、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推广部门领导、科研人员、种业企业以及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澳门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观摩交流,市农科院展示基地日均接待参观人数500多人,创历史新高,充分发挥了搭平台、展成果、聚智慧、促发展的公益服务职能。
服务种企,提供最佳技术支撑与成果展示平台
大多数种业企业因栽培技术力量较薄弱等因素,无法将其品种的特性完全展示出来,而借助市农科院承办的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平台,依靠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撑能够确保其品种展示出最佳性状,节省人力和土地的成本。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以露天栽培展示为主。夏季高温多雨,病虫害多发,市农科院技术团队刻苦攻关,全程配套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克服高温高湿、咸潮等不良天气以及病虫害多发等不利因素,确保田间参展品种长势最佳,向农户充分直观展示蔬菜(西甜瓜)新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促进优良品种的推广,种企从中受益良多,许多种企连续10多年不间断参展。本届展会期间,广州亚蔬园艺种苗有限公司、广州市华艺种苗行有限公司等大型种企相关负责人频繁到其田间所属展区和农户交流洽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良种化水平。
服务农民,搭建培养种植能手的平台
展示会所有参展品种均为近年来省内外科研院所、种业企业提供的优良品种以及市农科院选育新品种,具有抗性好、品种优、市场潜力大等特点。同时展会及时向农户传递市场和生产需求信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西甜瓜尤其是薄皮甜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潜力巨大,本届展示会期间,来自佛山、中山、江门等地的农户通过媒体报道得知市农科院举办西甜瓜特色展,便自发组团专程来到现场观看。市农科院安排科研人员在田间向农户们介绍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种植技术以及如何处理病虫害等问题,精准带动种植农户增产增收。
展示会也成了培养了种养能手的平台,展会期间,开展南沙区、从化区、黄埔区、阳西县、湖北宜昌、广西农垦等农民培训12场次,将先进栽培技术与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民。展示会培养的一批种养能手已经成为省内外农业科研与推广机构举办蔬菜田间展示会的栽培与管理技术骨干力量。本院连续多年选派种养能手为贵州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会、肇庆蔬菜新品种展示会等提供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服务科研,成为农业科技交流创新平台
展会举办的西甜瓜论坛和现场交流活动,为农技科研人员开辟了一个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窗口,针对当前现代种业发展方向,交流现代育种、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的经验方法,共商破解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方法。本次展会共有50多家省内外的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政府机关、种业企业、境外种企等前来参观,就最新品种研发、品种与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合力,推动广州种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市民,成为广州市都市农业科普教育的良好平台
展会期间,市农科院南沙总部基地成为广大市民打卡地。他们漫步在瓜果飘香田间、绿色盎然的荷塘边、新奇特的瓜果长廊里,饱览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分享丰收的喜悦,体验农耕文化,充分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尤其是周末,人气尤为火爆,例如:5月27、28日适逢周六日,日均接待市民达2000多人,盛况空前。展示会期间开展科普研学15场次,共吸引师生约1500人次到基地参观学习,寓教于乐,激发小学生们对农业的热情,培育未来农业新农人。充分发挥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农业公园的职能,成为了广州市都市农业科普教育的良好平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