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杨和重构产城空间格局、建强“中心镇”!
8月9日,高明区杨和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镇长罗兆初向大会作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报告。
今年上半年,杨和镇高质量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全镇实体经济实现量质齐升,城市开创有机更新新局面,群众生活品质跃上新台阶,城镇治理能级达到新水平,高效型政府取得新成效。
上半年,杨和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6%。11项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动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15.58亿元。引进优质项目7个,累计完成招商引资32.15亿元、签约固投13.28亿元。新泰隆环保获得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央奖补资金307万元,是全区首家获得该项资金的企业。用地保障不断强化,以存量换空间,盘活低效用地725亩,完成土地收储726亩,处理批而未供、闲置土地530亩。
会议指出,杨和镇作为高明区“两城一带”建设的重要融合节点,肩负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区位责任,要对标“中心镇”加快找差距、抓落实、拼赶超。下半年,杨和镇将紧扣“两区一廊”发展定位,锚定“113”工作思路,全力做好“产城人景”四篇文章,扎实推进“东进西联、南融北拓”,重构杨和产城空间格局、建强杨和“中心镇”,为推动“再造一个新高明”提供更强而有力的支撑。杨和镇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扣空间格局重构,提高产业层次促经济质效攀升。
全镇聚力攻坚落地转化,聚焦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居三大主攻方向,形成具有镇域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聚焦“西联”“南融”“北拓”,着力增强发展动能,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深度融合三产发展。
二、紧扣美丽圩镇建设,提升功能品质促镇村能级跃升。
全镇更高标准谋划空间布局,更高质量完善基础配套,更高水平开展精细化管理。聚焦“东进”,加快融入“荷杨新一体化”和高铁枢纽发展区规划建设中,提升城镇中心区人气集聚能力和宜居水平,重塑杨和产城文旅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形态。
三、紧扣绿美杨和生态建设,构建全域绿色空间体系。
以区委全力打造东部山水田园休闲区、中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和推动,高质量做实“碧水绕城、以水兴镇”这篇“水”文章,推进“一廊三示范段”建设,以“文旅+”“体育+”深化文体旅融合联动,全面激活水经济。
四、紧扣民生民意民计,完善社会服务促生活品质改善。
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进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建设,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服务、公共文化等保障水平。
五、紧扣机关作风效能,提效自身建设促政府履职高效。
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用好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大力整治“庸懒散”、打通“中阻梗”,让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会议审议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
8月11日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性交流展示暨岭南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将在美陶湾启动,五省民间文化艺术项目将共聚一堂,在南国陶都这片热土上交流展示,共同展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魅力。
此次交流活动为何在美陶湾举办?事实上,美陶湾所在的石湾镇街道,已4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今年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是佛山唯一入选的单位。
立足陶瓷文化资源优势,石湾高标准规划建设美陶湾,建设文旅载体,培育“文化+”融合生态,打响品牌,集聚人才,让传统陶文化传承出新意,有广度更显温度。
“陶文化+”跨界融合
佛山石湾是我国陶文化发展演变、延续传承的重要区域,也是传统陶瓷产业发源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被誉为“南国陶都”,具有近5000年的制陶史,“石湾瓦,甲天下”的美名传遍海内外。
作为佛山的重要文化名片和独特城市标识,石湾陶浓缩了佛山发展的文脉根基,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如何以这张传统文化名片为城市铸魂赋能?石湾着重推动文化跨界融合,激发陶文化传承支撑力。
一方面,石湾将旧厂房、旧仓库、旧陶工宿舍等改造提升成公共文化设施、文创空间、新业态消费场所等,孵化本土IP,使老城区重新焕发“青春”。其中,南风古灶保留烟囱及建筑的文化肌理,改造为陶文化融合发展空间。您好·智谷产业园将旧陶瓷厂房改造为文化发展载体,引入美术馆、艺术馆,打造城市IP文创孵化基地。
同时,石湾打造出8号艺术码头、陈太吉酒庄等富有陶瓷工业遗产韵味的园区以及文化景观,建成以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广东新石湾美术馆、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馆36家,让更多人感受到石湾陶塑艺术魅力,为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阵地支撑。
另一方面,石湾创新陶文化展示传播模式,引入文化餐饮、直播基地、陶文化酒店、特色民宿、网红体验馆等“陶文化+”多元业态,开发陶文化IP新产品。
今年以来,美陶湾举办多场音乐会和创意市集,将音乐文化、咖啡文化、露营文化、粤菜文化等融入传统陶文化,让传统陶文化变身“新时尚”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实现“老”文化与“潮”生活的融合。
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需要在传承和传播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为构筑陶艺文化高地,石湾连续举办多届中国(佛山)陶瓷创意周,10届“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14届石湾陶艺生肖大赛等品牌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创力”齐聚陶都,推动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对外传播陶文化的同时,石湾也以文脉滋养城脉,每年举办超过200场次专题展览、特色民俗、文艺表演、讲座论坛、艺术沙龙、文化体验等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同时,与佛山本地中小学校共建石湾陶瓷教育基地,启动育“陶”树计划,在中小学生心中种下陶文化传承的种子。
此外,美陶湾上线全省首个数字陶瓷文化博物馆,以佛山陶瓷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利用5G、VR、全景技术等技术手段,打造既传承厚重历史文化又时尚新颖,能吸引年轻人的数字博物馆。
陶文化是佛山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近年来,石湾积极推动陶艺文化走进西班牙、瑞士、芬兰,以及澳门、台湾、大连、上海、成都等地展览,吸引国内外观众超千万人次,让更多人了解美陶湾。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石湾先后出台《关于鼓励石湾陶艺对外推广的扶持办法》《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扶持办法》等扶持政策,从艺术创作、引培人才、创业服务、企业引进、文化赛事、理论研究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奖励。
同时,石湾实施青年人才扶持计划、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与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青年人才公寓等,形成涵盖陶艺大师、顶尖专家、专业人才、青年创客等在内的多元人才发展格局。目前,石湾拥有国家级陶艺大师27位,省、市级陶艺大师147位,中青年陶艺家超300名,文创设计人才近2万人。
将陶之美融入城市肌理
近期,禅城启动城市品质提升暨城市格调三年行动计划,将通过“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展现禅城的艺术之美、人文之美、空间之美、现代之美。
近年来,石湾不断将陶文化美的元素融入校园周边环境提升、道路天桥、公园景观、重要交通节点等城市设计中。
其中,佛山地铁2号线石湾地铁站内使用3D全息投影以及新材料技术,以“流动的博物馆”作为主题,全面展示石湾文化特色和底蕴。
同时,石湾在城市公园、道路街巷等增设陶文化主题景观,实现传承陶文化与城市规划的深度融合,让民间文化艺术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此外,石湾还计划在东平河北岸打造陶艺文化广场、佛山左岸文化艺术走廊以及美陶湾大道等,全面提升城市格调。
石湾镇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改环境、补功能、造氛围、拓空间、建载体、搞活动、引人才、优服务、育产业的工作主线发力,加快美陶湾建设,做好“陶”文章,谱写陶文化传承新篇章,为高质量建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提供典型示范。
8月9日,南海狮山举行乡村振兴大擂台暨2023年上半年“3+2”基层党组织述职评议会。村(社区)同台比武,交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服务群众“半年考”的亮眼“答卷”。
其中,“3”是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点组长、副组长组成“直联三人组”作为述职团队,“2”是以述职报告与问答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述职交流。
现场以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了莲塘村、华涌社区、大浩湖社区、桃园社区、黎岗村、联表社区、沙水村等7个村(社区)“直联三人组”依序上台述职。
莲塘、华涌、黎岗、联表等村(社区),在村(社区)党组织引领下,通过党组织集体决议、经济社“两委”沟通、入户了解群众意见等方式,一次次解决土地征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关乎全镇中心工作的难题。沙水村则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为例,阐述村社党组织如何具体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而大浩湖、桃园等社区格外注重小区党建阵地建设,以小区党支部为中心,凝聚党员、志愿者、楼长、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各方主体,有效解决小区停车难、邻里矛盾等管理难点、痛点。
“挂钩村(社区)经济社社委会中的党员占比是多少?”“挂钩村(社区)在册党员共有多少人?”“挂钩村(社区)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点难点工作有哪些?”……“擂台赛”还对各“直联三人组”进行“客观题+主观题”的全面考核。
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用成绩“说话”,“直联三人组”用数据“答辩”,既总结了上半年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成绩亮点,又为下半年工作开展凝聚攻坚合力。
狮山镇党委副书记黄红燕表示,基层党组织要继续强化组织保障,狠抓队伍建设,聚焦服务大局,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体来说,各村(社区)“头雁”要带头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要坚持“党建+”的工作理念,充分把村社干部、党员队伍、群众组织调动起来,常态化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并结合“我在群众身边”志愿服务品牌、“熟人社区”创建等重点工作,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纵深推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