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锚定目标 全力以赴抓好三季度经济工作
8月4日,广州市黄埔区委常委会、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听取黄埔区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杰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当前黄埔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但稳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谋划部署,正视差距、认清形势,抢抓民营经济、城中村改造、提振消费等发展机遇,锚定目标、扎实苦干,坚持以周保月、以月保季,全力抓好三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抓工业,加快推动汽车、化工、石油、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推进当年可形成产值的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尽开,重点推动“一企一策”企业快产多产,做好税票、产能、订单等方面服务,强化全区协同作战,让招商真正成为干大事、创大业的“新引擎”。要多措并举抓旧改,保障资金渠道畅通,以制度创新解决工作难点痛点,加快解决城中村改造模式转型,形成城中村开发多赢的黄埔模式。要千方百计抓消费,促进消费快速回补、全面提振,推动批发业企业加大业务量,全面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和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升级。要不遗余力抓安全,狠抓安全生产防风险守底线工作,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加大就业等民生保障力度,兜牢兜实经济社会发展底线。
(记者 焦婵娟 黄三笑)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1312”,是广州对未来谋篇布局的关键数字,也已成为全市各区真抓实干的高频数字。
7月23日,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提出“1312”思路举措。随后,全市11区陆续召开区委全会,出炉细化实化“施工图”、谋划新任务书。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广州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建设的思路举措,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再闯新路、再创新绩、再开新局,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以一域看全局,从全局谋一域。市委全会后,广州各区紧锣密鼓作答、争分夺秒落实,字里行间满是勇当先锋、走在前列、示范表率的奋进之心,尽显紧抓新机遇、建设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责任担当。
一个崭新的广州正朝着“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标高追求阔步前进。
落实“走在前列”总目标
在新形势新要求之下,广州各区都定下了新一轮发展布局中的新目标与新愿景。
这既是紧扣市委对于当地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定位,也是围绕“走在前列”的总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标高追求。
南沙,是广州从去年至今的“热词”,是城市未来发展“双核”之一。此次南沙区委全会旗帜鲜明提到,坚持以实施《南沙方案》为牵引,勃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主阵地的新活力,奋力形成走在最前列、奋勇当尖兵的生动实践。这样的发展定位,将充分发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的牵引带动作用,最大限度产生示范效应。
作为广州经济第一区,天河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中争当先锋、勇挑大梁。同时,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奋力推动“在十个领域争当先锋”。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黄埔则提出,保持“归零心态”,锚定“走前列当尖兵”目标任务,以“二次创业”姿态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年上半年,黄埔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需求萎缩、内生动力不足等不利因素,GDP增长实现负转正。为此,黄埔以强烈的问题导向和危机意识表示,必须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打赢下半年经济发展翻身仗。特别是,继续挑起广州实体经济大梁,奋力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打造成为广州新一轮大发展的标杆城区,以当仁不让的使命担当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广州腹地广阔,各区发展基础不一、资源禀赋不同,使命和发力点也各有侧重。
地处老城区的越秀提出,持续激发“二次创业”的豪情壮志,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打造高能级国际大都市核心区。这既是明晰历史方位的科学谋划,也将有利于推动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此次市委全会赋予了增城建设东部中心的全新战略使命。立足于此,增城表示,要高水平规划建设东部中心,聚焦“现代活力核”“新广州”战略定位,以世界眼光,对标国际一流,建设枢纽中心、产业中心、科创中心、消费中心。
各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的前瞻性布局和阶段性目标,将形成合力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不约而同的“产业第一”
“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重新摆在了广州城市发展的“聚光灯”下。
纵观11区对未来发展的部署,无一例外,都对此作出了专门论述。
对于传统制造业大市的广州而言,这种不约而同的动向,不仅是各区落实“制造业立市”的必然选择,也反映出区域经济竞争正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产业比拼上。
广州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工业大区黄埔提出,实施智造强区行动,加速实施“万亿制造”计划,构建科学城智能制造等“五大产业带”,全力推进招商筹建“123”行动,大力建设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今年上半年,海珠GDP增速位居全市次席,背后便是工业的厚积薄发。近年来,海珠实施都市工业回归计划,列入“1+6+N”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连续两个季度,海珠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和规下工业综合增速居全市各区首位。
在海珠的产业发展布局中,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工业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加紧培育未来产业。
“以制造业实现新跨越的大志气,抢占现代化产业新赛道。”花都同样提出,要始终坚持“智造立区”,全面升级汽车、临空等优势产业,深度开发皮革皮具、化妆品、声光电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储能”等新兴产业。
这正是市委全会提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的关键所指。
制造业是牢牢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做优做强大平台、大项目,才能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广州各区的路径很清晰,就是以建设大平台、抓住大项目,实现产业大突破,推动经济大发展。
白云要全力争取省级制造业产业园牌子,大力发展“六大千亿级”和“六大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南沙则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广州期货交易所、广州数据交易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平台作用,加快打造“芯晨大海”产业集群;增城将大力提升增城开发区等发展平台承载力,推动增芯、越海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加快“芯显车”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重振制造业,是广州开启“二次创业”的关键所在,也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久久为功的长远所向。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当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广州“二次创业”再出发的重要抓手。
在11区的未来规划里,关于落地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两方面的重点路径。
一方面是,在强区联镇带村上下功夫,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广州北部的花都、从化和增城三区,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的重要组成,要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过程中率先创新示范。
根据自身禀赋条件,这些区都定下了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花都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强镇街服务规范便利化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圩镇,深化镇街体制改革。
从化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增强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构建特色优势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增城将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农村“三块地”改革新模式。
致力于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番禺同样明确任务,着力强区促镇带村,力争打造1-2个过1000亿元级别的工业产值大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另一方面是,加速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城镇化,城中村在广州城市快速扩张的区域星罗棋布。面向未来发展,天河把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作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和最大潜力板,坚持“留、改、拆”并举,“拆、治、兴”同步,持续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和发展质量。
今年以来,中大纺织商圈正式开启升级更新,吹响城中村治理的“冲锋号”。此次海珠区委全会明确,将以康鹭片区为重点,加速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城中村更新改造、人居环境治理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行动。
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广州中心城区,白云则双向发力:以“1+3”镇街结对互促机制为抓手,打造示范镇、示范村、示范社、示范户、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等“六个示范”;“拆、治、兴”并举推进黄边、五龙岗和萧岗、三元里、棠涌等城中村改造。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将城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统筹起来,让广州的战略空间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
布局城市发展战略空间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超大城市。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率先探索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是担当“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应有之义。
此次市委全会特别提出,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促进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
荔湾一直以来都是岭南文化核心的重要承载地,在城市规划中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利用。“新”与“老”的辩证将在此交织:北片,围绕建设“历史文化核”,以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为牵引,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增强高端要素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充分彰显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老荔湾”;南片,围绕建设“现代活力核”,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打造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荔湾”。
同为历史文化中心城区的越秀提出,坚持“精细、精品、精美”工作标准,用好“激活、优化、疏解”发展策略,加快建设宜居、艺术、绿色、人文的超大城市中心区。
围绕高水平规划建设东部中心新任务,增城将高水平推进东部中心城市设计、空间拓展、产业集聚,打造引领大湾区、联动长三角和京津冀、面向海内外的广州东部综合门户。
《南沙方案》实施一年来,南沙聚焦服务品质提升,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建设进一步取得突破。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入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正从大湾区地理中心变身成为区域交通中心和功能枢纽中心。
迈向“未来发展核”,南沙的规划是,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理念,做深城市规划设计,加快编制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全省首个未来城市建设试点,探索“战略留白”划定管理,集约节约、疏密有致,营造南沙特色城市风貌。
可以预见,以高水平规划推动南沙能级之变、格局之变,打造世界城市发展标杆,将成为人人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
着眼大棋局,落子关键处。再次启航的广州,在传承与发展中凝聚向前的合力,奔赴新的“海阔天高”,实现新的“千年风华”。
毕业季,就业季。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前的广场上,“阳光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正在举办,近千名毕业生来回穿梭于各个企业摊位中,互与参会的企业负责人详细交谈,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应聘者求职意愿等情况。
“此次招聘会共有96家用人单位线下参会,推出3600余个岗位,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互联网科技、教育科研、金融投资、文化传媒及广告出版等行业。”现场,招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广州“稳就业”的“学校一角”。2023年上半年,广州人社部门举办各类“阳光就业”招聘活动468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5.13万个。
今年以来,广州多措并举,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成效初显。1-6月,广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18万人,全省排名第一,完成全市年度任务的66%。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广州以重点群体稳就业、主动服务保用工、建好平台促就业三项工作,稳住“就业底盘”,兜牢“幸福底线”。
打出组合拳,支起大学生就业“保护伞”
他是从潮汕农村走出来的贫困生,曾因经济困难差点辍学;他是广州木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刚毕业一年,一手创立的公司年营收将近300万。
“我是通过‘赢在广州’大赛这个平台,实现从学生到创业者的成功转变”他叫林大彬,从特困学子到科技公司创始人,在“创时代”浪潮中,林大彬始终记得,参加第十届“赢在广州”创业大赛时的场景。
高校毕业生是重点就业群体,是广州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州作为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如何让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是广州人社部门的重要课题。
2012年,“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举办,已连续举办第12年,累计超过10万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报名参赛。目前,大赛累计评选出507个获奖创业项目,发放创业扶持资金总额约1610万元。507个获奖项目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6000人。
林大彬就是万千大赛受益者中的其中一名。
作为大学生创业者,起初,林大彬及团队和很多初创者一样,在起步阶段面临着缺少资金、资源、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他们便萌发了参加创业比赛的想法。
林大彬坦言,通过“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平台,他不仅学会梳理创业项目的商业逻辑,并获得宝贵的创业资源,10万元的大赛扶持资金更为创业团队雪中送炭,既解决了项目初期的融资问题,也增强团队进一步设计研发产品、以创新带动创业就业的信心和实力。
如今,木木科技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速发展,更在带动就业方面展现了更大的担当,团队累计带动就业1520人,有138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6人自主创业。
在大学生创业形成就业倍增效应的同时,广州继续打出大学生就业组合拳。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广州联合50所院校创立就业创业e站,将公共就业服务扩展至毕业生离校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业创业e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站设有专门场地,配备专职老师和学生管理团队,组建了校内外专家就业创业导师团队,并制定了站点运营的规章制度。去年,在就业创业e站的配合下,广外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接近95%,超过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此外,今年上半年,广州累计举办“阳光就业”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68场,提供就业岗位65.13万个;依托“阳光就业”小程序发布招聘需求11.40万人次,简历投递12.51万份次。举办就业创业讲座305场,高频开展校园招聘会、就业见习网络匹配会……
大学生创业大赛,院校就业创业e站,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广州多措并举,与高校毕业生求职者“双向奔赴”,支起就业“保护伞”。
一一“结对”,打好企业用工“攻坚战”
7月11日,海珠区的港澳青年人才就业驿站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结对”活动,就业服务专员代表分别与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蛋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正式结对。
“‘结对’后,我们将通过微信、电话、走访、座谈等方式,从推送宣传惠企政策、实时对接用工需求、高质高效发布信息、有效有度服务惠企四个方面为对应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的用工服务和指导。”就业服务专员介绍,结对活动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招聘用工、企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难点疑点。
去年,5名就业服务专员代表分别与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艾利(广州)包装系统产品有限公司、广州辑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5家企业代表结对。
“增强了我们的用工稳定性!”广东医谷南沙园区代表说,自从结对后,珠江街就业服务专员经常到医谷基地推送就业补贴政策和协助开展招用工工作,园区内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都不同程度上享受了相关人才补贴政策优惠。
保用工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广州对接21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健全完善重点企业库并实时动态调整,进一步密切就业服务专员与重点企业的定点对接跟踪联系,依据企业注册地所属地区向每家企业统筹安排就业服务专员,建立用工服务三级联络机制和跟踪服务台账,建立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
截至6月30日,共258名就业服务专员与4586家重点企业“结对子”,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为重点企业调度用工1.45万人次。在保用工和稳岗位的目标上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在新业态用工保障上,广州走出了“创新之路”。
今年3月,全国首个新业态用工保障行业自治组织,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成立,是广州率先全国支持新业态发展的创新举措,由平台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专家智库、从业者代表等63个成员组成。
“我们旨在携手新业态用工企业、为新业态用工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智库和业内劳动者代表等,积极推进行业自治,共促广州新业态高质量发展。”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
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将架起政府与平台企业、合作企业、新业态劳动者之间交流的桥梁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用工关系,在推动新业态用工保障工作上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新业态用工保障的“广州样板”。
搭建平台,织牢创业就业“服务网”
在南沙,有这样一座特别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
楼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楼下,已经孵化成功的创业成果正在参加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与一众优秀的创业团队通过赛事达到交流学习、互相借鉴进步的目的。
这里是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下称“创新工场”),是广东省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及粤港两地共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南沙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提升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平台环境,拓展服务内容”。目前,广州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2个,累计孵化项目数量7417个,其中港澳项目数量2099个;累计带动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港澳居民人数2704人。
作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工场青创团队提供研发、办公及活动场地,并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此外,基地每年举办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主题交流、培训及赛事活动。
一方面,基地通过研究院链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们的原始创新资源和成果,以创新赋能创业,另一方面,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研究院链接政府机构、投融资机构和产业界合作伙伴,以政策、资本和市场赋能创业。
今年以来,全市52个港澳青创基地结合本市资源、行业优势,织成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网”,为港澳青年提供政策支持、创业辅导、科技服务、投融资、项目推介对接等创业服务,不断提升对入驻基地项目、港澳青年的服务品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