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一批专业、热情、高素质文旅志愿者队伍
创新文旅志愿服务 营造文明旅游氛围
每逢节假,广州市内主要景区都有文旅志愿者向市民游客提供温暖服务;街头巷尾,老街坊们跟着文旅志愿者出发,深入了解所在社区的历史文化;暑假期间,“小小导赏员”上线,在广州多个文博场馆开展志愿服务……
近年来,广州积极组织开展文旅志愿服务工作,以独特创新的方式建设了一批专业、热情、高素质的广州文旅志愿者队伍,这些文旅志愿者已成为广州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内的一道亮丽风景。从退休老人、年轻人到青少年,广州这支文旅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全市现有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超13.3万人,注册文旅志愿者团队550支,依托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部分A级旅游景区开展各类文旅志愿服务活动,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共同营造舒心的出游环境和文明旅游的氛围。
创新形式:提供“接地气”的文旅志愿服务
“老街坊导赏团”是广州文旅志愿服务的一个创新案例,结合广州社区本土文化,以导赏形式带领市民游客以不同视角“打卡”广州。“老街坊导赏团”陆续开设了“沙面站”“永庆坊站”“陈家祠站”“孙中山大元帅府站”等,以本地人的角度向市民游客展现另一个视角下的广州社区面貌、历史文化,体验羊城新活力。
“老街坊导赏团”带领市民游客以不同视角“打卡”广州。
在“老街坊导赏团”的沙面站,导赏志愿者们带着老街坊们走过沙面旗昌洋行、白天鹅宾馆等特色建筑,与老街坊们共同寻访这些历史建筑的旧时记忆。导赏团成员之一的陈叔叔表示,自己儿时就生活在沙面岛附近,对沙面岛的印象更多是年少的回忆,跟随导赏志愿者的脚步,他看到了沙面的新变化和新风貌。
去年9~12月,在“文化筑梦”青少年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举行期间,一批批“小小导赏员”出现在陈家祠、农讲所、越秀公园等文旅单位开展志愿服务,以青少年文旅导赏的形式讲述广州故事,传播广州本土优秀的特色文化。活动期间,“小小导赏员”们开展43场(次)文旅志愿活动,参与服务人数达128人(次),受众达5000余人。
该活动依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资源,加大政策供给、资金扶持倾斜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效果好的中小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引导青少年通过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感悟优秀文化,提升精神素养。其中,广州市文化馆“小小导赏员”青少年文旅导赏志愿服务项目成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向文化和旅游部报送的两个重点支持项目之一。
专业服务:广邀“专才型”的文旅志愿者
如今,随着广州志愿服务队伍的进一步扩大,得益于志愿者队伍本身“藏龙卧虎”,文旅志愿服务也日益专业化。去年,首支“舞动羊城”街舞文旅专业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并公开发出招募。同时,聚焦传统手工艺的“广作新生”文化志愿服务队也持续招募志愿者,为有志于志愿服务的市民提供展现专业技能的舞台。
“舞动羊城”街舞专业志愿服务队是在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指导下,由广州从事街舞文旅行业的团体、工作室、个人所组成的,致力于开展公益支教、爱心助学、便民服务、关爱乡村儿童等工作,广州的街舞团队、街舞工作室、街舞舞者个人都可以加入其中,一起为广州志愿服务工作出一份力。
而为了保护广作传统工艺、推动非遗事业的发展,促进广州非遗传承、传播,“广作新生”非遗专业志愿服务队也集结了一批热爱非遗、热心公益,具备设计、媒体推广、展览展示、研究等专业技能的志愿服务者。每到大小长假里,广州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会举行各种手工作坊、讲座等服务,有不少有专业技能的文旅志愿者都加入了其中,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期生活。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竹编技艺传承人夏永洪先生作为文旅志愿者的一员,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宣传推广竹编技艺。在志愿活动中,夏老师向体验者讲述了竹编文化历史由来及竹编流程、制作工序技巧等,并耐心地指导现场体验者开展竹编制作,让民间艺术走向寻常百姓家。
竹编技艺传承人夏永洪开展竹编体验文旅志愿服务。
结对共建:筑牢“繁星行动”的品牌价值
不久前,2023年“繁星行动”——广州市基层文旅志愿服务培育扶持计划路演展示活动正式开启,在为期一天半的时间里,共有48位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组织者参与路演答辩,10支文旅专业志愿服务队同场展示本年度策划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众多立足基层,将文旅志愿服务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特殊群体关爱、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项目不断涌现,呈现出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创新发展活力。
2023年“繁星行动”——广州市基层文旅志愿服务培育扶持计划路演展示活动现场。
在展示中,可以发现广州基层文旅志愿服务项目的新亮点:来自黄埔区龙湖街的“妈妈行动队”游戏研究院,通过一起玩民间游戏的方式,搭建游戏参与平台,让各个年龄层的社区居民聚集起来,一方面引领青少年远离电子游戏,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打造和谐文明、标杆社区,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决策和社区建设,激发社区自治创新的活力。“魅力番禺”文旅融合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组织高校专业志愿者挖掘番禺区历史文化、非遗知识、景区特色,推出融合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的“文艺轻骑兵美丽景区行”系列活动,以短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走进番禺景区,为市民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旅融合体验。“我为城市文化代言”心青年文创孵化志愿服务行动,以文化艺术为切口提升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能力,发挥美院学生专业支持的优势,形成“创作-设计-文创-创收-文化品牌”的项目模式,帮助心智障碍人士延展作品形式,教会心青年去创作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创产品。“礼愈童心”汉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以汉文化系列主题活动为切入点,通过“汉服”加传统节日民俗游戏、非遗手工制作及汉服表演,让重症儿童及家庭能接触中华优秀传统礼仪,丰富住院生活,缓解身心压力,感受社会关怀。“星光闪耀计划”聚焦孤独症青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就业困难的问题,搭建艺术、文化、技能辅导中转站,透过艺术品制作打开孤独症青年的自立创业之路。
据悉,今年“繁星行动”文旅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已增加至10支,这些团队不断突破区域限制,从专业化提升的角度赋能基层文旅志愿服务项目,在本次路演展示活动中还形成了多个结对意向,在下一步项目实施阶段,从志愿者培育、活动共建、资源链接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支持,以共同探索更多文旅志愿服务品牌的建设。
近日,为在推进绿美从化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从化区人大城郊街道工委专门组织成立执法检查组,对城郊街贯彻落实《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下称《保护条例》)工作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市、区二级人大代表、城郊街综合行政执法办、经济发展办相关负责同志共约20人参加。
集中学习,提升履职水平。执法检查组成员集中学习《保护条例》,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的人大代表,详细解读《保护条例》中的条款,坚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真正学深、学好、弄懂、弄通,切实增强代表理论水平和履职水平,进一步提高代表的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此次执法检查的深刻意义,准确把握执法检查的目标和重点内容。
执法检查组实地检查流溪河(东风段)保护工作情况
实地检查,强化问题导向。执法检查组一行先后到城郊街塘下坑、流溪河(东风段)沿岸开展实地检查,发现部分河段野泳的群众较多,甚至私自搭建下水码头便于下水野泳等现象;存在警示牌、宣传标识不够明显,宣传效果不佳等问题。
人大代表与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座谈
面对面沟通,提出意见建议。参加执法检查的人大代表客观指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一一进行了答复,并就落实整改问题进行了表态。
代表们充分肯定城郊街在贯彻落实《保护条例》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并提出意见建议。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决心整改突出问题,敢于攻坚克难,压实镇街属地责任,加强与广州市流溪河流域管理中心沟通联系,上下联动,以“河长制”为抓手,加强巡查,在流域防洪、治污等方面落实责任,依法整治、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有力推进流溪河流域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理论水平学习,理清责任,明确要求,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除张贴宣传标语外,鼓励、支持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加强对流溪河流域保护的舆论监督和宣传报道,发动全民参与流溪河流域保护监督工作,共同推进从化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幸福美丽生态之城!
大沥又一工业区摘牌
项目面积约50.75亩
将建设一个集工展贸于一体的
藤编主题产业园
推动千年非遗集群式发展
一起来看看吧
8月14日,大沥镇泌冲凤秀岗工业区改造项目成功摘牌,由佛山市中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竞得。该项目面积约50.75亩,将以拆除重建的方式,建设一个具有较高商业文化价值的集工展贸于一体的藤编主题产业园。
这意味着南海大沥藤编这一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全新的姿态汇入时代发展的浪潮,焕发新活力。
大沥镇泌冲凤秀岗
工业区改造项目摘牌
据了解,大沥镇泌冲凤秀岗工业区改造项目位于广佛交界产业核心区内,片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高速路网完善便利,一小时内可到达广州、佛山的高铁站和佛山机场,吸引了广佛两地的资源汇集,有利于打造现代产业标杆性示范项目,也有利于引进高端装备、高新人才进驻。
此外,该地区作为藤制品较早的主要产地之一,拥有1000多年文化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藤编,也有着闻名中外的“藤乡”之称。
“为了推动藤编产业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结合城市化进程,以文化为动力载体,大力促进藤编产业改造提升,提升大沥藤编名乡的品牌效应。”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预期建设成为集办公、商业、研发、文化于一体的总部基地,配备高质量的研发车间、舒适自然的办公空间、繁华规整的配套商业、藤编产品及文化展厅等。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在今年7月大沥镇召开的产城更新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大沥重点推出63块产业用地,充分展现了“向城市更新要空间、向工业上楼要效益”的决心。(点击查看更多)
而在本次泌冲凤秀岗项目摘牌前,7月27日,泌冲社区“大滘水闸”地块项目顺利摘牌(点击查看更多);8月2日,河东社区“龙船洛”地块改造项目通过村民表决,即将挂网……这些新进展意味着大沥镇工业上楼又将“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大沥镇将继续围绕打造工业上楼、工展贸一体的主题产业社区及产业生态圈,发挥“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比较优势,推动集约发展、产业升级,破解城市形态功能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产出效益低等问题。
“三大模式”焕发藤编产业新活力
近年来,大沥藤编工业呈现发展动力不足,工业产能低下之势。据介绍,大沥镇泌冲凤秀岗工业区改造项目的顺利摘牌,将通过三大模式焕发藤编产业活力。
一是大力促进藤编产业改革,通过引入高级先进设备,提升产业自动化程度;优化物流系统,提高产品流转效率,减少时间成本;利用“工业上楼”的契机,提升生产厂房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科学实用性,优化研发、生产、办公环境,打造人文元素的人性化生产办公空间。
二是推进藤编产品更新,引导现代艺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对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等变化因素及时作出研判,相应调整产品生产投入并提升审美高度,引入新时代的全球创意,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是打造藤编产业品牌,推动藤编非遗文化与城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传承人积极推广非遗文化,拓展藤编文化的传播渠道,结合“线上+线下”的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红探店、藤编文化传承活动等方式,为藤编文化品牌打造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度,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营造旅游休闲氛围;结合藤编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吸引艺术家进驻,开展藤编文化非遗展演、参观项目,引爆周边产业与经济发展,打造藤编非遗文化+城市美学强力IP。
知多D:大沥藤乡发展之路
大沥素有“藤乡”之称,大沥藤编真正兴盛于清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鼎盛期。那时,大沥拥有上千家藤厂作坊,家家户户以藤编为副业,当时南海最大的藤厂南海藤厂和东风藤厂,制作的藤制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2012年,南海藤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南海藤编(大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灿尧开创了大沥本土藤编品牌“藤王府”,颠覆性地设计了“藤木结合”的新型家具,给予藤编非遗文化发展新契机。
南海藤编(大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灿尧开创了大沥本土藤编品牌“藤王府”,颠覆性地设计了“藤木结合”的新型家具,给予藤编非遗文化发展新契机。
2022年,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了“以竹代塑”倡议,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宣布了关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藤编工业园片区项目改进升级,通过打造藤编工业园区,将藤编产业由粗放无序的增长,升级为一个科学、环保、可持续的产业集群。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