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七夕,广州婚俗改革为幸福架桥
花城有囍,红色有礼,为幸福架桥,让美好恰逢其时。2023年广州市“花城有囍·红色有礼”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于8月22日在花都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举行,乞巧寄长情,“甜蜜经济”热潮如约而至,培育婚俗新风尚,为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州特色婚俗改革重点工作和“甜蜜经济”赋能加码。
立足广州特色优势,探索婚俗改革新机制
2021年,广州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也是唯一一个全市域的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广州市积极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需要,从组织领导、制度创新、项目驱动、理论研究和宣传引导五个维度着手,建设一个“最美婚登”、创新结婚颁证集体婚礼“两项仪式”、共建婚姻家庭辅导“三维平台”、夯实婚俗文化“四大阵地”、推动甜蜜经济“五大项目”,擦亮“花城有囍”和“花城有爱”两大品牌,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倡导现代文明婚俗新风,助力婚俗改革出新章。
本次“花城有囍 红色有礼”活动将在全市婚姻登记处开展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为新人提供颁证仪式服务,送上最美好的祝福,让广大新人们在喜结良缘的同时,能够收获简约适度又不失庄重的仪式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文明婚俗新风尚,为幸福奠定基础,走好携手人生的第一步。
婚俗改革不仅是惠民政策,更是公序良俗的时代转变,更是被赋予了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寓意。
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除本活动外,全市各区以七夕节日为载体,分别开展了“爱在七夕·至臻挚意”集体婚礼、“同心许愿·缘结七夕”、“美满婚姻 幸福启航”等婚俗改革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的婚俗改革理念,持续擦亮“花城有囍”婚俗文化品牌,优化婚姻家庭延伸服务供给,让广大市民熟知岭南文明新风尚,助力婚俗改革、“甜蜜经济”和“百县千镇万村工程”。
今年以来,广州市围绕婚俗改革重点工作任务,立足广州特色优势,实施“12345”婚俗改革五大工程,创新推出“花城有囍”和“花城有爱”两大品牌,传播“小型婚礼·大美婚俗”的婚姻理念,带动全市各区、各有关单位共同举办“集体婚礼”,做到整合式、一体化婚俗服务,帮助年轻消费者更轻松地享受婚礼,打造富有广州特色的婚俗改革实验区。
企业联合,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甜蜜经济”
推动“甜蜜经济”发展,将对扩内需、促消费起着积极作用。民政部门推行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是一次企业调整和行业转型的好机会。重复式、浪费式的婚俗消费,传统的“吃大席”模式已经逐渐退出主流市场,实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衍生消费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与需求,比如更为小众化、家庭化的蜜月旅行,精致且实用的结婚手办等。
婚庆产业市场复苏过程中,项目产业、服务体系、拓展经营的三方融合是大势所趋,对关联的行业来说更是潜在利好。目前各地婚庆产业已形成区域企业联合,涵盖文博单位、旅游景区、饮食产业、园艺文化、医药行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地区内的婚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本次活动受到多家企业的大力支持,联合为新人提供“甜蜜礼包”,旨在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甜蜜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广州婚俗深化改革。
以“婚庆+”为方向,串联上下游企业,积极建设“花城有囍”和“花城有爱”两大品牌,深化“12345”婚俗改革五大工程,相信在“甜蜜经济”的推动下,广州市婚庆产业业态将更加丰富,在释放消费活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婚俗新风传播,助力我市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救助站(市未救中心)始终将调查研究作为以主题教育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抓手,精心部署、严密组织、有力推进,并以“五个深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效,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是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围绕救助管理事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定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站班子成员确定了12个调研课题,并成立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形式下沉基层、扎根一线、察情问计,累计开展调研50余次,为课题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确保调查研究真实、客观、可靠。
二是深入落实问题整改。为确保调研工作顺利开展,12个课题组分别制定了调研工作计划,从严从紧从实从细推进调研工作。在调研期间坚持实事求是、直面问题,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统一列入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明确责任、逐项整改、限时办结,并及时解决整改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过落实整改推动工作提升。
三是深入研讨调研成果。先后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讨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开展情况与成果转化情况,对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形成的12篇调研报告、43项研究成果逐一研究、逐项探讨、逐个完善,并进一步明确调研工作安排、成果转化要求与时间任务节点,帮助各个课题组厘清了思路、丰富了内容、优化了形式,为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深入评估成果转化。制定印发了《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工作方案》,组织12个课题组围绕转化完成率、问题解决率、对象惠及率、制度完善率等方面内容制定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与开展自评总结工作,由站主题教育办对各课题组的成果转化情况及自评情况开展初评,并提交站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审议。经审议,12个课题组的各项成果转化指标均为100%,调研工作及调研成果值得肯定。
五是深入回访转化成效。组织各个课题组对本课题的成果转化情况开展自主回访,对其他课题组的成果转化情况进行交叉回访,重点检查问题是否解决、责任是否压实、制度是否完善并落实等方面工作,确保以扎扎实实的成果、实实在在的成效高质量完成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各项工作。经回访,12个课题组的调研成果及其成果转化工作均已对救助管理工作、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产生实际促进作用。
8月23日,全省首单“农机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增信”试点模式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在省、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省金融支农促进会的指导下,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联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市推出全省首单“农机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增信”试点模式,该产品首期将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100万元,破解“农机用户保险难、融资难、融资贵”之忧有了新办法。
为解决农机用户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资金及保险保障需求,阳光农险经过多次调研探索,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作为主要增信方式,有利于提高农机用户获得银行贷款机会、降低农机用户贷款审批门槛,切实解决农机需求用户无有效资产抵押、无稳定收入来源贷款难的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是参保农户(企业)获得政府政策性支持的有效证明,保单的保障权益体现了农机用户还款能力。引入“农机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增信”试点模式,参保农户(企业)的保险保障权益不因增信而降低。同时,依托农机合作社投保,可解决合作社社员单笔贷款额较小,贷款资金审批及运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支持银行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等实操手续的简化。
全省“农机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增信”试点模式,突出“扶小扶弱”的政策导向,首次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纳入保障范畴,是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的新尝试。
据悉,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立足引导和扶持,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市财政资金超过1亿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全市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更趋合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29万千瓦,同比增长1.03 %。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台超过2000台、插秧机390台、农用无人机343台、烘干机57台,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此外,为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广州市还实施倾斜补贴政策,农机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95个,此次参加试点模式的广州市增城宏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广州市6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之一。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于培松处长、市农业农村局龙桂华二级巡视员、增城区农业农村局何灼庚副局长、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