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捐赠站:向西藏拉萨捐赠爱心物资2万余件
近日,广州市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以下简称“市捐赠站”)联合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向西藏拉萨捐赠全新衣物2万余件,价值675万元,用于当地开展困难群众帮扶活动。
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热心公益慈善事业,2014年以来,已累计向市捐赠站捐赠衣物价值约4063万元,屡次获得广东省“红棉杯”奖项。
为让爱心捐赠物资尽快运抵拉萨,市捐赠站提前研究部署,与爱心企业增派人手,做好捐赠物资清点核对、归类装箱工作,确保物资核对准确、顺利交接。在共同努力下,满载爱心物资的车辆正驶向数千里之遥的拉萨,计划在雪顿节(藏族传统节日)到来之前给当地困难群众送上一份节日礼物。
近年来,市捐赠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发动爱心企业、热心市民参与对口支援工作,每年都为支援地区困难群众送去爱心捐赠物资,以彰显担当,展现广州人民的爱心温度。同时,积极拓宽帮扶广州市困难群体的深度广度,与各类公益慈善组织联合开展“爱心物资进村居”活动,通过举办公益集市、“爱心大篷车”等方式,及时将社会爱心捐赠物资送到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中。今年以来,市捐赠站共向西藏、江西、广东梅州、清远、湛江等对口支援地区及广州困难群众发放捐赠物资5.5万余件,价值近900万元。
9月3日上午,2023年服贸会“投资中国年”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大会启幕,大会以“中国服务业 全球新机遇”为主题,全面盘点了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成效,集中展示了对外开放机遇下的中国新貌。
大会发布了2023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最佳案例,其中广州13项创新举措入选,涉及金融创新、绿色发展、专业服务以及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等领域,为相关行业的开放发展提供综合性方案。
作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中唯一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广州在会上展示了一批已落地标志性项目并发布重点合作需求项目,以扎实成效引聚全球投资目光。
自去年12月入选试点城市以来,一大批首创性、国际化、高质量的改革举措在广州应运而生,一扇开放繁荣的机遇之门正徐徐打开。今年1—6月,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0314.95亿元,同比增长5.8%,占GDP比重73%。
先行先试,广聚商机
2022年12月,广州市获国务院批复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3年1月,《广州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发布,共有130项试点任务。在同批试点城市中,广州的试点任务数量最多、所涉服务领域最广、开放联动力度最大。
在3日举行的“投资中国年”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大会上,广州亮出已落地的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和电子工厂项目、中外人文交流广州(黄埔)教育创新区和“粤新通”跨境数据专线三大标志性项目。
其中,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是采埃孚在华南地区的首个研发中心,采埃孚广州电子工厂是采埃孚在中国的第二家汽车电子工厂,两大机构的布局标志着采埃孚集团加速转型“下一代出行”,也将进一步完善广州汽车产业链条,推动汽车产业人才资源的丰富。
中外人文交流广州(黄埔)教育创新区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创新区,致力于在人文交流平台打造、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教师队培养、课程开发、国际友好学校建设、境外交流和研学等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和深入实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粤新通”跨境数据专线将为入驻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企业访问新加坡网络提供高效、安全、合法合规的渠道,大幅提高企业国际网络访问速度,降低企业国际网络使用成本,助力中外企业在科技研发、文化教育及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交流。
三大标志性项目的落地,只是广州试点成效的一隅。
今年以来,广州大力吸引全球高端服务业企业和要素汇聚,以高水平开放激发市场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增长潜力,推动广州迈向高质量发展。
——特色服务出新出彩。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成功挂牌交易,首日成交额达144亿元;截至2023年8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超2亿吨,总成交金额超61亿元,碳配额现货年交易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同类试点首位;我国首艘、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在广州港锚地,成功为全球最大吨级双燃料超大型油轮提供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标志着我国国际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产业步入世界前列。
——“两业”融合优势凸显。广州通过开展“四化”平台赋能企业行动,遴选首批45家“四化”赋能重点平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累计培育9家国家级、71家省级、13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把规模化定制作为广州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特色,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3家企业位列全球定制家居前五强,定制家居产业规模超千亿。在最新出台的《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施工作指引(第一版)》中,广州率先全国将“自动驾驶平均脱离间隔里程”这一衡量自动驾驶企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纳入分类、分级测试条件,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迭代。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8月初正式启动营商环境6.0改革,人才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获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地方标准试点;出台全市版和南沙自贸片区版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分别明确57项、146项境外职业资格与国内职业资格的对应关系。全市开放41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3年上半年43名境外专技人才成功报考。
开放湾区,共赢未来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服务业扩大开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承担着面向湾区、面向全球的开放重任。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以来,广州加快规则对接,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有序落实两批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顺畅。
跨境要素畅行湾区,推动着高端要素资源加快向广州集聚。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提速,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启动建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和保险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设立。
在科技创新方面,湾区范围内的合作更为紧密。立足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广州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纳入首批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单位;广州超算中心打通全国首个将超级算力直达香港的网络专线,近300家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使用“天河二号”的超算服务开展科研工作,近700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实现共用共享。
向世界开放的“广州机遇”,为更多青年创造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试点开展以来,广州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在广州执业申请工作指引》,开辟港澳律师申领执业证审批“绿色通道”,发布鼓励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来穗执业十项措施;广州南沙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于今年7月正式揭牌,截至2023年8月广州市拥有港澳居民律师60名,大湾区律师95名;建立“1+1+N”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法律服务新机制,全市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2个,吸引2000多名港澳青年来穗创新创业。
此外,广州还新增缔结穗港澳姊妹学校33对,推进两所港澳子弟学校成为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内地考点;新增7家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开放试点的落地见效,逐渐向大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铺展开来。
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环境,让广州始终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为外资企业所青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31.68亿元,规模占全市的89.9%,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99家,增长83.1%。
暑假期间,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以下简称两类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两类儿童度过“欢乐一夏”,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服务水平。
加强督导检查,确保系统数据准、新、全。到全市11个行政区,通过核查系统、核对台账,指导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对“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管理系统”数据逐一查漏补缺,完善儿童身份、居住、户籍、监护、学习、身体状况等信息,及时录入排查发现的新对象,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减员,确保系统数据准、新、全,切实维护两类儿童合法权益。
主动入户走访,开展关爱服务。以散居孤儿、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自身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对象开展暑期走访慰问活动,全面了解两类儿童的监护、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和儿童普及用电、用气、用水、消防等安全方面知识,同时链接慈善资源为孩子准备“暖心惠童”礼包,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身边,增强孩子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开展社区宣传,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社会氛围。组建专业队伍在全市11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社区普法宣传活动,以主题游园为主要形式,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未成年人救助及困境儿童保障政策以及家庭监护与教育、青少年安全自护、心理健康和防溺水等知识。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儿童及监护人踊跃参加,共发放普法宣传手册1.5万余份。
举办夏令营活动,助力困境儿童家庭畅游广州。7月下旬,组织开展2023年广州市“心手相牵·穗爱童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夏令营活动,邀请了南沙区、从化区15户两类儿童家庭共30人参加。活动为期三天两晚,以红色广州、文化广州、现代广州为主线,参观游览了农讲所、广州地铁博物馆、广州塔、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永庆坊非遗街区等爱国主义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州地标景点,丰富了远离中心城区的两类儿童的暑假生活。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