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了“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近日,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确定并公布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榜上有名,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入选的博物馆,标志着广东从此拥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何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由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共同认定,中央和地方联合共建的彰显中华文明、代表中国特色、引领行业发展的地方所属重点博物馆。新一轮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共有15家,广东省博物馆是新入选的四家之一。
新一轮15家名单
首都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
河北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辽宁省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浙江省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
湖北省博物馆
湖南博物院
广东省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9年正式开放,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现有藏品32万余件(套),年均接待观众超过400万人次。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植根岭南,辐射大湾区,面向全世界,以“五个粤博”发展新理念赋能,藏品建设、陈列展览、公众教育、学术研究、数字化建设和传播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打造出一个呈现、服务、阐释、拓展的,全方位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立体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拥有品类齐全、特色鲜明的藏品体系,已成为全国藏品体系最完整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品包括历史、自然、艺术、革命文物四大类,陶瓷、书画收藏名列国内博物馆前茅,“海丝”文物、“南澳Ι号”等海洋出水文物等尽显南方海交历史特色。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建立国内最早的专业化海洋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承担“南海Ι号”“南澳Ι号”等国家重大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的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在海洋出水文物保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步推进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新中心建设并落成开放,打造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文物总医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物保护利用。
广东省博物馆重视展览陈列展示,国内首倡和推行展览项目策展人制度,组建展览人才库,打造出涵盖9大主题展览资源库,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连续11年获得中国博物馆界最高荣誉“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相关奖项的博物馆。同时,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依托巡回展览,实现文化资源跨域流动。每年举办各类展览200多场,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文化援藏、援疆工作,总惠及观众近4000万人次,为全国流动博物馆公众服务提供可参考、推广的范本。展览除了在中国内地展示以外,还先后送至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地区。
广东省博物馆以“学术粤博”为核心,依托学术平台建设,打造区域学术大馆,先后创办《文博学刊》《艺术与民俗》两大学术交流平台,成为了全国唯一拥有两本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省级博物馆。其中,《文博学刊》更是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体系。设立“图像人类学研究中心”“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四大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博物馆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
下一步,广东省博物馆将凭借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优势,争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力争成为弘扬传承中华文明的标识性窗口、国内博物馆领域的引领型力量、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开放性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科技创新力量集结,共谋发展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深化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广佛同城”区域一体化发展,学习探寻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效能,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5月8日上午,由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同志带队,会同21家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高校、科技服务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机构负责同志,赴佛山南海区开展了“院长沙龙”—走进季华实验室调研专场活动。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出席并讲话,常务副主任宋志义、副主任孟徽出席并作交流。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李江、市九三学社专职副主委何江华参加。
季华实验室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12月启动的首批省实验室之一,承载着打造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的重任。实验室重点聚焦新型显示装备、半导体技术与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装备关键技术领域,以及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1”主要方向,致力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
调研活动伊始,季华实验室副主任孟徽带领各单位参观了实验室展厅,各单位实地了解实验室目前在高端科技产业方面取得的阶段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应用。孟徽从实验室建设背景、组织架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各单位深入交谈,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可行性路径。
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和发展规划。他强调,实验室始终遵循“顶天立地”的建设原则,既要追求顶尖的科研水平,又要确保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产业化。为此,实验室明确了两条技术发展路径:一是结合产业升级和企业急需,研发可被直接应用的先进技术;二是依托实验室已有的研发成果,汇聚社会资源,培育高端装备及核心材料、器件生产科技企业,为高端装备产业构建“实战演练”和“验证平台”。在人才培育方面,实验室创新性地建立了“能上能下”的岗位职级制度、“能高能低”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要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科技强市、产业强市、经济强市战略方向,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他要求各平台机构要认真学习季华实验室经验和做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创新动力源“由弱到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同向发力,打通堵点、难点,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此次“院长沙龙”活动不仅为广州市的科技创新平台机构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桥梁,更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活力。展望未来,广州市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生物岛实验室、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南沙)、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中山大学、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中环作为一个繁华的商务区,你可能认为这里只有高楼大厦和繁忙的上班族。然而,在中环的街市里,隐藏着许多独特的小众店铺,它们如同宝藏一般,等待着你的发现。不仅有特色饼食,还有老式复古的店铺,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环街市,探寻这些别具一格的宝藏店铺吧。
买香港手信,首选「香港皇玥」。作为拥有将近40间门店的香港本土品牌,皇玥以优质、美味的饼食产品深受大家喜爱。每次去香港都要去他家回购蝴蝶酥和蛋卷,根本不够吃!蝴蝶酥口味多达十余种,可以吃经典的原味、伯爵茶味,想要追求刺激的可以尝试辣味蝴蝶酥,麻辣口感也很新奇。
位置:中环街市1楼103号铺
在1楼还开有香港皇玥旗下的轻奢食品品牌「明玥」,虽然是个年轻品牌,但是包装都是采用清新时尚的设计。不仅有经典产品蝴蝶酥,还有其他特色的产品,雪花曲奇、无麸质曲奇、脆条等等。目前明玥已经在香港开设5间门店啦,据说5月还会进军内地市场,在上海陆家嘴中心开设首间内地门店,一下子就期待住了!以后在大陆也可以吃到正宗的港式饼食啦。
位置:中环街市1楼119号铺
应该没有哪个小女生不喜欢逛杂货铺的吧,这家「香港淳记」非常出名,里面的物件都很有创意新奇,看到都会爱不释手。专卖怀旧港风纪念品,特别“万寿无疆”系列很受欢迎,很多年轻人都选购这个系列的餐具、保温瓶、餐垫及手绘陶瓷杯,如果想购买香港特色文创可以到「G.O.D住好啲」。
位置:中环街市1楼107号铺
童年的零食总是能吸引成年人的目光,而怀旧永远都能激起我们童年的回忆。「叮叮老香港办馆」有很多老式的香港零食,曾经受欢迎的叮叮糖、飞机榄、龙须糖和麦芽糖饼都在这里有卖。不仅有零食还有旧式玩具杂货,瞬间有种回到小时候放学去小卖部寻宝的乐趣。
位置:中环街市1楼117号铺
现在流行怀旧复古风的路线,走进「雅俗共想」唱片,总能淘到不少宝藏,里面有好多70、80年代的复古小物件,杂志、唱片、CD、摆件,都是属于大家的共同回忆~ 老唱片老杂志和海报,走一圈能淘到不少宝贝。
位置:中环街市G楼
如果经过一家店就可以闻到淡淡的香薰味,那就是「Slowood」的有机环保线香。一共有6种香味:YUZU柚子、MATCHA抹茶、Sage鼠尾草、Ginger姜、Lavender薰衣草和Mint薄荷木。前两种口味都是断货王,因为淡淡的自然香是接受程度比较高的,送人也不会出错,可以去门店直接闻到味道再去挑选,现在看到有货的话就赶紧冲啦!
位置:中环街市2楼231-233号铺
最后这家店是包包控的最爱,开在中环地铁口附近的「PetitePetite」。里面的包包类型很多,有帆布包,斜挎包,牛仔包,针织包,卡包,布袋等等,而且是小众设计款不容易撞款。作为伴手礼买来送朋友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价格上每只包均价在100-150港币,加上这个质量,已经算是很亲民的价格了。店家还会发一些包包的系带教程,换一种背法也就是换一种风格了,真不错。
地址:中环鸭巴甸街18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