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中青报一篇通讯及评论让汉语拼音电脑率先在佛山推广应用
40年前的今天,1984年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配人物头像发表记者李大同、俞斌采访的长篇通讯《于无路处辟通途 —— 记我国汉语拼音语词处理机研制成功》。中青报同版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最可贵的是创造精神》。这天的中青报的这篇通讯及评论员文章随后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我反复阅读,深受鼓舞。于是在当年1984年9月13日向中国青年报寄出挂号信,请李大同记者收转给汉语拼音语词处理机发明人林才松。提出“推广应用”。
1984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头版的评论员文章《 最可宝贵的是创造精神》
全文如下:一位科学家曾经这样对青年们说:在人们走惯了的路上,人群熙熙攘壤,要想有所成就是很难的;希望在科学上有建树的青年,要敢于独辟蹊径!
林才松的成功,就是独辟蹊径的结果。他在汉语拼音语词处理机研制方面的成功,不仅使中文信息处理上的“瓶颈问题”有了根本的突破,而且又一次证明:敢于独辟蹊径的创造性思维,对我们的事业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我们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财富。然而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也留给我们一个沉重的包袱,这就是因袭。因袭的闸门闸死过无数优秀人才的创造性。什么东西都是祖宗的好,稍有创新便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这种观念曾使无数有志改革的志士仁人饮恨终身,使我们整个民族长期难以跨出较大的步伐,以致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 天,在中国的大地上澎湃着一股改革的洪流。时代给我们这个民族提出了一个任务——必须具有创造性,而且必须使创造性成为我们民族的素质。具有创造性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强大的民族。物质财富是可宝贵的,但是“坐吃”终会有“山空”的一天。创造性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独辟蹊径,开创前人未曾踏勘过的新路,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多少人聚在一条道上苦思冥想,但总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这些人中间又何尝没有佼佼者。林才松没有拥到这条路上来,他走的是一条绝少有人问津的路。于是,他达到了“柳暗花明”的新境地。他的成功所揭示给人们的哲理,不仅在科学技术上有意义,在其他领域里,在任何改革的事业中,不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吗?
八十年代的青年人,应该是比前辈更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人。我们没有“子曰”“诗云”的束缚,没有裹过脚的痛苦,我们可以从父辈手里接过革命者的开拓精神和思维方式。任何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都没有使真理终结,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创新。今天,党中央已经为青年肩起了因袭的闸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可以纵横驰骋的天地。大胆地去创新吧,青年朋友们!
我发出那封有“推广应用”字句的南方来信内容如下:北京(FMB)技术开发公司
林才松同志:
您好!
当我在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看到有关你“于无路处辟通途”,研制成功我国汉语拼音语词处理机的事迹报道之后,心里非常激动。对你勇攀科学高峰的坚毅意志和进取精神表示十分钦佩,同时对机器本身的功能表示极大的兴趣。欲想详细了解有关资料,是否对加快我厂印刷生产速度有好处。但一直未有去信。昨天,在9月12日的南方日报上又报道了你成立(FMB)技术实验室,下设开发公司,拟在年底生产一批微型中文语词处理机供有关部门试用。报道中还提及上机学习只有38个小时的七名击健手,在决赛中有六人平均每小时打出字数突破一万,充分显示了机器易学、快速的特点,我作为工厂的负责人,正在参加广东省营销学会的学习,对各种信息一向较为敏感。昨天这条消息使我对处理机的兴趣更高了,真想一下子飞去北京看看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我厂连我在内有三人已经参加了微电脑普及班的学习,课时100~120左右,如果有了处理机,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我认为是能迅速开展实际应用的。从推广应用的角度看,我厂可以成为贵公司在全国最富裕的珠江三角洲的一个点,不知贵公司能否将我厂作为一个试用点,尽早提供机器。 另外我厂正在与外商洽谈有关进口快速制板(纸型版,10多分钟即可制好版)、快速印刷设备。你们的机器是快速编排,加上快速制版、快速印刷,三个“快”,我想是一个重大突破,为此特向贵公司求援,要求提供机器、资料和培训。情况如何,请复。
顺致敬礼
广东佛山市向阳印刷厂黄志海手书 84.9.13
林才松在推广他的科研成果——中文语词处理机(又称“拼音电脑”)时遇到了多种障碍。首先,当时的社会对这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许多人对“拼音电脑”能够打出汉字持怀疑态度,认为学习使用这项技术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此外,由于“拼音电脑”在当时属于新兴事物,市场上缺乏对其功能和效率的认识,导致推广过程中遭遇了信任和认知上的障碍。
在推广过程中,林才松和他的团队需要不断地进行现场演示,以展示“拼音电脑”的实际效果和便利性。即便如此,他们仍然面临着“跑断了腿,就是没人相信”的困境。1988年4月,林才松回了一封给我。邀请我到北京,商讨推广应用事宜。在1988年7月林才松来到佛山同我开展活动。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我们采取了让一个从未接触过“拼音电脑”的人现场学习操作的方法,以此来证明其易学易用的特性。黄志海的弟弟黄志荣成为首个学习操作“拼音电脑”的人,他们的努力最终促成了全国首家个体电脑打印服务部在佛山的开业,为“拼音电脑”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央媒三十五年前对汉语拼音电脑科技成果在佛山推广应用作重磅传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89年3月4日对中国科学院一项中文语词处理机又称汉语拼音智能电脑重大科技成果,在广东省委办公厅和佛山市委办公室的指导下,全国率先在佛山推广应用,作了时长4分36秒的报道。引起轰动。
1989 年3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午间半小时》栏目由傅成励、虹云两位金牌播音主持人联合播出佛山电台特约记者黄志海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秘书吴清熙合作的广播通讯"粤人用电脑 拼音巧为桥"。 节目播出录音如下:
(音乐)傅成励:听众朋友,请您继续收听虹云、傅成励主持的《午间半小时》节目。虹云:您说北方人到广东去最大的不方便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方言障碍。哎,反过来,讲好普通话对于广东人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可是在广东佛山市就这样的一个个体青年敢于闯过语言这个难关,找到电脑这个高科技领域,创办了佛山市第一家个体电脑打印服务部。
傅成励:这位个体青年叫黄志荣。他以前是经营香烟、火柴、杂货的,后来他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做围棋子的工厂,因为技术不到家,小工厂很快夭折,他投资的2万元也付之东流了。正在这个时候听人介绍,他认识了中文语词电脑资深专家。电脑专家向他介绍了汉语拼音电脑新技术,鼓励他振作起来,闯出一条新路。在朋友的帮助下,黄志荣拿出准备结婚用的钱买下了拼音电脑,办起了佛山市第一家个体电脑打印服务部。
虹云:黄志荣是一个农村中学毕业的个体工作者,从简单的小商品买卖,跨越到使用高科技电脑为社会服务,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一个飞跃,他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方言障碍,要想快速使用拼音电脑,汉语拼音一定要熟练,普通话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从这以后,黄志荣经常拿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自己正音正字,还经常向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同志请教怎么样修改文稿。他还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讲方言的习惯,逢人就说普通话。由于他勤奋好学,不久他就能够熟练地按动电脑键盘了,打印速度由原来每分钟打印二三十个字,迅速地提高到每分钟打印120多个字。一天下午两点,一个男同志拿着一份上千字的起诉书,说是三点多钟要赶到法院。三点整,一份清晰整齐的电脑打印稿就交到客户手里了。
傅成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有人说黄志荣是第一个敢吃电脑这只螃蟹的个体户,他的大胆尝试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一封封信从广东珠江三角洲、粤北山区、广西、湖南、江西飞向黄志荣的手里。青年人佩服他的远见卓识,在校大学生也来向黄志荣学习电脑打印技术。但是,黄志荣不满足现状,他正设想把汉语拼音电脑打印业务,扩大到电脑信息情报咨询服务上,让电脑发挥更大更多的效益,为社会奉献出更多的服务。我们祝他成功。
(音乐)傅成励:听众朋友,近几年改革给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以各种形式参与了竞争,竞争冲击了人们的生活,冲击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像刚才我们介绍的广东的黄志荣,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凭着自己的优质服务和良好信誉,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佛山良好的营商环境成就了佛山的长足发展。有关数据显示,以规上工业总产值排名,2023年中国工业五强城市座次分别为:深圳、苏州、上海、佛山、重庆。佛山则首次突破3万亿元,排在全国第四。佛山近期谋篇布局,制定了涵盖创新科研机构的运营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水平等方向的政策内容,破除影响和制约佛山科技综合实力提升体制机制障碍,系统重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当家,推动佛山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新水平。把握高质量发展大趋势,大力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用开放、开明、开阔的胸襟拥抱科技革命,支持组建骨干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用高端技术、先进装备、绿色工艺、创意设计赋能大众化产品。要谋求成果转化之变,创新成果转化制度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支持方式,丰富成果转化平台载体,服务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确立以产业需求、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小试中试的天堂。 (黄志海)2024年8月2日
近日,全省首张果仁类生产企业《湾区认证证书》花落顺德企业——广东南兴天虹果仁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原味开心果、原味巴旦木仁产品获颁《湾区认证证书》,成为佛山顺德坚果生产加工产业化发展及价值链提升的又一亮眼名片。
此次通过认证的产品为广东南兴天虹果仁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坚果超级工厂-大满罐系列原味开心果以及坚果超级工厂-大满罐系列原味巴旦木仁,相关产品均符合(中国)内地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港澳地区强制性规例要求,产品满足GB 28050-2011中富含膳食纤维标准,产品中甜蜜素及糖精钠未检出。
该公司执行“湾区认证”规则与承诺赔付内容,承诺相关产品获证产品符合(中国)内地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港澳地区强制性规例要求,产品满足GB 28050-2011中富含膳食纤维标准,产品中甜蜜素及糖精钠未检出。如经产品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公布的第三方机构检测,证明不符合“品质承诺”的,该公司将向消费者进行1万元的赔偿。全链条质量保障及先行赔付承诺,为大湾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果仁食品。
为推动顺德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市场监管局近年来筛选区内29家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顺德区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树立标杆引领行业提升。
对于创建单位之一的广东南兴天虹果仁制品有限公司,区市场监管局在严格落实日常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为其正在兴建的新总部基地提供从场地建设到证照办理、管理体系建设的“一条龙”服务及指导,从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出发,在基地建设施工、食品生产场地合理布局、技术改造、相关证照办理方面提供专业意见,推动企业全面实施管理体系认证,并建立配套的权威性CNAS检测机构。
广东南兴天虹果仁制品有限公司新总部基地项目力争在今年10月份全面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坚果加工食品总部基地,推进智能生产线、自动化机械和数字化控制系统协同工作,原料筛选、清洗、入味、烘干、消毒、冷却、包装、储藏等环节全自动化运作,打造坚果行业中的“黑灯工厂”,预计年新增就业岗位近300人,日均可产出坚果超350吨,满产后预计能新增产值超30亿元。
未来
顺德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组织
南兴果仁等区内果仁产品生产企业
研究和编制全国果仁产品先进标准
以领先标准的产品进一步扩宽市场份额
力促顺德果仁产品走向湾区、走向世界
顺德区市场监管局按照“防风险,守底线,强监管,促发展”的思路,扎实开展食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管控,推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内食品生产行业整体水平。
加深培育扶持
鼓励推动企业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育扶持,鼓励、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改进工艺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申报获得相关认证。举办质量管理体系申报认证培训班,加大宣传扶持力度,鼓励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实施HACCP、GMP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引导具备潜力的中型食品生产企业积极申报认证。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6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HACCP、GMP和ISO22000等相关标准认证。
强化监管执法
严厉查处食品生产环节违法违规行为
结合全区食品生产风险监测数据、日常监督管理情况、抽样检测结果、消费投诉举报等情况,顺德区市场监管局以食品小作坊、湿米粉、肉制品、应节食品等为重点,制定针对性、靶向性、差别化的监管措施,采取飞行检查和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全环节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今年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92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65家次、食品小作坊280家次、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186家,排查整改人员卫生、生产加工环境、包装标识等方面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单位187家次,立案查处37宗,力争把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