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成旅游新胜地
位于南海区丹灶镇的广东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绿树婆娑,火红的灯笼与国旗点缀其中增添了节日喜庆。中秋国庆假期首日,不少游客在水杉林中游船,鹭飞鱼跃,碧波荡漾,雀跃的鸟叫声萦绕耳边,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7年12月27日,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三年来,公园逐步完成多项环境提升、生态修复和生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与繁殖环境,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绝佳的科普教育学堂。
完成修复千亩湿地生态
总面积为1576.11公顷的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有95.83%的面积覆盖着湿地。公园以金沙岛南沙涌和东平水道的水域面积为主,包括沿线的滩涂、林地和草地共1510.45公顷。
2019年,南海区和丹灶镇两级政府对2000亩河滩地进行整改,完成483亩核心区建(构)筑物拆除,对该区域村民和企业进行迁居,并开展复垦复绿生态修复工作。
生态修复包括净化水环境、铲除外来物种以及复种本土植物。2019年下半年,丹灶镇与佛山林科所合作尝试在金沙岛滩涂种植淡水红树林,还种植番石榴和芦苇等吸引鸟类觅食和栖息的植物。“如今湿地公园内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甚至已成为白鹭的天堂。”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方丹灶镇翰文文化公司总经理谢小辉说。
三年来,公园已经完成38.13万平方米面积的生态修复,修复范围包括高海海心沙、西岸河心岛、柴洲岛三个河心岛,以及科普宣教区、恢复重建区、金沙桥下地块等区域。
目前,公园正在开展湿地生态监测活动,开发智慧湿地管理系统,详细收集、持续动态检测和管理水文数据和生物物种数据,实现湿地公园监测管理工作网络化、可视化、数字化和集中化。谢小辉表示,未来将继续借助专家团队的力量,在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公园建设、科普宣教与增加鸟类物种方面开展科研工作。
推广生态人文旅游品牌
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又称广佛金沙休闲运动岛,环岛有42.3公里的休闲绿道,自然河畔风光尽收眼底。绿道与周边水域、滩涂等生态资源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自行车、马拉松、竞走,以及放风筝等休闲运动项目。西樵居民梁先生带着家人前来游玩,他认为:“公园环境非常优美,候鸟和植被都是原生态的,到此接近大自然可以放松心情。”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谢小辉介绍,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将用生态碧道串联起公园的9个重要节点,让游客在游览观光中学习湿地知识。公园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建成湿地生态展馆,通过室内科普展馆和室外生态湿地的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并且有望打造成为国内外湿地专家的交流平台。
湿地公园周边有着丰富的古村落和历史人文资源。2017年起,丹灶镇共举办四届“印象·罗行”竹编文化节,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刘姨八姐妹是丹灶人,经常到湿地公园周边的古村落、翰林湖和仙湖拍照游玩。刘姨说:“现在古村管理得很干净,湿地也增加了不少游玩设施,最喜欢的就是美丽的翰林湖粉黛草园。”
除了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丹灶镇还以人与自然融合互促为理念,将周边的翰林湖农业公园、仙湖度假区及其他文旅景点整合起来,共同打造“一岛两湖”的丹灶生态文旅特色品牌。
昨日,2020年佛山秋色赛会“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活动在国瑞升平商业中心启动,佛山彩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玉榕、市级非遗传承人黄宏宇现场教授30名小学生制作《喜莲莲》彩灯,体验佛山非遗的独特魅力。
两个多小时的课堂上,非遗传承人黄宏宇介绍了佛山彩灯的发展情况,并借助一张张彩灯图片,让参与家庭看到佛山彩灯不仅可以古香古色,也可以变得很“潮”。
今年12岁的黄梓淇从三年前就开始参加“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活动。听完黄宏宇的制作要领讲解,黄梓淇用一个小时制作完成《喜莲莲》彩灯。她说:“亲手制作出漂亮的彩灯作品,更能让我体会到佛山民间艺术的无穷乐趣。”
“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活动由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经过5年培育,该活动已成为青少年了解、认识佛山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佛山市博物馆馆长、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曹学群介绍,今年活动报名相当火爆,市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一发布报名信息,仅一天时间,六个非遗项目培训班共180个免费名额就已报满。10月2日到6日,活动还将陆续开展佛山木雕、佛山秋色、佛山狮头、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5个非遗课程培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国庆节同遇一天,西樵热闹不已。其中中秋节“烧番塔”作为松塘村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及2020第八届翰林文化系列活动之一,10月1日晚,通过云端“点燃”,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呈现给市民游客观看,让市民游客在喜庆的氛围中闹中秋。截止活动结束前,已超85万人观看线上直播。
“烧番塔”引85万人次“云”围观
番塔的火烧得旺,预示着生活富足吉祥。当晚7时许,明月还藏在云层中,随着锣鼓声,醒狮从松塘华宁坊起鼓出发,步青云路,登翰林门,在声声响炮伴随下不久便来到番塔旁。番塔旁整齐的摆放好月饼、水果等。在举行简单的仪式后,村民打开塔底的炉口,用火苗点燃番塔内柴草,番塔内瞬间冲出漫天星火,彼时火光、月光相互辉映。
西樵烧番塔现场,火光直冲天。珠江时报记者 戚伟雄 摄
随后,火势继续由塔顶向天空升腾,火星子漫天飞扬, 村人不时用湿竹杆子从塔底方形口中起劲挑拨……据了解,今年的番塔高5.7m,共有3500块砖,由30多名村民花4个多小时堆砌而成。松塘村“烧番塔”作为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最具特色的是“番塔”一年比一年高,寓意着步步高升,日子越过越红火。籍着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上金瓯社区对这项民俗活动进行直播,旨在把这一项“红火”的岭南特色民俗活动“送”到千家万户。
醒狮采青,烧番塔预备开始。珠江时报记者 陈肖玲 摄
上金瓯社区松塘村导赏员陈健欣介绍,现今松塘村“烧番塔”作为一种民俗风情娱乐活动,不仅是村民追求红红火火、风调雨顺、色彩斑斓和谐并进的生活及期望步步高升的心愿,更是民俗风情内化为一种村族文化,一种向上的精神引领。“松塘村烧番塔的传统已延续了300余年,从最初的庆丰收、庆团圆逐渐 演变为村族文化,成为我们松塘村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符号。”
松塘村“烧番塔”成为村内村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符号。珠江时报记者 陈肖玲 摄
尽管今年“红火庆中秋”的松塘村“烧番塔”画面只可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但市民游客的热情不减,截止在晚上8时,超85万人次一起云赏“烧番塔”。来自百东村的村民莫灿华表示,让小孩领略一下这一项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也祈愿接下来家人朋友身体健康,大家越来越好。松塘村村民区先生亦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村的传统民俗活动当然要支持,我为松塘村骄傲!”
松塘村烧番塔,红红火火庆中秋。通讯员供图
松塘村“国字号”名片再受关注
日前,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名单中,松塘村以亮眼、丰硕的乡村建设成果脱颖而出,成为了佛山市唯一入选本批名单的乡村。而在此前,松塘村已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广东旅游名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古村”等称号。
上金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再次获得“国字号”名片,将进一步推动西樵镇上金瓯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据了解,松塘村是岭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村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近年来,松塘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整合翰林文化、水乡文化和耕读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祠堂、书舍、家庙、名人故居、功名碑群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利用。诸多民风习俗依然传承保留,如正月初四“出色”巡游、九月重阳敬老、孔子诞祭孔奖学庆典、翰林文化节等活动,给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增添了新的内涵。
现今的松塘村已蜕变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翰林文化名村,其“传承了文化,记住了乡村”的“松塘模式”更成为了西樵,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的典范。
接下来,上金瓯也将藉此契机继续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建设,升级改造金星大道、沙基市场等,打造新的“入村风景线”。另外,松塘村将引入社会资源、旅游企业,巩固文化保育成果,活用现有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游客在此多停留、多体验,促进消费。
10月3日,备受关注的2020年第八届翰林文化系列活动将以内容丰富的展板宣传方式举行,同时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一国字号牌匾揭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