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更高水平的精品城区
过去五年,在禅城这片热土上,不断发生令人欣喜的新变化,焕发新精彩——
城市“颜值”越来越高,建成了一大批城市更新、公园绿地及文体旅等项目,为市民带来众多福利;“岭南文脉”“全景城市”的魅力得到彰显,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传统与现代共存共荣,新老街区中蕴含万千风情,千年禅城再现青春活力。
当下,城市形态的稳步提升,为精品禅城构筑了坚实底色,更刷新着禅城街坊的幸福指数。
今后,处于“万亿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坐标系中,这些城市建设思路将继续贯穿禅城的进阶之路,也让市民对更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禅城充满了期待。
发展格局打开 平台载体加速崛起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一向是禅城的重中之重。过去五年,禅城致力于打开城市格局,扎实推进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和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拓空间、强功能。
以往,禅城缺少连片集聚的载体,产业载体较为分散,导致空间承载力不足。为此,2020年以来,禅城提出打造聚锦科创园、东平云谷、凤翔湾都市产业区、广湛高铁枢纽新城、佛山民生保障和跨境保税基地等发展平台。今年,禅城还在此基础上加码“环文华公园”片区建设,加快推动“1+5”发展平台格局的形成。
通过加强规划引领,推动赋能升级,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在产业载体开工投产,禅城倾力建设的“1+5”发展平台加速崛起,有效提升了禅城产业空间承载力。
在打造重大发展平台的同时,今年3月初,禅城区向村级工业园发起总攻,计划用3年时间拆除1.13万亩的村级工业园,务求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打开新空间,为提升中心城区形态品质提供新支点。
一边是城市土地空间打开,一边是交通设施有力支撑。近年来,禅城加快构建外联内通的交通格局,推动了一批重要交通项目完工通车,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
其中,禅城积极打通外联通道,加快打通“跨区动脉”。2020年以来,禅城区主动谋划,先后与南海区合作推进8个禅南合作项目。今年,禅城区实施新一轮“东提、西进、南接、北联”战略,共涉及12个交通建设项目。
除了对外联系更紧密,禅城也持续完善区内骨架道路网络,打通“断头路”。例如,建成普君南路,进一步贯通南北走向通道,有利于形成骨架路网;魁奇路快速化岭南大道节点建成通车,加强中心组团东西向联系,促进魁奇路片区发展,缓解交通量增长带来的拥堵。
近来,外观新颖、并配有电子互动屏、云广播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的智慧公交站亭,亮相于禅城街头,广受市民好评。这是禅城区实施公共交通智能提升的重点项目,也是禅城交通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跃升的鲜明标志。
城市颜值变高 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在禅城区文华公园、亚艺公园,到处都是游人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遛娃家庭享受着亲子时光,到处充满欢乐笑声。打扮入时的年轻人,喜欢在缤纷美景中“打卡”留影。前来锻炼健身的市民,尽情挥洒汗水。
近年来,禅城着力以“大景区”理念推进城市更新,下足功夫加大景观建设,文华公园和亚艺公园便是当中的典型例子。对于中心地带能有面积如此大、景观如此漂亮的两个公园,市民都感叹“相当难得”。
更让禅城市民欣喜的是,去年以来,禅城还大手笔地推动了文华公园南片区、体育馆外空间、“亚艺-文华”两园提升、夜间经济环境营造等一系列美化项目,让公园的日与夜“颜值”不断提升。
智慧跑道、禅荷仙境、浪漫花海、星光乐园等场景,在市民朋友圈频频刷屏,火成网红,也不断刷新了环文华公园片区的地标形象。
放眼禅城,不只是“高度城熟”的城区中心面貌日新月异。近几年,禅城致力改善生态文明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为市民打造出了不少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态公园。
拥有5200万年历史的王借岗,从农田鱼塘的面貌改头换面,建成“千亩绿心”城市森林公园,不仅景致宜人,还成为西北片区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原本荒草遍地的洲尾围湿地公园,变成了鹭鸟齐飞、花海盛放的景象。大雾岗森林公园,也从昔日的小山岗变身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佛山青年公园、澜石公园、东平河滨水慢行道……今年以来,在东平河水轴线北岸,已有一批公园及滨水景观项目陆续亮相。一年多前,这些地方都还只是破旧厂房、低矮仓库。变化之快,充分凸显出禅城打造精品城区的行动迅速、勇于作为。
2020年5月,佛山启动东平河水轴线建设。十大特色滨水亮点项目中,禅城占了7个。对此,禅城把水轴线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又一抓手,投入过百亿元,要在打造亮点景观的同时,聚焦于满足群众需求,对标高标准,为城市拓展全新的高品质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创新空间,重塑城市形态,再造城市品质。
不难想象,未来,东平河之于禅城、佛山,或许就像珠江之于广州,有望打造出流光溢彩的“新城市客厅”,成为最为人熟知的城市封面。
景点人气渐旺 岭南名城焕发新彩
漫步其间,曲径通幽,亭榭重重,举目皆景,仿佛穿越时空……经过5年的扩建提升,今年,佛山梁园片区以精雕细琢的形象重新亮相,面积从19亩增加至68亩,环境品质大步跃升,获得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赏。
作为禅城区岭南文化展示的重要节点,梁园及周边实施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是禅城近年推动城市形象提升、建设“博物馆之城”的一个代表性成果。项目对梁园老园、适安里古民居群进行修缮,建设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还按历史记载、专门重建了梁园内的十二石斋、汾江草庐、榕阁等园林群。
作为佛山现存为数不多的民国时期岭南特色建筑,适安里古民居群如今也迎来新生。活化后的古建筑吸引到陶塑技艺、香云纱、中医药、剪纸等多个非遗项目入驻,变成了一个能够体验本地非遗文化的特色街区。新建的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也为佛山增添一个展示历史文化与非遗特色的全新窗口。
“老文脉”拥抱新未来,梁园的变化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禅城区加大投入,结合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全力塑造“岭南文脉之城”,积极推动传统景区扩容提质,大量修复历史文化街区,把街区变景区,把场馆变景点,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一步一景,处处皆景。
东华里古建筑群,打造出文旅地标岭南天地; 国瑞升平历史文化街区,复建了汾宁古道、骑楼老街等复古建筑,成为了新晋“打卡点”;南风古灶所在的中国陶谷,也对景区进行大力提升优化,让世界陶文化圣地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禅城的乡村田园,同样异彩纷呈。近年来,禅城以打造美丽文明乡村、岭南水乡生态旅游为切入点,实施乡村景区化、乡村现代化,建成了“醉美南庄”“织梦张槎”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不断促进城乡旅游融合。
如今,南庄镇的紫南村、罗南村,张槎街道的莲塘村、大富村等都成了乡村游的热点,“游美丽乡村、品渔耕粤韵”成为禅城全域旅游建设的一大特色。
禅城推动文化地标、商业体、景区、公园、乡村串珠成链,不仅大大提升了城市“内涵”和“颜值”,更是加速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深度融合,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承载力、吸引力以及竞争力。
◎相关链接
禅城五年城市形态跃升
2017年~2021年上半年
禅城完工129个交通项目(不含轨道),推动普君南路、禅港西路、河滘大道、魁奇路快速化岭南大道节点、沙口大桥等一批重要交通项目完工并通车。
2018年~2020年
禅城区累计打通18条断头路。围绕禅城区五大发展平台的连通计划,涉及在建及拟建交通建设项目23项,总投资约104亿元。
2018年至今
禅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10.6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2%,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3.3平方米。
2020年至今
禅城区新增人民公园、洲尾围湿地公园、大雾岗森林公园、王借岗森林公园(二期、三期)、澜石公园、佛山青年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目前,全区20公顷以上的大型综合公园有10余处,面积超500公顷。
樵山脚下,珠江之滨,大潮奔涌,改革的浪尖一浪高一浪。
40年前,南海人在“敲锣打鼓贺富”的创举中,开启了激发农民致富活力,盘活农村经济的步伐;
30年前,南海人率先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实现了在农村土地上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经验积累;
5年前,南海人在全国率先探索跨市业务的“一窗通办”,3年后,“跨城通办”向“湾区通办”进发,行政界限和政务藩篱不再成为发展障碍。
2年前,南海再担重任,建设全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南海样本。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南海又一次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命在肩。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南海从不缺位,一直都是以改革先锋的角色搏击浪潮。特别是过去五年,南海以敢为人先的改革气魄,继续向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进行系统性手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两业”融合发展,农村“三块地”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地治改革”品牌初步打响;“城市大脑”一期建成使用,“一网统管”体系逐步构建,“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湾区通办;“模拟审批”“拿地即开工”“评定分离”等改革举措不断涌现穷,营商环境更加优质高效。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提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南海将继续深化改革,以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建设,在不断跋涉中收获新的辉煌。
不懈怠
城乡融合再担探路重任
2021年8月16日,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两周年之际,南海区召开推进省实验区建设暨村改大攻坚工作会议,对实验区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全区上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新鲜经验。。
城乡融合,再一次成为南海大地的高频词汇。
南海区在大沥镇召开村改大攻坚现场会。大沥河西沿江片区内的52亩村级工业园正式开拆。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方智恒摄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走出了一条在集体土地上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路子,但由此带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要求的当下,土地利用碎片化、产出低效、安全隐患等问题逐渐凸显,曾经代表经济活力的村级工业区,因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碎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无序,成为制约南海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和痛点。
在此背景下,2019年7月31日,广东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求南海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两年来,南海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以推动空间重构为抓手,推动城乡产业空间、农业农村空间和生态空间系统重构,带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其中,村级工业园的改造成为南海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最重要着力点,围绕省实验区“一个提升、两个连片”的工作部署,南海持续推进村级工业园的大拆除、大建设、大整治。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来自南海区整治办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海累计拆除5万亩村级工业园,启动建设2个万亩和20个千亩连片现代主题产业园,累计新建成产业载体超2000万平方米,初步建成5个万亩连片农业示范片区。
有明确战略目标,有具体改革路径,有坚实的政策支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决心,南海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愈加坚定,南海担得起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路的重任。
不停顿
南海“地改”步入深水区
2021年8月31日,南海区大沥镇湖马工业区改造项目地块顺利摘牌,为佛山市首个通过“毛地”入市政策上平台公开竞投引入投资开发商、实现村级工业园连片开发改造的“工改工”项目。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跨界共建,采用混合开发的模式,原来的业态功能单一、空间布局杂乱、综合配套服务水平低、土地价值低的华南汽车城,不久后将变身为一个集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汽车文化旅游、餐饮娱乐、酒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汽车产业小镇——爱车小镇。
“毛地”入市,混合开发。这是南海在土地制度领域的最新探索,为激发市场活力,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再添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在土地改革领域的探索始终未有停顿。2015年,南海区被确定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具体承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任务。时至今日,南海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建立了包括确权登记、流转交易平台、基准地价体系等在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体系。
然而,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政策释放空间已十分有限,与之相对的是,南海区仍然面临建设用地规模过大、用地指标紧缺、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要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这是必须要迈过的坎。
如何破解,南海提出以“国土空间综合治理改革创新”(地治改革),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南海方案。五年来,南海进行了诸多探索:从探索租赁产权登记、畅通抵押质押融资渠道,到探索产业载体项目分割销售,从探索混合开发,实现国集建设用地入市有机融合,到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一系列创新让南海逐步形成了城乡统一、国集互补的建设用地市场。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15年至2021年上半年,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总成交宗数233宗,总成交面积约5308亩,总成交金额约218.42亿元。目前,全区产业用地70%以上由集体建设用地供给,三个百亿级项目在集体土地上落户,国集互补、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逐渐成型。
不止步
以一流营商环境拥抱世界
同样展现南海大破大立,敢为人先改革魄力的,还有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不懈追求。
未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有明确项目建设意向的拟建设方,在暂不具备法定审批条件的情况下,各审批部门视同该项目建设方已取得土地使用权,对项目建设方报送的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查,提出“模拟审批”意见。
土地使用权获取和方案审查由串联变成并联实施,项目可提前1—2个月开展设计审查,大幅缩短项目从确定到开工的前期工作周期。
这就是过去两年备受企业好评的“模拟审批”改革。得益于这一改革,投资额达105亿元的南海平谦智慧产业园项目从签约投资到动工建设仅用3个月,一个月完成模拟审批,实现当天签约当天审批当天领证,比以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快半年省了5个月时间。
平谦智慧产业园、万洋众创城、润慧科技园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见证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南海速度”
这是南海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改革之一。
这已不是南海第一次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难题“开刀”。早在10年前,南海就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改革,将审批时间由135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近年来,在全区推广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模拟审批’‘标准地’等创新举措,重大项目落地领导“一对一”服务和责任单位包保服务机制,更是让项目落地的时刻表压缩到极限。
南海对于一流营商环境的追求,远不止体现在项目建设审批领域。2016年,南海区与荔湾区在全国首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实体大厅“跨城通办”,行政审批改革领域的又一次升级。2019年5月30日,“跨城通办”跃升为“湾区通办”。
2020年,南海实施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在国内首推撤销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收件窗口,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受理事项100%下沉镇街,。
从传统政府到数字政府,从“三单管理”制度到“一窗通办”新模式,从“跨城通办”到“湾区通办”,从“模拟审批”到“拿地即开工”,从商事改革到机构改革……每次的改革,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更强了。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背景下,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著称的南海人,未来必将在更多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的改革举措,为全省乃至全国带来更多南海经验。
短评
以敢为人先的改革气魄再续南海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南海从“敲锣打鼓贺富”开始,在“一穷二白”的广阔天地里,创造了“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模式,造就了百花齐放的产业集群,形成了战斗力卓著的民企南海军团,连续六年成为全国百强区第二名。
南海的腾飞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持续推动以土地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探索,是南海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南海人在“土地”领域的探索,让南海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动力,助力南海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对于南海而言,改革是南海最大的优势,南海也富有改革经验。特别是当前南海正全力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承担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新鲜经验的重任。
但与此同时,南海的先发优势不断在缩小,很多领域与同级别城市相比,还处于追赶者的位置,诸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支撑力不够强,工业不连片、用地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等亟待破解。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如何解题,再赢先机,改革仍然是南海的制胜之道:一要破除体制机制旧疴,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发挥政府“有为之手”精准服务企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二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发力“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挖掘传统产业潜能;三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让营商环境成为南海最好的口碑,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全面深化改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中央正全力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迎来新的高光时刻。地处大湾区核心地带的南海,要重新确立发展优势,继续走在时代前列,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战略机遇,就必须再次高擎改革大旗,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引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近日,家住南海区桂园20座的段叔坐在轮椅上,高兴地看着工人和机器在楼前繁忙施工。他说:“感谢市长直通车平台以及佛山传媒集团等部门、单位的帮助,让旧楼加装电梯的工程终于可以顺利进行,最快春节后,我就可以自己乘电梯出门了。”
电缆成加装电梯“拦路虎”
桂园20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其中1座南侧共住有10户居民,当中,大部分家庭都有60岁以上的老人,加装电梯成为居民迫切的需求。
段叔说,其实早在十年前,居民们就想加装电梯,但由于这栋居民楼的产权和管理权比较复杂,一直无法就安装费用达成协议,“近年来,佛山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旧楼加装电梯的支持力度,最终解决了安装费用分担的难题。”
今年8月,居民们终于拿到了由禅城区祖庙街道相关部门出具的期待已久的施工许可证。今年9月,旧楼加装电梯工程正式施工,然而,居民们还未高兴两天,问题就出现了:居民楼地下有通信电缆阻道,需要把电缆迁移后,工程才能继续。
由于该楼栋属于禅城和南海交界的“插花地”,地下的通信电缆,涉及南海、禅城等不同的通信公司,情况比较复杂。桂园居委会通过多番协调,终于找到了通信电缆所属的南海电信公司。该企业工程人员现场了解后表示,通信电缆迁移费用较高、难度较大。
“市长直通车”平台促多方协调
眼看着十年的“电梯梦”可能落空,这怎么不让居民们感到着急呢。万般无奈之下,段叔想到了市长直通车平台,并通过佛山传媒集团,把问题反映到该平台。让段叔感到惊喜的是,市长直通车平台很快就回复了电话,对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
在多方的沟通协调下,南海电信的工作人员向居民答复,由于桂园社区周边正进行旧区改造,地下电缆也会重新铺设,这就可以顺势把电缆进行迁移,不收取费用,但需要等到12月。
收到回复后,居民们空悬的心并没有放下来,“工地已经开工了,地上还有个洞,如果再拖几个月,将会对出入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家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段叔向桂园居委会反映了居民的担忧。
桂园居委会收到反馈后,再次帮助居民跟电信公司等多方进行协调,最终,负责电缆铺设的联通公司,同意提前先铺设加装电梯居民楼下的电缆,方便电信公司对电缆进行迁移。
这个结果,让居民感到非常满意。国庆节假期后,来自禅城、南海的电信公司的施工人员先后到现场,进行了通信电缆迁移工程。只用了几天的时间,通信电缆成功进行了迁移,电梯加装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段叔等居民都喜上眉梢。
“感谢各个部门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解决了我们的难题,也幸亏有市长直通车平台和佛山传媒集团,让我们有了发声的渠道。”段叔表示,如今加装电梯工程能顺利进行,预计最快春节后能投入使用,居民从此免去了爬楼梯之苦。
桂园社区党委书记邹敏芳介绍,居委会一直以来都跟居民保持密切联系,也尽力帮居民进行协调沟通。而在这次难题的解决过程中,居民通过市长直通车平台反映问题后,各相关部门为了解决居民难题,都努力配合。“旧楼加装电梯的需求其实是老旧社区居民的普遍诉求。”邹敏芳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简化流程,着力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把旧楼加装电梯与老旧社区改造工程相结合,切实解决居民出门问题。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