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通报(10月30日)
10月30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海珠区、市疾控中心的相关负责同志通报了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最新情况通报
▼
10月29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191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165例在隔离观察、管控区域中发现,26例在社区筛查及发热门诊中发现。以上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病情稳定,无重症、危重症感染者。
现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通报如下:
海珠区新增97例,疫情仍然集中在江海街、赤岗街、凤阳街和南洲街管控区域,新发病例除了在集中隔离人群中发现外,在赤岗街客村片区、凤阳街康乐片区、南洲街大塘片区等管控区域内的新发病例数呈现增加趋势,说明在这些管控区域内,仍有人员流动和交集,造成了病毒的持续传播,须进一步加强管理,避免人员交叉感染,尽快阻断传播,使风险区域能如期降级解封。
白云区疫情前期传播风险较大的黄石街石岗村和马务村,均禾街的罗岗村,大源街的城中村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新发病例均在管控区域内发现,白云湖夏茅村开始有序解封;近期新增的散发病例集中在松洲街、嘉禾街、新市街等,涉及市场和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场所,仍存在一定的社区传播和外溢风险。
天河区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和局部小规模聚集的特点,传播链条总体清晰,波及多条街道和多所学校,当前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龙洞、沙河等街。其中,龙洞街道某高职院校和城中村近两日报告病例多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疫情发展势头得到遏制。但10月29日,天河区在沙河街某服装商业城从业人员中发现1例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其活动轨迹涉及天河区沙东片区服装商城,人员高度密集,续发风险较高,正在全力以赴开展现场处置。
控制住本轮疫情的关键就是
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进一步降低社会面传播风险
▼
本轮疫情绝大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潜伏期较短,在追踪密切接触者或社区筛查发现核酸异常时,有部份密切接触者已转阳或者已在家庭、社区人群中出现隐匿传播,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
当前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传播快和隐匿性强,控制住本轮疫情的关键就是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进一步降低社会面传播风险。市场商超、餐馆酒店等相对密闭和人流密集场所是疫情传播的集散地和放大器,相关区陆续采取了倡导居家办公、暂停部分商家生产经营等临时性措施,请市民朋友理解和配合。
从流调情况来看,规范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隔离病毒、阻断疫情传播,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期间,广大市民朋友外出时一定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积极参与区域核酸筛查,倡导简约生活,减少聚集、聚餐、聚会,尽量不到密闭半密闭公共场所,进入公共场所做到扫码、测温,主动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如有发热、咽痛等不适,请及时就医。
广州疾控:
降低非必要的流动、减少人员的交叉
关键就是不聚集
▼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每天的动态评估,当前海珠区疫情的实时传播指数(Rt),从最高的8.2降到前天的3.2,再到今天2.6。虽然有下降,但这个数值仍然比较高,意味着1个人在一个平均潜伏期(2天)内还可以传给2.6个人,说明社区的隐匿传播链依然没被有效斩断,当前的传播速度还是较快的。
为了尽快斩断社区传播链,控制疫情发展,今天海珠区发布了公告,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是降低非必要的流动、减少人员的交叉。其实关键就是不聚集。
对于中高风险区之外的市民,要实实在在减少非必要外出活动。如果必须要外出的,譬如采购生活物资、倒垃圾这些,一定要避免聚集,戴好口罩,快去快回。在核酸检测的时候,大家也不要扎堆,特别是其他人采样的时候,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除了自己采样的时候可以摘下口罩,其他时间都要全程的戴好。在外出活动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手部清洁,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碰自己的口鼻眼。如果条件允许最后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液。
另外,还有一些热心的市民志愿者,会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中。对于这部分市民,参加社区防控时,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个人防护。无论是穿大白或隔离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戴好口罩,并且4个小时就定期更换。
工作时,大家要避免用未清洁消毒的手触摸口、眼、鼻。吃饭时,吃饭前,摘下口罩后,要再洗手;吃饭时,不聚集、不聊天;吃完后,换上新口罩。
有了健康码,为什么还要扫场所码?
场所码有哪些作用?
▼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表示,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多点散发,通过有效落实场所码扫码查验是推动社会面防控的有效方式,能防止存在疫情传播风险的人员进入场所,有利于降低疫情感染风险,实现人员的安全流动。
目前,广州经批准使用的场所码包括有“穗康场所码”和“粤康场所码”两种,大家应该也经常用。此外,为提高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通行效率,我市在普通“场所码”基础上研发了防疫“数字哨兵”,可以实现通过健康码、身份证、广州老人优待卡等身份证明实现“反向扫码”、快速通过。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保障“穗康”小程序等系统安全稳定顺畅运行,确保场所码领码、扫码、亮码能正常开展。截至2022年10月29日,全市共设置有效的场所码扫码点近53万个,总扫码量超过32.98亿次,阻止红码人员进入各类场所超11万次,阻止黄码人员进入各类场所超18万次。其中10月27日,全市扫码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10月份以来,通过扫场所码,为全市疫情流调提供线索245批次,对做好花都、白云、海珠等区疫情防控起到了支撑作用。
在此,再次呼吁各类场所经营管理者,为避免自己的场所成为风险暴露的地点,应当在入口显著位置张贴场所码,并安排专人负责查验扫码结果,切实做到“应扫尽扫,不漏一人”。扫码查验发现红黄码人员的,要及时联系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置。同时,要关心帮助没有或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数字哨兵反向扫码或者手工登记等便利措施,不得阻扰其正常通行。
疫情防控无小事。恳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进入大型场所要扫码,进入街边商铺等小型场所时也要扫码,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负责任的表现,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将成为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
海珠区:
让有疫情的社区
尽快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
海珠区本轮疫情发展迅速,目前处于关键期,是最吃紧的时候,为全力遏制疫情传播风险,海珠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社会面防控措施
根据疫情分布情况和专家研判意见,今天凌晨海珠区发布了《关于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六)》,在全区除琶洲街外的其他区域,实施非必要不流动、倡导机关事业单位居家办公、非城市保障型企业停止运营等社会面防控措施,给市民朋友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不便,对广大市民朋友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诚挚谢意!
目的就是让有疫情的社区,尤其是城中村尽快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交通部门也对公交、地铁线路作了相应调整,请有出行需求的市民群众留意交通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
二是细化防控区域管理
针对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海珠区对江海街桂田、凤阳街凤和社区和赤岗街客村等区域,划定了高中风险区;对南洲街大塘、华洲街龙潭、官洲街赤沙等城中村区域进行了临时管控,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的防控措施。根据城中村内建筑密集、业态比较复杂的情况,对管控区域进行了硬隔离,细分小网格,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严禁网格之间人员流动,防止传播风险。请中高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的市民,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政策,不聚集、不流动、不串门。
三是做好服务保障
在物资保障方面,目前全区共有14家大型商超全量供应,大米、蔬菜、肉类等八大类民生用品库存充足、品类齐全,每日供应量约3千吨,最大储备量约1万吨。
在管控区域内,建立“政府派发爱心包+居民网购”的工作机制,采取“点对点应急派送”模式,全力保障管控区的市民群众日常生活物资需要。
在医疗保障方面,每个中高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都成立医疗救助专班,设置医疗保障点,配备必要医护力量和救护车,建立送医绿色救治通道,点对点跟踪好孕产妇、肾透析及肿瘤患者等6类特殊人群医疗需求。市民群众有生活、就医等困难,可以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协助解决。
自10月24日起,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暂停返校及线下教学,按照“一校一案”“一班一策”的思路,有序组织好线上教学。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密切家校沟通,及时协助解决孩子在居家时学习、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达到“有质量”的线上教学目标和要求。
海珠区将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防控政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
一校任教满9年 教师应轮岗
10月28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已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原则上要在区域内进行交流轮岗。
优质学校符合条件教师轮岗比例不低于10%
根据征求意见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断优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科学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交流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5%;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
教育集团内部教师交流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规定的交流比例、交流年限执行。此外,教育集团教师交流人数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切实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城乡之间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在编教师同校任教9年以上原则上需交流轮岗
对于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已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原则上要在区域内进行交流轮岗。以片区、学区进行交流的,教师一般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鼓励城区学校教师跨片区交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在取得证书后1年内应到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交流轮岗1-3年(此两类人员不适用于“不纳入交流轮岗”和“延迟交流”条件);鼓励新教师先到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任教;各区根据区域师资均衡发展的需要,在新教师入职5年内安排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不少于1个学年,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同一类型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的(如特殊教育类学校等),各区可结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际,制定相应交流措施。
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岗位连续任职满2届的,应在区域内进行交流;届中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或正高级职称的校长、副校长,各区根据实际,结合任职周期安排交流轮岗。各区根据区域内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可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教师纳入交流轮岗范围。未达到应进行交流的时间要求,或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和校长,本人提出申请的,可进行交流。
鼓励新提拔副校长异校任职
交流轮岗采用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轮岗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争、学区内交流、教育集团内交流、对口支援支教等多种形式,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从优质学校到相对薄弱学校,从中心学校到村小学、教学点进行交流。
教师实行分批流动。交流轮岗每周期为1-3年,原则上在周期内不作调整。交流轮岗期间,岗位聘用、考核、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由各区自行制定。
校长实行异校任职。副校长提任校长的,原则上要有在2所或以上学校任中层干部或副校长的经历;鼓励各区根据实际,对新提拔的副校长实行异校任职。
各集团成员学校采取干部交流、教师轮岗、跨校兼课、校级帮扶等形式开展内部流动,推进教师资源共享,逐步缩小集团内校际差距。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集团化成员学校交流轮岗工作。
各区继续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鼓励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积极参与援藏、援疆、“三区”支教等上级部门下达的支教活动,支教经历视同交流轮岗经历,按规定享受有关政策倾斜等待遇。
严控骨干从农村学校流向城区学校
作为激励,将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严格落实省要求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加省级以上评选表彰,原则上应有1年以上的交流轮岗工作经历,长期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的校长教师除外”;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加市级评选表彰,同等条件下,有1年以上交流轮岗经历的优先。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对参与从城区学校流向农村和乡镇学校刚性流动的人员实行考核,在规定比例内优先考虑给予“优秀”指标,作为对表现优秀者的奖励。
各区要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和师资均衡配置的需要和要求,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将长期在农村任教,且有实际住房困难的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适当的交通补贴。
征求意见稿还提到,要保护农村学校、普通学校的师资队伍,从严控制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等从农村学校流向城区学校;要保护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推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部分情形可不纳入交流轮岗对象范围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不纳入交流轮岗对象范围: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已在2所以上其他学校累计工作6年以上的,以及已在农村学校累计工作6年以上的(但在现学校连续工作12年以上的,应进行交流);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教师;经三甲医院诊断患有严重疾病的。
有以下情况之一,可延迟交流,延迟时间不超过3年:正在现学校承担市级以上重要教科研项目的; 现学校同学科专任教师较少的特殊岗位教师;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区外学校支援支教经历的。
10月28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布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
设立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的批复》,
同意设立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
实行现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
规划面积702.1672公顷
分为三个片区
▼
《批复》显示,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702.1672公顷,分为三个片区,四至范围分别为:
琶洲西区:东至华南快速,南至新港东路,西至黄埔涌与珠江交汇处,北至珠江;
琶洲中二区和东区:东至官洲河,南至黄埔涌,西至科韵中路,北至珠江;
琶洲南区:东至北山涌,南至新滘东路,西至华南快速,北至黄埔涌。
规划以产业用地为主
严禁商业房地产开发
▼
《批复》明确,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
《批复》强调,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必须严格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必须依法供地,以产业用地为主,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严禁商业房地产开发。
《批复》同时提出,省商务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琶洲设立经济开发区有何优势?
▼
琶洲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黄埔古港所在地,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广交会举办地。
近年来,琶洲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会展+总部+高端商贸”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已被认定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广州市总部经济集聚区等创新平台称号。
2021年,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540.3亿元,腾讯、字节跳动实现营收超百亿元,进入了全市行业前五强。
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企业数量约1100家/平方公里,营收数据达122.3亿元/平方公里,平均企业营收数据已突破1000万元,整体产业效益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拥有“四上”企业1608家、高新技术企业331家、总部企业98家,分别占比全区40%、51.4%、59.8%;拥有未来独角兽企业7家、独角兽企业4家,其中树根互联、致景科技、速道信息共3家入选2021全球独角兽榜,占全市上榜企业的30%。
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开区,有利于凝聚省、市、区各级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提升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的吸引力和显示度,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有利于率先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开放合作、制度先行等方面形成标杆示范效应,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助推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成为广州第九个经济开发区
▼
目前,广州市共有、6个省级经开区。
2022年1月-8月,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42.220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7%,占全市约67%;进出口总额3814.47亿元,占全市57%。省级经开区全年实际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400亿元,同比增长10%。
开发区对广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是广州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琶洲试验区的成功获评,在叠加拓展琶洲品牌影响、提升琶洲试验区的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广州市开发区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拓展。
下一步,广州将以琶洲试验区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为契机,进一步发挥经开区在促进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作用,推动经开区转型升级,提质扩容,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做好“经开表率”,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经开力量”
琶洲新身份+1
获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转发分享好消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