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家具制作技艺!原料靓、手工制!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其中位于南海桂城的佛山市南海区中南木雕工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木雕工艺公司”)进入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名列。
南海拥有悠久的红木家具发展历史,在清朝就曾作为广作家具的一支重要力量备受皇室青睐。桂城是南海红木家具的集发地和广式家具的发源地之一,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久负盛名。
祖上传下来的技艺,桂城人没有荒废,一代代红木艺人在传承中将这项手工工艺发扬光大,并把红木雕刻做成了致富一方的特色文化产业,中南木雕工艺公司便是典型代表。
在桂城红木行业,广式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平洲中南木雕工艺厂总经理、南海区红木行业协会会长梁沛根是个“灵魂”人物,他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广式家具的制作,1979年高中毕业后在广州木雕工艺厂当学徒,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指导和培训,聪慧好学的他,用苦行僧的毅力,全方位学习红木家具的制作流程。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恩师杨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技艺得到快速提升和巩固。
上世纪80年代,许多有手艺技能的匠人纷纷选择跳槽“下海”创业,梁沛根也在这样的背景下离开木雕厂,到花县(现广州花都)教徒弟。一年后回到家乡佛山平洲的平洲房管所红木家具厂担任厂长。1989年,学得一身好手艺的梁沛根创立了中南木雕工艺厂,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一直身体力行,以“传教帮”的方式,教授年轻一辈从事红木家具制作。2016年和2019年,中南木雕工艺公司先后成为南海区和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式家具制作技艺单位及传习所单位。如今,中南木雕工艺公司还被评为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梁沛根认为,无论做什么都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红木雕刻技艺永无止境,一辈子沉浸在制作传统的红木家具这一件事上让他感到满足、愉悦。
广式家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中国传统家具的传统特色,也借鉴吸取了欧洲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在家具造型和装饰纹上形成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我觉得非遗一定要有市场,否则会走得很艰难。因而我们在产品的创作上会花很多精力去设计和创新,生产出适合现代家庭使用、年轻人喜爱的家具。”梁沛根表示。
广式家具制作工序流程众多,如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描金彩绘等,工艺流程主要有设计与选材、开料、木材部件处理、装饰、打磨上漆及装配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直以来,桂城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推进非遗工作人才培训建设,加强与非遗文化专家、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联系,完善非遗工作机制等推动桂城非遗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在新时代绽放迷人光彩。
关于胎儿的合法权益
我们曾经科普过
胎儿能否继承遗产
未出生的孙儿,能否继承爷爷的遗产?
今天普法君继续来科普
胎儿能否获得征地补偿款
我们一起来看看
案例分析
2020年,韩女士所在村民小组参与土地征拆,并于当年7月份正式形成征收土地补偿款分配决议,决定按2019年6月28日24时本组在籍在册人口进行第一次分配。
在决议规定的截止时间,韩女士正处于待产阶段,当时她就提出腹中胎儿也应参与分配的要求,但未获得村民小组同意。
2019年10月14日,韩女士的孩子出生,并随父母落户于该村民小组。2021年6月,第一次土地征收补偿款正式发放,此时韩女士的孩子已2岁,对此,她认为自己的孩子通过出生和落户,已取得村民小组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理应参与组上的分配,并多次找村小组要求解决自己的诉求。
但村民小组称,韩女士的孩子是在征地补充安置方案确定后出生,在方案确定时,孩子尚属胎儿,未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依法不能参与土地补偿款的分配。
协商未果后,韩女士将村民小组告上了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胎儿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保障,土地是基本生活资料,在土地征收中应贯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召开村民会议,通过民主议定程序,就征地补偿费如何分配进行表决,但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规定。
村民会议的表决结果不得剥夺胎儿的正当、合法权益,遂依法判决限村小组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支付原告土地征收补偿费12万元。
以案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胎儿在生理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作为民事主体,享受权利是主要的,而承担义务是次要的。胎儿存在于母腹之中,无意思能力、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但其享受的权利却是相当广泛的。
本案中,被告村小组决议“按2019年6月28日24时本组在籍在册人口”进行分配,原告于2019年10月14日出生,原告在6月28日尚系胎儿,鉴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分配权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项基本权益,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根据当时实行的《民法总则》第16条规定,胎儿对接受赠与等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所以基于对对胎儿权益的保护,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应当得到落实和贯彻。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宗旨和精神及有关政策规定,土地是村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生活保障,按户口属地原则,村民应享有户口所在村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补偿分配权,作为其基本生活资料和生活保障。
土地补偿费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丧失的补偿,具有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的功能。土地补偿费分配权是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而产生。在征收集体土地时,应把胎儿作为集体经济组织预留份额。
相关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六条 【胎儿利益保护】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文中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民法总则》已于2021年1月1日废止,该法条已修改为《民法典》第十六条)
人与世界联结的桥梁,是体验,是昏晓、冷暖、风雨、光影、人情等交织交替而成的常识。
人与过去联结的桥梁,是相信,是脑海中残存的记忆,是书本上镌刻的文字,是旷野上矗立的碑铭。
人与河流联结的桥梁,是文化,它纵贯当下和过去,也映照此地与世界,是小城钟鼓与万千气象各成风景。
北江边上的胥江祖庙,始建于1208年,与德庆悦城龙母庙、佛山祖庙并列为省内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是三水现存至今的最古老庙宇,更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见证,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历史文脉、宗教艺术和民俗风情。
岭南文化何以包容并蓄,遂成川海?这座经800多年岁月洗礼的古庙宇,也许能给出答案。在追寻三水文化根脉的第五站,不妨让我们以诗证史,走进一片诗意的时空,找寻一个诗意的答案。
◆杨万里:诗意芦苞的先声
在讲述胥江祖庙之前,我们得先将芦苞镇的故事讲起。
洪荒时代,现芦苞镇正位于珠江三角洲二十大断裂线之一的北江断裂线上,大自然在这里上演海潮退却、沧海桑田;历史在这里见证先民火耕水耨、播撒文明。
今日之芦苞镇,最先以商业的形态载入史册。唐大历年间,因这里有芦苞涌勾连北江航运,这片水域成为北客南来的黄金水道。后来,人们在长满芦荻和苞草的沙洲营建街、市,并从这两种植物中各取一字作地名。到767年,唐节度使嗣恭剿灭盘踞广州的哥舒晃,在这里屯兵,留下“胥江古屯”的古地名。
南宋年间,“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将三水的诗意气质拉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去,北江自清远流经芦苞的那一段叫胥江,北江自河口经西南的那一段叫肄江。每遇北江汛期,芦苞涌涌口接北江分洪之水,汹涌澎湃;如果西江同时水涨,顶托之逆流,则可以抵达胥江流域。对这一气势磅礴的场面,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诗赞曰:北江西水两相逢,胥口波涛特地雄。
杨万里的到来,为这片烟波浩瀚的水域留下了诗意的注脚。
1179年正月,杨万里被任命为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春节过后,他到广东赴任。1180年至1182年,这短短3年,杨万里多次经过芦苞,沿着芦苞涌乘船来往于北江与广州之间,留下了“万事向侬冰与炭,一生行役雨和风”“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等名句。杨万里到来的时候,胥江祖庙尚未营建。但洪波翻滚的澎湃,抑或是沿岸时花的静美,都让他难抑诗兴,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杨万里的到来,还佐证了国家经济中心南移、岭南地区开发加快的历史进程。
秦统一中国之后开凿灵渠,珠江水系的桂水与长江水系的湘水得以相连。自此,岭南同北方的往来主要是通过西江航运。但唐代开凿大庾岭古驿道之后,特别是随着唐、宋两代国家经济政治中心南移,大庾岭古驿道逐渐成为岭南沟通北方的主要通道,与大庾岭古驿道相关的北江航运日益繁忙,成为沟通五岭南北的重要水道。史料记载,芦苞涌与其上游的白泥水、北江下游的西南涌等,均是通往广州的内河航运要道。因而坐拥芦苞涌勾连广州之便利的芦苞,被时人誉为“水之汇也,气之关也,乃全省命脉之源”,飞速发展的芦苞,很快成为北江边上的“小广州”。
杨万里去世后,最早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胥江祖庙即开始营建,人们将规避风险、祈求平安的朴素愿望寄望于供奉水神北帝。800多年来,北江河上樯帆云集,无数商贾船夫、词人墨客如潮水般来了又去,儒释道在此交汇交融,这个小小的庙宇香火不息,成为北江流域一个重要的历史人文地理坐标。
走过元明清,人们不仅仅从北帝崇拜中寻找庇佑与宽慰,还登临龙坡山,寻迹玉镜台,远眺无涯海,借山川以寄怀:明代黄瑛追述胥江祖庙香火鼎盛,有“丹光昨夜明如火,惊起坡山几树鸦”;明代李义壮登临胜境,喜悦流于笔端:“万顷波涛双砥柱,千年寰宇一虚亭”;清代王乃棠则写下“红叶满堤今去国,青萍三尺此登台”,怀古幽思之情留下悠悠回响。
◆祭北帝:“小广州”实至名归
龙坡山下,连廊飞檐,香雾叠翠。穿过禹门,水廊两侧一片滟滟水光。眼前靠山朝江的古建筑即胥江祖庙。胥江祖庙始建于1208年,由武当行宫、普陀行宫和文昌行宫以及华山寺等古建筑组成。
《三水县志》记载,胥江祖庙最早只有华山寺及武当行宫、普陀行宫(又称观音庙),两组行宫均建于南宋嘉定年间,且建寺时间略早于庙,故有“先有华山(寺),后有祖庙”的说法。三座行宫的先后顺序为武当行宫最早,普陀行宫次之,文昌行宫最晚。
800多年间,胥江祖庙几度颓败,又几度重建,用《三水县志》的说法就是:“嘉靖五年始立县治,诸庙尽废不再祀礼,唯真武庙独存。”真武庙即胥江祖庙的主体建筑武当行宫,此话的意思是,胥江祖庙被视为三水庙宇之祖,北帝崇拜香火不断且影响最大。
胥江祖庙是一个集建筑技术、民俗文化、宗教艺术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艺术宝库。武当行宫等三座行宫结构对称而严整,均为三间二进院落式布局,采用砖木结构。墙体全是水磨青砖对缝砌就,屋面为碧绿色的琉璃瓦,出檐施以木雕莲花托,四角翘飞,屋脊上镶有双龙戏珠及瓷制人物。此外,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人物花卉、诗书等为创作主题的砖雕、陶塑、石刻、灰塑、壁画更是各有特色,是历经时间沁润而成的艺术瑰宝。
在众多朴素的民间信仰中,北帝崇拜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供奉北帝的武当行宫也是胥江祖庙建筑群中最为重要的建筑。北帝又称玄武、真武大帝。民间传说中,北帝是北方水神,不仅可防洪御旱,还能治水降火。在农业立国的古代,北帝在民间深受信奉。到明代,北帝祭祀已被列入国家级祀典,北帝崇拜遍及全国。芦苞当地还有一个传说,1915年和1947年北江大堤芦苞段先后两次决堤,堤围决口都是正对着胥江祖庙的武当行宫,大水中唯独供奉北帝的武当行宫屹立不倒,乡间便传乃是北帝爱民,保护了周边百姓的安全。
在过去,善信到胥江祖庙朝拜,要先登上武当码头,经过禹门牌坊和武当庙道来到武当行宫。所谓禹门,是“大禹治水”之门,以证北帝是治水之身,牌坊后面刻有“万派朝宗”,寓意各教各派都可以到此朝拜归宗。
一项主题为祈福禳灾的民俗文化活动也随之而生。每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三水乃至周边的善信都会如期举办庙会巡游活动,还形成了六十年大会和三十年小会的俗例。
三月三,北帝诞。三水芦苞胥江祖庙举行北帝祭祀及巡游活动。
最近一次北帝诞庙会巡游活动为2019年举办,飘色、太极等八方民俗文化要素竞相亮相。当时,巡游队伍从武当行宫出发,经北江大堤防汛路巡经芦苞多个主要街道。活动当天,广州黄埔南湾村的“小北帝”还会“回家省亲”,与武当行宫的北帝真身一同参加巡游。
2019 年 芦 苞 胥 江 祖 庙 北帝诞活动中,舞者扮演的 飞天翩翩起舞。
古老的庙会延续至今,有历史的必然,更因其文化的魅力。其一,北江航运日益繁忙,但受制于当时航行技术以及水势桀骜不驯,往来于北江之上的商贾、船家开始供奉北帝以求平安;其二,芦苞从一个沙洲发展成市集,商业与农业人口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兴修水利抵御洪涝灾害;其三,繁荣的商业,推动了思想的开放包容,为各类宗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和土壤。
历史记载,芦苞镇曾有庙宇近30座:仅龙坡山,就有华山寺、地藏庵、北帝庙、文昌庙、观音庙;在石头岗,有北城侯庙;在西洲,有晏宫庙;此外,有鲁班庙、天后庙、关帝庙……还有道馆13所,它们主要分设在麦街、立新街、沿江街和范街。还有菜园地斋堂、会龙街斋堂、集善堂……
正是因为历史上航运的发达、商业的兴旺、交流的频密、文化的繁荣,为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人们有能力修筑宏伟的庙宇,有时间涵养出百花齐放、精益求精的艺术审美,更有胸怀去传承着海纳百川的气度。芦苞以一镇之域,近乎完整记录且近乎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历史演变的规律。胥江祖庙亦俨然时代的切口、观察的样本:日后的芦苞之所以成为“小广州”,岭南文化之所以包容并蓄、遂成川海,仿佛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南武当”:失落百年今觅回
“水由浈阳峡而下,经清远,达三水,是为胥江。环江之西皆山,重峦巨嶂,绵亘数百里。而东独平圹,小山数点而已。山名龙坡,起伏蜿蜒,其状如龙,故谓之龙。……登山西望,人家烟火,江屿帆樯,远树沙禽,夕阳如画。而是山之阴晴朝暮,四时不同,足供吟眺者,犹为无穷也哉!”
民国年间三水人黄祝蕖的这一篇《龙坡山记》,以短短200余字,道尽胥江祖庙所览之形胜,其建立的初衷,以及善信对北帝崇拜的虔诚。
而胥江祖庙的另一个身份,却一度失落,直到2002年才被世人所知。这年春节前,一行人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南下寻找“南武当”。
根据湖北武当山相关文献记载,按照道教五行理论,历史上早就形成了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东、南、西、北、中五个“武当”分布全国的格局。但清代晚期以后,“南武当”因为战乱和政局动荡而一度失落。
张师清是当时寻找“南武当”队伍中的一员。他师从三丰自然派第十四代传人公孙清高,和师兄师傅受师爷嘱托到广东来寻找“南武当”。最初,一行人选择的是名气最大的佛山祖庙,但失望离开。
“我们正准备前往西樵山,却无意间在地图上发现芦苞祖庙和旁边标记的华山地名,便忍不住‘咦’了一声。师傅接过地图一看,估摸了周边地形,说可能就是它了。大家便赶往芦苞胥江祖庙,到达芦苞时天快黑了,但师傅察看了周边地形和建筑遗址,方位、格局都跟武当山的很相似,连声说,‘终于找到了,真的找到了。’” 多年前的这一幕,张师清记忆尤深。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判断是准确的。据说,胥江祖庙与湖北武当山道教主张“三教融合”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胥江祖庙内,同时供奉北帝、观音、文昌的三大行宫并排而立,即是“三教融合”的最有力证明,与武当山保存至今的一块铜牌遥相呼应——铜牌上刻“尊称张三丰为三教祖师,他认为儒、释、道为正教,提倡三教合一”等字句。此外,三水当地每当子女上学开笔时也到文昌行宫拜祭,以祈求子女学习勤奋读书聪明。如今,这个传统在三水及周边地区仍有沿袭,芦苞一地更是崇文重教,胥江祖庙静静地守护着这些民俗、这些信仰。
当年6月,经中国道教协会、湖北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协会、广东省道教协会的专家学者共同考证,认定胥江祖庙为中国“南武当”主体建筑,并于当年7月由武当山道教协会授予“南武当”牌匾。胥江祖庙武当行宫作为中国“南武当”主体建筑的身份得到重新认定,并重新融入“武当大文化圈”,历代武当山掌门寻找“南武当”的夙愿得以了却。
告别胥江祖庙,走出这个诗意时空的“任意门”,文昌行宫大门的一副对联尤能切中所思所想,所得所获:天地道光永灿,春秋文脉无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