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万亿!广州准备这么干!
广州市市长郭永航:
以固投、社零、外贸“三个一万亿”
支撑广州GDP突破3万亿元
新春开工第一天,
广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航在讲话中表示,在春节过后第一天召开高质量发展的“全市第一会”,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凝聚起全市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团结奋斗、建功立业的强大力量,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把积蓄已久的发展意愿释放出来,推动广州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他说,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代表。过去三年来,广大企业扎根广州、坚守广州,与全市干部群众同担风雨、共克时艰,抗疫情、稳生产、促就业、保供应、保运转、惠民生,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突出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去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当前,“中国之治”强力对冲“世界之乱”,宏观政策持续释放红利,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有利因素加速积累,全国全省都呈现出在高质量发展上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均衡、产业基础扎实、战略优势明显、枢纽功能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有基础、最有条件。
同时,当前广州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也只有依靠高质量发展才能根本解决。广州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的使命任务,毫不动摇坚持“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实现新突破、勃发新气象,奋发有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在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勇挑大梁,为广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繁华的广州城区。广州日报资料图
在讲话中,
郭永航一连用5个“未来的广州”,
描绘了广州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广州要坚持实体优先、创新引领,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牢固根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着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等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13个千亿级产业链群,以及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群,加快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提升金融业、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略科技力量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布局,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努力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未来的广州,将进一步擦亮“广州制造”“广州创造”品牌,以高质量发展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在大国博弈、大城竞争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广交会展馆。广州日报资料图
广州要提升超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承载。广州提出打造“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高水平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和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能级,推进北部增长极、国家知识中心城、东部枢纽、番禺智造创新城、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撑。特别是提速建设东部发展轴,推动东部发展轴与城市老中轴、新中轴融合互动,实现城脉、文脉、商脉创新发展。未来的广州,将打造独具“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城市发展标杆,建设成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重要功能作用叠加、引领辐射作用彰显的核心引擎城市。
南沙区。广州日报资料图
广州要聚力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高质量发展畅通血管命脉。围绕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加快推进数字港与空港、海港、铁路港联动赋能,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交通物流体系,高效串联城市内部各组团、重点发展平台,开工建设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未来的广州,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效连接全球、便捷辐射全国、快速直连湾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
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区)。广州日报资料图
广州要加快南沙开发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南沙的开放力度、投资强度、经济密度,集中力量建设先行启动区,努力把南沙建设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提高城市开放合作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资源要素集聚水平、公共服务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未来的广州,将建设成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的开放制度创新高地、国际交往新平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节点。
南沙港。广州日报资料图
广州要致力创造美好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提升绿美广州品质,以“拆、治、兴”并举强力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未来的广州,将成为更加宜业宜居的幸福之城和劳动者、奋斗者、创造者的美好家园。
广州日报资料图
郭永航强调,必须把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各区、各部门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优先安排与抓经济、抓项目、抓企业服务相关的工作,推动各类力量、政策、服务向产业发展倾斜。要坚持要素供给与配置效率相统一,在产业空间供给、劳动力供给、资金供给等方面出实招、出硬招,在项目立项、用地用林用海、环评等审批服务上全力支持配合,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建设、投产、达产”周期,为企业抢抓机遇、抢占份额争取宝贵时间。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杜绝庸懒散拖行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希望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坚守实业、坚持创新,携手推动广州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已吹响!
广州各区今年怎么干?
来看看区委书记们定下的“小目标”。
↓↓↓
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
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新引擎
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
2023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天河区委书记陈加猛:
GDP增长6.5%以上
奋力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
越秀区委书记郭昊羽: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能级
书写越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海珠区委书记蔡澍:
海珠区今年GDP力争增长7.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冲刺1200亿
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
5年内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提升至30%
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
确保今年GDP增长7%以上
花都区委书记邢翔:
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北部增长极
番禺区委书记黄彪:
挺起制造业“脊梁”
建设番禺智造创新城
从化区委书记董可:
今年GDP预期目标增速为6.5%
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
聚焦东部枢纽主战场
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广州各局委办今年怎么干?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
优秀企业今年怎么干?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开局决定走向,起跑关乎全程。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广州抖擞精神、苦干实干,
奋力在广东现代化建设中
走前列、挑大梁!
【文字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申卉、贾政、吴城华】
【图片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王燕】
【统筹 朱雯芳、崔素华、徐梅花】
【海报 周振丰、蒋秋平、陈希】
【编辑 黄文浩】
【审核 朱敏红、丘丘】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广州东部枢纽上升为全市重点发展平台并形成“五个一”规划成果体系;增城开发区“区政合一”管理模式列入全省开发区创新体制机制试点;开通增城区政策兑现服务线上平台,构建“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集成服务、限时办结”政策兑现服务模式;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筹建机制,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增城“小特产”推动“大发展”入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22年)》地方典型范例被全国推广……
回眸2022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增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省委和市委改革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破难题、促发展、激活力、惠民生,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增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紧扣中心工作 提升“增城改革高度”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过去一年,增城始终坚持把积极谋划改革、深入推进改革作为向中央基准和省委、市委要求看齐的具体行动,顺应改革形势,紧扣中心工作,主动对标对表,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在责任上对标。增城区委主要领导当好改革领头人,全年召开5次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9份重要改革方案,领衔推进增城开发区“区政合一”等重大改革,解决了一批发展堵点难点问题。
在行动上对标。增城深入推进国家级改革试点4项、省级改革试点2项,12个改革领域98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6项基层改革创新项目取得突破。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开展10余次实地调研,配合市委改革办开展2项改革评估,巩固提升改革成效。加大对改革探索创新经验的总结和复制推广力度,去年借助“广州改革”平台推出“增城改革周”专题报道,获市委改革办采用刊登增城改革信息30篇,《增城改革》创刊并编发17期,有效传递增城改革好声音。
破解发展难题 跑出“增城改革速度”
去年9月,广东越海集成高端传感器项目研发基地通线,首批产品下线及生产基地开工活动在增城开发区举行;12月,由广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发起,投资70亿元的增芯项目在增城开发区动工……一个个活力迸涌的重点项目接续落地,是增城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也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注脚。
全面深化改革,总是向最关键处发力、向最核心处突破。一年来,增城坚持优环境、提效能、搭平台、激活力,切实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努力跑出改革“加速度”,按下经济发展“快捷键”。
优化环境提效能。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筹建机制,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推动21个项目接续开工或进场。建设全区政策兑现服务平台,构建“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集成服务、限时办结”的政策兑现服务模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创新机制稳增长。在全市率先开展“工改工”试点探索,出台全市首个存量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政策,仙村镇上境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项目纳入全市首批试点项目并在全市首个获批用地。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落户增芯、希音等百亿级重点项目。实施“四大提速攻坚行动”,组建53个工作专班,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全年GDP同比增长4%。
建设平台促发展。高标准推进广州东部枢纽规划建设,形成“五个一”规划成果体系。创新增城开发区“区政合一”一体化运作管理机制,列入全省开发区创新体制机制试点,推动增城开发区扩容提质,配合市人大推进《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立法。推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成功引进希音等7个项目。
创新驱动激活力。推进增城侨梦苑“一苑多区”建设,累计引进创新创业项目601个,创新创业人才353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侨梦苑首个税务驿站,推动增科院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注册成立并高效运营。
聚焦城乡融合 加大“增城改革力度”
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是最大的动力。一年来,增城立足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实际,以破解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为问题导向,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释放强大动力。
纵深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出台实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7”政策体系,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政策出台及示范案例落地;启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实现“农村产权+”融资7.53亿元;建成岭南(增城)特色水果研究中心等4个科技入乡转化平台;获批省级全域土地整治试点,谋划推进增江东岸城乡融合发展先行试点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增城构建“1+4”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推动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创建国家专业镇村2个、省级专业镇村39个,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6个,数量居全省各区县首位。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功创建全省“数字农田”示范项目,“增科新选丝苗1号”成为农业农村部授权品种,增城荔枝列入首批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建成全省荔枝产业中心,挂牌成立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稳步推进全省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培育家庭农场2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2家。创新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分红模式、多环节组合式托管服务模式,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套餐式、订制式联农带农联结服务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创新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新增申报土地规模流转财政补助的耕地面积约7.77万亩。以朱村街横塱村4500亩耕地为试点,探索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坚持人民至上 增加“增城改革温度”
改革有力度,更有温度。一年来,增城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改革的关键点和着力点,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教育医疗更安心。增城出台《增城区关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77所农村薄弱学校基建提升,推动广州科教城首批2所院校进驻。设立区疫情防控应急医疗救治指挥中心,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卫生委员会,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选中国乡镇卫生院百强榜。完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系统建设,深化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提升行动,建立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文化就业更暖心。增城积极探索地方党委与属地高校构建宣传思政联动、开放共融“大思政”格局,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荣获中宣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打造诗意增城城市品牌、甘泉文化品牌,积极发展乡村文旅。打造“增城妈妈”家政品牌,正果云吞等6个“增城”小吃标准体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启动“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计划”,实施农民转移就业增收“五大行动”。成立“增城区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联盟”,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多元调解。
生态环境更舒心。增城持续深化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出台《增城区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率先在全市挂牌成立区文物局。建立“河长+林长+检察长”联动协作机制,大封门森林公园被评为首批省级林长绿美园。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行环评和排污许可“联合审批”制度,农污设施运维管理模式入选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
社会治理更放心。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创新推行“五个一”治理模式。深化拓展社会风险研控指挥中心、智慧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综治中心“三个中心融合”运作体系,获省委政法委充分肯定。构建多元解纷“5+”模式,成立广州首个“老兵调解室”。建成最小应急单元1852个,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最小应急单元防控体系。创新信访办理“双督办、双通报”机制,全区信访件满意率提升至94.7%。
政务服务更贴心。设立“企业开办”专窗、“医保+税务”联办窗口、政策兑现专窗、跨域通办专窗、“粤港澳大湾区”专窗、“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等特色服务专窗。上线107个“一件事”主题联办服务,拓展上线180个“跨域通办”服务事项,推进41部门共1897个政务服务事项“上云”,全省首推“云面签”特色服务。
优化政治生态 彰显“增城改革厚度”
一年来,增城党建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实施了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举措,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开展评选全域党建实践品牌案例活动,出台国有企业“强根铸魂21条措施”,《党建引领金融创新发展的南粤样本》入选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实施非公企业红联共建“红链计划”,构建“1+4+N”商圈党建工作体系。创新开展事业编制干部调任公务员,实施年轻干部“859095”工程,顺利通过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评估,青年之家建设做法入选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案例。
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全市首创人才政策“零材料、信任制”审批,建立人才专员负责制、人才诉求快速回应机制,推进“1(区级)+13(镇街)”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成立澳门青年(增城)创业中心、增城区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驿站。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开展“庸懒散慢”行为集中治理,选树104个担当作为正面典型,通报50个反面典型案例。推动“巡审结合”“迅纪贯通”深入发展,探索派驻机构“嵌入式”监督。推进监察站规范化建设,收集并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诉求4.3万件。
深化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创新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建成全省首间法治乡村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城乡社区协商议事,城乡社区“万能章”治理深入推进,构建非羁押诉讼全方位保障机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