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警全域打造科技应用“广州特色”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新型犯罪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广州公安科信部门完善新一代公安信息网,为广州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警务云”建设就是公安机关有效应对新的安全形势,用好大数据,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性工程。大到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小到派出所的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室,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屏幕上汇聚着公安综合业务信息、现场视频录像等内容。这信息的背后,都需要“警务云”提供畅通的网络服务、算力支撑。
开展800兆数字集群指挥调度测试
经过多年接续努力,“警务云”已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存储能力,有序迁移了300多个警务应用系统上云,构建起了“大数据、小应用、小数据、块应用”的工作格局,让全市公安机关同步进入云时代。
“邹女士,你好!我是海珠区反诈中心民警,你刚才可能接到了一个疑似诈骗电话,千万不要向对方转账。”某日,海珠区反诈中心通过大数据研判及时劝阻群众,迅速处置了一宗以“冒充客服”方式实施诈骗的警情。如今,广州公安科信部门研发大数据应用模型,通过深入研判分析、实现提前预警,尽可能将各类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视频赋能实战应用场景
近年来,广州公安科信部门紧紧围绕实战需求迫切的各类数据,初步建成广州公安大数据平台,融合共享了政府各部门、各行业领域和社会面海量数据资源,助力“破现案、控发案、打积案”,支撑“大案快破、小案多破、命案必破”,解决了警务实战工作中的痛点难点。
自2016年起,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了新一代公安移动警务建设,推进移动警务普及应用。广州公安科信部门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广州实际,推进建设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集各类警务应用于一身,全链条实现移动办公、办案、信息采集等业务,打通指挥调度和大数据应用“最后一公里”。
目前,移动警务终端基本实现了全警配备,全警可以通过便捷高效的“掌上警务”,实现指挥中心和现场民警扁平化指挥,确保在突发事件中做到反应快、指挥快、处置快。其中,为民警巡逻防控工作量身定做的“公安网 + 盘查”APP 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获评公安部“全国特别推荐类应用”。
图:逢源街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恳谈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贯彻省、市、区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助力全街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30日下午,逢源街经济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广州古玩城召开。街道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区相关职能部门、街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辖内企业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区商投局、区科工信局、区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详细宣讲,企业代表踊跃发言,共同为逢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办事处主任郭飞鹏回顾了2022年街道和企业共同艰苦奋斗的历程,介绍了我街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要求街道和企业家要用好逢源的优势资源,深耕荔湾文商旅活力区,共同探讨、发扬和提升逢源的文化优势,把逢源街优势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效益。
逢源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紧扣荔湾区打造文商旅活力区战略,不断提升耀华大街、荔枝湾涌、泮塘三约等片区的核心吸引力,提升街区品质,壮大逢源文化产业。招商载体和专业市场要抓紧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身“软硬件”水平,加快转型速度,促进老旧物业焕发新活力。
最后,罗翠婷书记表示,企业家们要坚定信心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创新提质优化经营模式,企业之间要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做大做强,齐心协力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谱写新篇章。街道将更加努力地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放心在逢源投资设产,安心在逢源经营发展。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让学生们在庭院里感受岭南古村落的风韵,体验“清幽”古建筑和“乡愁”文创相碰撞的魅力,研学、传承优良传统文化,是不是很想去打卡?
这些活动,将打开你的“研”届,助你实现自然教育、非遗传承、科技创新、文创体验、休闲娱乐、户外拓展等多元素于一体的研学愿望。
3月31日,“多彩研学旅 黄埔少年行”2023年黄埔区中小学研学工作会议,让全区中小学校长及各研学基地代表近距离感受黄埔多彩研学的魅力。
活动会场
科技研学活动,以寓教于乐、沉浸式、体验式的科普教育方式,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和土地一起生长,收获一揽子研学资源清单,既能在永庄岭研学基地体验劳动实践教学、水上运动、科技+农业教学示范区,中草药种植识别......又能去莲塘古村,带走一片700 年历史诗意,留下一抹传统古村落乡愁,建立黄埔自信!
研学实践教育的政策沿革、育人目标、存在问题......一个个关于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层出不穷,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地理教研员施美彬的娓娓道来中,一门融合使命担当等主题鲜明的课程跃然于校长们的眼前,课改是一门“大课程”。
施美彬教授授课
在“双减”大目标下,教学场所不受限于学校课堂,脚踩田间,在散发淡淡泥土芬芳的土壤里,感受一场农业与科技的碰撞。“在研学基地,能真正把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去,让学生们放松下来,玩起来,乐起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课室如何颠覆传统教学?答案是:“智慧教室”!“云平台”让“学习场”无处不在,“大数据”将孩子的思维过程完全呈现出来,“游戏化”科技,让孩子视野更加开阔,“大场景”式自主学习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多个研学基地展位前,校长们亲眼去看、观察探索、动手体验,深入探究现代科技的秘密。“在研学基地,趣味的活动中可以实践巩固理论,在田野中可以感受智慧农业科技!”某小学校长如是说。
嘉宾们在展位前认真咨询交流
黄埔区坚持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通过抓试点先行先试、形成示范,将立德树人、科技育人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怡园小学校本特色研学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出广州,学校也走出了一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道路。活动现场该校研学校园剧《威武仪仗队 国旗伴成长》升旗手研学营展演的故事获得全场掌声。
背景介绍:节目的原型来自于怡园小学的升旗手研学营,2002年怡园小学在广东省率先组建了一支小学生国旗仪仗队,从2008年至今,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以自愿为原则,组织四年级的队员到北京参加“我爱五星红旗”升旗手研学营活动,随着旗仪仗队的不断发展,孩子们走出了校门、走出了广州,学校也走出了一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道路。
怡园小学六年级张若楠:去北京的研学开拓了视野,也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我们黄埔区的研学基地也很多,希望能有机会都去参加研学,感受我们自己的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怡园小学六年级代乾希:我很开心曾经参加过我们区组织的“绿色黄埔梦 湾区少年行”研学活动,我和同学们参与了科技游戏,也亲身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每参加一次研学活动,都会增长见识,激发我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教育藏在自然里。黄埔区分两批命名了广州海事博物馆等41个单位为“黄埔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国情教育等六大主题板块。在航新农业·航新种子谷,通过互动屏,可以看到种子“上天入地”的全过程,学习航天育种的育种原理和种质优势;在广州刀锋无人机科普基地,可以学中玩,玩中学,了解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提高孩子的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满足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在迳下村的纳米研学基地,“纳米小镇”的“镇长”赵宇亮院士带我们一起走进纳米技术的神奇世界;在广州市人工智能研学实践基地,“秒懂”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的应用,“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体验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的倍特生命科学研学基地,学习辨别汽水中的成分是果汁还是人工色素,体验青蒿素的提取方法,黄埔区政府、区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现场为研学基地代表授牌。今天的授牌,对于该区“研学+”来说这不只是一块牌子,而是致力于打造多学科、多主题、多形态、多文化、多功能的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使学校与自然、社会环境教育相通相融,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让文字和数字走出“课堂”,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
与会领导为广州海事博物馆等8个基地代表授牌
研学基地实景图
科技研学促成长、最美风景在路上。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的研学基地课程深度融合地区特色与文化内涵,从幼儿园到中学全覆盖,为家长、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永庄岭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航新农业·航新种子谷、广州刀锋无人机科普基地三个基地代表从研学实践教育的发展趋势、课程与线路研发、活动组织与实施等方面作了交流分享。
知识城农发集团副总经理王旋:研学不仅是通往目的地的旅行,同样是通往科技海洋的渠道。公司通过利用该地区的山、水、田、林等生态环境和当地的产业、历史文化的背景优势,联合了赵宇亮、麦康森等多位院士的科研团队共同开发设置了科普实践、劳动实践、非遗文化、水上拓展等六大课程体系,其中包含了纳米科技、无人农场、水稻一生、非遗手工等特色主题课程。
永庄岭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代表交流发言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