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街:纪工委以群众诉求为突破口 整治交通拥堵点(图)
(图:西村街道纪工委监督检查交通拥堵路段)
为贯彻落实区纪委关于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工作部署,结合“群众有诉求、纪委快出手”行动,西村街道纪工委开展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整治专项监督。
纪工委把群众的诉求当重点,在交通拥堵综合整治专项监督中,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有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在环市西路与西增路交接处位置出现交通经常性拥堵问题,纪工委接到市民诉求后,通过实地查看主干道及易拥堵路段的交通管理措施执行落实情况,由于该路段位于协和小学旁,人流、车流较大,人行道上乱停车辆、电动自行车违规载人等乱象时有发生,造成了道路狭隘、拥堵,不仅给居民交通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还增加了道路安全隐患。纪工委积极会同交通职能部门,督促对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再排查、再整改,要求各劝导员改善劝导方式,引导接送车辆按指定位置停放,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管控疏导,让车辆更有序地分流,推动全街交通秩序持续提升。
下一步,纪工委将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整治工作落地见效,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提升市民出行的获得感。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被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广州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坚持系统治理,提升断面水质,海珠区东朗断面平均水质达到III类,优于考核目标一个类别,重点一级支流基本消除劣V类。一是强化科学治水,争取省专项资金支持,组织开展“广州市海珠区河流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建设”和“海珠湿地水环境生态影响调查评估”项目,通过入河排污口排查、暗管探测、深度溯源、无人船巡航监测等工作,为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和海珠湿地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强化涉水污染源管控,常态化开展东朗断面和全区74条河涌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督促重点工业企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稳定达标排放,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280家。三是强化水质监测分析,定期监测断面及辖内河涌、湖泊及重点污染源水质,有力保障水环境安全。
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化治污攻坚,推动全区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基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坚实生态环境保障。
“项目缴纳土地出让金后3个工作日内获取‘五证’,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润城生命科技园项目负责人马洪波说,根据以往在全国各地开发产业项目的经验,缴纳出让金后获取施工证的时间一般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不等,此次“五证联发”的增城速度,使企业充分体会到了增城切实把企业诉求记在心里、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2月17日,位于增城中新科创园的润城生命科技园项目地块成功揭牌。2月20日至22日便取得了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以下简称“区规划资源分局”)和区住建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防工程报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等五个证。这是广州市首宗取得“五证联发”的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实现了提前预审、一套材料、并联审批、全程网办、快速发证,真正做到了“拿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大幅加快了项目竣工投产的进度,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这是增城区做好土地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增城区紧紧围绕“制造业当家,产业立市”工作导向,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切实做好土地要素服务保障,推进土地要素精准配置,凝心聚力确保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及时落地。
做好规划“提前量” 保障项目“能落地”
编制468平方公里广州东部枢纽地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广州东部科创园、增城三大枢纽等重点平台规划建设、控规编制和修编工作;深化完成东江新城创新发展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增江段等规划研究成果;引入知名专家把控重点片区城市景观设计,组织派潭温泉小镇规划国际竞赛……近年来,增城区高质量完成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做好区级空间规划编制指导,为城乡融合发展、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规划空间支撑,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去年,增城区顺利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有效保障了新一轮规划期增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用地空间。“今年,我们将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确保全区城镇开发边界中的新增空间‘落地开花’。”区规划资源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今年增城区将加快建立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坚持“急用先编”,高效推动各类专项规划编制与研究,主动靠前服务,梳理重点平台项目需求,加快编制重点片区控规。着力推动东部枢纽规划实施落地,高水平、高起点编制东部枢纽核心区、滨江启动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打好服务“组合拳” 保障项目“快落地”
增城区作为广州市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行先试示范区,自2017年起,相继创新推出“三证合办”“三测合办”“暖企9条”“优化规划建设审批十条”、审批告知承诺制、“优化规划建设审批新十条”、不动产登记“6028”行动等多项改革措施,均开创全市先河。
今年,增城区将打通“规划-用地-项目”的全链条通道,争取用地指标向重点平台、重要区域、先进制造业等倾斜。主动迅速适应多变的用地审批政策,将规划调整、成片方案、用地报批等串联环节优化为并联办理,提升用地报批效率。升级服务举措,深化“用地清单制”“带方案出让”等改革事项,深入推广产业项目“五证联发”,一套材料、提前预审、并联审批、全程网办、快速发证,实现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
用好政策“工具箱” 保障项目“有地用”
去年初,增城区召开征地拆迁攻坚动员大会,印发了年度征地拆迁工作方案,筹划组建征拆突击队,凝心聚力、科学谋划、讲究方法、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增城区精准施策,积极协调解决全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问题,不断优化土地要素供给,多渠道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为推动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全区经济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增城区共整合储备土地12768亩,共获得产业用地批复3596亩,共出让产业用地2527亩,重点保障了广州科教城、广州增芯、海格信息基地、维信诺等项目用地需求。
今年,增城区将稳步做好土地供应,提高报批质效,力争整合产业用地1万亩以上,力争全年批复用地约1.6万亩,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将继续完善全区征地拆迁计划,全力推进东部枢纽核心区、开发区核心区、公铁联运等10个重点平台以及广汕铁路等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将积极利用上级政策窗口,探索推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出让等供应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同时,持续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展试点广度和深度,形成国有建设用地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融合、互补良好局面;全力激活土地空间,积极探索土地资源整合路径,通过综合开发、立体利用、更新改造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低效用地。
下好选址“先手棋” 助推项目“稳扎根”
为高质高效推进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增城区精准调度,提前谋划产业承载空间,制定增城区招商地图,挖掘存量土地开发潜力。组织开展低效存量土地盘活及整备前期研究、产业策划和招商指引工作,定期系统梳理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交通枢纽、广州科教城、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荔湖新城等13个重点开发平台可招商用地并分类制定招商指引图,提前为产业项目选址落户打好基础。
在招商引资和项目筹建工作中,增城区靠前服务,积极与招商部门对接,结合项目洽谈进度,详细摸查项目情况,明确规划用地时间线,避免“地等项目”“项目等地”的情况,配合区招商部门完成了立高、途虎、专精特新、中关村智能网联、希音等区重点招商项目选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