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1+2+N”共治格局 共同守护一湾碧水清波
2023-05-09 09:00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图: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联合越秀分局对珠江前航道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图:广州市荔湾区联合佛山市南海区开展广佛跨界河涌污染防控联合专项检查行动。
图: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清理碧道绿化带垃圾。
荔湾区致力推动形成“1+2+N”共治格局,汇聚治水强大合力,共同守护荔湾碧水清波,留住荔湾美丽乡愁。
一、压实一方主体责任,提高河涌监管治理水平
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联合越秀分局,对珠江前航道开展巡查联合执法行动,选取该河流域2公里河段作为巡查范围,对围绕河涌周边30米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关注有无违规直接排放的生活、工业等废水;有无散发明显异味、排出异常颜色污水的雨水口、排污口以及雨水口晴天溢流等。这是近三年来荔湾生态环境部门首次联合其他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河涌污染源巡查,也是属地优化执法监管方式的一次初步探索。近年来,荔湾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大力推进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动力,充分发挥区环委办牵头抓总作用,牢牢把住“河长制、工程推进、执法监管”三大抓手,按照“控、截、清、调、管”(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五字方针,依据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制定《荔湾区2022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达标工作。通过多措并举推进劣Ⅴ类河涌治理、巩固提升黑臭河涌治理成效、提高工业污染治理和监管水平、加大控源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等多种方式有效实现了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2022年1-12月,东朗省考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Ⅲ类,同比持平,优于考核要求1个类别,2023年1-3月,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II类,优于考核要求2个类别;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河涌总体情况较好、均消除黑臭,达到长制久清目标要求。
二、强化两地执法联动,实现跨市河涌协同治理
4月26日,广州市荔湾区联合佛山市南海区开展了广佛跨界河涌污染防控联合专项检查行动。两地各派出属地河长办、科工信、水务、城管、生态环境、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执法人员以及排水公司工作人员,组成两个联合检查组,分两个路线对广佛跨界流域的西浦渡口、南井水闸周边进行联合巡查。现场发现厂房未办理相关许可抽取广佛河水、餐饮污水直排雨水井管网等问题,均已交办至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进行处理。随着“广佛同城”深入推进,两地更加重视跨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对于如何解决两市跨界河涌水质反弹、波动风险较大、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等问题,有了更多探讨交流。伴随着联防联治的共识逐步得到一致认可,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开始探索实施,此类两地执法人员通过交叉检查形式,各自带队深入异地辖区,选取广佛河涌两岸等跨界河流流域开展执法检查频次也越来越密。异地交叉执法,既是对异地环境监管水平的考察,也是对本地环境执法能力的考验。随着联防联治方式不断变化以及开展区域不断扩大,河涌两岸污染源不断得到更加精准、更加严厉的治理,跨市河涌协同治理的难题,也逐渐破解,流域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鼓励全民参与治水,营造共治共享社会氛围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是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随着这个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企业、社团、居民群众开始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到河涌共治共享行动中,主动参与“洗河”行动、巡河护绿、义务植树、生态环境宣讲等公益活动。近期,荔湾区多次组织“争当护河使者,共享绿美家园”“‘河’你一起变美,共护碧水蓝天”等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动社区居委会、居民群众、中小学生手持垃圾钳对河道管理范围及绿化带的垃圾、小型废弃物等进行清理;检查河道内是否存在障碍物、水体颜色不正常、河面漂浮垃圾、河道堆积建筑垃圾、废弃家私以及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同时,“关注水资源、共护母亲河”等宣传活动也在同步开展,“绿色”身影来回穿梭在河道走廊上,身穿小马甲的志愿者们向来往的行人发放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资料、主题海报,倡导市民朋友们进一步增强全民依法治水、惜水护水意识,共同守护荔湾区美好生态环境。
“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作为岭南水乡的代表,荔湾水系发达、河涌遍布,居民临河而建,依河城街的生态环境既是当地优美宜居的直接体现,也是八方游客慕名而来的魅力所在。荔湾区将继续推动形成多方共治格局,进一步探索优化治水模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守护这一湾碧水,留住这美丽乡愁。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

2023-05-09 09:05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近日,中共广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全市49个法治建设创新项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向市申报的《越秀区“1+3+N”生态环境领域下放镇街综合执法事项指导体系项目》荣获“广州市法治建设创新项目”二等奖。
越秀分局作为广州市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在推进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工作中重视调查研究,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权限高质量向基层延伸,打造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后指导帮扶工作的亮点品牌,助力法治广州建设。
面对首次向镇街下放执法事项,如何强化事项下放后的帮扶指导成为生态环境部门推动镇街综合执法改革的新课题,越秀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先后到越秀区18条街道进行工作调研,了解事项下放后的困难和业务指导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指导帮扶措施,逐项破解事项下放镇街后的各种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一是从强化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部门业务指导的系统方法体系,印发引领性通知定好帮扶指导基调;二是通过编制三份清单和执法手册解答事项下放“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三是通过录制“15分钟学环境执法”微课堂破解培训瓶颈;四是以现场带教顺畅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同类咨询问题台账简化同类业务咨询答疑;五是以法律文书模板规范指引各街道精准提升执法效率;六是以工作简报共享部门和镇街执法信息,编制典型案例生动贯穿项目指导体系始终。项目多个创新举措在全市各区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全面推广,并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普遍好评。2022年,越秀区各街道共立案查处生态环境领域违法案件36宗,罚款金额20.76万元,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39份,全区18条街道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处罚权已实现100%全覆盖;越秀分局指导光塔街顺利办理全市首宗施工工地噪声超标行政处罚案件,指导珠光街适用免罚清单妥善解决某大厦烧烤油烟扰民问题等,打造了一批典型案例。
下一步,越秀分局将继续坚持“放权不放责,监管不缺位”原则,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作风,继续深入推进镇街综合执法改革,高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
“一网通办”让企业开办0成本、超九成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去年以来重点项目奖励兑现金额达4819万元……自广州空港经济区启动广东省标准体系试点工作以来,一场聚焦临空产业特点、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探索在广州空港经济区展开。
“1+2+3+4+4”的投资项目服务标准体系框架逐渐成形,框架下的65项细化标准,从服务项目提供管理标准化、服务渠道管理标准化、服务运行管理标准化三个层次,打通投资项目服务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壁垒。
从源头到终端、从筹建到落地,投资项目服务工作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大幅缓解当前投资项目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广州空港经济区建立起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全力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投资项目服务新标杆。
办事流程标准化
企业省时省力又省心
“从线上提交资料到审批部门出证仅用时15分钟,广州空港委‘首席服务官’还将营业执照、发票和税务UKEY等‘开业大礼包’亲自送上门,企业省时省力又省心。”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负责人说。
有专家指出,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需要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原理,能够有效指导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是营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的重要内容。
自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标准化运行以来,在广州空港经济区,已有6600余家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申领了开业“大礼包”,节约成本约68万元,实现开办企业0成本。
项目筹建免费代办服务标准化的推进,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和流程大幅压缩,达到时限压缩率92.88%、即办率79.87%,承诺审批总时长比市同类事项审批少106天,即办事项多21个。至今,广州空港经济区累计组织重点项目筹建协调会议25次,开展现场调研12次,为100余家企业解决问题逾500件次,顺利协助圆通、嘉里、GAMECO、唯品会、顺丰、维龙等项目动工建设,新科宇航G3机库建成投产。
压缩办事时限、降低办事成本,标准化流程让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有效提升,此外标准化在市场中建立公平与规则,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与项目。
在投资项目招引流程标准化实施后,广州空港经济区先后引进嘉里物流、聚石化学、益禾堂、迪安检测、空港米仓等纳税500万元上重点企业40家,入库项目200个。去年,广州空港经济区共推动新洽谈项目64个,签约项目21个,注册项目20个,注册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51.3亿元,协议达产值486.75亿元;京东、阿里健康等9个联合招商项目累计产值超400亿元。
在企业奖励和补贴兑现方面,临空产业政策兑现标准化方便投资项目和企业快速申报奖励补贴。疫情期间,“暖企补贴”申请业务办理130余宗,申请补贴金额1573万,2022年以来累计兑现重点项目奖励金额达4819万元,为区内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人才引进方面,人才落户工作标准化助力引进临空产业人才,近两年全程跟进指导21家企业的46名员工完成资料报送,其中41名员工得到广州市人社局批复,成功落户。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临空经济发展
标准化体系构建稳定透明、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但营商环境优化没有终点,随着社会环境、市场主体的需求不断改变,需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进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州空港经济区在打造“五心”品牌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完善特色服务,助力临空经济发展,在走访服务、政企活动组织、涉企信息收集方面都建立标准,实施委领导挂点服务及首席服务官分级分类服务制度,累计走访400余家企业,解决问题逾2000件次;政企恳谈会、惠企便企系列宣讲将相关政策及时送达;成功打造“空港贝壳”品牌,摸查工业、商业园区、孵化器等50余个招商载体,针对载体建设运营情况形成实地摸查记录,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针对临空产业特点,为降低进出口企业通关成本,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广州空港经济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空港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试点工作。自2016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空港口岸货运现场查验服务单位免除费用约730万元,实际免除12142票,大力促进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内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聚焦大宗(额)商品贸易的“粤易通”平台采用“政府主导、国企运营”模式,依托B2B电商+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广州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和政策优势,促进企业、资源、人才、技术、资金集聚,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截至2022年底,累计注册企业超300家,完成上线交易达10000余单,实现交易金额超过73亿元,成功打造广州空港品牌平台。
去年,白云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188.5万吨,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二。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成为广东唯一入选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物流枢纽项目。广州白云机场口岸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业务千亿级的空港口岸,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量连续9年稳居全国空港首位。
广州空港经济区投资服务中心主任乔俊辉表示,“将持续完善企业涉及的各项品牌服务、基础性服务、政策性服务、特色服务和投资项目服务提供渠道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建成覆盖广州空港经济区各管理要素的、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全力打造全省、特别是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投资项目服务新标杆。”广州空港经济区未来仍将继续加大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投资项目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总结标准化经验、实施持续改进,最大程度上实现“暖企、惠企便企”,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