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开幕
5月8日至23日在广州举办 15朵“梅花”即将精彩绽放
梅香四海,花开湾区。5月8日晚,“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东省友谊剧院隆重开幕。当晚,广州粤剧院李嘉宜主演的参评剧目《文成公主》作为开幕大戏,精彩上演。
据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于5月8日~23日在广州举办,将有15朵“梅花”精彩绽放。
17位演员角逐本届戏剧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取“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被誉为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
本届梅花奖共有17名演员进入终评,来自15个省和直辖市,涉及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龙江剧9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等戏剧艺术门类。17名演员,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也有来自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3岁。
本届梅花奖参评剧目既有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经典再创的剧目,如京剧《春草闯堂》《马超》、昆曲《牡丹亭》《夜奔》、河北梆子《野猪林·白虎堂》、越剧新版《梁祝》、晋剧《望海楼台》、龙江剧《荒唐宝玉》、话剧《雾重庆》等,用艺术创造伟力彰显和弘扬中华文化时代价值;也有现代剧目,如昆剧《瞿秋白》、京剧《石评梅》、黄梅戏《共产党宣言》、歌剧《与妻书》等,紧贴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还有新编历史剧,如京剧《阳明悟道》、粤剧《文成公主》、河北梆子《瓦桥关》、秦腔《诗圣杜甫》、越剧《唐琬》、黄梅戏《汤显祖》等,以历史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7名演员将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参加终评,经终评评委现场观摩,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于5月21日晚与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晓,并举办颁奖晚会。
创办以来首次联合港澳举办终评活动
今年恰逢梅花奖创办40周年。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本届梅花奖在广州设立主会场的同时,在香港、澳门设立分会场,将举办17台现场终评演出和1台颁奖晚会,其中在广州展演的15台剧目,主要安排在广州大剧院、广州粤剧院红线女大剧院、友谊剧院、广东艺术剧院、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蓓蕾剧院6个剧场。另外,国家京剧院《春草闯堂》剧组将赴香港演出,上海昆剧团《牡丹亭》剧组将赴澳门演出。
据悉,这是梅花奖自创办以来首次联合港澳举办终评活动,将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文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次崭新尝试。
为进一步提升“梅花奖”在市民群众之间的影响力,本届梅花奖将举办系列惠民活动,让广大市民走近“梅花”、欣赏“梅花”、爱上“梅花”。组委会将拿出部分公益票,邀请现役军人、医务人员、武警消防人员等群体代表走进剧场,共享艺术盛会。
本届梅花奖活动期间,将通过“送欢乐下基层”“少儿戏曲小红豆荟萃”“梅花进公园”“梅花进社区”等惠民活动,邀请部分“竞梅”演员举办分享会,增强市民参与度。此外,还将通过网络等方式将赛事展演推向全球,强化高品质文化艺术产品供给。
此外,在开闭幕演出上,还将进一步呈现广州文旅科技装备最新成果,打造“科技+文化”的艺术盛宴。
梅花四度“绽放”广州
这是广州继成功举办第14届、第27届、第28届梅花奖后,第四次举办梅花奖。
为什么再度选择广州?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直言:“广州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城市。”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灿烂的戏剧、音乐、绘画……近年来,广州大力实施岭南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为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近年来,广州打造了多部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文艺佳作,并且屡获殊荣。比如,舞剧《醒·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话剧《大道》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导演奖”……
梅花奖在广州举办,促进了广州戏剧人才的成长,助力广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粤剧是“南国红豆”,据统计,仅广州粤剧院就有欧凯明、黎骏声等9位艺术家先后荣获10次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此前举办的三次梅花奖终评活动中,广州粤剧界摘下了多朵“梅花”——倪惠英获第1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欧凯明摘得“二度梅”,吴非凡、麦玉清获得梅花奖;曾小敏、苏春梅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获得梅花奖也极大激励了戏剧演员继续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倪惠英主编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为粤剧留下根和源”,被誉为“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欧凯明近年来拍摄了多部粤剧电影,其中《南越宫词》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正如濮存昕所言:“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既是奉献给大湾区人民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也是戏剧家为我们党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献上的一份厚礼。”
粤剧《文成公主》打头阵
5月8日晚,作为本届梅花奖的开幕大戏,广州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嘉宜主演的《文成公主》在友谊剧院精彩上演,这是一部具有盛唐雍容风范、交融汉藏富丽色彩、烁亮高贵人性灵魂的史诗正剧。该剧以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创作,全剧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以文成公主进藏辅佐松赞干布、促进汉藏融合为主线,以文成公主与汤昊之间的莫逆之交、君子情谊为副线,形成了叙事复调。
本届梅花奖的开幕大戏《文成公主》剧照。
《文成公主》 剧照
文成公主的扮演者李嘉宜是近年颇受关注的粤剧新星之一。剧中,李嘉宜从文成公主的15岁一直演到55岁,角色年龄跨度有40年,行当涵盖了小生、花旦、刀马旦、青衣和老旦。
尤值一提的是,《文成公主》中,与李嘉宜配戏的,除了欧凯明,还有另外两位梅花奖得主——黎骏声和陈韵红。

“一网通办”让企业开办0成本、超九成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去年以来重点项目奖励兑现金额达4819万元……自广州空港经济区启动广东省标准体系试点工作以来,一场聚焦临空产业特点、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探索在广州空港经济区展开。
“1+2+3+4+4”的投资项目服务标准体系框架逐渐成形,框架下的65项细化标准,从服务项目提供管理标准化、服务渠道管理标准化、服务运行管理标准化三个层次,打通投资项目服务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壁垒。
从源头到终端、从筹建到落地,投资项目服务工作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大幅缓解当前投资项目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广州空港经济区建立起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全力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投资项目服务新标杆。
办事流程标准化
企业省时省力又省心
“从线上提交资料到审批部门出证仅用时15分钟,广州空港委‘首席服务官’还将营业执照、发票和税务UKEY等‘开业大礼包’亲自送上门,企业省时省力又省心。”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负责人说。
有专家指出,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需要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原理,能够有效指导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是营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的重要内容。
自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标准化运行以来,在广州空港经济区,已有6600余家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申领了开业“大礼包”,节约成本约68万元,实现开办企业0成本。
项目筹建免费代办服务标准化的推进,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和流程大幅压缩,达到时限压缩率92.88%、即办率79.87%,承诺审批总时长比市同类事项审批少106天,即办事项多21个。至今,广州空港经济区累计组织重点项目筹建协调会议25次,开展现场调研12次,为100余家企业解决问题逾500件次,顺利协助圆通、嘉里、GAMECO、唯品会、顺丰、维龙等项目动工建设,新科宇航G3机库建成投产。
压缩办事时限、降低办事成本,标准化流程让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有效提升,此外标准化在市场中建立公平与规则,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与项目。
在投资项目招引流程标准化实施后,广州空港经济区先后引进嘉里物流、聚石化学、益禾堂、迪安检测、空港米仓等纳税500万元上重点企业40家,入库项目200个。去年,广州空港经济区共推动新洽谈项目64个,签约项目21个,注册项目20个,注册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51.3亿元,协议达产值486.75亿元;京东、阿里健康等9个联合招商项目累计产值超400亿元。
在企业奖励和补贴兑现方面,临空产业政策兑现标准化方便投资项目和企业快速申报奖励补贴。疫情期间,“暖企补贴”申请业务办理130余宗,申请补贴金额1573万,2022年以来累计兑现重点项目奖励金额达4819万元,为区内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人才引进方面,人才落户工作标准化助力引进临空产业人才,近两年全程跟进指导21家企业的46名员工完成资料报送,其中41名员工得到广州市人社局批复,成功落户。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临空经济发展
标准化体系构建稳定透明、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但营商环境优化没有终点,随着社会环境、市场主体的需求不断改变,需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进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州空港经济区在打造“五心”品牌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完善特色服务,助力临空经济发展,在走访服务、政企活动组织、涉企信息收集方面都建立标准,实施委领导挂点服务及首席服务官分级分类服务制度,累计走访400余家企业,解决问题逾2000件次;政企恳谈会、惠企便企系列宣讲将相关政策及时送达;成功打造“空港贝壳”品牌,摸查工业、商业园区、孵化器等50余个招商载体,针对载体建设运营情况形成实地摸查记录,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针对临空产业特点,为降低进出口企业通关成本,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广州空港经济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空港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试点工作。自2016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空港口岸货运现场查验服务单位免除费用约730万元,实际免除12142票,大力促进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内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聚焦大宗(额)商品贸易的“粤易通”平台采用“政府主导、国企运营”模式,依托B2B电商+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广州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和政策优势,促进企业、资源、人才、技术、资金集聚,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截至2022年底,累计注册企业超300家,完成上线交易达10000余单,实现交易金额超过73亿元,成功打造广州空港品牌平台。
去年,白云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188.5万吨,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二。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成为广东唯一入选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物流枢纽项目。广州白云机场口岸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业务千亿级的空港口岸,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量连续9年稳居全国空港首位。
广州空港经济区投资服务中心主任乔俊辉表示,“将持续完善企业涉及的各项品牌服务、基础性服务、政策性服务、特色服务和投资项目服务提供渠道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建成覆盖广州空港经济区各管理要素的、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全力打造全省、特别是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投资项目服务新标杆。”广州空港经济区未来仍将继续加大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投资项目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总结标准化经验、实施持续改进,最大程度上实现“暖企、惠企便企”,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5月4日,人民政协报第03版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署名文章《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由之路”》。
原文如下: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再提“科技”,明确要求广东在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广东,多次深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对广东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寄予厚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指引和亲切关怀下,广东在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了生动实践,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迈上新征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我们只有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充分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北京、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担当新作为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由之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创”的劲头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索不同区域分工合作的层次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东西部科技合作由“点对点支援”向“体系化布局”转变,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创新发展格局。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构建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创新产出水平“双提升”,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打得更稳更牢。探索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从跟随式的逆向创新转向引领式的正向创新,实现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以“闯”的精神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健全“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成体系突破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深空等新赛道,推动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努力赢得创新周期“先手棋”。完善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优化“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持续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让创新“火车头”的驱动力更加强劲。
以“迎”的姿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粤港澳大湾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努力扩大国际“朋友圈”。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探索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推动人、财、物等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合作交流,面向全球引才聚才,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