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更美!长洲岛新担涌东闸被“点亮”
黄埔长洲岛坐落着远近闻名的黄埔军校旧址、中山公园以及辛亥革命纪念馆等一批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精神文化学习场所,同时还有与时俱进的新担涌东闸水利工程。
新担涌东闸坐落于珠江边,是一座具有岭南园林风格的跨涌廊桥和水利水闸相结合的中型景观闸桥。为响应水利部建设幸福河湖的号召,黄埔区水务设施管理所组织相关力量,精心打造新担涌东闸夜景,为长洲岛内居民提供晚上休闲休憩的重要活动场所,提升岛内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水利工程兼具“江河安澜,人民安宁”和“水清岸绿,宜居宜赏”的功能特色。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可以漫步江边,欣赏来往的船只;或骑着单车,享受着略带古韵的晚风;或登上游艇,来一次珠江夜游,欣赏新担涌东闸夜景;你也可以站在亮丽的廊桥之上,远眺黄埔军校旧址和辛亥革命纪念馆,沉溺于历史和现代的交错,憧憬美好生活。
附件下载:

联和街辖内乌涌 蔡慕嘉 摄
近日,广州市水务局通报2022年度全市排水设施管理监督考核评分结果,黄埔区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名第一,考核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前茅。
黄埔区水务部门扎实推进排水设施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稳步提升排水管网日常清疏养护成效。此前,黄埔区通过修订《黄埔区公共排水设施维修管理办法》,印发《黄埔区排水户排水行为整治工作指引》,2022年全年,靶向施策更换排水检查井2410个,修复结构性缺陷557处,排水设施总体保持安全、平稳运行,全区18条黑臭河涌实现长制久清,稳定达标。
排水管理体制方面,黄埔区水务部门持续推进完善排水管理体制,全区约3500公里公共管网、约18万个排水井、24座涵隧泵站全部通过特许经营实现专业化管理;全市第一个将无人管养老旧小区纳入政府维管,完善健全“最后一公里”管网养护;持续强化内涝防治工作,落实黄埔区范围58处存在内涝风险的水浸点、涵洞、隧道“一点一策”治理措施;通过工程立项、零星改造等措施有效整治全区内涝点隐患,全年累计出动应急布防抢险5912人次,有力保障了2022年全区防汛安全。
同时,黄埔区持续提升污水处理效能,严格对标“一厂一策”各项工作,区属各座污水处理厂进水氨氮、BOD5等指标均达到年度进水浓度目标,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成果显著;加快步伐完成辖内2667个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务实笃行全区11条合流渠箱完成清污分流改造并通过评估。
附件下载:
为深入贯彻《审计法》、《广东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2023年,广州市审计局继续组织市内部审计人员“以审代训”活动,结合审计项目实践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升相关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
2023年开始,市审计局“以审代训”培训分国家审计和内审业务集中培训、审计项目实践、培训总结和交流三个阶段进行。4月25日,市审计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上半年“以审代训”人员集中业务培训,各单位推荐的38名参与市局上半年培训的人员参加了本次集中业务培训。
本次培训由法规审理处、数据审计处、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处分别围绕新修订《审计法》对国家审计业务类型和审计权限、程序,审计技术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规定和内部审计工作专项检查常见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来自广汽集团和交投集团的往届培训学员代表分享了参与市审计局“以审代训”培训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结合市审计局上半年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的特点,邀请了来自市体育局和市公安局的内部审计工作业务骨干,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比较关注的如何做好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管理、大数据审计进行了经验分享。
通过本次集中培训,参训人员对国家审计相关业务、程序等有了基本了解和认识,交流了参与“以审代训”活动的心得,为顺利融入审计项目实训奠定了基础;同时加深了参训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制度以及审计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学习了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有效促进了参训人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学以致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