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首个大宗商品供应链合作平台正式成立
近日,天河区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在广州市信息港B栋举行成立大会,宣告天河区首个大宗商品供应链合作平台正式成立。
天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袁笑一、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婷出席大会,天河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有关负责人以及中建四局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建发(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启润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殷勤集团有限公司、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广州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等57家企业代表近100人参会。
大会宣读了《联盟公约》,确立了“促进天河区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强化供需对接与交流,优化资源布局整合提升产业链,共同促进成员单位做强做优做大”的组织宗旨。各成员单位签署了《入盟同意书》,同意在联盟的领导下紧密联合,有序协同,做到区域共建、开放包容、团结共享,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与自身发展。
大会选举产生了联盟第一届轮值主席、副主席单位。经无记名投票表决,中建四局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当选为天河区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第一届主席单位,建发(广州)有限公司、浦发银行广州分行等5家企业当选为副主席单位。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表示,在第一届轮值主席、副主席单位的带头领导下,全体成员企业将齐心协力,将天河区供应链行业发展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天河区商务金融局负责人表示,联盟汇聚了天河区各行业供应链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覆盖金属、化工、煤炭、石油、建材、农林业等多个品类,包含多式联运等物流企业,这些品类合计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近万亿,希望联盟成员进一步发挥好中流砥柱的作用,共同推动天河商贸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天河区将通过政府赋能、支持合作等方式,全力支持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的发展,着力畅通供应链金融,加快形成集聚效应,打通产业纵深全链条,打造具有天河特色的大宗商品交易链。在供应链联盟正式运营后,希望各成员企业互补互惠,和衷共济,真正发挥联盟优势,凝聚合作协力,早日实现大宗商品供应链上下游融合、产业链条纵深发展,形成一片欣欣向荣的交易生态,共同构成龙头企业带动争先、各梯度企业蓬勃发展的百花齐放局面。
轮值主席单位中建四局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包正江在发言中表示,作为主席单位,公司将发挥带头作用,精诚服务联盟,实现互促共赢,推动行业变革,为推进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更强动力。联盟副主席单位广州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超表示,将牢记责任,为联盟贡献热心和资源,为全体成员提供价值,为天河区贡献经济产值,共同携手开创更好的明天。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婷在讲话时表示,中建四局物流将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平台流量超千亿、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战略目标,致力建设成为行业最值得信赖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贡献更大力量。
天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袁笑一在讲话时,再次强调联盟将在天河区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围绕“联盟”与“供应链”两个关键词,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建议联盟企业充分理解并推动“联盟大平台+高度垂直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模式,同时对供应链联盟的未来提出殷切希望,一是希望成员单位积极给政府、联盟提要求,探讨政府部门、联盟本身能够如何赋能。二是希望能级高的龙头企业能够积极输出服务、管理、标准,并转化为联盟中的公共服务,带动能级较低的供应链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联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三是希望金融企业发力,通过金融发挥杠杆效应,扩大经营规模,并创造一批特色场景,评选一批特色案例,实现全区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会议结束后,成员单位纷纷表示对下一步联盟将开展的活动、将发挥的效应充满期待,希望天河区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在联盟的领导下,贡献智慧和力量,共促沟通和发展,绽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共同为天河区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
在增城区北部,派潭镇上九陂村内,山水林田湖俱全,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民宿坐落山谷,源于明清,却不失现代。这座位于白水寨风景区的村庄,如今成了珠三角市民旅游观光好去处。
在中部,10月底,位于朱村街的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人员全面“上科技”,加强晚稻田间管理,科学精准施策促丰收。
在南部的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内,多个重点产业项目开足马力施工建设,现代化大型生产工厂相继建成;企业生产车间,工人紧张有序进行生产,一片忙碌景象。
13个镇街,285个行政村和85个社区,有城有乡、有工有农,产业基础扎实,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是增城区发展现实情况,也是增城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所在、优势所在。
年初,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战鼓擂响,增城区闻令而动,全力以赴推进。今年以来,增城区统筹区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全面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区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增城样本。眼下,增城区正徐徐绘就“以城带乡 融合发展”新画卷。
以“产业强”带动“县域强”
实施土地“万亩”计划、优化园区和交通建设、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纵观增城区经济发展路径,大抓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成为当前最重要且紧急的工作。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已先后有10个项目顺利动工,其中,7月27日、9月13日,纽恩泰总部新区数字化智能工厂、翼连科技(广州)研发生产总部项目相继开工。
项目要落地,土地整备是关键。作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属地镇街,今年以来,宁西街立足土地要素保障这一重点任务,攻坚克难、连续作战,全面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截至10月下旬,该街基本完成开发区核心区1100亩征拆和宁西工业园1048亩土地征地工作任务,保障了多个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巷口村143亩、乌石村43亩、塘美村90亩、白石村41.5亩、白江村11亩、官道村57亩,围绕项目建设土地要素,新塘镇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留用地开发,精心梳理可供招商留用地,让新塘成为客商投资的热土。
“产业空间持续拓展,配套要素逐步成熟,奠定了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区委书记赵国生表示,增城将紧紧抓住“开拓增城”“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中心”重大历史机遇,拿出“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以“产业强”带动“县域强”,加快打造产业集聚高地,奋力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争当示范。接下来将重点聚焦“芯显车”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增芯、越海等127个在建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力促希音、广东工研院中试线等45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保持工业投资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增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03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18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3.50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29.35亿元,同比增长10.1%。
以“生态绿”厚植“城乡美”
增城素有广州“绿肺”、珠三角“翡翠绿洲”的美誉。青山环抱、绿水相依、林园相映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行走在荔湖碧道,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云朵,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荔韵公园内,恰到好处的绿植搭配、贯穿绿地的休闲步道,让人赏心悦目;黄昏来临,“万鸟归巢”的景象就在增江水域的圣皇洲岛上演。
结合“百千万工程”,增城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营造“绿享生活”氛围,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品质城乡,通过全力打造绿美生态示范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提高生态康养水平等措施,实现28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同时,增城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以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农产品为重要抓手,推广绿色低碳种植,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力推进乡村示范带建设,引入86家企业、撬动社会资本超103亿元投入农业农村,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
如今,全区已经建成以增江画廊为重点的601公里绿道、以荔湖碧道为核心的114.5公里碧道,395公里的生态景观林带;现有小公园和小游园586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03平方米。无论是走在城区的街道上,还是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树木葱绿、天空清亮,还有远处清晰可见的群山,都让全区的群众感受到区域变得更美、生活更有品质。
以“民为本”提升“幸福感”
目前,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晚稻即将迎来收割。自启动“百千万工程”以来,以万亩稻田为底,朱村“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建了起来,游客络绎不绝,农文旅融合效果初现。
在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推进过程中,朱村街率先在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实施土地预流转模式、试点探索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农民从“要我交地”到“我要交地”,规模流转近2.7万亩耕地,实现“小田并大田”,进一步夯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据统计,2022年,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14490户,联农带农28593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7万元,主导产业总产值达3.6亿元。
不仅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也能明显感受到可享受的公共资源更多了。增城区通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全方位推动城乡道路互联互通、提升城乡公共排水设施管理水平、优化城乡教育布局、提升城乡医疗水平等。其中,教育方面,引进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等20所优质学校,累计提供优质学位超5万个,支持区属优质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实施农村薄弱学校20项“提升计划”,推动85所农村薄弱学校升级改造,实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推进政务服务向镇街延伸,下放社保、医保、来穗、公安、残联等13个部门服务事项共317项至镇街,可网办率为100%,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以“双任务”树立“双目标”
2019年,增城成功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与“百千万工程”并不冲突,两者均瞄准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增城区在充分认清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百千万工程”对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后,切实提升站位、凝聚合力,立足资源禀赋,树立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百千万工程”增城样本双目标的使命任务。
今年,增城区瞄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六项改革任务,着力推动以城带乡、融合发展。具体包括加快推进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创新低效用地“工改工”模式、探索留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创新“空心村”宅基地盘活模式、推动农村承包地流转、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其中,农村承包地流转率先取得突破。广州稣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小楼镇建有50亩地的生态农园——稣生自然农园,主营业务为农业技术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和温室设计。与其他农业经营户一样,因缺少抵押物,该园也面临融资难题。
今年6月26日,小楼镇沙岗村沙三经济合作社10户农户出租给广州稣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20.36亩用地成功办理土地经营权登记并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证书。不久后,8月23日,该公司以20.36亩土地经营权抵押和股东保证的方式,成功办理抵押登记,获得50万元贷款额度。
上述所涉及的农村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均为广州市首例,成为增城区深入开展“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生动实践探索,为改革试验筑牢基础,为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夯实根基,进一步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增城“百千万工程”成绩单
1.增城区、新塘镇和12个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
2.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入选2023全国千强镇,分别位列榜单第18、197、695位。
3.增城区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第四批创建名单。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4.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增城丝苗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双认证,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正式认定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仙进奉荔枝入选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全国首例“荔枝采摘权”挂牌上市;增城“亲子研学田园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农村厕所革命”入选全国典型范例;增城10首村歌入围2023中国村歌大赛。
5.增城区获评第七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入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五十强区;入围“2023年中国最幸福感城市”候选城市名单;增城区绿道骑行路线入选2023年中国十佳精品骑行路线;增城“增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入选全国优秀实践案例;增江“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6.派潭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派潭镇上九陂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塘镇瓜岭村、增江街大埔围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增江街大埔围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仙村镇社工服务站运营经验入选全国社工服务站建设优秀案例;荔城街改善人居环境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7.森林海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1978电影小镇被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永和污水处理厂小微湿地入选省级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小楼镇邓山村获评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
禅南合作再上新台阶!11月15日,《佛山市禅城区与南海区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正式签约。禅城南海将从产业协同发展、区域规划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治理互融互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五大工程领域开展合作,携手共建中央活力区,打造佛山城市中心,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学习先进经验
禅城团队赴南海“取经”
禅城区是佛山城市中心,南海区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二名,2022年,两区GDP总量约6000亿元,这个经济规模可以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50。两区既是邻居,也是兄弟,在产业上各有侧重,互补性强,在城市更新、城市格调提升、产业升级一直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加强禅南合作,是两区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禅桂一体化、禅西中心化,助力祖庙、桂城携手打造“千亿镇街”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区实现产业升级、焕新城市面貌、优化城市治理的必然选择。
当日下午,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带队前往三龙湾南海片区参观考察。禅城区一行先后前往三龙湾南海片区、季华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考察,深入了解片区发展情况和先进经验。
三龙湾南海片区整体规划面积30.3平方公里,在发展定位上瞄准佛山CTD(中央科创区),形成“一轴一带三极四板块”规划结构,聚焦科创、文创、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商务服务等产业核心,着力打造高端现代城市产业体系。
片区内,季华实验室为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围绕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六个学科方向,该实验室部署了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半导体技术与装备、先进遥感装备等八个研究方向,形成了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核心人才为主导的强大科研队伍,并取得一批“顶天立地”的重大科研成果。
2022年正式揭幕并对外开放的香港科技大学(佛山)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港科大国际化的创新资源和渠道资源,着力解决初创企业的成长需求,已吸引来自香港、深圳、广州等地共28个科技项目入驻孵化。
“三龙湾南海片区生机勃勃,令人羡慕。”盘石表示,南海区在很多方面统筹有力,有思路、有办法,禅城带着极大的热情和诚意,来向南海学习,并希望携手南海,共同展望未来、创造未来。
打掉边界
禅南合作打造佛山城市中心
当日下午,禅城区-南海区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座谈会召开。会上,禅城区与南海区正式签订《佛山市禅城区与南海区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禅南两区共谋划32个合作项目,将在产业协同发展、区域规划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治理互融互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五大工程领域开展合作。
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两区将以禅西大道、季华路、魁奇路、桂澜路等交通主干道为纽带,构建全方位产业合作格局,联手打造季华路-千灯湖金融商务轴、魁奇路-文翰湖科技数字经济轴、禅西大道-狮山科创智造轴,促进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两区产业链共建、互补、增强。
区域规划协同方面,两区将加强城市规划衔接,合理规划布局两区交界用地,重点推动张槎-罗村、广湛高铁禅城片区-叠滘、南庄-西樵等两区交界区域的规划衔接,推动一批禅桂交界区域的全面改造、微改造项目落地,加速禅桂交界区域城市形态一体化。
此外,两区还将推进文沙南路等一批路网互联互通,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推动城市治理互融互进;建立公共服务协同体系,推动禅南公共服务一体化,使两区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当日,南一路、南二路道路工程、文沙南路(文华北路-南一路)道路工程、禅城南海政务服务合作、禅城南海教育事业合作等首批落地合作项目同步签署合作协议,为推动禅南合作项目落地落实打头阵、开新局。
“我们向前一步,社会和市场就会向前一步;我们扎实推进,禅南就一定能会获得新的动能,实现新的价值。”盘石表示,禅南合作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历史渊源,携手共建中央活力区,打造佛山城市中心,就是禅南合作新的使命和担当。一方面要加强祖庙与桂城的协同融合,力争在2026年双双跨入“千亿镇街”,打造佛山的城市核;另一方面要加强智慧新城-绿岛湖-佛山西站-博爱新城片区的联动,打造辐射带动佛山制造腹地的产业核。“希望两区相向而行,打掉边界,共同治理,让禅城南海焕发更大的活力和价值。”盘石说。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表示,禅城和南海历来地缘相近,亲如一家,合作源远流长,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两区要着眼“三圈”核心定位、推动“三轴”产业协同、统筹三种城市资源、拓展“三生”发展空间、发挥三类主体作用、构建三级协作机制,合作共赢创造美好未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